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软件业发展对比》

更新时间:2023-09-16 12:03: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印软件业发展对比

姓名:尚安 学号:20072754 班级:计科07-3

【关键字】 印度、软件业、中国软件业、发展、对比

【摘要】中国和印度同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中信息产业发展更是如此。中印软件企业相比较,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借鉴印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正文】

中国目前从事软件与服务的企业超过一万家,是印度的五倍以上。但中国软件销售收入只占世界软件销售收入的1.2%,而印度已成为世界软件业第二,软件出口是中国的30倍,从总体的数据表现来看,这是中印软件业发展至今日的对比,或者说是差距。

1、印度软件业发展现状——软件帝国的崛起

印度的软件产业崛起不过短短的十多年时间。1990年印度的软件产值还只有微不足道的5000万美元,到2004年,单软件出口值就达200多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50%。2008年实现软件产值850亿美元,出口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成为软件出口的龙头霸主。印度作为一个软件大国,外包业务占到了整个国家软件产业的80%以上。 身处第三世界的印度软件公司正在为通用电气(GE)、诺基亚(Nokia)和美国Home Depot等全球很多大公司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印度现已成为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已为世人所关注。

2、国内软件业的发展现状——已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软件产业与印度软件产业几乎同时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产品市场迅速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软件产业的销售总额从1999年的441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长40 %以上; 软件进口从199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7倍;软件产业总额在世界软件产业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1%增长到2003年的2.5%。截至2004年3月底,全国累计认定软件企业9201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62万。与此同时, 软件结构得到快速调整,软件产业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3、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政府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

第一,国家设立了专门研究开发机构,并在全国设立信息中心。允许国营和私营部门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与软件产业的开发机构,并享有同样的优惠政策。

第二,政府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印度产业开发银行等,设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信贷扶持。二是政府大力推动

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公开上市集资。三是大力吸引外资参与软件产业,引导外资对软件业的投入。由于政府执行了一系列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国内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投资主体不断增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第三,大力建造和发展软件园区。为了提高印度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政府大力建造和发展软件园区,形成了班加罗尔、孟买、马德拉斯和海德拉巴等几大软件产业基地。其中,班加罗尔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园,有“印度硅谷”之称。为鼓励软件企业入驻软件园,政府投资兴建了国际一流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印度全国已建立了21个软件园区,注册公司超过7500家。

第四,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印度政府不断完善软件产业的政策法规,出台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软件培训政策》等政策法规,从立法上保证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1994年修改了版权法,并严格执行,加大打击盗版力度,降低了软件盗版率,其软件正版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提高了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设立软件公司和向印度外包软件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印度国内软件企业的利益。

(2)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印度软件产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其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规模质量保证体系上。印度始终坚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高起点的软件开发。目前,印度已有300多家软件公司获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是世界上软件公司获得此标准认证最多的国家。CMM是国际公认的,旨在考评软件企业水平的标准, 印度已有上百家计算机公司获得CMM5级认证,位于世界前列。印度软件产业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并实行售后连续服务,这保证了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印度软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软件工厂”,不仅软件品质可靠,而且工期和成本均可控,树立了印度软件高质量、低成本、按时间、守协议的形象,取得了国际客户信任。目前,印度软件企业以其广泛性及成熟的设计技术和实施能力而著称于世,在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银行、保险及财务应用,转移方法与技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有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据美国的一家调查公司预测,到2007年,世界市场50%以上的软件订货都将被印度拿走。

(3)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印度软件业的巨大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的软件人才。印度能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全印现有380所大学和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专业, 每年可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印度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很高, 特别是印度著名的6所理工大学,他们的教学质量可与世界名牌大学媲美。其次, 大力鼓励民间办学,目前印度全国有私立理工学院1195所,每年取得证书的软件人才有数万人。再次,软件企业自身还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语言、开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第四,大力鼓励著名信息技术公司办学。如以开发教育软件为主的全国信息技术学院在印度和其他50多个国家设立了3000多个培训中心。

印度这种产业化的信息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这种培训体系也培养了大量的“软件蓝领”,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 印度不仅注意培养人才,还十分注意留住和吸引人才,许多大公司大幅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待遇,并采用给员工配股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流出国外的软件人才回国创业。印度许多软件企业家和IT高级技术人才多是留学欧美或在跨国公司工作后回国创业。他们掌握着软件设计的先进经验,并和欧美国家的软件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

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 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国,为印度软件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4)注重培育大型软件企业

