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实验

更新时间:2024-05-30 1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一 基本组织

一.目的和内容

1.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上皮组织游离面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2.观察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和骨、血细胞装片和投影片,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比较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重点观察和了解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3.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三种肌纤维纵切和横切的结构特点。 4.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观察神经原纤维的形态。观察有髓纤维、运动终板、环层小体、触觉小体、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

二.材料和用具

各种上皮组织切片、投影片, 各种结缔组织切片、投影片,各种肌组织的装片,血和骨骼肌纤维的电镜图片,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片,脊髓横切片,运动神经末梢切片,运动神经元切片,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切片、神经组织有关投影片,显微镜,多媒体。 三.操作:

1.观看上皮组织投影片及各种上皮组织切片显微观察。

2.各种结缔组织切片显微观察,分别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观看结缔组织投影片。

3.血涂片的观察:红细胞、有粒无粒白细胞、血小板的观察 (1) 红细胞:数多,小而圆,浅红色,中央部分色浅。何故? (2) 白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较多,胞质有浅紫红色的中性颗粒,核紫色,分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你所看到的分为几叶?

②嗜酸性粒细胞:少,胞质有红色嗜酸性颗粒,核紫色,常分2 叶 ③ 嗜碱性粒细胞:很少,难找,胞质有紫色嗜碱性颗粒,核也成紫色但略浅 ④淋巴细胞 :较多,核一侧常有小凹陷

⑤ 单核细胞:少,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3) 血小板:周边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4.显微观察各肌组织切片,观看骨骼肌纤维的电镜图片。 5.显微观察各种神经组织切片及观看投影片。

四.绘图说明单层扁平上皮在切片上的形态;绘制疏松结缔组织简图;

五.思考题:

1.什么是上皮、内皮及间皮?

2.疏松结缔组织有那些细胞及纤维成分?在活体组织中,骨陷窝及骨小管内有什么结构?骨小管互相通连,骨小管与中央管相连,中央管之间又相连,这有什么机能意义?

3.人血有哪些有形成分?光镜下怎样区分红细胞、血小板及五种白细胞 ? 4.试述三种肌组织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神经纤维如何形成一条神经?

实验二 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目的和内容

1、观察人类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人类骨骼的组成及其构造特点,并与四足哺乳动物的骨骼作比较;观察典型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了解脊柱、胸廓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观察颅骨上下肢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了解骨盆,足弓的组成,比较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观察主要关节的组成,了解关节与运动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观察人体骨骼肌,了解主要骨骼肌的形状、一般结构、所在部位、起与止以及辅助装置,并联系人类直立、语言和劳动等因素来理解人类肌肉的特点。对浅层主要肌肉,应联系在活体上的体表部位,进一步理解肌的起止与功能。 二、材料和用具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及各部分骨骼标本,人体全身骨骼肌解剖模型、局部骨骼肌

解剖模型、骨骼肌光盘、多媒体 三、操作

1、观察骨的一般形态、构造

2、观察脊柱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分椎骨的主要特征、椎骨的连接、脊柱的生理弯曲;观察胸廓的组成、肋骨与胸骨特征。

3、观察颅骨的组成、颅的整体观;观察上肢骨的组成与主要连结;观察下肢骨的组成与主要连结。

4、观察肌的形态和结构、肌的辅助装置;观察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四、绘肱骨和股骨前面观的图形,并注明其上主要结构的名称。 五、思考题

1、联系人类直立特点,比较人的胸廓、脊柱、足弓与哺乳动物有什么不同? 2、人颅骨有哪些骨组成?

3、肌有哪些辅助装置,各有何机能? 4、膈是怎样影响呼吸运动的? 5、肌有哪些命名原则?举例说明。

实验三 循环、消化、呼吸系统

一.目的和内容

1.观察心的位置、外形和大体解剖结构。 2.观察全身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分支及属支。

3观察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

4观察鼻腔、鼻旁窦、喉、气管、支气管及肺的大体形态结构。 二.材料和用具:

胸腔解剖模型、心解模型、人全身动脉与静脉解剖模型,头部正中矢状切模型,腹腔剖开模型,颅骨标本、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解剖模型。 三.操作

1.观察心的位置和外部形态模型

2.观察心的大体解剖结构模型

3.观察全身主要血管的分支和分布的模型

4观察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模型

5分别观察鼻腔、鼻旁窦、喉、气管、支气管、肺等标本及模型 四.思考题

1.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位于何处?它们有什么机能?

