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知识竞赛题库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5:5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卫生监督知识竞赛题库

1、 从1996年开始,卫生部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确定为“全

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

2、 (2003年)国务院部署开展食品放心工程。 3、 食品卫生监督的主要形式(巡回监督检查)

4、 在卫生监督过程中发现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添加剂的规定于《食

品卫生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矛盾,应该如何判定?(按照《食品卫生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判定)

5、 GMP是下列哪种名称的英文简写(良好生产规范)

6、 、一种新型食品刚刚研制出来,尚没有相对应的国家卫生标准,

食品企业在生产中应当(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7、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容器,

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8、 (196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实施GMP管理的观点引

用到食品的生产法规中,制定了《食品制造、加工包装及储存的良好生产规范》

9、 SSOP计划应由食品生产企业根据卫生规范及企业实际情况编

写,尤其考虑到(实用性、可操作性),注意对执行人所执行的任务提供足够详细的内容。

10、 HACCP 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7)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依

次递进,相辅相成。

11、 在食品生产企业或餐饮业建立一套完整的HACCP系统通常需

要经过(12)个步骤来完成。

12、 当监控结果提示某个关键控制点有失去控制的趋势时,就必须

对加工过程进行调整,调整必须在偏差发生(之前)进行。 13、 1995年12月18日,FDA正式颁布了“水产品HACCP法规”,

并宣布自1997年12月18日开始美国水产品加工业及所有对美出口水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部强制性)实施该法规。 14、 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制定并颁布了《食品企业HACCP

实施指南》,并积极组织部分企业逐步开展了HACCP的实点研究工作。

15、 卫生部(2002)下发文件《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

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采用量化分级管理模式。

16、 卫生部(2003)年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

生监督制度。

1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责任分担”的食品安全理念,保证食品卫

生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是(企业自律)

19、 一般情况下,生食海产品应视为(高风险)度的食品 20、 如果某食品企业卫生许可审查结论和日常卫生监督评审结论均

为良好/一般,但是日常卫生监督为差的,则该食品企业的食品卫生信誉度可评为级别(D级)

21、 样品传递过程中,应将不需要冷冻的样品保持在(2.5℃)环境

中。

22、 对从经销单位采集的样品,应通知被采集样品上标示的生产者

或进口代理单位,要求其(15天)内对采集样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或由经销单位协助确认。

23、 农药速测卡检测农药残留,阳性时纸片:(颜色不变)。 24、 样品检验的内容包括感官检查、物理化学检验、微生物及其毒

素的检验、毒理学试验、放射性检验和(保健功能)的检验。 25、 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

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26、 下列哪一项指标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评价肉鱼类

鲜度和腐败变质状况所采用的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 27、 油脂及油脂性食品脂肪酸败最早期的指标是(过氧化值上升)。 28、 霉菌所产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较大,可造成急、慢性中毒,

也可引起致突变、致畸胎和(致癌)。

29、 人畜共患寄生虫传染病主要通过哪一类食品传播的病原体感染

的(动物性)。

30、 在对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上,哪一类检验是最敏感、可靠的手

段。(感官检查)

31、 碳水化合物性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特征性指标主要是(酸度)。 32、 由于放射性核素具有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放射性两方面的

性质,因此它对人体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质,即(理化毒性)和放射性损伤。

33、 在特殊情况下,可允许在短期内食用高于放射性限制浓度的食

品,但总摄入量不得超过半年内的限制摄入量,并应控制一年摄入的总量,不超过(一年)的限制摄入量。

34、 在检验单位出具检验结果后,卫生行政机关应将检验结果告知

相应当事人,既填写哪一类执法文书(检验结果告知书)。 35、 在食品卫生法生效前,按照习惯把药物作为添加剂成分加入食

品中配置的非定型包装食品,且已沿用(30年)以上的,经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本地加工销售,不得使用药膳名称。

36、 普通食品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和现场勘

验,并于(30天)内作出书面答复。 37、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

38、 食品接受的总体平均最高有效吸收剂量不得超过(10kGy). 39、 辐照抑制发芽的食品品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海产品)。 40、 辐照食品剂量测量记录必须完整,记录应存档并至少保存(3

年)。

41、 对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如果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我国实行的管理制度是(审批制度)。 42、 根据《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在(30天)内完成食品添加剂申报资料的初审。

43、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容器,

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程序报请

审批。

44、 生产塑料食品容器,其使用的加工助剂应该符合(《食品容器、

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

45、 在购买保鲜膜时,包装上标识PE,表明该保鲜膜由(聚乙烯)

材料制成。

46、 消毒剂合格与否,关键看其(对肝炎表面抗原有灭活作用)。 47、 食品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如采用自然通风,要求通风面

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16).