印度认识到软件产业讲究规模经济,因此,印度大力发展旗舰级的大型软件企业,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拥有1.5万名雇员,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 印度几大软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均实现了承接国际大公司大额合同的能力和软件外包的规模经济。印度骨干龙头软件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预计2004年度销售收入,TCS 公司为15亿美元,Infosys公司为13亿美元,Satyam公司也有约8亿美元。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微软、思科、朗讯、IBM等跨国公司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 其业务也由初期的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发展到完整的应用软件包开发,由单纯的软件开发外包发展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现在这三家公司已在美国和印度国内上市,总市值超过270亿美元。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和提倡合作 目前印度有几个软件行业协会组织,如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信息技术制造业协会、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协会等组织。其中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协会是政府性质的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提建议,为公司提供信息,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和介绍国外合作企业;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则是一家公司方式运作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间机构,是印度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软件行业协会,在促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及协会的推动,印度软件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很注意团结合作,不仅经验共享,共同树立印度软件外包品牌,而且相互维持市场秩序,不搞恶性竞争,这对印度软件外包的飞速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7)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印度根据国情特点,制定了以外包为切入点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积极承接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国内的信息与软件公司同国外软件公司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迅速壮大了本国的软件产业,形成了从设计、开发到服务、咨询、管理的软件产业链,再向提供全面软件服务的阶段发展,成为国际软件市场上的新兴力量。此外,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十分注重诚信,包括严格履行合同,替客户保守商业机密等。

4、中印软件业发展的对比,发现国内软件业存在问题

4.1发展对比——不同点

印度和中国同是东方古国和人口大国,国土面积辽阔,并且具有相似的原始信息技术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原始基础要优于印度),国民平均教育水平相近,同为第三世界主要大国,也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均对各自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和印度某些国情具有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使得分析和比较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就显得直观明了了。那么到底我们能不能走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道路呢?首先来看一下印度软件业发展与中国的不同点: (1)语言环境不同

我们知道,印度是英文语系国家,而中国是汉语语系国家,我们的英语教学时间虽长,但效果不佳。因此,国民总体英文水平不如印度。 (2)市场对象不同

印度软件业主要是获取外包业务,其中59%来自美国,18.7%来自欧洲,11.4%来自亚洲,而中国软件业绝大部分市场在国内,外包业务很少。 (3)人才素质不同

印度软件业各种梯级的人才比例合理,而在中国,中高级人才较少,有的迫于市场和环境不能真正实施管理工作,软件代码编写人员却很多。印度软件人才英语好,做事规范扎实,讲信誉,能够形成较好的团队文化。 (4)管理方法不同

印度软件采用美欧的软件项目管理体系和标准。截止到2002年,中国有6000多家软件企业,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公司很少,人数在50人以下的倒是占了70%以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停留在小作坊方式,类似于汽车业的前福特时代。 4.2差异分析——中国可以走印度软件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有人总结出:中国不能走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道路。真的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套用伟人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1)语言环境不是软件发展的根本障碍。

英语确实是计算机语言的设计基础,但在印度软件业中英语主要用于与欧美国家的外包客户进行业务沟通之用,而我们与中国客户的沟通则全部用中文。我想软件设计师的英文水平并不差,代码工程师对计算机技术中的专业英语也能相当熟练。所以说,英文语言环境绝对不是软件业发展的根本障碍。 (2)市场对象的宽容

应该说,中国的市场对象跟欧美客户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客户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进度较为宽容,用户降低了对软件项目的成功率和有效性的要求。由于软件项目金额小,软件公司也不会重金投入人力物力,自然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此一来,用户和软件服务商之间的互动级别在低层次上进行。当然,这与中国特殊的市场方式有关。但我们能等到用户成熟和市场规范的那一天再发展软件业吗?我们是不是非要等到用户的\训斥\和收到用户的\违约罚单\才会觉醒? (3)中高级人才短缺

大家都在说,中国中高级人才短缺,软件\蓝领\一大堆,群龙无首,自然一盘散沙,这确实是现状。上个月到西部一些高校现场招聘,发现一些重点大学均成立了软件学院,但课程设置、学生实践机会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另外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守旧,没有反应出软件技术的市场需求。再者,大多数中小型软件公司也没有意识和能力去培养和留住一些高级软件人才。

(4)企业管理中没有重视软件项目管理

虽然说中国的软件市场巨大,但软件公司也很多,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很大,生存下来自然是中小软件企业的首要问题。大多软件企业采用先解决企业生存问题后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思路,再说企业员工中也鲜有真正了解和能进行良好软件项目管理的人才,软件项目管理自然得不到重视和执行,还是先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吧。

综上所述,当语言问题不再成为软件业发展的枷锁时,当我们要先于用户的要求做好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时,我们就抓到了中国软件业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它就是:软件项目管理水平的低下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桎梏。当我们听说\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拉动经济,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时我们是否想到加强软件项目管理也同样是软件行业的\技术改造\呢?因为现在我国大多数的软件产品生产装备如福特时代之前的汽车生产小作坊,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而印度的软件生产是高度产业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是规模化的软件生产线。我们怎么能与之相比?

