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11-23 14: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Huguangyan Pan-Tourism Area

Development in Zhanjiang in China

(说明书)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局

2008年3月

规划组成员

组 长:卢云亭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副组长:李同德

助 理:周 盈

成 员:陈兆棉李学东周凌燕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 副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国家旅游局 顾问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 特约研究员 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 注册咨询师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部经理、规划师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质专家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生态专家 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 策划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1.1规划背景 ............................................................................................................................. 1 1.2规划范围 ............................................................................................................................. 1 1.3规划任务 ............................................................................................................................. 2 1.4规划原则 ............................................................................................................................. 2 1.5规划依据 ............................................................................................................................. 3 1.6规划期限 ............................................................................................................................. 4 1.7规划成果 ............................................................................................................................. 4

第二章 背景分析........................................................................................................ 5

2.1区位交通概况 ..................................................................................................................... 5 2.2自然条件概况 ..................................................................................................................... 5 2.3历史人文概况 ..................................................................................................................... 6 2.4社会经济概况 ..................................................................................................................... 6 2.5旅游发展概况 ..................................................................................................................... 7

第三章 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9

3.1旅游资源的单体分类 ......................................................................................................... 9 3.2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 11 3.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 11

第四章 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12

4.1优势 ................................................................................................................................... 12 4.2劣势 ................................................................................................................................... 14 4.3机遇 ................................................................................................................................... 15 4.4威胁 ................................................................................................................................... 16

第五章 客源市场的定位与预测.............................................................................. 18

5.1客源市场分析 ................................................................................................................... 18 5.2客源市场定位 ................................................................................................................... 18 5.3客源市场预测 ................................................................................................................... 20

第六章 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 21

6.1总体战略原则 ................................................................................................................... 21 6.2总体战略定位 ................................................................................................................... 22 6.3战略目标 ........................................................................................................................... 22

第七章 大旅游区在湛江市的功能及品牌定位...................................................... 23

7.1功能定位 ........................................................................................................................... 23 7.2品牌定位 ........................................................................................................................... 24

第八章 空间布局及各旅游亚区的定位.................................................................. 25

I

8.1空间布局——“一心一校六园区” ............................................................................... 25 8.2各旅游亚区的定位 ........................................................................................................... 25

第九章 各旅游亚区规划.......................................................................................... 27

9.1湖光岩中心旅游亚区(即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 ....................................... 27 9.2火山热带植物园旅游亚区(即南亚热带植物园) ....................................................... 31 9.3火山金鹿园旅游亚区(即金鹿园) ............................................................................... 37 9.4平岭火山热带农园旅游亚区(即平岭农场) ............................................................... 39 9.5三岭山火山热带森林公园旅游亚区(即三岭山森林公园) ....................................... 41 9.6广东海洋大学旅游亚区 ................................................................................................... 43 9.7火山滨海“三古”旅游亚区 ........................................................................................... 46 9.8火山热带农业科技园(即南国花卉科技园、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育中心、麻章工业园旅游区、麻章花卉示范区和东坡荔园) ......................................................................... 49

第十章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52

10.1道路规划 ......................................................................................................................... 52 10.2给排水规划 ..................................................................................................................... 54 10.3电力规划 ......................................................................................................................... 55 10.4通讯规划 ......................................................................................................................... 56

第十一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7

11.1游客中心规划 ................................................................................................................. 57 11.2住宿设施规划 ................................................................................................................. 57 11.3餐饮设施规划 ................................................................................................................. 58 11.4娱乐设施规划 ................................................................................................................. 60 11.5休闲设施规划 ................................................................................................................. 60 11.6购物设施规划 ................................................................................................................. 60 11.7游览路线规划 ................................................................................................................. 61

第十二章 旅游营销规划.......................................................................................... 64

12.1缔造旅游统一品牌策略 ................................................................................................. 64 12.2建立立体营销渠道策略 ................................................................................................. 65 12.3制定多元价格营销策略 ................................................................................................. 66 12.4开展多种形式公关策略 ................................................................................................. 66 12.5主题活动事件营销策略 ................................................................................................. 67 12.6大旅游区各级营销口号 ................................................................................................. 68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69

