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4:3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旅游业现状

1.规划范围与现状

三峡小峰旅游区(以下简称小峰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起黄花乡与分乡镇分界线,西到白马大峡谷,北到雾渡河烧香岩,南到小溪塔街太阳山。规划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中部黄花乡境内,包括雾渡河烧香岩、夷陵区小溪塔街的金狮洞和太阳山三个景区,总面积约300 km2。

小峰旅游区所在的黄花乡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雾渡河、乐天溪、下堡坪、分乡、龙泉等乡镇以及远安、当阳等县(市)相邻。省道宜秭(宜昌——秭归)公路、宜保(宜昌——保康)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乡政府与区政府所在地小溪塔距离12km。

黄花乡2001年由原黄花乡、上洋乡8个村、小峰乡21个村合并而成,现辖39个村,312个村民小组,12688户393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4户2499人。全乡国土面积352 km2,其中森林管护面积25.8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乡域内平均海拔550m,最高海拔1224m,最低海拔150m。

小峰旅游区区位优良,南接旅游名城宜昌市,北通昭君屈原故里和神农架林区,旅游区距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约30km。本旅游区交通便利,省二级公路宜秭线(宜昌——秭归)、宜保线(宜昌——保康)穿境而过。

小峰旅游区始建于1990年,拟开发景点68处,已经开发巴人悬棺、情人泉、银谷度假村、白果树瀑布、马铃岩、夏令营、贵苑山庄、野人谷漂流、古龙溪漂流、三峡古兵寨等景点10处,已形成景区面积50 km2,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

目前,小峰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大小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最大会议室可容纳150人会务;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 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最大的占地面积4000m2,最小的占地面积400 m2;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

小峰旅游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寻悬棺古谜——探情人奇泉——观白果树瀑布一日游;访巴人——登兵寨——游天河——宿银谷两日游;探情人——访巴人——观马铃——住银谷——游古龙——宿贵苑三日游。小峰旅游区已经成为宜昌市九大精品风景区之一。

1.1 各景点现状概述

1990年以来,小峰旅游区共开发了10大旅游景区(点)。各景点现状概述

1

如下:

1.1.1 悬棺风景区

悬棺风景区坐落在黄柏河西支腹地,距离宜昌市22km,占地面积100亩, 其中已经开发50亩。悬棺群悬于离地面250m、距离山顶300m处的峭壁洞穴之中,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现共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导游6人,管理人员6人,设有小峰悬棺文物管理所和小峰悬棺风景管理处。

景区主要景点有阴阳浮桥、吊脚木楼、千古一梦、三界胜景、玄府神殿、虎魂巨雕、摩崖骚赋、龙骨长廊、平野绿洲、明潭竞舟、太极图地、千古悬棺。

景区主要服务项目有特色风味餐饮、民间歌舞、草坪乐园、篝火晚会、夜营野炊。

自1991年开始建设以来,悬棺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其中1993——1995年为高峰期,每年接待游客数都在10万人次以上;近年游客人数保持在每年5万人次左右。

景区近三年旅游经营状况见表1-1。

表1-1 悬棺风景区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10000 50000 64000 营业收入 14 50 216.98 备注 含海外游客20 含海外游客3200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1.1.2 情人泉

情人泉景区位于宜秭公路23km处,与悬棺隔河相望。景区集飞泉、瀑布、怪石、溶洞为一体,其地下飞瀑落差4.88m,是地下洞穴中罕见的瀑布奇观,该洞集洞、泉、瀑于一体,为宜昌新十景之一。

情人泉1997年开发,目前已经开发700m。该风景区以“情文化”为卖点,开发有情人渡、情侣石、情人谷、情人瀑、情人河、情人宫等景点。

景区主要服务项目有浪漫情人渡、深情情人谷、可口情人餐、浪漫洞天情侣屋等。

景区现有导游3人,管理人员2人,其他工作人员8人。 自1997年开发以来,情人泉已经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景区近三年旅游经营状况见表1-2。

2

表1-2 情人泉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25000 60000 46060 营业收入 35 90 140.44 备注 含海外游客200 含海外游客120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1.1.3 三峡古兵寨

三峡古兵寨位于宜秭公路40km处,是2001年2月开发的一处景点。景区现已开发巴山寨、角羊寨、当阳头寨,开辟总游线2200m。景区现有导游3人,固定员工8人。

景区开发项目主要有兵寨长城探秘、登山、森林浴、民俗表演等活动。 自开业以来,三峡古兵寨已经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经营状况见表1-3。

表1-3 三峡古兵寨近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6000 营业收入 20.29 备注 含海外游客4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1.1.4 野人谷漂流

野人谷漂流起漂点位于宜秭公路50km+50m处,止漂点位于七里峡大桥下、百丈岩对岸,全程5km。野人谷漂流主要卖点为惊险刺激的搏浪闯滩。

野人谷位于小峰旅游区的北部,是长江三峡第一支流黄柏河上的一道著名的峡谷,是宜昌通往神农架以及长江北岸旱路入川的咽喉,著名的川汉铁路遗留下来的号子、嗡子、桥墩随处可见,放排工赶排入江的纤痕依旧,排口尚存。两岸山花烂漫,青天一线,河中飞珠溅玉,浪花滚滚。河底卵石多彩,怪石林立。驾舟闯滩,惊险刺激,令人感悟人生的风雨。

