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4-05-30 1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管理的定义P3: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合理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

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载体:组织 ( 两个及其以上组成)

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组织资源 (源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欲望无限性的矛盾) 对象:组织的各种资源。 (人、财、物、信息。其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目的: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二、管理者角色P8: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P9: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p22:

儒家“仁政德治”的管理思想;法家“法制刑治”的管理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p25:

提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其创立的管理方法称为“泰罗制”。

核心: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以此提高市场效率。

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作与能力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例外原则。

三、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p27:

劳动分工、权责相称、纪律严明、统一命令、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 等级制度、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p30 :

研究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途径。 结论:职工是“社会人“;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新型领导方式在于人际关系导向。

五、需求层次论p31:

提出: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由人的需要的迫切性来决定其高低排列顺序。

低级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级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六、X-Y理论p32

提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方面》 内容: x-y理论 行为特征 1厌恶劳动,逃避工作: 2以自我为中心 3不负责任,缺乏进取心 4守旧,反对改革 5工作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 解决方案 1、 金钱收买 2、 严格监督, 相结合。 x y

第三章

一、外部环境分析p51:借助PEST分析法(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

P政治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形势、政治力量对比等因素。

E经济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消费水平等因素。

S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家庭文化教育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水准、价值观念以及法律等因素。

T技术环境因素:包括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科研潜力、急速发展动向等。

第四章

一、决策的原则p63:决策遵循的原则应为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有限理性原则) 二、决策类型p64: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的可控程度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p64:

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 2、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3、决策问题性质的影响: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因素的影响:决策者的分析能力、获得信息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四、定性决策方法p71: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1、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解决的问题,将相关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以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2、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专家决策

3、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SWOT分析法):瘦狗型、幼童型、金牛型、明星型

五、不确定型决策方法p115:

1、悲观原则决策法(小中取大法) 最低收益、保守 2、乐观原则决策法(大中取大法) 最高收益、积极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遗憾原则)

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例1:某企业打算生产某汽车零件。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有三种情况:好、一般和差。生产该产品有三种方案:a.改进生产线;b.新建生产线;c.外包

据估计,各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见下表。问企业选择哪个方案?分别用(1)大中取大法;(2)小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状态 方案 a b 好 一般 差 430 500 220 150 -50 -80 c

200 110 30 解:(1)大中取大法:∵max(430,500,200)=500 ∴选择b (2)小中取大法:∵max(-50,-80,30)=30 ∴选择c (3)最大最小后悔值法:

生产方案 销路好 a b c 500-430=70 500-500=0 500-200=300 后悔值 销路一般 220-220=0 220-150=70 220-110=110 销路差 30-(-50)=80 30-(-80)=110 30-30=0 80 110 300 最大后悔值 ∵min(80,110,300)=80 ∴选择方案a

六、决策树绘制及计算

例1. 企业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拟建新厂。预计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很大,但也存在销路差的可能性。公司有两种扩大生产规模的方案:一是建设大型生产线,预计需要投资45万元,销路好获利120万元,销路不好亏损30万元;

另一个方案是小型生产线,需投资25万元,销路好获利60万元,销路不好获利40万元。假设市场预测结果显示,新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8,销路不好的概率是0.2。将选择哪一个方案?试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佳方案。

状态 项目 大型生产线 销路好 销路差 120 -30 小型生产线 解:图形如下图所示

60 40

因此选择大型生产线。

第五章

一、目标的特点p83:差异性、时间性、多样性、层次性、网络性。 二、滚动计划法的优点p93:

1、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几乎适合于任何类型的计划;

2、大大增强了计划的弹性,实现了组织和环境的动态协调,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3、使短期计划与中期计划、长期计划较好的结合在一起; 4、缩短了计划的预计时间,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第六章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p107:分工与协作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一

致原则、弹性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形式p110: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流程部门化、

顾客部门化

三、扁平型与锥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113:

1、扁平型优点:较少的管理层级使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较快,信息失真度较低,较大的管理幅度使得主管领导对下属的控制不至于太过呆板,有利于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缺点:较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领导对下属监督、控制和协调的难度,也使得

下属晋升机会变少。

2、锥型结构优点:较小的管理幅度有利于主管领导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控制,为下属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缺点:较多的管理层级使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变慢,信息失真度较大,增加了高层主管与基层主管间沟通和协调的成本,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四、集权与分权p115:是组织结构设计中两种相反的权利分配方式。

1、集权是指组织决策权利和行动决定完全由最高管理者制定,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

2、分权是指组织的权利不是集中在某个成员,而是分散在组织内部。

五、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117

优点: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地进行,且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使得整个组织可以在拥有若干经营特点有较大差别的事业部基础上形成大型联合组织;

缺点:各事业部相对独立,容易滋长本位主义,且各事业部职能部门的重复设置增加了管理费用。

第七章

一、外部招聘与内部招聘的优缺点p133

1、外部招聘优点:辐射面广,能吸引较多应聘者;能提供大量不同专业需求的人员;信息发布灵活、成本低廉;费用较低、接触面广;所费精力较少;针对性较强;求职者对组织较为了解和认同。

缺点:应聘者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工作经验、可能导致组织内部较复杂的人际

关系;组织处于被动,组织需求与求职者意愿往往不匹配。

2、内部招聘优点: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士气,受聘者由于对组织较为熟悉,能较快进入工作角色。

缺点:可能造成“近亲繁殖”,可选择面较小,受聘者晋升后产生的空缺岗位仍

需招聘人员填补。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p137

讲授法,工作轮换法,工作指导法,视听技术法, 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电子化学习,脱产进修

三、绩效考核方法p140

相对评价法:序列比较法,强制比例法

绝对评价法:图尺度考核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考核法,平衡记分卡 描述法:360度考核法,关键事件法

第八章

一、领导权力来源p151:

职位权力: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 非职位权力:专家权、典范权

二、管理方格论p154:

使用“关心人”与“关心生产”两种行为维度来对领导者行为进行评估。产生9个等级、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管理者方格论总具有代表性领导行为包括:任务型管理、中庸之道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团队型管理。

三、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情景因素p156——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四、期望理论p163: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以期望、手段、效价

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五、组织沟通p168

1、组织内信息的正式沟通形式: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2、组织正式沟通的沟通形式:链形、Y形、轮形、环形、网形

六、沟通管理p169

1、有效沟通的障碍:

主观障碍:个人在性格、态度、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别;上级不善倾听,喜欢草率判别;下级对上级的畏惧感。

客观障碍:空间距离太远,接触机会少,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地位差异等 沟通方法障碍:沟通方法选择不当 有效沟通的实现:

1)在态度上明确沟通的重要性;

2)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尊重沟通的另一方;

3)不仅要重视正式的沟通渠道,还要重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运用; 4)缩短信息传递环节,有效地避免信息失真; 5)选择正确的沟通方法。

第九章

一、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p180

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管理工作之前,管理者凭借过去的经验模式或科学分析,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防范。

同期控制:又称为实时控制、现场控制,是发生在实施计划职能过程中的控制,由管理人员直接对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跟踪了解并及时纠正偏差。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一定时期的管理活动结束后对该期活动结果进行考量与总结的控制方式,作用在于总结经验或教训。

二、控制过程p181

基本过程包括: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采取纠正行动

题型: 单选(20) 判断(10) 计算(24) 简单(30) 案例(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