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文化工作情况的汇报

更新时间:2024-04-20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全县文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18日在道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道县文化局局长 罗明桥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就全县的文化工作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2009年以来,县文化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监督、支持和关心下,全县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实施“率先崛起”为主题,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从文化工作实际出发,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城乡群众文化日趋活跃,节庆假日活动异彩纷呈,引起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极大关注,相关领导莅临我县调研。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全社会所重视。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文化局基本情况

道县文化局是与县新闻出版局、县版权局三局合署、一套班子的政府职能局,主管全县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以及文物保护工作。隶属文化局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有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物管理所,文化馆,图书馆,祁剧团,属业务指

1

导的单位有26个乡镇文化站。文化产业正在处于起步阶段。全县国有文化企业2家,民营文化产业单位390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5家、民间演出团体及文艺协会266个、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10家、网吧89家、印刷企业5家、图书报刊零售、出租单位8家、打字复印店8家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879人。道县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轰动世界的稻作文化,饮誉神州的理学文化,享誉海内外的何体书法,都是道州文化的瑰宝。文物具有分布广、数量多、价值高、藏品丰富等特点,全县现有文物点2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另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即道州龙船赛。馆藏国家等级文物94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8件、三级85件 ,馆藏各类文物标本2万多件。

二、2009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9以来,道县文化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为文化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富民强县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文化支撑。

(一)重点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夯实文化发展基础。

2

首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我县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2009年已建好梅花镇、仙子脚镇、清塘镇、祥霖铺镇、蚣坝镇、四马桥镇6个文化站,并通过中央、省、市验收。2009年底新开工建设的有白马渡镇、柑子园乡、审章塘乡3个文化站,现正在建设中。2010年计划建设10个文化站。二是建设好100家“农家书屋”。其中2009年已建好27个农家书屋,2010年上半年已完成了73家书屋的图书、设备配送工作,并投入使用,而且建立健全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三是全面落实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9年与县委组织部联手共同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县共429个行政村挂牌,配送电脑、投影机、电视等设备。2010年向上争取了资源共享工程中心点的建设项目(65万元),计划年底在县图书馆建成。四是高质量完成“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为民办实事任务。2009年完成了送戏下乡活动55场任务,2010年已完成送戏下乡46场,下乡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获得广大群众的好评。文化局在今年全县的政治思想工作会上评为“五下乡”活动先进单位。

(二)以节会主题活动和广场文化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009年来组织开展了各类节会庆典主题文化活动40余

3

场。其中协办了“中国首届道县周敦颐理学文化节”及三届“中和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道县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连续三届的中和节共为全县引进投资上亿的项目10多个。广场文化活动依然如火如荼,由道江镇文化站举办的“道县广场大舞台”和“阳光艺术团”、“老年科协”、“老年大学艺术团”、“吴藕莲家庭业余剧团”等266家文艺团体热心服务群众,年均自发演出16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深得城乡群众的喜爱。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2009年来新创作了戏曲、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128件,其中60余部(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或活动中获奖,花鼓表演唱《王婆夸机》在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群文口的总决赛中获银奖,在永州市艺术节选拨赛中获金奖,在永州市首届广场文化演出中获金奖;小戏《抬桥》、舞蹈《阿妞妞》在永州市艺术节选拨赛中获得银奖,文化局获得组织奖。在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摄影作品展览中,摄影作品《佳作》被评为第六届“三湘群星奖”成人组金奖。2010年挖掘整理传统祁剧《探监》、新创作小品《行规》入选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文物“三普”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已进行了三年。2009年的野外普查中,除完成了第二次文物普查127处文物点的复查外,通过调查,新增加了古

4

遗址、古墓葬、摩崖石刻、古民居、古桥梁、红色文物等6大类,新发现文物点82处,其中41处文物点具有重要历史和科研价值。重大发现有:陈树湘烈士墓、铁累岗红军墓群;濂溪故里摩崖石刻、五如石石刻、审章塘乡杨柳塘村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摩崖石刻;乐福堂龙村古民居群、田广洞古民居群。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启动濂溪故里前期建设。我们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文物保护资金。2009年投入300万元,建好上中下三个门楼及爱莲堂、濯婴亭和两栋古民居。2010年濂溪故里争取保护资金400万元,重点修缮文塔、敦颐故居、古墓等几个景点。两年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70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我县的重点文物。

3、认真编撰申报文本,积极申报国保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组织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认真采集申报信息和规范申报文本。完成了濂溪故里、鬼崽岭、绍基故里申报国保单位,红军墙、州府衙门、清代著名将领周凤山、周岐山故居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濂溪故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绍基故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申报材料编撰任务。