在起漂点,建有3000m2的停车场一座,起漂码头一座,码头上建有更衣室、库房、管理机构。

景区现购置有俄罗斯双人橡皮艇120只,配备有齐全的安全帽、救生衣等装备,并有安全员护漂。景区最大容量为960人/天。

该景区现有固定员工8人,临时船工20人,另有护漂、导漂人员若干。 该景区于2002年5月18日开放。

3

1.1.5 白果树瀑布

白果树景区位于黄花乡泰山庙村,距离宜昌市城区33km,以峡谷丛林风光 和天然瀑布群远近闻名。景区山势险峻,奇峰异石众多,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整个景点以大小的瀑布群为主。景区内溶洞众多,大小峡谷交错。

景区大门外开辟有2000m2的停车场,景区内建有景区门楼、三座吊桥、1.2km游道、白果树饭庄,设有会议厅。

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女观瀑、纸糊洞、乌龟笑天、饮马岩、四不象、野人谷、古巴人文字、水帘洞、长桥超度、佛叶楠、白果树主瀑布、泪淌河、珍珠泉、古龙潭、仙女瀑等。

景区现有员工10人,导游3人,管理人员4人。

景区主要服务项目有观光、休闲、娱乐、会议、餐饮、购物。 自开发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景区近三年旅游经营情况见表1-4。

表1-4 白果树瀑布风景区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30000 40000 37000 营业收入 50 65 483.25 备注 含海外游客267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1.1.6 古龙溪漂流

古龙溪漂流位于宜昌——保康公路16km处,距离宜昌市区25km。漂流全 程10km,经历九滩十八湾,滩多浪急,泉流漂悬,谷深峻幽,古木俊秀,鸟鸣山间,植被葱茏,沿岸多见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文母等珍稀植物群。

起漂点建有500m2停车场、回廊、花园,开辟有古龙宫殿。漂流段建有比较明显的标识系统。但整个起漂点缺乏维护,显得残破不堪。且止漂点环境较差,不符合旅游标准与要求。

景区现有导游2人,船工若干。购有大橡皮艇20只,小艇10只。 景区提供服务有游泳垂钓、休闲娱乐、龙宫避暑休闲、漂流。 自开发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 景区近三年旅游经营情况见表1-5。

表1-5 古龙溪漂流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5000 15000 15000 营业收入 12 45 88.56 备注 含海外游客75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4

1.1.7 马铃岩

马铃岩风景区位于宜秭公路附近,距离宜秭公路3km,距离宜昌市49km。 景区集天然瀑布和奇山怪石于一体。景区内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主要景点有马铃瀑布、马铃岩、蟾蛙池、泪泉、马铃金童、刘海戏蟾、追风驹、马王夫妇岩等。

现已开发出巴人吊脚楼、林中亭台、露天茶庄、巴人餐厅、天然游泳池、卡拉OK厅等设施。

景区现有管理人员2人,导游2人,其他人员3名。 景区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休闲、餐饮、住宿等。 自开发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景区近三年旅游经营情况见表1-6。

表1-6 马铃岩风景区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1200 3500 1440 营业收入 1.2 3 26.22 备注 含海外游客49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1.1.8 夏令营

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地处黄花乡新坪村,宜秭公路一侧,毗邻情人泉、悬棺以及白果树景区,交通便利,周边旅游景点密集。

夏令营于1990年开办。夏令营基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目前夏令营基地拥有豪华单、双人客房30间,普通客房80间,客容量240人。夏令营基地内有餐饮中心,餐厅可供300人同时就餐。基地设有大小会议室。

夏令营提供的服务有住宿接待、餐饮服务、娱乐歌舞、会务培训、展览表演、军训夏令营、休闲度假、旅游票务、野营浴场、篝火烧烤等。自开发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8万人次。

夏令营近三年旅游经营情况见表1-7。

表1-7 夏令营近三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万元

时间 1999 2000 2001 接待人数 45006 6000 20000 营业收入 24 30 32.5 备注 (资料来源:夷陵区旅游局)

5

业主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

●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比较显著

本区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18人,其中大专生23人,中专生28人,高中41 人,初中23人,旅游学校毕业的从业人员24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2.2 不足

● 部门结构尚待改善

本旅游区部门结构基本合理,但是有些投入小、综合效益好的部门还需要大力发展,特别是当地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还未起步,旅游商品销售的比重太小,亟待提高。

此外,旅游区各景区(点)之间缺乏交通服务,给散客的旅游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了各景区间游客流的流动,影响了整个旅游区的形象。

● 企业规模小,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旅游区内还没有1家旅行社。各景区(点)从业人员多则10余人,少则几人,全年旅游收入多在50万元以下。另外,目前景区的主管理方式没有达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此外,旅游区内业主、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政府之间的责、权、利还没有明确,亟待改善。

