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构图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3-10-12 0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摄影构图的艺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照相机将生活的一瞬凝固成永恒的画面,以此来留住稍纵即逝的记忆,掌握摄影的相关技能便格外重要。其中构图是摄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画面的本质是反应生活和再现生活,将生活中一般的、个别的、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艺术整体,来传达某些思想和感情,获得某些感悟和触动。因为画面具有极强的直观性,所以摄影者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构图的方法技巧,准确而生动地组织和构成画面形象的各种语言,最终实现达意的目的。

关键词:摄影构图画面形象方法技巧

摄影构图就是构思画面来表达形象,摄影者在将生活中三维空间里的物体形象再现到画面平面上,使要表现的对象有主有次有关联地结成一个整体,表现在同一个平面上,使人通过眼睛接受画面的形象,感知到作者赋予作品的内涵。组成一幅画面有几个要素:主体、陪体、环境、空白等,摄影者绝不是纯粹地记录景框中出现的物体,而是依据画面中的物体景物进行再创造,这些景物通过合理的选择搭配、精心布局处理重获新生。

下面从画面的组成要素分别来浅析构图的艺术: 一、主体

主体是一幅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是画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的条件,也是吸引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

画面受到四边框架的限制,把人的视角局限在边框内,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在一个小面积里在一瞬间凝聚形象,找到主体的最佳位置,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广大观众视觉习惯相吻合,适应时代审美的要求。

主体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限制,画面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同,主体位置也不同,画面的构图立意不同,主体的相关安排也不同。只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把视线集中到画面主体上来,就达到妥善安排主体的目的了。

安排主体的方法: 1、井字构图法

在一个画面中用垂线分为三等份,把主体放置在其中一条垂线上或者接近垂直线的位置上。这样安排接近黄金分割线,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和习惯。

2、九宫格式构图法

在一个画面中用直线分为九等份,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垂直线相交的任意一点上放置主体。这些点分布在画面中间点的四周,是人的视线经常光顾停留的位置。

3、三分构图法

把主体放置在画面线条与线条会聚的点上,通过线条与环境引出或者烘托主体。

4、S型线条构图法

把主体放置在S型线条上的某一点上,使主体与背景形成融洽和谐的整体。 5、V型最低点构图法

在画面的最底部边框线条取一个中点,在左右上方两顶点连接中点,形成一个“V”型,在V型的最低点放置主体。

二、陪体

陪体是在画面中陪衬、渲染、突出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出现其说明性很强,能够帮助观众了解成像时现场情况和更容易理解画面中主体的神情和动作的内在含义。

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陪体能帮助主体说明内容,烘托陪衬主体,让观众正确理解主题思想,防止画面产生歧义。

(2)陪体能够使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是任何艺术作品,所不可缺少的。现实生活中人需要同周围的人和物发生接触与联系,才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饶有兴趣。陪体,使得画面的情节含义格外丰富,他同主体一起组成了多元化的统一的画面结构,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以及生活中多姿多彩的面貌。

(3)陪体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并起到装饰美化画面的作用。陪体有时位于主体之前,既是画面陪体又是前景,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强调画面的空间透视,另一方面又交代主体同陪体的情节关系。

(4)陪体能点明主题的职业特征,让观众正确理解主体的所作所为,提供准确的信息,能够让观众迅速读懂画面。

(5)陪体能使画面的视觉语言准确完整,有时更富有哲理,使画面有较强的说服力。

处理陪体的方法: 1、直接表现

直接表现即指陪体出现在画面中,出现在主体周围与主体相伴而行。处理陪体要掌握分寸不能喧宾夺主,两者要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并构成一定的情节。陪体的线条结构要同主体建立起呼应关系,线条朝向要与主体一致,在色调和影调上要有区别和对比。有时出于表现主题的需要,陪体可以不完整。如果陪体进入画面过多,反而会影响主体的突出,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即指陪体不直接地出现在画面上,在观众欣赏画面时,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观众的想象之中。这种处理方式,能积极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加入到这种想象的在创作中来。也使有限的画面意味格外深长,同时也表露了创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间接表现一般在画面上设置媒介物,通过媒介物在画面中提示引导的作用,来启示想象中陪体的具体意境,打开观众艺术联想的闸门。

三、环境

画面的环境又可分为前景和背景。位于主体之前,靠镜头最近的景物为画面的前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之为背景。

前景直接作用于人的眼睛,给人们以画面感觉的第一印象,它虽然出现于画面上下左右边框部位,但给观众以直接的视觉心理影响。运用前景来陪衬烘托主体,可以使主题思想的表达更加完美深刻。背景在内容上表现为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为利用色调和空间来衬托主体展现环境,积极发挥线条结构的作用。

处理前景的方法:

1、有目的性地选择和利用前景,要有利于主体的表现,同主题要配合得当。通过同主体的联系与对比帮助观众了解主题加深印象。

2、前景线条结构要与主题相呼应,方向要尽量一致,形式要尽量完美,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要始终以主体为视觉重点。

3、运用前景要注意整个画面的完整,不可破坏和分割画面,不要为了前景而前景,不然就会设置人为的视觉障碍,影响视觉的正常通过,影响画面主体思想的正确表达。

处理背景的方法:

1、要突出主体,深化主题。要赋予背景一定的意义,形成背景对观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形成画面影调及色调的对比,每当结构画面时要注意到主体同背景要有区别,尽量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3、利用各种技术和艺术手段简化环境和背景,去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要在镜头视角之内的繁杂景物之中反复选择,提炼,取舍,以求用简洁的环境及背景来衬托主体。

四、空白

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称为画面的空白。画面的空白,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这些背景色调相近影调单一。空白能使画面产生意境,帮助观众联想,激起他们在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更大的审美满足。

处理空白的方法:

1、适当留白,突出主体 在主体周围留一些空白,使观众视线落在主体身上,不至于被繁杂的事物扰乱视线。比如在观察带有一定方向性的物体,常常在其物体的前方留下比后方多一点的空处。

2、审时度势,根据规律

自然界中,日有升落,潮有涨退,物有明暗,人有向背,景有虚实,一切物体相互间有其内在外在的联系,有其客观自然发展变化规律,要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和客观规律来处理空白。

摄影通过画面来表达摄影者的情感与思想,而画面又紧紧地与艺术绘画相联系,因此在构思画面的时候,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视点的高低,画面空间感立体感透视感,色彩的艺术再现,光线的描绘与刻画等等。在摄影构图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多样的表现形式及风格各异的流派,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书目: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4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