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术馆心得体会6篇

更新时间:2023-04-04 21: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1

这几天天气很好,既不下雨也没太阳。真是天公作美,是个合适出游的好日子。

今天,去了位于灯市口西四街的中国美术馆。该馆是个中国式的建筑,有五层楼。我们先从一楼展厅看起,一楼展厅今天展出的是专题作品——已故画家李瑞年100周年诞辰画作展。我对美术不在行,也就看个热闹。我不喜欢李老先生的作品,太暮气了,他的作品好像缺乏灵动之气,我是外行,也许这么说失敬了,我们一行4人都是这个观点,当然我们都是外行。从他的展厅出来再转到另一个专题作品——五龙山艺术作品展。眼前突然一亮,迎面扑来一股朝气锐气,明亮的色彩,熟悉的现代生活气息,让刚才有些压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这些画家的作品我觉得不错,尤其是那些先锋作品,好在哪我说不出,但让我留下了印象。

一楼展厅今天居然还有广西北海画家们的作品展——北部湾风情。这些北部湾才子们的画很有生活气息,但作品比较直白,看不出有什么层次和意境,看时是挺好看挺热闹的的,过后没什么印象,有点像陆麒任他们作曲专业的同学的作品音乐会,听的时候觉得还行,弦管齐鸣,热闹得不行,但没有音乐记忆点,无法回味。

三楼是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展,纯属蒙事儿,什么破玩意也敢拿来泱泱大国嗮,孔夫子门前卖文章,不提也罢。

五楼是今天最值得看的重点,华彩。——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展。吴老先生刚去世不久,他把他的作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各个美术馆。人品真是让人高山仰止。

我再外行,也看得出大师就是大师,不是浪得虚名!!!吴冠中先生的画作与我们在一楼看的作品的显然不在一个档次,无论是构图布局,色彩的应用还是意境,都是不着痕迹非常自然,让人觉得舒服。看他的作品想起一句话:没有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

艺术是相通的,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色彩,线条等艺术形象,完全可以体现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或演奏家应该让人们在他的作品或演奏中感受到音乐色彩的变化,,能让听众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这样你的作品或演奏才算成功!如果人家都不知道你在干嘛,你能说你的音乐是成功的吗?要做到这点,你自己的心中首先得有画面感,自己都感动不了自己,怎么可能感动听众呢?朗朗为什么会成功,我觉得就是他的演奏有鲜明的音乐形象,他能让听众明白他在干什么,能与听众交流并带他们进入音乐中一起悲欢离合。朗朗就是这样一个能在东方与西方,音乐家与民众间搭建了一座桥,所以他成功了!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2

在春雨的抚摸后,空气更加清新,万物更加富有生机。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随着父母来到了美术馆门口,准备参观美术馆。

我们随着人群排起了长队,而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每当想到我马上就能看到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时,就恨不得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也与我一样,把心情“挂”在了脸上。

很快,我们便进入了展厅。虽然展厅里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却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与画中的人物交换眼神。我也来到了一幅油画前,来欣赏它。

这是一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油画。可当我走近了它,仿佛身临其境: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一片土地,已经干得不能再干了。“人”字形的裂痕到处都是。这时,太阳并不像人们赞颂的那样温柔、可爱,而是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不断地搜索着食物。就是在这没有一点儿水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一丝绿色竟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这是一颗嫩绿的小苗,它的枝叶翠绿欲流,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吐露出来……

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我的心就像在一万只鼓同时响起,完完全全地被震撼了!这一幅平凡的画在我心中确是伟大的。它让我突然明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而是顽强、不屈服,为了生命的重生,它在不断地努力着。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蓬勃向上生命。但是,我还看到它在地下的痛苦和挣扎,它在顽强地拼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没错,当它舒展枝叶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就是这样的一棵小苗,它的精神让我们永远顽强、永远努力、永远向上。

在回家的路上,我“带走”的不仅是著名画家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特点,还是一颗幼小的种子,他正在泥土里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拼搏,不断地生长着……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3

周四公司组织去参观了常熟美术馆,上次因为五一之后调休闭馆,所以错失了一次机会,这次参观的时候展品已经换新的了。

主要展出的是颜仲先生的木刻版画,相对于大家比较熟知的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等,版画应该是比较少见的,那么就简单地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版画。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其实版画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版画也随之出现,以木刻为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古代的版画主要用于满足民间传播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年画的印制。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木版画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几乎无处不用,民间印刷非常活跃。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颜仲先生(1930—2008,原名颜中仁,浙江富阳人)就是我国文化名人木刻肖像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烈的革命时代气息,创作的人物肖像囊括了东西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大家,代表作有《鲁迅像》、《巴金》、《郭沫若》、《歌德》、《雨果》、《爱因斯坦》和《列夫·托尔斯泰》等。颜仲先生不仅同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更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木刻肖像,多用作文学名著的插图,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鲁迅所说的“形神俱似”,以富有才华的刻线充分表达每一位文化名人的性格和风采。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4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许多名画全在此展出,由此引来了很多的中外游客。

