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更新时间:2024-02-13 03:3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重点: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活动准备:

1、制定此次小组活动的方案,填好活动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2、读几本有关战争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为讲战争的故事作准备。

3、浏览介绍有关战争的网站,查阅有关战争的知识。

4、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中国解放的历史。

5、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活动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导入

《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片断,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吧?

是啊,正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板书课题)

一、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堵枪眼。

☆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评委打分〕

主持人小结:不错。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虽然这些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二、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主持人:同学们,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下面让我们进入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以及关于战争的成语的环节,看谁说得多,说得好。通过活动,尽可能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

下面我们先来说有关战争的古今诗词,通过诗词的吟诵,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战争的悲惨和战士的战地感受。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长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主持人:看来同学们课后下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成语后面都有一段战争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看谁又能说的多。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主持人:好,名人们对战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对这些名言需要反复体味,才能领略他们思想的精髓。

〔评委打分〕

三、战争遗迹,走访交流。

主持人: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在这次综合性活动中,在你的村子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你走访地怎样了,了解了哪些情况,拍摄了哪些资料,做好哪些记录;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走访的见闻和感受吧。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

〔评委打分〕

四、战争预测,你说我评。

主持人:五十年后,如果再发生大的地区冲突,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这次战争中,将会出现哪些新式武器呢?

☆21世纪的战争,将是尖端武器的竞争和较量。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的战争中将有七大尖端级武器称雄于战场,它们是: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弹、纳米武器、信息武器和无人化武器。

五、战争是非,赏析提升。

主持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战争的?下面就让我们辩一辩战争的是与非。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第二个问题: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主持人小结:战争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邓小平爷爷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时刻警醒: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

六、活动收获,拓展延伸。

1、活动收获: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经历了这一番“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可谈对战争的认识,查找、运用资料的经验,合作探究的乐趣等)

主持人小结: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获得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开阔了文化视野,并且对战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对战争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通过活动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另外,本次活动还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拓展延伸:

①请你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可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可分析、评论某一战争或某一个地区冲突(可就美国攻打伊拉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思考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等);可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未来战争的情形。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编写《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小册子。内设“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国近现代战争)、“动荡不安的地区冲突”(当前地区热点问题)、“文学与战争”、“影视与战争”等章节。

(武原镇中学陆海峰)

附:

活动评价表

姓名 搜集资料情况 参与活动情况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各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堂实录及点评

王青

课前准备

1.走访身边的老战士,参观雨花台和三十万遇难同胞纪念馆。

2.查阅书籍,整理资料,写一篇英雄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断。

(点评: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进入设定的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南京大屠杀》片断,有什么感受?

生1:战争太残酷。

生2:国民党政府太软弱,不抵抗。日本鬼子太残暴,无人性。

生3:人民在战争中,是受害者。

师:说得好。正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投影课题)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认识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热爱和平。

2.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英雄的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生齐读“学习目标”)

(点评: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讲述英雄的故事,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

生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2: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宁死不屈。

生3: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生4:??

(鼓掌)

师:不错。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虽然这些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让大家

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师: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生: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长征》)

生: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点评:学生吟诵、读读、背背、议议,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战争的悲惨和战士的感受。)

师: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记忆、背诵。首先,比一比,关于战争的成语,看谁说得多。 生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

生2: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生3: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

师:看来同学们课后下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成语后面都有一段战争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谁又能说的多。

生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生2:胜负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三国诸葛亮)

生3: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师:好,名人们对战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对这些名言需要反复体味,才能领略他们思想的精髓。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生1:世界上仍存在着霸权主义国家,如美国,它经常粗暴干涉别国的内政。

生2:日本侵华的历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

师: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生:不会。

生:只要世界各国都能遵守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定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 师:我们都企盼和平,拒绝战争。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

[点评]

这节课有以下亮点值得回味:

1.以影片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中。

2.师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设计环节合理,从英雄的故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使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3.开放性的讨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篇二: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活动目标:

1、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

●课时安排:3-4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与战争有关的资料并做成一份手抄报

●活动过程:

全班交流阶段(一课时)

各小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讲故事、编剧本,也可以展示搜集的资料、图片,还可以制作课件或编辑手抄报等等,只要有利于展示自己的成果即可)。然后再利用两个星期的课余时间继续交流,准备进行知识竞赛。

一、进行第一个环节:讲述英雄的故事。

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

生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2: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宁死不屈。

生3: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生4:??

师点评:不错。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虽然这些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二、进入第二个环节: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生: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

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长征》)

生: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点评:学生吟诵、读读、背背、议议,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战争的悲惨和战士的感受。)

三、进入第三个环节:记忆、背诵。

首先,比一比,关于战争的成语,看谁说得多。

生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

生2: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生3: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

师点评:看来同学们课后下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成语后面都有一段战争故事。

四、进入第四个环节: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

生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 孟子》)

生2:胜负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三国 诸葛亮)

生3: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 柏拉图)

师点评:好,名人们对战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对这些名言需要反复体味,才能领略他们思想的精髓。

五、讨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生1:世界上仍存在着霸权主义国家,如美国,它经常粗暴干涉别国的内政。

生2:日本侵华的历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

师: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生:不会。

生:只要世界各国都能遵守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定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

师:我们都企盼和平,拒绝战争。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

篇三: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以下三项活动任选其一。通过讨论,可以使我们对战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3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请你关注近几年媒体有关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等)的报道,了解主要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请从下面三项中选择一项,开展活动。

1在你的家乡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如长城、虎门销烟池等。班上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事前查找资料,访问当地老人,了解情况;考察中拍摄资料,做好记录;考察结束后写一篇日记,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触。

2如果有条件,了解一下你周围有哪些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志愿军等革命老人,或登门拜访,或请他们来学校,听听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

3班上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王二小、张自忠、赵一曼、杨靖宇、牡丹江八女兵、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故事,看谁讲得生动感人。

三、文艺作品与战争

以下两个问题任选一题,开一个主题班会。

1你也许看过一些表现战争的文学、影视作品,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可能使你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讲一讲你记得的一个故事。

☆谈一谈某一部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评一评作品的得失。

2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了解它们,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

文化积累。就以下两项内容进行探究,展开交流。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

四、铸剑为犁应有日

铸剑为犁在下面几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展开讨论。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限。

参考资料

一、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5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二、安妮和她的日记(华宗德)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是大家闺秀。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1933年纳粹上台后,安妮随父母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荷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1942年7月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现安妮?弗兰克纪念馆),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1947年《安妮日记》在荷兰出版,后被译成55种文字,纪念馆内也陈列有这本动人心魄的日记的中译本。

这位少女在特定年代记下了对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她说:“我较其他少女更早开始思考,我认为,作为人应对自己负责。”她的日记就是明证,表达了她对法西斯和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

下面是安妮的两则日记。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拂,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我渴望??哭一场!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我浮躁不安。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星期六)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样疯狂?

(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三、军事成语举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四、战争名言举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六、未来战场七大尖端武器

21世纪的战争,将是尖端武器的竞争和较量。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的战争中将有七大尖端级武器称雄于战场,它们是: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弹、纳米武器、信息武器和无人化武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q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