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3 15: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古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可想而知,学习历史、通晓历史对于个人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却普遍缺乏兴趣,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低,这种现状不得不让每位历史教师反思教学现状,探究与思考新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轻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在初中开设的课程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的认识上,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这种轻视历史教学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初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让人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他们不能理解历史教学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不理解列宁所说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含义;更不能

理解“以史为镜”的含义。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带来有效的影响,并且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也影响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对历史教学的态度。

2、许多人存在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学好历史甚至教好历史,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义等,更何况当今信息发达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电脑、课外书籍等获取历史知识,通过这些渠道更能可以学好历史,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学习历史方法的获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历史价值观的培养等,这是通过其他渠道不能获得的,正因为有了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所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不认真思考,甚至有的老师也是简单的利用“读书-划书”的方法,而用不着平时去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从而使历史教学流于形式。

3、历史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今天的历史教学往往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感到“学习无用”,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将历史学科简单地认为是开卷学科,只要有书在手就一切搞定,根本不需要记忆、思考,从而学生不预习、复习,更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

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

4、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师的队伍素质是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1)从教材的内容看

过分强调政权的更替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并在表述语言上显得过于抽象,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史、人物史内容较少,年代比较远久。以人教版历史为例,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史内容的重点是政权的更替和制度变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时语言过于抽象,如世袭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权制、独尊儒术、科举制、专制等,这些概念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些吃力,因为不适合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历史在人们心中显得非常遥远。转

(2)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看

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述、讲解,很少采用直观教具演示法、图示法。有的专业素质较高、语言功底较深、态度比较认真的教师会“一讲”到底,有时会旁征博引讲一些故事,佐证一些资料,使课堂显得有些生气,学生获益较多。而有些专业素养较差、工

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划”重、难点。这种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把学生当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及现代教学方法、如:讲故事、问题探究法、历史调查、历史话剧等形式基本没采用,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

(3)从教师队伍来看

据了解,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大多数并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因此,在专业素养上有所欠缺。同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认为历史是“小科”,不必那么认真教学,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影响着历史教师的认真和积极向上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1、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

章士钊说:“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历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它的历史,那将是这个国家灭亡的时刻!可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历史教育却被打入“冷宫”,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因此,教育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也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开拓创新,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

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方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探究式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3)情境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3、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很多不是历史专业的教师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只会照读课本,叫学生划重点,做习题,给答案,课堂气氛枯燥无比。教育部门应通过各种培训来补充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上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简单看法,我们只有努力地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素质,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改变教师和学生们对历史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x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