● 景区(点)发展缺乏特色,亟待整合

目前各景区的开发,虽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各个景点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小,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互相因袭模仿较多,缺乏创意。各景区(点)服务项目缺乏特色,服务标准较低。

在市场营销方面,虽然各景区(点)都有开拓客源市场的实际需求,但除了新开景区(点)以外,多数景点发展缓慢,缺乏开拓意识。即使有市场促销活动,也多为某个业主或者几个业主个人行为,缺乏整体促销的举措。

从目前客源市场来看,本区游客主要集中于省内,特别是集中在武汉市、宜昌周边以及荆州地区,而且客源市场的开拓缺乏市场运作的机制。虽然目前本旅游区客源来自三峡坝区的较少,但客源受三峡旅游大气候的影响较大。

从本区各景点开发的产品来看,缺乏当地特色,特别是缺乏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此外,整个旅游区内各景区(点)开发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明显,缺乏旅游区整体意识,形成不了旅游区整体形象。凡此种种,都严重地制约了小峰旅游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 行业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虽然经过夷陵区人民政府批准,黄花乡设有小峰旅游管理处和黄花乡文物管

11

理所,乡政府还设有旅游管理办公室,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服务、业主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但是,由于业主、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尚未明晰,往往形成行业监管不力的局面。特别是每到“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有些景区(点)劳务人员如轿夫等时常出现围堵游客、宰客的现象,导致游客投诉率升高,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本区行业监管力度必须加强。

●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缺乏有机结合,行业条块分割现象仍比较严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目前,进入黄花乡的宜秭公路上设有公路交通收费站。由于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加之夷陵市区小溪塔与小峰旅游区之间又没有开通旅游专线车,这种行业分割的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小峰旅游区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黄花风味饮食走廊”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凡此种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 区域布局过于集中

据黄花乡旅游办以及规划组实地考察收集的资料,目前小峰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都集中在宜秭公路边,特别是黄花乡新坪村。小峰旅游区旅游产值的80%都来自这里,这说明小峰旅游区旅游产业区域布局过于集中。

● 体制不顺,开发乏力,不好运作 ● 产品类型与旅游区定位不符

小峰旅游区定位为休闲度假区,但从目前开发的景区(点)来看,基本上都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不突出。

12

第二章 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

目标体系

1.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对小峰旅游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是制订小峰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的依据与基础。

1.1 优势(Strengths)

小峰旅游区自1990年开展旅游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与比较固定的客源市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1.1.1 区位优良,交通便捷

宜昌是湖北旅游重要的集散地,游客到宜昌之后便形成了三股旅游流:西部旅游流流向三峡大坝、秭归、长江三峡;南部旅游流流向长阳、清江流域其他地区;北部旅游流流向小峰、神农架(详见宜昌旅游态势示意图)。

小峰旅游区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昌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区所在的夷陵区东距武汉市379km,西距重庆市625km,长江水道横贯东西,焦枝铁路贯穿南北,三峡国际机场坐落在区域内,并有宜黄高速公路与318国道经过,已经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

小峰旅游区南邻宜昌市和三峡大坝,北接昭君故里和神农架,距离三峡大坝30km,距离宜昌市25km,与神农架仅相距120km,位于武汉到神农架公路的咽喉之地,区位优良。

小峰旅游区内外交通便捷,省道宜(昌)秭(归)公路、宜(昌)保(康)公路干线从旅游区交叉而过,县道下(保坪)乐(天溪)公路通过景区西部,张(家口)莲(沱)公路连接东西,加上已开发各景点的景区简易公路,已经形成了便捷的旅游区内交通网络。

1.1.2 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特色鲜明

小峰旅游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区内有海拔1224m的高山,有震旦系寒武系国际标准剖面;有集甘泉、飞瀑、怪石、溶洞于一体的喀斯特地貌;有我国西部地区迄今唯一能够近观、发现悬棺最多的巴人悬棺遗址;有多处气势磅礴、独具特色的瀑布;有被誉为南方长城的三峡古兵寨群落;有三峡首次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的南边古民居群落;还有丰富的观、寺、庙

13

遗存。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附录有关旅游资源的分类,小峰旅游资源的大类有6个,占到了100%;在各基本类型中,小峰有35个,占到了50.7%。

在各类旅游资源中,小峰旅游区最具有特色的是以峡谷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特别是瀑布、山洞、象形山石的组合以及以三峡古兵寨、巴人悬棺为典型代表的,具有深厚历史文物价值的人文景观。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小峰旅游区的主要特色是:

● 峡谷山水风光引人入胜,飞瀑流泉令人留连忘返

受河流切割的影响,小峰本身即是一个典型的峡谷,小峰河、聂家河、黄柏河、西河等河流蜿蜒其间,如条条玉带,令两岸青山更加清翠;白果树、白丈岩、龙潭河、马铃岩等瀑布悬空高挂,似道道银河飞坠九天,其声其势令人叹为观止。旅游区植被葱郁,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青山绿水,引人入胜,令人留连。

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在小峰旅游区,山水、怪石、飞瀑、流泉、河流、溶洞浑然一体,有的本身就是诸种景观的天然组合,如情人泉、白果树瀑布、马铃岩瀑布等,因此,小峰旅游区获得了“小小三峡”、“三峡画廊又一峰”的美誉,美誉度较高。

