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9 13: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现代教育的需要

数学在现代科学领域内有着突出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数学教育要培养善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新课程改革诞生了,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 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等等. 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意义所在。

2、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数学课堂的迫切希望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数学课堂一改以往沉闷的气氛,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显露出勃勃生机。但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了老师们的一些迷惘、困惑和担忧。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小组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率还不高等等。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 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所谓“有效课堂”,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思:

1)有效果:教学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及价值体现。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 \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

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达成以下目标:

1、探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定位、内涵;探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3、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4、实验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2)探究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3)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4)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重点:探究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难点: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由于本研究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

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2、研究的操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2)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3)通过典型教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申报准备、初步探索、深入研究、总结思考四个研究阶段。

1、申报准备阶段(2013.4~2013.6)

(1)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并收集有关资料,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支撑点。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课题申报。 2、初步探索阶段(2013.7~2014.7)

(1)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评价训练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总结典型问题,思考探索解决策略,撰写阶段性小结。

3、深入研究阶段(2014.8~2015.8) (1)总结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一般性策略。 (2)总结构建不同课型有效数学课堂的具体性策略。 4、总结思考阶段(2015.9~2015.11)

(1)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结题及成果论证,文本、材料归档整理上交。 七、课题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开题报告

2、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材料 3、课堂教学设计(含案例)、课件等 4、研究论文 5、研究结题报告

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数学课题组

2012年6月1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b7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