13.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69 13.2其它旅游资源保护 ......................................................................................................... 71 13.3绿色景观营建 ................................................................................................................. 72 13.4旅游承载力预测 ............................................................................................................. 74 13.5环卫规划 ......................................................................................................................... 75 13.6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76

II

第十四章 旅游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77

14.1投资估算 ......................................................................................................................... 77 14.2效益分析 ......................................................................................................................... 81

第十五章 行动实施计划.......................................................................................... 83 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保障体系及主要建议.............................................................. 85

16.1管理保障 ......................................................................................................................... 85 16.2政策保障 ......................................................................................................................... 86 16.3资金保障 ......................................................................................................................... 86 16.4人力资源 ......................................................................................................................... 86 16.5社区保障 ......................................................................................................................... 87 16.6科技保障 ......................................................................................................................... 87 16.7安全保障 ......................................................................................................................... 88

III

第一章 总论

1.1规划背景

关于以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为中心的大旅游区,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曾受湛江市政府和规划局委托于2001年编制过《关于湖光岩、三岭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1—2015)。同年12月,该规划于湛江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时隔6年,湖光岩景区已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崭新的机遇。

为了增加景区的承载能力,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增强联合竞争力,提升整个景区品位,故提出“湖光岩大旅游区”概念,使规划区在范围、容量、产品丰富度等方面,有了大规模突破。

经湛江市政府批准,湛江市旅游局决定与时俱进在01年《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5月11日发出《关于配合做好编制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本旅游区规划自此启动。这次规划的特点是:

(1)围绕湖光岩的火山喷发区,首次进行整体旅游规划。

(2)本次规划是八个景区的综合协调规划,范围包括:一心一校六园区。一心是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一校是广东海洋大学。六园区是:南亚热带植物园、金鹿园、平岭农场、三岭山森林公园、火山滨海“三古”旅游区和火山热带农业科技园。

(3)本规划是以旅游发展为中心,通过努力打造旅游项目来增强湛江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4)本规划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将火山自然遗迹与各园区发展旅游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火山地质公园、火山热带植物园、火山热带农业生态示范园、火山热带森林公园、火山古城古村古林生态休闲园、火山热带农业科技园等一系列火山生态旅游品牌。

1.2规划范围

湖光岩大旅游区主要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部分区域属霞山区,东经

1

110°11′—110°22′,北纬 21°05′—21°19′,西南包括太平镇庐山村,东北到三岭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53.96km2。规划范围以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为中心,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南亚热带植物园、平岭农场、三岭山森林公园(位于霞山区)、金鹿园、程村、旧县古村、庐山村、云脚古樟林、南国花卉科技园、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育中心、麻章工业园旅游区、麻章花卉示范区和东坡荔园等区域。

1.3规划任务

结合湛江市旅游业和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情况,确定旅游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优化旅游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开发特色鲜明的世界地质公园和热带火山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热带火山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逐步把本区培育成湛江市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全面提升湛江市的旅游形象。

1.4规划原则

1.4 .1科学性

规划组由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地理、地质、生物、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构成。规划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 1.4.2市场性

坚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设计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1.4.3前瞻性

旅游规划理念、策划项目和技术指标应适应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1.4.4生态性

加强森林植被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确定生态建设战略目标,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形成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的良性循环。

2

1.4.5协同性

突出热带火山特色,注重“一心一校六园区”的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召开规划讨论会和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协调好专家、政府、旅游者和投资者等各方利益,兼顾政府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1.5规划依据

1.5.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5.2标准规范

①《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③《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④《导游服务质量》(GB/T 15971-1995)

⑤《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2003) 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⑦《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年1月22日发布施行) ⑨《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旅发办[2007]131号) 1.5.3相关文件和规划

①《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②《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③《湛江市城市绿地规划》(2003—2020)

④《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15) ⑤湛江市《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2006) ⑥《湛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

