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更新时间:2023-08-10 08:22:02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堕丛垄叁!

NO.12

Tn皿EDUCA.I.ION

December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张倩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两极现象;情感因素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监护相关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维护对策包括: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认识;对留守儿童要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多途径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重视监护人素质,对监护人进行培训。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2.23.02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

迅速向城市转移,汹涌的外出务工潮、经商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或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双亲的直接监管.转而由在家的父母一方、老人或亲戚来照管,形成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

人等)发放,收集可能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再参考已有研究资料,经收集整理归类,形成自编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分为人口学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部分。共计15道自编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题目。

将两个量表合并编排,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进行施测。对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每一题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回答。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2研究发现

2.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两极现象

首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MHT总分

最小值

3.00.00.00.001.00.oo.00.00

群体——“留守儿童”。据2011年5月31日发布的《中国儿童福

利政策报告2011》披露,截至2008年底,全国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5800万人,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n,。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将进一步扩大。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差异并不大”,,其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

格发展问题i”。许多研究岫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但也有一些研

究17-91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居于正常水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目前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研究设计

对云阳、合JiI、江津三地的中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九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这三地是农民外出务工较多的地方,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2份,回收率为77.5%。其中,留守儿童623名,非留守儿童309名,男生485名,女生447名。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ental

Health

最大值

14.008.008.009.009.0010.007.009.00

平均数

7.90693.72872.79784.95675.406l4.66612.89732.7624

标准差

1.700481.3533l1.247842.307482.180831.819221.710301.52832

10.0069.oo35.12208.55535

Test,MHT),量表1显示,MHT总分的均值为35.1220,远低于65的数值,这说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在八个内容维度上,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得分均值都低于3分,说明总体上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上并未显得害怕、退缩,并不是孤独抑郁、自我封闭的,而是热情大方,容易结交朋友,且喜欢与他人在一起。在恐怖感受上,也基本没有恐惧感。且自制力较强,基本没有冲动行为。得分均值最高的是学习焦虑,为7.9069,接近临界值8分,说明留守儿童总体来讲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考试具有一

表共100道题。适用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测查”1。MHT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全量表分>65分,说明总焦虑程度较高;每个内容量表得分>8分,说明在该项焦虑程度较高㈣。

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方面,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对与留守儿童有关系的人(如小学、初中老师、留守儿童监护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规划课题:重庆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10—c,J一0503)。

一31

N0.12

堕垡垫笪咖E1)I/CAⅡON

2.2情感因素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监护相关因素对其

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前述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心理健康很差的留守儿童,且在MHT各维度得分上,留守儿童的得分均略高于非留守儿童。为了探明有哪些因素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本研究进而从人口学、学校、家庭等方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级、是否近亲结婚和是否独生等。t检验显示性别(t=0.956,P>O.05)、是否近亲结婚(t=0.224,P>

定的焦虑感。得分居中的是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说明在这四个维度上的焦虑一般。总的来讲,留守儿童在八个内容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8分,在正常范围内。

对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很大,在维度上,最少的得分总和可以是0分,最多的可以是14分,而在MHT总分上,最少的得分为10分,最多的得分为69分。据此,本研究对单个的个体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少数的留守儿童在各个内容维度上的得分都少,总分小,其中最小的总分只有10分,远远低于65分的临界值。而也有少数

的留守儿童的各内容维度得分都较高,总得分最多的为69分,已

经超过了65分,显示出较高的总体焦虑。这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存在着少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高,和少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情况,即存在优秀儿童与问题儿童的两极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测验数据与非留守儿童的测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比较(M±SD)

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症状MHT总分

留守

7.9069±1.700483.7287±1.353312.7978土1.247844.9567±2.307485.4061±2.180834.6661±1.819222.8973±1.710302.7624±1.5283235.1220±8.55535

0.05)、是否独生(t=0.245,P>0.05)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存在显

著影响。F检验显示年级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影响(F=O.521,P>0.05)。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朋友个数、班团活动态度、喜欢上学程度、与老师关系和朋友关心程度等。F检验显示,学校朋友个数这一因素对重庆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F=4.945,P<O.01),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表现为有5个以上>没有朋友,3到5个>没有朋友,1到3个朋友>没有朋友。朋友关心程度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F=2.746,P<0.05)。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表现为关心>比较关心,关心>一般不关心,比较关心>比

非留守

7.8867±1.736763.6149±1.183182.6472±1.356264.5793±2.366785.3084±2.235124.6052±1.962172.8350±1.694702.7346±1.3558934.2045±9.69000

较不关心。朋友个数和朋友关心程度这两个因素对留守儿童心

O.1691.2591.684

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实质是情感的作用。具有较多的朋友及朋友对自己的关心会让孩子感到一种归属感,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单

的,虽然可能会因为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而产生自身隋感无法满足

2.330*

的情况,但是来自朋友的关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留守儿童的

0.524

心灵得到滋润和温暖。此外,班团活动态度、喜欢上学程度、与老

0.469

师关系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影响。

0.525

家庭因素包括外出者、联系频率、与父母关系、监护类型、对

O.271

监护人评价和监护态度等。F检验显示,与父母关系(F=2.968,

0.141

P<O.05)、对监护人评价(F=2.773,P<O.05)这两个情感性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在与父母关系的维度上,心理健康水平上表现为非常亲近>比较淡薄,一般亲近>比较淡薄;在对监护人评价因素上,满意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满意的心理健康水平。