48、 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材料辅砌,

地面坡度应为(1.0%)。

49、 食品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一般不得低于

(3.0m)。

50、 食品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无毒材料覆涂,其墙裙

装修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m)。

51、 食品生产车间门、窗要严密不变形,其窗台一般要设于地面

(1.0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52、 食品生产车间采用机械通风时,其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

(2.0m以上)。

53、 食品生产企业设置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 54、 豆制品加工厂煮浆时,应控制温度在(90-95)℃,并对豆浆应

进行二次加热。

55、 发酵豆制品厂发酵室地面应平整,应有(1.5m)以上的墙裙。

毒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换发企业卫生许可证

167、 消毒产品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

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168、 医疗执业监督的相对人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169、 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

年校验1次

170、 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申请合作期限不得超过(20)

年,期满后如需要可申请延续

171、 执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方可申请

个体行医

172、 终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得医师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重新注册)

173、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得有效期是(5年)

174、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应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

证)

175、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经(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

176、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177、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职业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 178、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总投资金额不得少于(2000万) 179、 国家提倡自愿现血健康公民年龄(18周岁至55周岁)

180、 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液,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 181、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

辖区内的单采血浆站检查不少于(2)次

182、 血站工作人员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75)学时的岗前继续教育。 183、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

少保存(10)年

184、 脐带血等特殊血液成分必须用于(临床)

185、 血站的临床用血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卫

生行政部门可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186、 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审批

187、 血站人员任职要求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

总人数的(75%)以上

188、 根据〈献血法〉的规定,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除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外,可以并处(10万)以下罚款

189、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得,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190、 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得,处(5年以上10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91、 〈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血站应当办理再次

执业登记

192、 〈血站执业许可证〉得有效期为(三年)

193、 医疗机构在应急用血需要时,临时采集血液后应在(10)天内

将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94、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7条规定,血液发出后,受血者于供

血者得血样保存在2-6设施度,至少保存(7)天

195、 单采血浆站得合格血浆者应为(年龄18-55周岁)得身体健康

得本地固定居民

196、 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浆后应在(1小时)储存在-25度得冰柜内 197、 单采血浆站职工总数不少于(15人)

198、 供血浆者两次供血浆得时间间隔为(大于等于14天) 199、 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后应在(6小时)内冻存成型 200、 单采血浆站站长应该具有(中专以上)

201、 卫生部〈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规定,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

者不低于卫技人员总数得比例为(30%)

202、 依照〈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规定,设置单采血浆站必须配备

得单采血浆机不少于(12)台

203、 预防性卫生监督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卫生法律、法

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查处的活动。

204、 按卫生监督的对象分类,卫生监督包括公共卫生监督、医疗卫

生监督。

205、 卫生监督行为一经生效,非依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

意变更和撤消。这是卫生监督行为确定力的体现。

206、 卫生监督行为因法定事由而被依法废止,由此给相对人的合法

权益造成损失的,卫生行政部门应适当补偿。

207、 卫生行政处罚按照地域标准行使管辖权,其具体标准是违法行

为地。

208、 M省X市的Y县卫生行政部门与M省J市的K县卫生行政部

门因管辖发生争议而又无法协商一致,应报请M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209、 当事人对某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有异议时,应向原处理

该事项的卫生监督机构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

210、 200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内容和形式、制度建设、组织领导,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做出了更具体的部署,进一步促进了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211、 在我国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行政执法告知制度,是1996年3

月17日颁布实施的《行政处罚法》。

212、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三十条规定:“听证由卫生行政机关内

部法制机构或主管法制工作的综合机构负责。”该规定的目的是发挥好听证的内部的监督作用。

213、 卫生监督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 214、 对“较大数额罚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没有

具体的规定,在确定“较大数额”标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出的规定。

215、 合议是指卫生监督人员在对案件调查完毕,并写出案件调查终

结报告后,由承办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处罚内容、法律依据等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综合处理意见的一种审议制度。

216、 合议主持人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合议参加人员,合议参加人员应

包括该案的“办案人员”。

217、 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之间有近亲属关系的,

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工作。 218、 听证程序中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219、 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担任一定级别的特定职

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20、 “当卫生监督员符合法定回避条件,但既没有当事人申请,该

监督员也未自行回避时,有权机关可以不经申请直接做出回避决定。”这属于回避中的职权回避。

221、 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两个证据,其证明力的表述是原始证据优

于传来证据。

222、 199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是我国卫生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卫生监督体制的发展方向。

223、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

法制建设新形势的需要,2000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商中编办、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同意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了公共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224、 2000年7月财政部、计委与卫生部下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

策的意见》,明确了政府对各类卫生事业的财政补助范围和补助方式。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要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225、 2005年6月,卫生部印发《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