3

⑦《相约在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湛江市旅游发展总体报告》(2005) ⑧《打造湛江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设粤西城镇群中心》(徐少华,2007) ⑨《湖光岩、三岭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1—2015) ⑩《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3—2010)

1.6规划期限

①近期:2008——2010年; ②中期:2011——2015年; ③远期:2016——2020年。

1.7规划成果

①《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②系列图件:10张图;

③光盘:内含电子版规划文本及图件。

4

第二章 背景分析

2.1区位交通概况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热带城市。地处雷州半岛,东临南海,西倚北部湾,南望海南岛,北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区)交汇处,背靠我国华南和西南腹地,面对东南亚国家,是中国西南各省(区)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

麻章区是湛江市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黎湛铁路、粤海铁路横穿全境,区内有客运、货运共用的火车站;湛江大道和疏港大道横穿麻章工业区,广湛高速公路和渝湛高速公路在麻章工业区内交汇,325国道贯穿麻章区全境。城区到湛江港只需十多分钟,到机场不足十分钟,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规划区位于湛江市西南部,主要位于麻章区境内,距离市区霞山约5km,疏港大道直通规划区内的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目前通往规划区的公交路线有7条,分别为3线、6线、9线、14线、18线31线和33线,平均10—30分钟一班。

2.2自然条件概况

2.2.1地貌

规划区陆地多为火山地貌,地势比较低平,多为海滨平原和火山台地,地质上以第四纪的火山遗迹为特点,交椅岭主峰海拔161m,为规划区最高点。土壤主要为砖红壤和沙砾土,土层中厚,含沙量颇大。河流纵横交错,流经市区的河流有城月河、通明河、旧县河、南桥河、文保河和麻斜河等。 2.2.2气候

规划区所属的湛江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8℃,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日照时数1817—2106小时;年平均降水1417—1802mm。雨量充沛。降水强度大,夏秋常有阵雨,冬春雨较少。常年盛行东南风,平均风速3.2m/s,以春季风速最大,每年7—9月常有台风袭击,并伴有暴雨。

5

助于扩大湖光岩大旅游区的向外宣传力度。 4.3.4 粤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

为了整合粤西区域旅游资源和产品,提升粤西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进—步推动粤西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粤西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整个粤西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腾飞,广东旅游局于2007年底启动粤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湖光岩大旅游区作为湛江(粤西五市之一)的龙头景区,在粤西区域旅游发展中将发挥突出的作用。 4.3.5 广东打造湛江为粤西城镇群中心

2007年7月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把湛江确定为粤西城镇群中心,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对湛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旅游业将必然在这个“中心”、“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3.6 湛江市跻身“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2007年,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的“中国十大休闲城市”颁奖晚会上,湛江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这对建设湖光岩大旅游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进一步对外树立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整体形象。 4.3.7 湖光岩景区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会正式宣布:中国湛江湖光岩荣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这块世界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将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慕名前往湖光岩大旅游区观光游览,并加速湖光岩大旅游区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对接。

4.4威胁

4.4.1 旅游功能跟不上发展趋势

规划区内旅游功能以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主,与当前旅游发展趋势不相吻合。21世纪观光旅游将让位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是有限的,休闲度假旅游是无限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中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16

但发展很快,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湛江滨海度假型和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会抢占大部分的客源市场。 4.4.2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困难重重

南亚热带植物园的火山峡谷自从被发现后,吸引了附近的许多居民前来探险。由于峡谷地形特殊,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难度较大,因此脆弱的峡谷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品质。同时,在三岭山森林公园的石英沙河发现的奇特地质景观“微型石林”,由于其脆弱的构造,大规模开发为旅游观光项目,同样也面临如何保护的难题。 4.4.3 周围地质公园的激烈竞争

周边主要竞争者有两个,一个是与湛江湖光岩联合申报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另一个是北海市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由于三者地理位置相近、地质地貌相似,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旅游统筹规划和促销,将形成 “三分雷琼”的激烈竞争格局。