● 溶洞鬼斧神工可以通达,悬棺扑朔迷离能够近观

有水必有洞,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溶洞集中的地区,在西陵峡段就聚集了200多个石灰岩溶洞。但这些溶洞多点缀在西陵峡两岸幽深险峻的峭壁之上,有的临近水旁,有的处于山腰,有的高居山顶,颇为壮观。

小峰旅游区内同样拥有众多的溶洞,如金狮洞、情人泉、天河龙宫、龙洞等。与三峡地区其他溶洞相比,这些溶洞的特色是:

—区位优良。多位于主要交通干道边,可进入性较好。如情人泉、天河龙宫等就位于宜秭公路边,金狮洞也有景区公路可以直达;

—洞内景观奇特,乳石丛生,特色各异。金狮洞是国内同类洞穴中景观密度最大,各种钟乳石造型最为奇特的洞穴之一。洞内金狮象形石蜚声神州大地,洞内一道天然石幔将溶洞分为两部分,形成天然的旅游循环路线。整个溶洞集壮丽、险峻、幽深、神奇为一体,洞内石笋、石幔、石柱、石林等十分发育,千姿百态,密集度极高;情人泉是由裂隙水系发育而成的地下河,是一处集洞、泉、瀑为一体的白云岩洞地质标本。情人泉地下飞瀑十分罕见,落差高差达4.88m。情人泉洞内钟乳石密度虽然没有金狮洞大,但其标志性象形石——情侣石惟妙惟肖;天河龙宫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全方位的开发、良好的区位独树一帜。

作为巴文化的延伸地,小峰旅游区有许多巴人遗迹,如巴人古寨、巴人悬棺。与三峡地区其它的悬棺相比,小峰旅游区悬棺的主要特色在于:

14

—悬于离地面250m,距离山顶300m的洞穴之中,仍有保存完好的我国唯一能够近观的巴人悬葬遗址;

—形制多样,规模宏大。小峰悬棺,有的横置崖缝,有的直插岩洞,有的悬搁木桩树兜之上,有的由大圆木凿成,有的由6块木板合成,有的是船形,有的是方形。围绕悬棺的还有许多副裸露的骸骨,尤其是还有数百个没有身躯的骷髅。

—神奇难解,文化独特。小峰悬棺墓葬的文物价值现在无法估量,仅对悬葬方法就有多种推测,但因神奇而感难解,实乃千古之谜。

小峰悬棺地处太极之地,风水独特,为小峰弥漫上了一层神异的色彩,而高崖环绕,绿水婉转,悠悠吊桥,如画的田舍,古朴的吊脚楼,都使得悬棺风光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景。

● 漂流河段如画刺激,兵寨古迹自然神奇

小峰旅游区内河流众多,河流两岸植被优良,环境较好,特别是已经开发出的古龙溪和野人谷两条漂流河段,各有特色——古龙溪河段风景如画,野人谷河段则惊险刺激。

古龙溪漂流全程10km。漂流全程经过十五个激滩和九潭十八湾,周边植被良好,鸟鸣其间,生态优良,有神农溪风光之秀,也有大宁河小三峡之美。

野人谷漂流全程5km。野人谷起漂点三里花,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卷起千堆雪,三里花3km河道落差50m。整个漂流段惊险刺激,足以让人体味大自然的奇妙与神韵,感悟人生的风雨。

在小峰旅游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一百多座古兵寨全部用巨石垒建于孤峰危岩之顶,凌空高耸,势如悬寨。关卡、寨门、战壕、兵居、箭垛、烽火台、了望孔齐全,结构厚重而不失精巧,地势险要而不失安全。寨寨相望,烽烟互见,鼓角相闻,栈道互通。古兵寨在形式和功能上均与长城异曲同工,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兵寨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气势雄伟,险峻异常,与湘西南长城、湖北楚长城互相呼应,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古军事遗存,也是我国兵寨群的典型代表。

从这些古兵寨的特点来看,均依山就势,与周边山势浑然一体,自然和谐,其建筑年代、功用均尚存疑。但其文化价值均已得到考察过的各级专家的充分肯定,具有较高的文化与旅游价值。

● 三峡文化正崛起 小峰民居现真颜

小峰曾经是古巴人居住区,古巴人在小峰旅游区留下了丰富的人类遗存,即如距今2600多年的小峰悬棺、巴人古寨、巴人神话传说,古巴人文化内涵深刻。

此外,在小峰旅游区还存有大量的宗教建筑物遗存,留下了深厚的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特别是新坪悬棺、夏令营附近的太极图,实乃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化神笔;大梁山的修仙观,既具有宗教文化的内涵,又是古代军事建筑文化的

15

表现。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小峰山水文化也很发达,峡谷风光、怪石溶洞、流泉飞瀑浑然一体,风景优美,使得本区留下了大量文人墨客以及民间吟咏山水的佳篇,而民间志怪神话、民居、民俗、民风也独具特色,凡此种种,构成了正在融合兴起的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峰目前发现了许多在三峡地区保存完好、极具特色的古民居群落,如南边古民居、西庄湾古民居群落等等。这些古民居突出地表现了“天井屋”的建筑风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随着小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古民居将向世人撩开自己久已尘封的面纱,显露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 崛起的雄伟三峡,永远的灵秀小峰

