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附中2014-2015年语文其中试卷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17:09: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江志勇 审题人:田甲林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个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忸 怩 (ní) 噩 耗 (háo) 团 箕 (jī) 火 钵 (bō)

B.长 篙 (gāo) 菲 薄( fěi ) 浸 渍(qīn) 攒 射( cuán ) C.作 揖 (yī) 蠕 动(rǔ) 婆 娑 ( suō ) 揪 心( jiū ) D.舔 舐 (shì)莴 苣 (jù) 皮 辊 (gǔn) 垂 涎 (xián)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漫溯 碟血 契据 桀骜不驯 B. 激亢 凄婉 修茸 铤而走险

C. 酣畅 横亘 解剖 睡眼惺忪 D. 尸骸 明媚 着陆 暗然泪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久回国,才下飞机,大步跑进机场候机大厅书店,问服务员有没有《狼图腾》,人家顺手就递给我一本,可见这部书很是 炙手可热 的。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 荡气回肠 ,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C.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 空穴来风 ,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D.许多名人的书画作品,在他们在世时往往 一文不名 ,而在他们去世后却身价倍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 、 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 发生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C. 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

D.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责

任,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走的不会很远。 ①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顾:回头看

②秦王复击轲, 被 八创 被:遭受 B .①坐须臾,沛公起 如 厕 如:往

②道芷阳 间行 间行:抄小路走 C .① 焉用亡郑以 陪 邻 陪:增加

② 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 度:常态

D .①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②朝 济 而夕设版焉 济: 救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 ①吾其还也 ②君知其难也

C.①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吾属皆且为之虏矣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卒起不意 ⑤先入秦入咸阳者王者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②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④⑥⑧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丹不忍以己之私 B.共其乏困

C.此其志不在小 D.素善留侯张良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B.诸郎中执兵。 C.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D.夫晋,何厌之有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11.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2分)

A. ① 沛公军霸上 ②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 ① 卫士仆地 ②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 ①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 ① 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 毋从俱死也 1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创作了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 巴金是中国现 当 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C.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D.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二、古诗文阅读 (共 29分 ) (一)古文阅读(12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 加 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 秉 ,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 乃 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 宥 而反之, 其 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 于 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 而 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

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 比 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 · 小 匡 》)

[注] ① 管 夷吾 ,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 夷吾 随公子纠奔鲁。 ② 雠:同“仇”。 ③ 柙 :xiá,木笼。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中钩, 殆 于死 殆:几乎

B.治国不失 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 宥 而反之 宥:宽恕 D.君有 加 惠于其臣 加:增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2分) A. 今 乃 用之,可乎 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B.杀 之 鲁,是戮鲁也。 邻 之 厚,君之薄也。 C. 彼知其将反 于 齐 使毕使 于 前 D. 君何不杀 而 授之其尸 拔剑切 而 啖之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鲍叔牙认为,管仲已经为鲁国所重用,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C.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谢亭送别 许浑

老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7.两首诗中“水”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有不同? (4分)

[来源:Z§xx§k.Com]18.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4分) (三)默写句子(每空1分,共9分) 19.根据上下文,填写句子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学*科*网Z*X*X*K][来源:

(2)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

(3)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 ,终已不顾。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6)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

(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三、现代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回想铁生 陈 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来源:学科网]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2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两项 是(4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

21.根据作者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22.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3分)

23.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关于精神方面的命题。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 ”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3分)

2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12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

是: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年轻的朋友啊,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 我最好的朋友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陕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答题纸 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16.(3分)① (3分)② 17.(4分) 18.(4分) 19. (9分) (1) (2) (3) ; (4) (5) (6) (7) 20. (4分)( ) 21. (3分) 21. (3分) 21. (4分) [来源:学科网]

24. (3

分)

五、写作(50分) 25.写作

陕师大附中高2017届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必修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个2分,共24分)

1.(2分) D 【解析】A.噩耗(h à o ) B.浸渍(j ì n) C.蠕动(r ú )