17

第五章 客源市场的定位与预测

5.1客源市场分析

表5-1 湖光岩大旅游区历年接待游客与旅游收入情况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 93.08 111.73 81.63 126 162 173

旅游收入(亿元) 5.95 7.25 6.89 7.18 7.65 9.10

注:该数据为规划范围内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数的总和

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湛江市、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相邻省(市)份(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省内游客约占70%以上,其中珠三角游客约占50%。周边相邻省(市)游客占20%左右,主要来自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和南宁市。

从客源构成分析,境外游客主要来自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地区。但游客量仅占0.6%,表明本区境外客源市场刚起步,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从游客游览特征分析,以中短途为主,平均停留时间短。

5.2客源市场定位

未来旅游客源市场根据资源价值、市场基础、开拓条件和潜力,参考旅游地引力模型和市场外推规律进行定位,并确定其市场范围和份额。 5.2.1国内客源市场定位

(1)一级客源市场: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珠三角地区

这三市一区经济发达,生态旅游需求强烈,距离旅游区相对近,科普旅游客源相当稳定,是规划区最基本、最稳定的客源市场。

18

表5-2 一级客源市场特征表

区 域 旅游需求 群 体 出行方式

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 科普、观光、休闲、度假 学生、青年、家庭、亲友 包车、旅游专线、自驾车

珠三角地区 观光、休闲、度假 家庭、亲友 包车、自驾车

(2)二级客源市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以北海市、南宁市、玉林市、钦州市为主),海南省,重庆市,四川成都,贵州省及广东省其他区域(一级客源市场除外)

该市场的出游率高,借“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国际知名度做火山旅游文章大有可为,完全可能成为本区潜力巨大的高消费客源市场。

表5-3 二级客源市场特征表

区 域 旅游需求 群 体 出行方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成都,贵州省及广东省其他区域 观光、休闲、度假 家庭、亲友 自驾车、包车

(3)三级市场:国内其他地区(长三角、京津、东北地区为主)

表5-4 三级客源市场特征表

区 域 旅游需求 群 体 出行方式

国内其他地区 观光、科普、休闲、度假 学生、亲友、旅行团 包车、自驾车、跟旅游团

5.2.2入境客源市场定位

湛江是交通便利的港口城市,毗邻港澳台、东南亚;韩日台则是中国最主要的境外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欧美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所以,入境客源市场发展目标为:

(1)一级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 (2)二级客源市场:日韩、东南亚地区; (3)三级客源市场:欧美地区。

综上所述,旅游区近中期首先要瞄准国内、港澳台地区,远期形成稳定发展的市场,并依此辐射日韩、东南亚、欧美地区。湖光岩大旅游区要进行全方位、

19

有重点、分层次的市场开发,建立稳定的本省和周边相邻发达地区市场,奋力拓展粤、琼、桂、港、台、湘、京、沪市场,积极开发欧美、日韩、东南亚市场,形成以本省及周边相邻地区(粤、琼、桂)为第一系列,湘、港、台、京、沪为第二系列,东亚、东南亚及欧美为第三系列的市场格局。

5.3客源市场预测

5.3.1采用趋势分析法

根据客源市场年总量的分布趋势预测规划期内旅游客源市场总量,推测出客源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为k= ?n?m?an/am5.3.2采用回归预测法

建立一元回归线性方程y=a+bx,其中x表示年(2007年x取值5),y表示年游客总量。利用标准方程,求得:b=0.2,即客源市场平均增长速度约为0.2。 5.3.3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取两种方法得出的数据平均值,即为客源市场平均增长速度k=0.16; 由于2006年客源市场数据是基于规划范围内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数的总和而估算,因此在进行湖光岩大旅游区客源市场预测时,预测基数(2006年)适当减少,约为150万人次;2010年后,客源市场平均增长速度将逐年递减,2020年后基本稳定,客源市场最终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5-2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表(单位:万人)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预测人数 150 174 202 234 271 362 400