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

226、 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

法行政。

227、 在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中,卫生部负责全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的规划与指导,负责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228、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

见》(财社[2000]17号)的有关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229、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统筹规划、综合设置的原则,利用现

有资源,健全卫生监督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对卫生监督技术支

持机构的管理。

230、 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中共、

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内设卫生监督机构并下设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统称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可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人员。 231、 《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规定录用卫生监

督员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卫生监督员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和印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232、 卫生监督员的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法律和业务知识、工作

能力、工作质量等。考核结果与评价应通知本人,并存入卫生监督员管理档案,将其作为考评、奖惩、晋级、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聘任为卫生监督员。 233、 《传染病防治法》界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

传染病疫情时的职责和任务。

234、 迄今为止,卫生部发布实施了190项行业卫生标准。WS是行

业卫生标准的代号。

235、 迄今为止,卫生部发布实施了442项食品卫生标准。GB是国

家食品卫生标准的代号。

236、 截止到2005年,我国国家环境卫生标准已经发布的有13大类

159个。化妆品卫生规范不在国家环境卫生标准范围内。 237、 职业卫生标准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对职业活

动中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卫生要求作出的技术规定。

238、 食物中毒采样一般要求采集的样品应具有典型性。

239、 仲裁检验的抽样,要求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法抽

样,如无国家强制性标准抽样方法的,应当首先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抽样方法执行。

240、 危险性评估中危险性特征描述是对有害物质发生的概率及其产

生的有害作用的严重性进行定性定量估计。

241、 与法制监督相比,卫生监督稽查更侧重于事前监督和动态监督。 242、 在稽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卫生监督稽查机构应当于稽查结束

之日起10日内,将稽查结果形成稽查建议,制作《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反馈给卫生监督机构。

243、 按照《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的规定,要求被稽查单位在接

到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后,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且还要将整改情况报告稽查单位。其时限要求是30日。

244、 对于造成卫生行政执法过错的责任人,一般情况下由行政执法

人员所在机构根据情节做出处理,但不能开除公职。卫生监督稽查部门对发现的涉及卫生监督员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严格履行请示报告程序。所移送案件必须得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245、 卫生监督稽查机构开展现场调查,是履行卫生监督稽查职责的

需要。卫生监督稽查员在向管理相对人了解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员依法履责情况时,应当以卫生监督员的身份,出示卫生监督员证件。

246、 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设定的许可项目和内容。 247、 卫生行政许可的设定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权力,必须符合法律的

规定和法定权限。

248、 卫生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自2004年11月17日起实施。 249、 按照卫生行政许可的内容分类,可将卫生行政许可分为行为许

可和资格许可。

250、 对许可事项不属于卫生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申请,卫生行政

机关应不予受理,并告知向有权受理申请的机关申请。 251、 卫生法律、法规对卫生性质呢感许可证发放期限未作特别规定

的,应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办理。

252、 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卫生行政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

该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卫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253、 因撤消卫生许可,可能会造成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卫生行政

部门可不予撤消。

254、 根据卫生监督检查与相对人活动的时间关系,卫生监督检分为

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255、 卫生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了解或查明相对人遵守卫生法律规范以

及执行卫生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的情况。

256、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内

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的发生而实施的强制性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为。

257、 在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中,预防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制

止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和保障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是根据实施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目的的不同划分的。

258、 《职业病防治法》第57条规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

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对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可以采取封存临时控制措施。

259、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9条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查封或者暂扣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场所、设备、运输工具和物品等措施,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260、 卫生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

中,为制止违法行为或者防止危害发生,根据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临时性控制的措施。 261、 根据实施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目的的不同,可以把卫生行政强制

措施划分为预防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制止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和保障性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262、 被法律授权实施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主体的组织必须符合下列条

件:依法成立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具有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或者有偿服务。

263、 在需要制止卫生违法行为、防止证据灭失、避免危害发生、控

制危险扩大等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危害社会的状态发生为根本目的,这是反映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即时特征。

264、 卫生行政处罚是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依据

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对应受制裁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

265、 处罚法定原则包括主体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法定。 266、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

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67、 生产伪劣产品最,伪劣产品未出售,货值达15万以上的应移交

公安机关。

268、 《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的违法行为不予处

罚。

269、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270、 现场收缴的罚款应当在2日内交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2

日内交指定银行。

271、 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

行政行为不服的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72、 经听证程序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所根据的

事实和证据应当为经过听证、质证的事实和证据。

273、 行政诉讼期间,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

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保全证据。

274、 卫生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275、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可以耕具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的请求处理下级

卫生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

276、 依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如果受移送地的卫生行政

部门认为移送不当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277、 人们对偶然发生的事件称为:突发事件。