小峰旅游区南邻三峡大坝30km。2003年,随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竣工并发电,长江水位将升到135m,开始形成“高峡平湖景观”;到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达到175m最高蓄水位,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km长的“高峡平湖”。届时,伴随雄伟的三峡大坝的崛起,长江三峡的“峡感”会减少,唯有宜昌境内从三峡大坝到葛洲坝间的西陵峡一段仍将保留原有的峡谷特色。

小峰旅游区位于三峡大坝下游,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小峰旅游区景观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小峰旅游区仍将保留其灵秀的特色,一些特色项目如漂流景观与特色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目前的神农溪、小三峡、九畹溪的自然景色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因此,保存原始状态的小峰峡谷景观,将成为小峰旅游区的一大卖点。

1.1.3 基础较好,接待能力较强

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小峰旅游区已经开发了景点10处,形成景区面积50km2;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形成了发展旅游的基础。

1.1.4 具有一定知名度,省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

小峰旅游区的峡谷风光、飞瀑流泉、巴人悬棺、漂流河段,使得本旅游区在游客中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赢得了“小小三峡”、“三峡画廊又一峰”之美誉,而以农家菜为特色的“黄花风味饮食走廊”也在宜秭公路沿线异军突起,提升了小峰旅游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从客源市场来看,小峰旅游区着眼于湖北省内客源市场的开拓,目前在一级市场方面已经赢得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基础,特别在武汉、宜昌市以及周边地区、荆州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游客市场。

1.1.5 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旅游吸引物初见端倪

小峰旅游在整个夷陵区旅游中的市场定位为休闲度假。在多年的旅游开发中,小峰旅游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以两日游为核心,辅以

16

一日游和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这些线路经受了旅游市场的考验,正在不断完善。旅游区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山水观光、漂流、科考修学、会议等产品类型已经较好地融入了产品线路组织之中。

伴随旅游产品的推介,小峰旅游区的旅游吸引物已经初见端倪,小峰悬棺、白果树瀑布、情人泉、黄花风味饮食走廊在某些客源地已经成了小峰旅游区的代名词。

1.1.6 小峰旅游区在湖北省“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将湖北省旅游布局为三大旅游区:“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大武汉都市旅游区和恩施土苗民俗生态旅游区。小峰旅游区是“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下宜昌三级旅游区宜昌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宜昌三级旅游区是湖北省三个重要的旅游中心地之一。为此,该规划明确指出宜昌三级旅游区首先应该具备综合性的组织接待功能,起到辐射和集散的作用,成为湖北省旅游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支点和西线旅游中的重要门户;其次还应该培育和完善城市旅游和由西陵峡旅游区、小峰旅游区、当阳三国旅游区构成的环城游憩带的旅游产品体系,最终建成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小峰旅游区在“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1.1.7 小峰旅游区在夷陵区旅游的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在整个大宜昌旅游格局中,夷陵区不仅具有“两坝一峡”(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的旅游观光区,而且还有“黄牛岩—石牌”省级重点旅游区,作为宜昌后花园的夷陵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地位在大宜昌旅游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上述重要的旅游区之外,未来夷陵区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区和重要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地,便是三峡小峰旅游区,为此,区委、区政府对当地旅游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使该区旅游地位日显重要。

1.2 劣势(Weaknesses) 1.2.1 品牌不突出

小峰旅游区虽然具有良好的区位,且处于休闲度假最佳出游半径之内,还具有可供依托的中心城市宜昌市。但是,由于宜昌市本身在目前还没有培育成旅游目的地,因此,小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小峰旅游区虽然处在由武汉市到神农架林区的陆上咽喉,但游客多为过境游客,并没有将小峰旅游区作为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同时,由于小峰旅游区在产品开发与促销中各业主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因此,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小峰旅游区仍然没有形成本旅游区标志性的旅

17

游产品,没有形成本土化、个性化的旅游形象,更没有形成小峰的旅游品牌。在旅游竞争由产品质量数量的竞争转为品牌竞争的当今旅游市场,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峰旅游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2.2大旅游意识较弱

目前小峰旅游业从业人员,虽然具有开拓市场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缺乏现代旅游经济意识,特别是缺乏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缺乏现代旅游产业意识,造成了各景点各自为阵的开发经营方式和产品促销方式,在景点开发中片面地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其结果是各景点基础设施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严重,旅游促销分散,接待服务设施无法发挥应有绩效,使得本区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缺乏活力与生机,缺乏创新的能力,景点老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现象。

1.2.3 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小峰旅游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大专生比例不到从业人员的20%,而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只占到20%,旅游区内特别缺乏产品促销与项目策划人员,结果导致了整个旅游区创新能力较差,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各景区(点)面孔依旧;在服务项目方面,则互相模仿、因袭,凡此种种,造成了小峰旅游区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和产品的低档次的开发,使得游客重游率较低,市场开发潜力有限。

