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调研实践

更新时间:2024-05-30 18: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 绩 评卷人

研究生姓名 徐彬 学 号 20135401037

专 业 体育教学 吉首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调研实践》

课程类别: 专业必选 课程名称: 运动场与管理 课程代码: 21540103 任课教师: 吴永海

吉首大学研究生处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也十分重视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进而,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较完备,但场馆的使用效率却不高,且场馆使用的主要消费群体以学生为主。高校体育场馆的传统管理体制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师生乃至社会的体育需求,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

一、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经营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一直以来都是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管理,虽然高校的体育场馆己经由过去的简陋场馆、简易器材和单一功能,发展转变为现在的宽大场馆面积、多功能场地分区和先进体育器材设备等全新的高投入、高标准模式,但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却仍沿用过去简单的场馆使用规范,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粗放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己经远落后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现

有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和浪费了。

武汉体育学院在重竞技馆的管理方面,虽然根据实际投入与功能变化,做出了相应的改进,但依然是继承旧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的行政性和福利性模式没有发生变化。重竞技场馆的陈旧管理体制造成了现在的管理困境。因为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保障公民体育锻炼的责任和义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场馆无法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但高昂的小球馆日常开销和维护费用又困扰着武汉体育学院的财务。于是,学校选择了“以馆养馆”模式。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公益性质和现实要求成为了体育场馆管理经营的一对矛盾。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近几年主要向行政性管理和经营性管理两个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改变,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实行了对外开放和有偿服务。目前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主要有体育部管理、租赁承包或全物业管理等几种管理模式,取代了旧有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对过去的体育场馆管理具有明显的改进,不仅提高了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并积极研究、改革,以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道路。

二、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 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肩负着满足师生员工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的职责,这要求高校体育场馆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新旧管理体制并存的局面,导致了场馆管理模式混乱,不能有效地结合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营管理。

(二) 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场馆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门科学,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还需要熟悉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特点,这样才能够科学地对运动时间进行组织协调安排。由于管理人员对体育场馆的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要求较低。活动场地的合理租赁和运动

器材的管理等方面的局限,不利于重竞技馆对规范化经营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三) 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方式不够开放,管理理念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较深,其管理运营较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制约了群众利用高校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 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方法有待改善,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根据,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益及管理效率。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法都是各校自主制定的,沿袭传统经验多,缺乏科学、规范、完整的管理办法。这些问题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经营管理都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三、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管理创新方法

(一)完善重竞技管理制度

首先,重竞技馆的管理不能只依靠现有的内部约束机制,必须依据当前社会形势和场馆使用特征,制定有关体育场馆使用、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详尽规章制度;其次,重竞技馆除了运营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群体竞赛和日常训练的需要。所以,对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再次,当前重竞技馆管理的多部门联合管理现状,也为体育场馆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必须在场馆的人员职责、岗位职责、场馆馆长职责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设置,并在体育场馆的设施管理、水电管理等方面进行特殊岗位设置。

(二)形成重竞技馆产业化

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逐步形成,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的管理也逐渐向产业结论化方向靠近。这种新情况、新特点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注意,理清面临的社会变化对重竞技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走自主经营道路,在以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实行重竞技馆的市场化经营,并综合应用市场化经营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效益,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高校教学需求和社会建设需要,还可以在减轻社会健身场馆紧缺压力的同时,为武汉体育学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以弥补重竞技馆的建设及维护

费用。

(三)设立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宣传部门

目前,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对有偿开发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居民小区中的体育设施比较缺乏,应该整合高校的资源,使群众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四)实行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安排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安排信息化是加强体育场馆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重竞技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内涵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根本保证。场馆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场馆等各方面的情况,对重竞技馆的使用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制订合理的体育场馆使用计划是体现体育场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实现重竞技馆安排信息化,公开重竞技馆的运营方案,可以让每一个来体育场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详细了解到场馆的开放时间和开放要求,实现小球馆在运营方面与市场的对接,增强小球馆运营的市场竞争力。

四、参考文献

[1]门刘学.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吴冰,杨双燕.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行的产业化模式[J] .湖北体育科技,2009,01:96-97} 103.

[3]习陈凡,夏崇德.全民健身计划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策略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208-210.

[4]陶情.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5:207-209.

[5]丁米.山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任秀安.基于物业管理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优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7]申秀芝,阎坤.对构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J].体

育博览,2011,16:132.

[8]白铂,黄玉涛.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4:79-81.

[9]李红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5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u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