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更新时间:2023-03-29 08:23: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 要: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出发点,从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会计人员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这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原因 措施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执业纪律松弛。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甚至强迫,不能够坚持准则,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会计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在市场经济下,有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追求私利,监守自盗现象严重。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在新形势下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紧迫性。

3、业务素质有待进步提高。

有的会计人员缺少会计专业基本的业务素质,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熟,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低下,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有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有时甚至披露错误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错误。

4、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

部分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和枯燥的数字打交到,既繁琐又复杂,从而在会计执业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拖拖拉拉,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

作没什么出息,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5、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会计属于管理岗位,长期的机关工作经历很容易使会计人员养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缺少主动、热情、周到地为员工和客户服务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单位和部门的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随之变化,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当单位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利益驱动”时往往是单位利益占了上风,因此,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2、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性。

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尚没有针对会计人员制定出专门的职业道德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都是散见于《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中,也仅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原则性的指导,只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内容过于概括、简单,没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应该遵循的标准,无法具体指导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更严重的是,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没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使得会计人员执业很被动。

3、会计从业环境污染了会计道德。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导致了会计人员陷入“囚徒困境”。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员工,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关系,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赖所在单位。这种从属性也直接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从属性,换言之,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操守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是分不开的。

4、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表面上看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具体来看与教育不

够极有关系。每年都有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毕业进人会计队伍的行列,从事会计工作,在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学校教育中,会计学原理等会计基础课程中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只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教育,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也只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教育,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纪等方面的教育。

5、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措施

1、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为防止会计人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还应对会计人员建立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全面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监督机制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松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3、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净化会计从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着重要意义,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会计环境的净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只有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只要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4、积极组织教育。

会计人员必须在职业生活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要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

一是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需要我们掌握,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在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从会计专业的学生抓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在会计领域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机制。

大力发挥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主要内容,由协会、学会团结带领广大财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的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修订

2.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

3.项怀成.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1).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