1.2.4 管理体制不完善

小峰旅游区的开发主要采取的是“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这一原则虽然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有关方面的责、权、利未明确,给整个旅游区的发展带来了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 不利于整个旅游区形象的塑造

黄花乡设有小峰旅游管理处和黄花乡文物管理所,乡政府还设有旅游管理办公室,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服务、业主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但是,由于业主、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尚未明晰,业主一旦得到某景区(点)的开发权,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便无法管理,其结果往往是政府主导不到位、部门监管无依据、行业服务有名无实,这种局面极不利于对整个旅游区形象的塑造,不利于整个旅游区功能的发挥与长足发展。

● 削弱了游客的整体可进入性

部门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协调与协作。目前,进入黄花乡的宜秭公路上设有公路交通收费站,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加之夷陵市区小溪塔与小峰旅游区之间又没有开通旅游专线车,这种状况对进入小峰旅游区的客源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黄花风味饮食走廊”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8

1.2.5 垄断性资源不足

整体来看,小峰旅游区缺乏稀缺性资源与垄断性资源,景观表现出季节性差异。

虽然小峰旅游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色也比较鲜明,但是长江三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峡江自然风光带,而三峡地区的峡谷风光、溶洞、悬棺更是比比皆是,因此,与周边地区相比,小峰旅游区仍缺乏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个性不太突出。

此外,作为小峰旅游资源主要特色的山水、溶洞,又由于水资源的季节性而呈现出丰水期与枯水期在景观上的差异,容易造成游客对小峰旅游区整体形象认识的偏颇。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3.1 三峡大坝建设带来的机遇

三峡大坝,举世瞩目。三峡大坝的建设在为小峰旅游区所依托的中心城市宜昌市带来绝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 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本旅游区的区位

三峡大坝2003年将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009年将完工。为了迎接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宜昌市确立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初步形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成为长江沿线重要的经济强市,努力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和富庶的新农村,实现宜昌的第二次振兴”。在《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则明确指出在近中期的发展目标是:近期“初步将武汉市和宜昌建设成为华中和鄂西渝东湘西旅游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组织中心;??宜昌国际口岸的功能得到提高”;中期“宜昌在鄂西、湘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鄂西、湘西、渝东地区的旅游中心地位的作用,抓住三峡大坝竣工的机遇,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实现宜昌市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过渡。这一切,将大大地提升小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

● 三峡大坝的建设,将为拓展本旅游区的客源市场提供机遇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特别是在2003年二次截流和2009年的竣工,三峡大坝将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为湖北省带来不可多得的营销机遇,这将为小峰旅游区强抓机遇、拓展自己的客源地提供广阔的空间与良好的机遇。

● 三峡大坝的建设,将突显本旅游区的产品特色,促进本旅游区产品的升 级换代

2003年,随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竣工并发电,长江水位将升到135m,开始形成“高峡平湖景观”;到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全面竣工,达到175m最高蓄水位,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km长的“高峡平湖”。届时,长江三峡大量

19

景观将被淹,长江三峡的“峡感”会减少。

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小峰旅游区景观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小峰旅游区仍将保留其灵秀的特色,一些特色项目如漂流产品与特色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目前湖北三峡段重要景点如神农溪、九畹溪,重庆的大宁河小三峡的自然景观都将发生巨大改变,这些旅游区目前的主打产品漂流项目将面临转型或者延伸发展的巨大压力,而小峰旅游区开发的古龙溪漂流、野人谷漂流项目正好可以填补这些旅游产品转型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这将使得小峰旅游区的峡谷更具有原始性,产品特色更加突出,飞瀑流泉更有观赏价值,悬棺与古兵寨的文物价值更加显现。

此外,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由峡谷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两坝一峡一城”旅游区以及宜昌环城游憩带的建成,将促进小峰旅游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1.3.2 湖北省及夷陵区旅游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湖北省旅游业在2001年到2020年规划期间旅游发展的总目标是以“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为突破,树立大旅游观念,全面推进湖北旅游的大发展,最终实现湖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在2005年,把湖北“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培育成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宜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宜昌县即夷陵区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夷陵区旅游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到2010年,旅游业在夷陵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夷陵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业基本成为夷陵区的支柱产业,夷陵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为此,夷陵区将小峰旅游区列为了夷陵区两大重点建设旅游区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旅游战略的调整,都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3.3 黄花乡产业调整带来的机遇

2001年9月,由原小峰乡、上洋乡、黄花乡三乡合并成立的黄花乡,乡党委和乡政府在新乡成立伊始,便确立了“旅游兴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将旅游产业推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黄花乡的旅游连续几年成为了夷陵区旅游发展的两大重心之一。区、乡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重视,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4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也为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 政府观念的转变,国外旅行社的运营方式,将促进本旅游区增强旅游企 业增进与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效益与活力,从而改进

20

与提升整个旅游区的形象;

● 中国加入WTO,外国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的合作将大大加强,这有助 于小峰旅游区依托三峡客源市场和宜昌的客源市场拓展自己的客源地;