不同类型的监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检验值接近显著性水平(F=I.102,P=0.061)。就四种监护方式综合来看,同辈/自我监护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是最差的,这可能说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不在身边,极度缺乏外部的约束力量,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和其他成年监护人在其人格发展和生活习惯上的指导,自身又处在心理的蒙昧期,所以更易感到紧张、冲动忧郁、多疑、焦虑。在监护态度方面,发现监护人采用不理不睬的漠视处理态度,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检验值也接近显著性水平(F=1.025,P=0.058),且在这种监护态度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最低的。此外,联系频率(P=0.542,P>0.05)、外出者(F=O.745,P>0.05)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影响。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注:+表示P<.05;”表不P<.01

从表2可以看出,在MHT总分,以及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症状等维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得分都在临界值之下,在正常的范围内。这个结果支持了前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的结论。

在八个内容维度中,仅在自责倾向维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何资桥等人nu的研究结果相同。自责倾向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失败的归因情况,得分高的会出现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的倾向,得分低的则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差,父母外出务工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而经济上的不富裕也使得家里的孩子更早的懂得生活的艰辛,更能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形成较强的家庭责任感。但这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情况,即留守儿童遇事有内归因的倾向,强调自身的责任,自身的原因。在面对失败时,也可能会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从而形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上的差异。此外,在各维度得分上,留守儿童的得分均略高于非留守儿童。

一32~

竖墨墨!

NO.12

Tn皿EDUCATION

December

首先,在对留守儿童的看待上,要给予他们应有的正确认识。由于一些普通传媒则频频推出留守儿童恶性极端个案,以及一些学术文章对留守儿童的负面特征有夸大其词的倾向u”。人们会对留守儿童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会使留守儿童厌学违规、素质低下、性格孤僻、敏感冲动等特点,将留守儿童与问题儿童划等号。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良好的。这与一些研究结果17‘9 是一致的。因此,在看待留守儿童时,应有正确的态度,勿将他们从儿童群体中区分出来,贴上负面的“标签”。

第二,对留守儿童要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对于那些自身成熟度高、优秀的留守儿童应给与赞赏和肯定,可将他们树立为班级或学校中的榜样,在班会或学校召开的表彰大会上给与表彰。满足其自尊的需要,更加充实其心灵,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对待那些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留守儿童,可在心理测查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其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障碍得到缓解和疏导。

第三,多途径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本研究揭示出情感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应着力从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人手。

首先,政府可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尽可能地让留守儿童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方面,采取措施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如鼓励发展当地小型企业并招聘当地劳动力,政府提供各类免费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重组,发挥本地农业优势,生产特色农作物和特殊产品。另一方面,可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通过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征收的额外费用等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时的受教育问题,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父母的监护下生活学习,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从而满足幼小心灵对于父母之爱的渴求。

其次,在学校方面,因班主任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因此班主任老师要以“严父”、“慈母”之爱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在教育中把爱放在中心位置,与他们交朋友,关心、爱护、照顾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但由于班主任老师一人之力有限,可以指导同学们成立帮扶对子。采取教师指定与自由选择的结合,让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在学习上进行帮扶,同时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体验到温暖的友情与同伴之情,让他们有更多的心理支持资源。

最后,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未能留在孩子身边,使得孩子与父母在生活中的接触交流不多,对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外出务工时,父母中的一方应留在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监护。若父母需双双外出务工,父母也应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沟通、通过打电话、写信、网络视频等方式了解孩子情况,维护好与孩子的情感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但父母的爱是伴随着他们的。

第四,重视监护人素质,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本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对监护人的评价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监护方式和监护人的监护态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对于监护人的监护素质提升要予以重视。学校和社区可开展监护

人学习、交流、咨询等活动,以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向监护人介

绍教育孩子的科学观念和方法,督促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与孩子从心理层面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是从生活层面看护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采取漠然不管的态度。应常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总之,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并不等于问题儿童,要端正对他们的认识态度,从社会舆论方面为留守儿童营造宽松、温暖的氛围。面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护。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个系统分别着力,共同呵护他们的心灵,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而监护人也应有意识地提升监护素质。通过多种措施来共同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郑素侠.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研究U]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7—160.

[2]2朱科荣,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U]教育科学,2002,(4):2卜24.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U]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f7):78—84.

[4]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U】教育探索,2005,(5):82—83.

[5】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Ⅱ】.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77—179.

[6】胡会丽,陈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U]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96—98.

[7】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U】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22.

【8】张建育,贺小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U】中国公共卫生,2008,(8):932—933.

【9]岳慧兰,傅小悌,张斌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U1.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10):4—6.

【10】温延,郑全全,郑胜圣等.经修改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初步应用U].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274—276.

【11】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等.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U]中国健康教育,2006,(6):421—423.

f121任运昌.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基于系列田野调查

和文献研究的呼吁U]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3—5.

作者简介:张倩(1979一),女,重庆人,心理学博士,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3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倩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Time Education2012(2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jy-j201223022.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6l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