0.16

客源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1=5173/95=0.12。

从预测结果可知,到2010年,预测游客人数为271万人次,到2015年,游客人数将达到362万人次,2020年将稳定在400万人次左右。因此湖光岩大旅游区应根据今后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增幅和游客总量,相应地发展旅游产业,以保证充足的旅游供给,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20

第六章 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

6.1总体战略原则

6.1.1政府主导原则

在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其发展道路、方向起着客观导向作用。主要是营造大旅游区的发展环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组织旅游宣传和促销,进行旅游研究,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有关旅游的法规指导旅游企业的发展和进行旅游行业的管理。 6.1.2可持续性原则

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要坚持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6.1.3协作化原则

规划区内的八大旅游亚区面对相同的客源市场,需要在统一主题的包装下,进行区域联合,发挥各旅游亚区在资源、人力、营销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促使大旅游区一体化发展。同时,作为一个整体,湖光岩大旅游区也需要与湛江市乃至整个雷州半岛的其他旅游景区开展大区域协作,实现多方共赢。 6.1.4市场化原则

积极培育湖光岩大旅游区的市场体系,按市场需求开发和经营旅游产品,依市场需求组织市场促销,不断创新。 6.1.5 精品化原则

精品旅游产品最具有生命力。湖光岩大旅游区拥有独特的火山旅游资源和热带生物资源,通过精品化的包装,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改善其形象,增强其竞争力。 6.1.6名牌化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要把旅游业推向市场、引向国际舞台,就必须打出名牌战略。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已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称号,需要进行大力宣传和包装,塑造国际旅游品牌,实现持续发展。

21

6.2总体战略定位

(1)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成功实施将成为湛江市的社会亮点,并为促进湛江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在全市旅游市场中的定位:湛江市旅游龙头景区、名牌景区。 (3)在全省旅游市场中的定位:广东省旅游特色景区,省旅游名片之一。 (4)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定位:热带旅游精品景区,火山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地质科普旅游榜样基地。

(5)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定位:国际地质科考游览基地和世界知名休闲旅游胜地。

6.3战略目标

6.3.1发展总体目标

建设“国家级、本土化”的国内一流热带火山旅游目的地、国际地质科考游览基地和世界知名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级是指旅游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土化是指形成具有热带火山生态特色的中国一流旅游景区;国际级是指规划区享有国际知名度。 6.3.2发展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08——2010年)

到2010年,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初步完善,实现湖光岩大旅游区的品牌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旅游经济效益有明显增长,成为市旅游龙头、旅游名片。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

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湖光岩大旅游区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产生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各亚区协调一致,并与湛江其他景点形成良好联动,为湖光岩大旅游区成为省特色旅游区、国内火山旅游知名景区奠定良好基础,为接待国际科考创造初步条件。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把湖光岩大旅游区建成国内知名的热带火山精品旅游景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科考基地。进一步整合雷州半岛的旅游资源,推动整个雷州半岛的旅游业全面升级。

22

第七章 大旅游区在湛江市的功能及品牌定位

7.1功能定位

旅游业是湛江市的形象产业,对促进湛江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预示着湛江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湖光岩大旅游区将极大促进湛江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湖光岩大旅游区是湛江旅游业的龙头;同时该区地处湛江市西南部,距市区霞山仅5km,是湛江市城市用地的重要后备基地。目前已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在规划区内安家落户。依照生态伦理学概念,湖光岩大旅游区将被定为湛江市的“市脑”、“市肺”、“市肾”、“市魂”。 7.1.1湛江“市脑”

规划区作为湛江旅游资源的精华聚集区,是湛江市旅游业的龙头,是湛江旅游第一站。规划区旅业兴,则湛江旅业大兴,湖光岩大旅游区一旦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必将成为湛江市旅游业的“催化剂”,湛江市的“龙头”、“重点”、“亮点”和“市脑”,促使湛江市的旅游业兴盛繁荣。湖光岩景区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后,规划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带动周边景区发展,成功提升了湛江市的旅游形象。 7.1.2湛江“市肺”