● 加入WTO以后,外商将加大对我国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客观上有利于 小峰旅游区的发展。比如,2002年5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三峡.宜昌投资项目洽谈会”便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场签约仪式上,伍家岗区与香港勤兴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的“三峡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与香港雅兴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柏园岛旅游开发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项目、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与香港裕东投资公司合作的绿色出口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葛洲坝集团公司与香港经国旅行社的旅游合作项目,当场签订了合同或协议书。此外,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多家投资商也纷纷表达了要在宜昌投资的意向;

●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着力培育和扩大国内需求,实施增发国债、国债技改贴息、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等政策,这些举措对小峰旅游区来说是有利的;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航空业的管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国内航空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有助于提高宜昌市的空中可进入条件,从而提升小峰旅游区的区位;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促使企业运作的现代化;有关关税的降低,将降低旅游交通成本和饭店特别是高档饭店的运营成本;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宜昌市、夷陵区的旅游业到国外经营发展将更加方便,加之本区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正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这有助于宜昌市以及夷陵区海外游客市场的拓展。

北京已经成功地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加之2003年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完工,2009年三峡大坝竣工,这些都将扩大三峡、宜昌的知名度,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较好的机遇。

1.4 威胁(Threats)

1.4.1 区内以及周边县市旅游业发展对本旅游区的冲击

由于宜昌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良好契机,宜昌旅游开发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在小峰旅游区,也出现了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有些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内耗过大,严重影响了整个旅游区的发展。

此外,毗邻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大打土家文化牌的基础上,先声夺人,开发了丹水漂流,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占据了相应的市场份额,同时,

21

长阳的景观特色也不受三峡工程的影响。

秭归的九畹溪近两年开发与促销的力度在逐渐加强,而且该区具有突出的文化优势,其名称即出自屈原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由于其漂流特色与野人谷类似,近期将对小峰旅游区的游客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九畹溪漂流段部分景观将被淹没,景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另据中新网报道,2002年五月中旬,湖北省秭归县考古队在秭归仙西南部的磨坪乡杨林桥村的河岸边,发现了一个悬棺群,初步统计共有悬棺131副,是中国内地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悬棺群。该悬棺群分布在长20m、高100m的峭壁上,木质棺材全部置于人工开凿的洞穴或山崖的是峰之中,洞穴直径约2.5m,高约1.5m。此外,考古队还发现在悬棺群最高处的一个洞穴内还有一捆绳索。秭归悬棺的发现及未来旅游的开发,将对小峰悬棺的游客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周边县市对小峰旅游区的影响中,以长阳、秭归的威胁最大。 1.4.2 恩施以及神农架旅游业的崛起

虽然湖北省在今后二十年中,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且在总体发展规划中规划了一些休闲度假区,如武汉的木兰湖度假区、荆门的漳河水库度假区、神农架的木鱼镇度假区等,但这些度假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在森林公园基础上开发的旅游区或者是利用大型水库和湖泊建设而成的,资源类型与小峰旅游区并不相同,且随着宜昌市在湖北旅游格局中地位的确立,其中一些休闲度假区的区位也将相对降低。

与夷陵区为同一地理地貌单元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生态优良,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土家族、苗族风情浓郁,为此,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恩施土家族苗族民俗生态旅游区划为了湖北省三大一级旅游区之一,并将该旅游区列为了湖北旅游新的增长点。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前已经开发了梭步垭、清江闯滩、咸丰坪坝营、利川腾龙洞、来凤卯洞漂流等旅游产品。随着恩施州进入条件的改善,恩施将成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鉴于恩施州的资源特色与小峰旅游区近似,因此,未来十年内,恩施将对宜昌及小峰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与小峰旅游区相距仅120km的湖北神农架的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国家旅游局已经将神农架作为全国6个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来建设,要求将其逐步开发成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神农架木鱼镇的神农祭坛、珙桐等珍稀植物、土家篝火晚会,已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虽然由于进入性以及接待能力,木鱼镇的游客量尚不大,但在不久的将来,神农架的旅游业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届时,也会对小峰旅游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1.4.3 进入神农架水上通道的建成

22

2009年三峡大坝的建成将大大改善神农架的进入条件。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水位的升高,从宜昌到兴山峡口镇新码头将通航,距离神农架木鱼镇45km的南阳河将与长江相联,并可航行旅游快艇,这会大大改善神农架的进入条件。这一方面使得神农架的游客数量激增,游客规模显著增大,有可能使本旅游区得以分流部分神农架游客,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本区扼神农架陆路咽喉的交通优势被削弱,对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业已近十年的旅游区,小峰旅游区的主要优势在于区位优良,旅游资源丰富,虽然缺乏垄断性的资源,但其自然山水、溶洞怪石、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以及悬棺、古兵寨、古民居等人文资源在三峡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加上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为下一步的旅游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小峰旅游区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责权利不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旅游资源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产品老化,景点缺乏活力,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上,缺乏小峰旅游区的品牌与形象,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小峰旅游区的发展。小峰旅游区只有抢抓三峡大坝建设、北京申奥成功以及湖北省旅游战略调整的机遇,才能应对周边景区特别是鄂西崛起的恩施、神农架旅游业的挑战,实现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双赢”。