2.(2分) C 【解析】A.喋血 B.修葺D.黯然泪下

3.(2分) C 【解析】空穴来风,原指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能形容吃喝。D.一文不名,一个钱也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此处可换为“一文不值”。

4.(2分) B 【解析】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最后一句“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没有指出明确的主语,这时主语就默认为是上一句话的主语,很显然“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和这一个谓语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C项“刻画??特征”属动宾搭配不当。“很好地发现”也有些问题。发现是不论好坏的,应该写成“很快地发现”。D项“详细”是修饰“介绍”应该放到“介绍”前面。 5. (2分) C

6 . (2分) D 【 解析 】 济:渡河。

7 . (2分) C 【 解析 】 A.①句末语气词;②疑问代词。B.①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②代词。D.①表被动;②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C.①②均作“假若没有”讲。

8.(2分) B 【 解析 】 ③⑤⑧都没有通假字。

9.(2分)D 【 解析 】 A、B、C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D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0.(2分)C【解析】宗族: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家族成员。 11.(2分)C 【解析】C项第一句在“止”后省略“之”,第二句省略主语。 A. 省略“于” B. 省略“于” D. 省略“之”。

12. (2分) D 【解析】D项新月派代表人物应该为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戴望舒为现代派诗人。

二、古诗文阅读(共29分) (一)古文阅读(12分)

13.(2分)D 【解析】 加:施加。

14.(2分) D 【解析】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就”“接着就”等义。A、竟然,副词/才,副词;B、他,指代管仲,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译为“到”/引进方位或处所,可译为“在”。 15.(2分) B【解析】 文中只是假设 。

16. ⑴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3分)

⑵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可以报了,燕国被 欺 侮的耻辱也 消除 了。 (3分)

【文言文翻译】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施加恩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施伯)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于是就派遣鲍叔去鲁国。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示众,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用木笼装着教给齐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7.刘诗写(友人远去,诗人还在江头独自伤心,而无情的流水却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2分)许诗(通过“水急流”的描写,使小舟载着友人迅疾离去的情景宛然在目。)“水”后着一“急”字,暗透出诗人“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反衬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18.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

不同点:刘诗用“猿啼”、“暮色江头”、“流水”“孤舟”等意象构成悲凄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笔法自然相承。许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是以乐景写哀情,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是以哀景写哀情,笔法富于变化。(2分)

(三)默写句子(每空1分,共9分) 19.答案略

三、现代文阅读 (14分)

20.B、E。(4分)【解析】A项:陈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史铁生作为人的真实,选项对原因的理解有误;B项符合文意;C项: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说明史铁生以他的存在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深刻思考,并不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选项的逻辑关系比较牵强;D项:作者对照了自己和史铁生,但并不是在找差距,作者也并没有感到自己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选项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误;E项:符合文意。

21.①史铁生是一个残疾、多病但心灵上最挺拔正直的人。②史铁生是一个超越了自身的苦难爱自己,爱世界,知道感恩,懂得生命意义的人。③史铁生是一个敢于面对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的最勇敢的人。(3分)

22.①为了表明史铁生的生存状态。②表明史铁生在死神的追逐下,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疾病抗争。③表明史铁生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没有退缩到麻木无知的颓废地步。(3分) 23.(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残疾”:①史铁生是一个身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②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实现罢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使他麻痹麻醉自己。③残疾是生命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于心灵的伟

大。

示例二:“生命”:①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②即使面对苦难,史铁生也从不抱怨,他知道感恩,他用思索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意义。③我们可以用坦然和喜悦去平衡生命中的困苦,我们在生存的夹缝中依然可以让自己快

乐。

示例三:“有无”:①生命中有了苦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快乐。②史铁生罹患残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和健康的体魄,但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③有和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决定有和无的终极意义的是人的精神与思想。

四、语言文字运用 (3分)

24 .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 (答对一项得1分) 五、写作(5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2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