刚刚进门,一堆抽象画扑入眼帘,抽象画说来也奇,看着人不像人,树不像树,可走近一赏也却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继续往里走,那是应天齐老师的作品,他的画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一种立体的感觉。他的作品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波涛汹涌,有的则栩栩如生,而的却热情奔放。一进他的展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震住了,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明”,还是平淡无奇“竹帘”,全都让人感到瞠目结舌。大厅中间,一块“金砖”极为醒目。据说这“金砖”是为了纪念西递老城而制作的,砖上刻有“西递”二字,这是一位老人家赠给应天齐的,赠后却去世了,应天齐就把这块砖当模子,制作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金砖”。旁边的墙上挂了三幅单色调的油墨画“厚黑”、“无极”、“王者”。其“厚黑”是用特别多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十分立体的艺术,走近细品会令人感到浩瀚大海上的波涛汹涌;“无极”则是纯白色的,它则让人感到自己再天空中自由翱翔;“王者”却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它以红色色调为主,使人感到充满希望。

再往里走是廖冰兄老人家的漫画作品,他是悲愤画神,老人家出生于1915年,2006年去世,他生前最有名的漫画是“禁鸣”,这幅画是一头肥硕的猫头鹰用力咬住一只瘦小的公鸡,不让它打鸣,这幅画反应了文革时期社会的黑暗与,文化知识分子们就是这只瘦小的公鸡,没有光明,不能自由,此外,他还有“自嘲”、“破炉”、“血腻鱼肥”等作品非常有名,这真是“悲愤画神”呀!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长了知识,而且还让我看到了悲愤画神廖冰兄,还让我见识到了用油墨感动世界的应天齐老师,这次参观收获不小呀!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5

新落成的江苏美术馆就在我家附近,今天,爸爸带着我去参观了这座现代化的美术馆。

美术馆的外观很特别,远看像一块块长方体,有三种颜色,分别是米色、黑色和蓝色,色彩协调。

我们先来到一楼,一楼有许多关于景色和城市的照片,我看得津津有味。忽然,一幅照片吸引了我。森林被雪覆盖了,结成了一朵朵晶莹的'霜花,垂在枝头。到处都是银白色的。森林旁还有一个湖泊,淡蓝淡蓝的,就像一面水晶做的大镜子,照出了大树的影子。森林后还有一排排楼房,全都是白雪。远看就像一座座城堡,看得我如痴如醉。

上了二楼,二楼主要是一些建筑和动物的照片。我发现了一幅特别的照片。在晚霞中,许许多多的仙鹤站在湖边,还有一些腾空飞起,娇小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彩画。这时,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幅照片前,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挤进去一看,只见一只乌鸦妈妈外出找到了两颗果子,给四只小乌鸦吃。四只小乌鸦迫不及待地争了起来,齐刷刷地向妈妈张开小嘴,小嘴张得好大,快把整个头给遮住了,像是在说:“妈妈,妈妈,我在这儿,快把食物给我!”那样子可爱极了,逗得游客哈哈大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活动结束了。在这次参观中,我看到了大自然许多美丽的画面,体会到了自然界的神奇,欢迎更多人前来参观。

参观美术馆的观后感 篇6

今天,我从手机报中得知浙江美术馆有一个浙江画院2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于是忍不住想要去参观一下。进入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法家们写的字。进入了展厅,我看到了一副奇妙的画。那幅画整体看上去就像一大团墨渍,可是细细的看,里面隐约有月亮与月光照耀下三座坛,看起来若隐若现,就像作者的思绪,很有神秘的感觉。再继续走下去,就是另一个画家画的写生,和刚才的风格完全相反,画得十分工整,都是生活中的事物。看着看着,一幅画使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上面画的是三味书屋,我记得以前有考试时一篇阅读就是写三味书屋的。书屋门前有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屋门敞开着,有两个女学生谈笑着进入书屋。屋里有一口天井,还种着好几颗树,因为到了秋天,所以树叶都变黄了,像一把黄色的大伞,包围着书屋的屋顶。

长廊的扶手是用木头雕的,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在长廊的尽头,还有一对姐弟,弟弟背着一个书包坐在椅子上,姐姐背对着弟弟,好像为没钱上学而愁眉苦脸。书屋前是一条小溪,溪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把泛黄的布伞,一位老公公蹲在石头台阶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吊着一个烟斗,眉头紧皱着,也许在想什么烦心事吧。溪边的白色芦苇在风中荡漾着,和屋顶的树叶很是相称。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美术馆就闭馆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i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