2.规划依据

2.1国际性旅游规章

联合国通过的有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件: ●《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 ●《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2.2 旅游业相关政策法规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水污染防治法》 ●《旅游投诉暂行规定》 ●《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

●《旅游规划通例》(试行标准,2000) ●《风景园林规划规范及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23

2.3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及思想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 ●《宜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2010) ●《宜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

●夷陵区政府、各部门以及黄花乡政府、小溪塔街道办事处有关职能部门关于小峰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发展目标体系

3.1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立和完善小峰旅游区“三区两点一线”的旅游格局,将小峰旅游区建成宜昌环城游憩带上环境优美、品位高、效益好的湖北省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将小峰旅游区打造成三峡地区以生态休闲为主打产品的著名旅游度假区地。

3.2 经济目标

经过深入开发和重要培植,使旅游业成为黄花乡第三产业的龙头,在黄花乡域经济中将发挥明显的带动作用,极大地提高黄花乡域经济的运行质量。通过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黄花乡与夷陵区的旅游产业体系,使景区现有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极具发展潜力,能在竞争市场上保护动态竞争优势,为促进黄花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使旅游业成为夷陵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与工业共同带动夷陵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贡献。

3.3 社会目标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对小峰旅游区来说,其发展还应该:

● 能保证当地居民的利益,能为当地居民带来实际的收益,能够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能促进社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观念的更新;

● 能够为当地带来环境与社会效益。 3.4 环境目标

● 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 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 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11-1999中的规定;

● 绿化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环境美化效果良好,环境氛围优良;

● 旅游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24

3.5 文化目标

● 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人们对夷陵区特别是黄花乡文物的重视; ● 有利于发掘黄花乡与夷陵区传统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瑰宝; ● 增强当地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使夷陵区特别是黄花乡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文物与民间传统习俗得到很好的保护;

● 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6 形象目标

围绕“电都花园 神农驿站”的形象定位,进行旅游形象工程建设,通过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与建设、视觉识别符号系统设计与建设、服务行为、居民形象、背景景观、旅游企业形象设计建设、游览宣传材料制作等手段,构建小峰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提升小峰旅游区在宜昌市、湖北省以及国内的旅游知名度。

3.7 战略分期目标

3.7.1 近期目标(2002——2005)

● 到2005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小峰旅游区成为湖北省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 加大黄花风味饮食走廊的建设力度,加大黄花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峰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初步形成“三区两点一线”的整体布局;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张家口—晓河—乐天溪(张莲公路)的道路升级改造,使小峤旅游区与三峡大坝联系更加紧密,进出更加便捷,线路组合更加合理;修通贵苑山庄与金狮洞3.5km公路,扩大景区现有接待能力,提高接待设施与服务设施档次,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为中远期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 巩固现有观光产品,加强探险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开发,充分挖掘古军事文化、巴文化内涵,形成富有小峰特色的旅游产品组合;

● 经济指标上,到2005年,全旅游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38.5万元人民币,旅游收入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6%。

3.7.2 中期目标(2006——2010)

● 到2010年,旅游业在夷陵区和黄花乡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峰旅游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地;

● “三区两点一线”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能够适应旅游业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

● 以古军事文化、巴文化、山水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品体系得以建立,休闲度假产品得到较快的发展,具有小峰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逐步得到旅游市场认同;

● 能够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企业得以建立,旅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5

规范的旅游市场得以确立;

● 到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达到5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93.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0%。

3.7.3 远期目标(2011——2015)

● 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8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148.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2%;旅游业基本成为黄花乡及相关乡镇的支柱产业,小峰旅游区成为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地;

● 小峰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宜昌环城游憩带上重要的休闲度假地,形成城区与旅游景区良性互动的局面;

● 旅游业成为黄花乡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成为黄花乡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与龙头,获取旅游附加值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小峰旅游区的竞争实力持续增强。

分期战略目标,预计达到的具体指标见表2-1。

表2-1 小峰旅游区发展的具体指标一览表

海内外游客总数(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万元人民币) 占GDP比重

近期末 (2005) 23.3 8038.5 6 中期末 (2010) 56.6 13093.5 10 远期末 (2015) 83.2 33148.5 12 26

规范的旅游市场得以确立;

● 到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达到5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93.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0%。

3.7.3 远期目标(2011——2015)

● 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8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148.5万元人民币,占该旅游区域内GDP比重达到12%;旅游业基本成为黄花乡及相关乡镇的支柱产业,小峰旅游区成为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地;

● 小峰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宜昌环城游憩带上重要的休闲度假地,形成城区与旅游景区良性互动的局面;

● 旅游业成为黄花乡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成为黄花乡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与龙头,获取旅游附加值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小峰旅游区的竞争实力持续增强。

分期战略目标,预计达到的具体指标见表2-1。

表2-1 小峰旅游区发展的具体指标一览表

海内外游客总数(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万元人民币) 占GDP比重

近期末 (2005) 23.3 8038.5 6 中期末 (2010) 56.6 13093.5 10 远期末 (2015) 83.2 33148.5 12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3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