27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于2003年5月颁布实施。 279、 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县(市、区)为单位

发生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属于重大(Ⅱ)级事件。

280、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分级实行管理。

281、 食物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82、 卫生监督机构在调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职责是:

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调查取证。

28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是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20条规定的。

284、 发现不明白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应当在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

方式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即可。

28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结束应当具有相关隐患或危险因素消除

条件。

286、 卫生监督专案的调查程序是卫生监督调查程序的一种特殊情

况。

287、 卫生监督专案领导小组负责对专案的领导和审查工作,其组成

人员应由卫生行政机关和卫生监督机构的负责人组成。 288、 卫生监督专案调查结果的“情况通报”是对案件调查处理情况

的:下行文。

289、 监督处罚个案报告卡使用时,要求有处罚报卡,无处罚不报。 290、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软件系统的特点是网上直报。

291、 卫生监督信息队伍建设必须做到卫生监督信息人员应先培训后

上岗,并相对稳定。

292、 对突发饮水卫生事件,若现场发现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的物品,

应当检验或消毒。

29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结束由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组

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反应的建议。 294、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最长期限是7天。

295、 当事人对作出回避决定的上级机关的裁决不服,应当遵守该最

终裁决。

296、 违反回避制度而作出的卫生监督行为属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297、 合议人员必须由3名以上单数的卫生监督员组成。

298、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

辩。”该规定是告知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299、 按卫生监督的行为特征分类,卫生监督包括依职权卫生监督行

为和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

300、 卫生监督行为成立的内容要件是法律效果的存在。 301、 卫生监督是实施卫生行政执法的行为。

302、政府对社会的卫生监督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予以实施:一是把住

预防性卫生监督关,二是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 30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卫生监督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304、1974年至1976年全国普查了290万接触何种因素的作业工人(矽尘)

305、1981年全国普查了近百万接触何种因素的作业工人(毒物) 30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八字方针是指(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307、《尘矽病防治条例》颁布日期正确的是(1987年) 308、《职业病防治法》事实日期是(2002年5月1日)

309、据统计,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经济产值的百分比为(4%) 310、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是指(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

311、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家卫生部颁布)

312、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监管是(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履行的重要职业卫生监督职能

31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三同时”是指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

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

3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31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316、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317、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和申请资料时,对申请资料需要补正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318、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建设项目)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319、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卫生审核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工作日内完成。

320、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应当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2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在(设计)阶段进行

32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的设计,应当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

工。

323、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工作日内完成

324、正确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竣工验收程序是(申请、受理、现场竣工验收、批复)

325、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成后,需要试生产的,其职业病防护应同时投入试运行,并在试运行(12)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6、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建设项目职业病竣工验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验收意见以卫生行政机构公文形式予以批复。需要现场验收的,该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期限内。

32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

328、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前)进行

32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的罚款 330、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人员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建设项目有关证明文件或者予以批准,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1、有毒物品的包装必须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332、用人单位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施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罚款

333、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334、一般高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后并公布

335、用人单位对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即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336、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37、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绝懂,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338、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339、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340、对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计量剂)]

34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34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343、对可能发生记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44、(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345、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的,应给予(警告),并可以罚款

346、职业健康监是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关系的系统活动

347、离岗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 348、用人单位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先选择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349、在检查项目的确定上,用人单位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指导下,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检查人群、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350、用人单位应当将当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汇总后于(次年)报所在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51、对检查结果涉及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职业病以及需要复

查的处理意见,应当由(职业卫生监督员)依法督促用人单位予以落实

352、离岗或转岗时健康检查属于(二级预防)

353、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5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35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受到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申请资料后应当在(90日)内完成资料的审查和现场考核

356、对疑似职业病的个体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57、职业病现有(十大类115种)

358、职业病诊断机构至少应当有(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 359、关于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人数规定为(5人以上单数) 360、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因劳动关系问题与用人单位存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

361、疑似职业病人申请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不交缴交诊断所需费用。劳动者依法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处理

362、职业病诊断所需的资料,(用人单位)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363、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整 364、化学品毒性坚定资质分为(甲、乙、丙、丁)

365、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30%)

366、申请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

367、《化学品毒性坚定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368、申请续展得期限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的(6个月)

369、卫生行政部门对评审资料和受理单位审核意见进行资质审定的期限一般是(20)日

370、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甲级资质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数不得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40%)

371、申请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372、申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的,技术负责人应当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373、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甲级资质的,应当具有完成(5份)以上不同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37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四年)

375、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管理中,受理单位应当在接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整改报告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整改建议进行整改。 376、张某是某医院的职工,她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职业照射)

377、李某因患有癌症接受钴-60治疗机的照射,这种照射被称为(医疗照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