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学练习

更新时间:2023-09-13 21:36: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灿若寒星制作

声学练习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围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蝙蝠 1000Hz~120000Hz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

海豚 150Hz~150000Hz 色不同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猫 60Hz~65000Hz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大象 1Hz~20000Hz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5.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7.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0.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1.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振幅不同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 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

13.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D.声速

14.嗓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15.当喇叭里响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时,小伟和小明齐声说:“是韦唯在演唱。”他们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6.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8.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戴上防噪声耳塞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19.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20.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21.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22.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2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2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25.如图4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8..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29.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乐器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 C.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

30.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31.对下列图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3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4.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35.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 36.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 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37.“……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3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

39.下面列出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城市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B.在嘈杂环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装双层玻璃 C.超车时,超车司机鸣喇叭 D.张聪同学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量开得很大 40.图4 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4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实验(选填“甲”或“乙”)。

42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灿若寒星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4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 (3)(2分)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 制作

灿若寒星制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s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