4、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保护中心、评审委员会等,开展了第二次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会,全县搜集整理

5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01项,其中民间文学29项,民间美术4项,民间舞蹈1项,民间戏曲46项,民间杂技1项,民间手工技艺1项,生产商贸习俗4项,消费习俗4项,人生礼仪3项,岁时节令2项,民间知识9项。做好了道县民俗龙舟赛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州调子戏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四)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切实加强 我局狠抓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及“扫黄打非”工作,社会文化环境得到净化。2009年来组织开展了6次学校周边文化环境及网吧专项治理行动,坚持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680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930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8000余册,其中盗版图书2500余册,盗版光盘8300余盘,非法教辅读物4800余册。加大了网吧日常监管和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的力度。全面完成网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查处违规网吧38家,责令停业整顿的8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3家,建议县工商局取缔“黑网吧”2家,网吧数量减少了12 家。2010年文化稽查队与教育部门携手,对校方反映强烈的网吧,进行摸底和重点整治。高考期间,督促电信局断开网吧信号接入,要求全县网吧歇业3天。此外,还经常对娱乐场所、网吧市场进行安全排查,对所排查出来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下发“安检限期整改通知书”,并与公安消防部门衔接,确保文化市场不出现

6

安全事故。

(五)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二年来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烤烟点、建整扶贫点、千名干部下基层等中心工作任务。认真做好了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出现一起越级到市一级以上的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起文化安全事故,确保了文化部门的社会大局稳定。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道县文化事业和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县”目标之间的差距,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还不完全相适应。一是文化市场监管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网吧还存在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超时营业的问题;二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文艺人才匮乏。有的稽查人员执法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执法不严。而文化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创作、演艺人才缺乏;三是乡镇文化辅导员没有解决后顾之忧,影响农村的文化工作开展。虽然各级文件都相当明确,文化站应与县文化馆、图书馆一样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全额拨款单位,但是文化辅导员目前还拿着60%的工资,社保、医保都没有解决;四是公共文化设施落后。目前,县文化馆、图书馆都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为危房,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博物馆为空缺。县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与县文化市

7

场稽查大队合署办公也总共只有三间简陋的办公用房,道县祁剧团也是有团无剧院,有关工作和活动难以开展;五是文物保护力度不大。首先是文物部门力量薄弱(文管所只有3人),文物保护工作力不从心,有些文物保护的具体工作没有做到位。其次,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差,特别是有些单位对文物保护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导致盗墓、文物流失、文保单位遭受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今后全县文化工作的打算

县委已做出“文化强县”的战略决策,《道县文化强县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即将出台,结合道县文化工作实际,今后一个时期道县的文化工作目标是:做到文化体制基本理顺、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实力壮大、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按照上述思想和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借助国家重视文化发展和我县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对我县文化工作的支持,力争更多的文化项目和资金落户我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

8

屋等文化工程建设;二是力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露天文化广场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力争100%的行政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继续免费向社会开放。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全国全省民间艺术之乡。

(二)、广泛开展文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公园文化、廉政文化等活动,打造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坚持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倾斜,大力推进演艺惠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弘扬主旋律,扎实推进道州本土文艺创作活动,精心打造一批集原创性、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争取在全国、全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其它重要文化文艺奖项评选中实现新的突破。

(三)、着力健全和规范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持之以恒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大力整治网吧、

9

出版物市场、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高标准高质量地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县资源特点和地域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等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挖掘玉蟾岩、月岩、鬼崽岭、周敦颐故里、何绍基故里等景点,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

(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弘扬道县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构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保护、大利用”的长效机制。以建立名录、普及教育、开展活动、市场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大对文化遗迹、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民俗风情的保护力度,让道州文化生生不息,历史文脉传承延绵,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保护、开发和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居,各类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道县文物大县、文化强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10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夯实文化强县人才支撑 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培养好、使用好一大批文化强县建设人才。一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个人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文化系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体系。创新机制,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服务发展,从文化行政管理人才、市场经营运作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三个层面,积极引进、培育、储备和任用文化建设领军人才。三是加强机关建设。建立文化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体系,强化目标管理,严格绩效考核,严格对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管理与教育。强化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文化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文化部门作为文化强县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将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全县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谢谢大家!

11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夯实文化强县人才支撑 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培养好、使用好一大批文化强县建设人才。一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个人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文化系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体系。创新机制,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服务发展,从文化行政管理人才、市场经营运作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三个层面,积极引进、培育、储备和任用文化建设领军人才。三是加强机关建设。建立文化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体系,强化目标管理,严格绩效考核,严格对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管理与教育。强化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文化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文化部门作为文化强县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将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全县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县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谢谢大家!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