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更新时间:2023-10-12 11: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与文明的产物

------浅谈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摘要:自19世纪初电通信技术问世以来,短短的100多年时间里,通信

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千里眼”、“顺风耳”等古人的梦想不但得以实现,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人们过去想都不曾想过的新技术。现在的通信技术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病和不足。那未来的通信将走向何方呢?

关键词:通信 历史 现状 不足 未来 趋势

正文:

通信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其根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通信方式。而中国古代的烽火台和非洲一些地方的“击鼓传信”则是无线通信的鼻祖。现代意义上的通信是在发现了电流之后,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现代意义上的无线通信是从莫尔斯开始,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

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再回到现在的公元2011年,通信产业仍然有强劲的生命力,依然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之中,各种新的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蓬勃的发展中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现代通信的不足。从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不难看出其未来的发展走势,究竟未来通信将走向何方,我将在下面的论文中给出我的构想。

一、通信发展的历史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新分别是:语言和烽火、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电报和电话、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而与这些革新想对应的则是各个时代和地区的通信大的跨越: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后来,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

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使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信发展经过漫长而遥远的发展,以及近2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已经现在的很发达、方便的时代,但是,它的发展不会停止。????

二、通信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说起现代通信,现代通信往往被理解为单一的电信通信、数字通信、IT产

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通信(虚礼文化产业浮躁经济发展支柱)而忽略了通信的本质。邮政通信也是现代通信的一部分,邮政通信是以实物传递为基础通过对文字、图片、实物的空间转移传递信息。

虽然现代通信貌似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但一些明显的不足和弊端也暴露出来。

3G无法像人们预想和期望的那样迅速普及。“2001年3月16日,在美国加里弗尼亚州举行的3GPP TSG RAN第11次全会上,TD-SCDMA标准被3GPP正式接纳为国际3G 标准之一。 TD-SCDMA,自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标准,实现了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 2006年,是TD-SCDMA标准诞生后的第八个年头。”从06开始就看到网易科技新闻上爆3G即将上马的消息,说3月要上马,结果后来又有新闻说要推迟,接着就是到7月,然后杳无音讯。等到真正来临的时候,本以为是铺天盖地的席卷之势,没想到现在都还没有普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享受着3G的便捷。

免费WAP依然涉及很多问题。由于免费WAP免费模式对“梦网”收费模式的冲击,移动已经开始出台政策限制免费WAP的发展,具体从06年的移动的限制SP在免费WAP上引导用户订购自己的业务,停止向免费WAP传送手机号码和UA,以及后来的流量费用差和网关改造等等。然而由于免费WAP给移动的带来的巨额流量费用以及免费WAP和移动之间的利益关系,移动可能对免费WAP的政策趋于弹性,也可能是招安,也可能是从某些方面进行或多或少的限制。

很多有关法律的问题有待完善。前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就是韩寒等几个作家和出版社联名集体告百度侵权。而百度的说辞则是“互联网的精髓是免费和共享”。显然,关于版权问题的纠纷还存在法律上的很多漏洞。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相关法律也应随着进行完善。

通信的发展不能及时让所有人尤其是人民大众受益。虽然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将近5亿,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那些偏远的乡村和地区,很多地方并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等通信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所以,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应成为下一步关注的对象。

??

现代的通信的不足之处远不止这些,随着发展,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这些只是存在于中国的一些很尖锐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通信的前景是光明的,既然会发展,那这些以及那些隐藏的问题都会随之慢慢被发现和处理的。

三、通信发展的未来

不可否认,未来的各方面发展中通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及对其他方面也有着重大影响。而未来通信的走向,也是下面这几大重要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光,也可以说下面几个领域的发展将决定着未来通信将何去何从:

首先是大家很关心的互联网。互联网是在分组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数据通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广泛应用。互联网的雏形就是接入了几个节点的ARPANET,而如今,互联网已经连接了世界各地,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线。中国是在1994年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像电一样成为人没生活的一种重要资源,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对近几年IP业务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的再认识,我们感到应该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其主要特征应该是可扩展、高可用、可管控、高安全、端到端寻址和呼叫,相应的关键技术是半导体和路由器设计技术、路由计算和查找技术、IPv6/MPLS技术、网络管理技术、QOS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成为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业务统一承载的网络。

其次就是使用很广泛的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可以说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在线电影都可以归结为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 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中传递的信息均以二进制数据来表现。为了实现数据通信,必须进行数据传输,即将位于一地的数据源发出的数据信息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地数据接收设备。为了改善传输质量、降低差错率、并使传输过程有效地进行,系统根据不同应用要求,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具有差错控制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这些规程有的符合国际标准,有的是国家标准,也有的是公司自己制定的。但对开放性的用户接口通常是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利于互连互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