2绘图表明胃的形状及分部,并注明各部结构。 3喉的哪些结构与发音有关?

实验四 神经、排泄、生殖系统的解剖

一.目的和内容

观察神经、排泄、生殖系统大体解剖结构。 二.材料和用具

神经、排泄、生殖系统大体解剖模型,中枢神经教学片,多媒体。 三.操作

1观看神经、排泄、生殖系统大体解剖模型。 2观看中枢神经教学片。 四.思考题

1脑神经有多少对?它的名称各是什么?

2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肉眼能看到哪些结构?请绘图表示。

3精子的产生和排放途径是怎样的?

实验五 人体心电图描记与分析

实验目的

了解电极放置位置,了解正常波形,学会心电图的简单分析。 实验原理

心脏在收缩之前先发生电位变化,其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开始,经特殊传导系统最后传到心室肌。心电变化通过其周围组织和体液传导到体表。将心电图机的引导电极放置在人体体表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电位的波形,称为心电图。它

反应心肌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的电位变化。 实验用品 心电图机、检查床、分规、75%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 1 描记心电图

(1) 接通心电图的电源,接好地线,预热3~6分钟。 (2) 受检者静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3)安放引导电极: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下肢内踝上方和规定的胸壁部位固定好引导电极。安置引导电极之前,先在安放部位用酒精清洁皮肤后,涂少许导电膏,以保证导电良好。 (4) 连接导电线。

(5) 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和纸速。 (6) 描记各导联心电图

取下心电图记录纸,写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日期及各导联代号。

2.分析心电图

(1)辨认波形:认出P波、QRS波、T波、P-R间期、S-T段、Q-T间期。 (2) 测量波幅和持续时间:心电图纸上的纵坐标表示电压,每小格为1mm,代表0.1mv。向上的波形用分规从基线上缘量至波峰顶点,向下的波则从基线下缘量至波谷底点。横坐标表示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小格为1mm,代表0.04s,每五格为一中格(0.2s),五中格为一大格(1s)。

(3) 测定心率:测量两个心动周期的R-R间期(或P-P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按公式计算,求出心率。如果心率不齐,R-R间期不等,可连续测量5个R-R间期,求出平均值,再代入公式:心率=60/R-R间期(次/min)。

(4)心率分析:包括主导心率的判断;心率是否规则整齐;有无期前收缩等其他心率失常。正常窦性心率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正常;P波有规律,时间< 0.11s,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15mv。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在0.12s-0.20s; P-P间期彼此之间不超过0.12s。 实验结果:

1 测量计算心率

骨导与气导的时间(从开始听到到听不到为止).

(2)先置音叉于外耳道口,当听不到响声时再移音叉至颞骨乳头部.此时受检者是否又听到声音?(提示:听不到).

正常人气导优于骨导,即气导时间比骨导时间长(约两倍)此称Rinne’s test阳性.

(3) 用棉球塞住同侧耳孔(模拟气导障碍),重复上述实验步骤.结果气导时间比骨导时间短,此称Rinne’s test阴性 2 骨导偏向实验(Weber’s test)

(1) 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受检查者的额部正中,这时两耳 所听到的声音强度是否相同?

(2) 用棉球塞住受检者一侧耳孔,重复上述实验,这时两耳听到的声音强度有何变化?(提示:被塞的一侧较响). 完成实验步骤后按下表填空:

正常耳

传导性耳聋 气导 于骨导

神经性耳聋

均缩短,但气导大于骨导 (弱阳性) 偏向 耳

Rinne’s test 气导 于骨导

( 性) ( 性)

Weber’s test 正中位 偏向 耳

思考题:说说耳蜗柯蒂氏器的感音换能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y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