湖光岩大旅游区生态环境优美,热带火山生态系统面积大、发育典型、完整,为湛江市提供了城市空间生态配套系统。尤其是南亚热带植物园、平岭农场、三岭山森林公园和云脚古樟林等区域,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十分理想,是湛江市的生态之肺。 7.1.3湛江“市肾”

湖光岩大旅游区有大面积陆地水和滨海浅水区,其中陆地水以湖光岩和诸多河流为主;海域以麻章、坡头区的浅海及湿地为主。二者构成火山湿地生态系统,是湛江之“肾”。 7.1.4湛江“市魂”

规划区有很多人文景观,既有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宗教文化、园

23

林文化和麻章区的古城、古村、古港的建筑文化,又有地质博物馆、水生生物博物馆、南国花卉科技园新奇有趣的科普文化,以及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是湛江市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生态是“基”,文化是“魂”,规划区的开发将给湛江市带来许多旅游特色产品和项目,有利于湛江城市品位的提升,促进湛江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使湛江更有“故事”。

7.2品牌定位

7.2.1定性依据

①规划区所在区域属“中国热带”,表明其特有的气候带类型和水热资源特色。

②规划区所在区域为火山地貌性质,包括火山口湖(玛珥湖)、火山岩壁、火山台地、火山峡谷、火山风化红土等。

③规划区所表现的生态景观均与火山有直接和间接关系。可分为火山植物园、火山农业观光示范园、火山果园、火山森林公园等。 7.2.2品牌定位

本区域要坚持“火山”和“生态”两个品牌,形成与广东省其他旅游区不同的形象和产品:

①以火山遗迹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品牌。2006年9月18日,由海口石山火山群与广东湛江湖光岩组成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地学处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一处世界级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和游览区,其地位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同。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世界级品牌,促进湛江市的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其范围应包括与火山地貌分布区相应的湖光岩世界雷琼地质公园、热带植物园、热带农场、热带森林公园、热带红树林、古樟林及古村古城、热带农业科技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②中国南海最大的热带火山生态系列景观品牌。在中国热带范围内,作为火山生态系统出现的景观,除广西北部湾内的涠州岛外,就数雷州半岛的湛江市湖光岩。这里既有火山口生态系统,又有火山台地、火山峡谷、火山滨海、火山平原、火山丘陵等生态系统。主要景观类型有:火山农业、火山果园、火山植物园林、火山针阔叶混交林、火山人工林、火山樟林、火山红树林等。

24

第八章 空间布局及各旅游亚区的定位

8.1空间布局——“一心一校六园区”

一心: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 一校:广东海洋大学

六园区:①火山热带植物园(即南亚热带植物园) ②火山热带农业生态示范园(即平岭农场)

③火山热带森林公园(即三岭山森林公园) ④火山金鹿园(即金鹿园)

⑤火山滨海“三古”旅游区(即程村、旧县古村、庐山村和云脚古

樟林区域)

⑥火山热带农业科技园(即南国花卉科技园、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

育中心、麻章工业园旅游区、麻章花卉示范区和东坡荔园)

8.2各旅游亚区的定位

8.2.1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本规划区核心竞争力景观和核心旅游品牌

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是本规划区最核心的旅游亚区,不仅处于规划区的地理中心,也是规划区的核心旅游品牌。 8.2.2广东海洋大学——本规划区的智能形象

广东海洋大学聚集了从事热带海洋研究的高级人才,是促进热带海洋旅游的科技力量。海洋大学的的水生生物博物馆汇聚了国内最“多”、“全”、“奇”、“珍”的海洋生物标本,体现了浓厚的科普和艺术氛围,是本规划区的重要科技展馆。 8.2.3“四热”——本规划区的四大特色旅游重点项目

“四热”指热带植物园(即南亚热带植物园)、热带农业生态示范园(即平岭农场)、热带森林公园(即三岭山森林公园)、热带农业科技园(即南国花卉科技园、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育中心、麻章工业园旅游区、麻章花卉示范区和东坡荔园)。前三处旅游区的资源珍稀奇特,规模大,丰度高,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资金,导致发展缓慢;南国花卉科技园、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育中心、麻章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m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