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3-28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版本控制:

隆 昌 县 盛 达 摩 托 车 检 测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版 次:第1版

批准人:苏云国

持有人: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0日 实施时间:2015年5月20日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编制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目录 文件编号:SDZY-00-2015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作业指导书目录

序号 标题 文件编号 1 摩托车前照灯检测仪操作规范 SDZY-01-2015 2 摩托车外检作业操作规范 SDZY-02-2015 3 摩托车制动检测操作规范 SDZY-03-2015 4 摩托车制动检测台期间核查规范 SDZY-04-2015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摩托车前照灯检测仪操作规范 一、测量参数

摩托车前照灯测量:发光强度 二 、使用设备 1、型号及名称:

汽车前照灯检测仪:MQD-6A 2、校验与检定:符合规定。 3、参数和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三、前照灯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测试仪受光面应清洁,轨道内无杂物;

文件编号:SDZY-01-2015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2、摩托车轮胎气压符合标准规定,前照灯玻璃应清洁。

四、摩托车前照灯检验程序 1、将车辆停止在规定的位置;

2、保持前照灯正对检测仪,有夹紧装置的将车轮夹紧;

3、开启前照灯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车辆应处于充电状态(档位置于空档);

4、检测完毕后,驶出检测台。

五、注意事项

1、停车位置要准确,车身纵向中心线要垂直于前照灯受光面;

2、前照灯检测仪正在移动或将要移动时,严禁车辆通过;检测完毕后车辆要及时驶离,车身不得长时间挡住轨道。

六、引用标准:GB7258-2012 GB21861-2014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摩托车外检作业操作规范 文件编号:SDZY-02-2015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车辆唯一性认定:

在用车检验时,送检人应提供送检摩托车的机动车行驶证和有效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外检人员根据摩托车行驶证比对号牌及安装,车辆类型、品牌/型号,车身颜色,VIN码,发动机号,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A.1 基本信息:制造国、制造厂名称,车辆类型、车辆品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发动机号码,出厂日期,车身颜色A.2 技术参数:发动机型号、排量/功率、燃料种类,外廓尺寸,轴数、轴距,轮距、轮胎数、轮胎规格,总质量、整备质量 ) 外观检查:

检查左右后视镜是否齐全有效,对三轮机动车检查前风窗玻璃及其它风窗玻璃、刮水器,对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还应检查货箱前部是否安装有高出驾驶员座垫平面至少 800 mm的安全架,并确认安全架的强度是否明显不符合要求。检查车身漆面。

仪表照明和电气信号装置检查:

检查前照灯(远、近光),转向信号灯(前、后),后位灯、后牌照灯、制动灯、后反射器,其中制动灯亮度要高于后位灯,侧反射器,喇叭(功能性检测)。对正三轮摩托车还应检查后雾灯(填在“其他不符合规定情形”中) 轮胎:

轮胎型号/规格,胎冠花纹深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不允许小于 1.6mm,胎面破裂/割伤/磨损/变形:轮胎胎面不允许因局部磨损而暴露出轮胎帘布层,轮胎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缺损、异常磨损和变形,轮胎的胎面和胎壁上不允许有长度超过 25mm 或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轮胎螺栓是否齐全、紧固(仅对三轮机动车)。 转向系和行使系:

检查二、三轮机动车的前、后减振器、转向上下联板和方向把是否有变形和裂损,;检查方向把应转动灵活,操纵方便,无阻滞现象 。 安全防护装置:

检查座垫、扶手(或拉带)、脚蹬和挡泥板是否齐全、牢固可靠。 注册登记检验项目:

仪表数量和类型,车辆产品标牌,整车3C标志,其它不符合GB7258等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情形。 发动机运转状况:

起动性能良好,怠速稳定、电源充电、仪表及指示器正常,加速手把/踏板控制,对三轮机动车检查柴油车停机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动态检验:

车辆静止时,检验员左右转动方向把检验转向轮转动是否灵活,判断转向轮左右转角和方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有无发卡和松旷现象起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DZY-02-2015 第 2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主题: 摩托车外检作业操作规范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步并行驶一段距离,检查离合器、变速器换档、转向、油门操纵是否正常;运行中检查传动轴/链有无异响、明显松旷现象;车速在15km/h左右时,检验制动是否正常,检查是否有漏油及操纵发卡现象。 下部检查:

检查二、三轮机动车的车架有无明显的变形、损伤;检查电器线路固定是否完好、有效;检查排气管、消声器、燃料箱及燃料管路是否完好、固定可靠。

引用标准:GB7258-2012 GB21861-2014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摩托车制动检测操作规范 一、测量参数

摩托车制动测量:制动力 二 、使用设备 1、型号及名称: 摩托车制动台:ACMZD-500 2、校验与检定:符合规定。 3、参数和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两轮摩托车的检测

文件编号:SDZY-03-2015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1、把车推上检验台,让前轮或后轮停在滚筒上,挂空档,松刹车。 2、台式检测系统自动操作后夹或前夹键,夹紧器夹紧后轮或前轮。 3、电机转动,按LED灯牌提示进入检测状态。

4、按LED灯牌提示拉紧手刹或踩下制动踏板,当车轮刚离开从动滚筒时(即车轮制动过程中,在车轮即将抱死之前),系统自动采集检测数据。

5、系统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完毕自动使电机停止转动,并自动操作后夹或前夹键,松开夹紧器。

6、测试完毕,把车推离试验台。

三轮摩托车的检测

1、把车移上试验台,检测前轮时,让前轮停在附助滚筒上。(检测后轮时,让后左轮停在主滚筒上,后右轮停在附助滚筒上。)挂空档,松刹车。

2、系统启动电机,使电机转动。(无须夹紧后轮或前轮) 3、进入检测状态。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摩托车制动检测操作规范 文件编号:SDZY-03-2015 第 1 页 共 2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4、按LED灯牌提示拉紧手刹或踩下制动踏板,当车轮刚离开从动滚筒时(即车轮制动过程中,在车轮即将抱死之前),系统自动采集检测数据。

5、系统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完毕自动使电机停止转动。 6、测试完毕,把车移离试验台。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摩托车制动检验台期间核查规程 一、目的

文件编号: SDZY-04-2015 第 1 页 共 2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维持仪器设备工作状态完好,避免仪器设 备在 两次检定中间出现大的偏差和失准。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 稳定可靠。 二、环境要求

1、环境温度:(20±10)℃ 2、相对湿度:不大于85%

3、电源电压:(220±20)V,(50±1)Hz 三、校准用仪器设备 1、制动台标定装置一套 2、标定传感器及仪表一套 四、校准方法

1、制动检测装置的校准

(1)进行制动力校准时,拆下台体边盖板,按要求将支架用连接销固定在测 力臂上,用调平螺栓调整至支架上平面水平。将标定传感器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连

接座和加力装置用连接销连接,调整标定传感与重力方向垂直。 2)给标定传感器仪表和台体控制仪表通电后,需预热15分钟。 (3)转动加力装置手柄,给标定传感器加小量预紧力(以标定传感器仪表 值显示 200N;标定传感器不自由活动为准),然后对标定传感器仪表和台体控制仪表同时清零,待仪表零位显示稳定后,转动加力装置手柄使标定传感器仪表显示1000N,示值稳定后,调整台体控制系统参数,使控制仪表显示值符合标定比例的倍数。

隆昌县盛达摩托车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主题: 摩托车制动检验台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SDZY-04-2015 第 2 页 共 2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0日 (4)标定比例为1:5,其比例关系是:标定比例=滚筒直径D/2:标定杆长 度=R:L

(5)选择六个校准点,每次加载100㎏的力,逐渐加载至满量程,然后逐级减载至零。重复三次,分别读取制动台各相应点的示值。

(6)根据测试的数据,得出制动力的示值误差应符合第三项第1点的要求。

摩托车制动台期间核查记录表

型号规格 检查日期 生产厂 检查员 生产日期 核验员 示值误差及间差: 增 载 技术 制标 仪表示值 要求 动称 台 值 1 2 平均 见 附 表 示值 误差 1 减 载 仪表示值 2 平均 示值 误差 附:技术要求:

示值误差:制动力不大于4%(FS)时,不超过±0.4%(FS) 制动力大于4%(FS)时,不超过±5%(FS) 示值间差: 制动力不大于4%(FS)时,不超过5% 制动力不大于4%(FS)时,不超过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r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