软件是智力产品,无需大规模的设备投入,只要有基本的硬件设施,有智慧的思维个体、组织管理方法和生产工具,就能开发出好的软件产品。硬件设备和软件生产CASE工具基本上可以解决,我们缺少的是如何正确运用和实施国际通用的软件管理方法和智慧的软件生

产者,这就是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而在这方面印度比我们要高几十倍。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印度软件业学习呢?再说,虽然印度软件业发达,但目前的印度总体经济比中国落后约二十年,政局也不太稳定,综合国力也较中国逊色,我们的计算机硬件业较为发达,具有较好的软件发展基础。如此这些,也令我们在面子上有些\安慰\,古人云,\不耻下问\,方能进步。 然而,当摩尔定律获大家认可时,国家、行业、市场和个人的竞争优势的保持时间也在缩短,落后、学习和超越,以及再落后、再学习和再超越已经成为竞争对手之间日月交替般寻常。但这取决于不断的奋斗,否则只能被忽略。

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来自西方,只有接纳和采用国际通行的软件开发管理规范,才能提高国内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印度的软件开发管理技术完全与欧美保持同步,他们软件业的所有相关支持工作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唯一目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难道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用户在国内吗?是不是国内用户不应该享受高级的软件产品吗?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的低下是软件业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5、加速我国软件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中国和印度同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中信息产业发展更是如此。中印软件企业相比较,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借鉴印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制定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

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型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加以推动和引导,通过政策的实施,重点解决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融资政策。国家的各种政策性扶持基金应重点用在有利于软件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发展之上,如将一部分基金用于软件企业贷款的担保,扩大中上游软件企业的资金使用量,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软件产业化,提高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可参考印度做法,实施软件企业零税赋,对完全用于生产出口软件的设备实行零关税。应考虑软件从业人员的特点,对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他们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给予倾斜。三是收入分配政策。要允许以软件技术专利权作价入股,参与分配,并可将其中部分股份给予有突出贡献者,对部分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可进行股权激励。四是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完善对软件盗版的判定标准,并加大对软件盗版处罚力度,加强对软件盗版的预防和打击。 2.规范软件企业管理

我国软件企业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管理规则。管理规则的建立需要有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国际通用的管理方法,需要引进国际标准企业方法和手段来规范管理。当前,我国软件企业迫切需要按照ISO9000体系和CMM体系实施生产经营管理,并取得相应的资质,使我国的软件企业和国外企业有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我国软件企业工业化生产能力和国际水平,尽快使我国软件产业由“手工业”阶段进入“大工业化”阶段。 3.积极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的软件人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和结构上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此,要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和软件人才的特点,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制。除正规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应加强软件人才的培养外,还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组织软件专业人才的培训,使软件从业人员不断参加教育培训更新知识。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用好和留住现有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要推动企业跟踪和掌握软件技术最新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

术。企业要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的实力。

4.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努力打造大型软件企业

我国软件业要想在世界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整合优势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培育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尽快实现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给予大型企业集团多方面的帮助,培养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通过它们带动整个软件产业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软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软件的产权交易体系,鼓励有实力的骨干软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等方式,积极并购或控股中小软件企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打造软件企业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 5.软件企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

要大力推动软件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外包加工、软件服务,与国际先进软件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国际软件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研发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比较优势的软件企业对外投资,以日本、美国、欧洲等大市场为重点,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要充分发挥我国驻外科技、商务机构的作用,加强面向软件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以此全面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6.促进软件企业加强管理和体制创新

要深化体制改革,整合软件产业资源,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规律的企业成长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软件行业竞争秩序,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软件企业行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官办和民办软件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联合、促进国际合作和推动政策完善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对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大企业集团,要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理顺企业集团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形成条块管理、集团化经营的运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新华;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戴永红,朱方明;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中的政府作用探讨[J];南亚研究;2005年01期 李竞妍;;以技术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0期

【3】王媛媛;印度软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4】戴永红;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