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更新时间:2024-03-15 1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经济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班级 B1201 姓名 李洋 学号 0111120131

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权重 评价内容 论文观点明确,论述层次分明 评价结果 A(40-50分) B(30-40分) C(30分以下) A(16-20分) B(12-15分) C(0-11分) A(8-10分) B(4-7分) C(0-3分) A(16-20分) B(8-15分) C(0-7分) 项目得分 论文结构 50 论文观点不突出,层次不够分明 论文观点不明确,层次混乱 语言简练,通顺 语言组织 20 语言一般,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有错字 论文具有前瞻性,有较多的创新见解 创新 10 论文具有前瞻性,有少数的创新见解 论文没有前瞻性,无创新 论文格式正确;排版规范 格式 20 论文格式基本正确;排版不规范 论文格式不正确;排版混乱 总 分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经济之间的互补与竞争,是决定和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而这种多层次的经济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取得贸易双赢。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两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性,说明我国与东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出口贸易竞争将比较激烈。这就给我们在评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效果时带来诸多不便,如果仅仅考虑其中一个方面都会得出不完整的结论。本文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取得的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并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显示的不同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成果 问题

一、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果

首先,CAFTA的建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据中国商务部统计,CAFTA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中国已从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2311亿美元,年均增长24.2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影响下,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的降幅也大大低于同期中国对其他地区贸易的下降水平。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仍达2130亿美元。

其次, CAFTA的建设加快了中国和东盟的双向投资。自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以来,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6%。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CAFTA《投 资协议》的签署和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对外投资目的地。2008年中国对东 盟的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2010年1-4月,双边贸易额高达8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5%。

第三,CAFTA的建设促进了双方的减贫进程。CAFTA所处地区是全球贫困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区内不少国家城乡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多,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但随着CAFTA的建设,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好转。CAFTA进程从农产品减税开始,水果、蔬 菜、肉类等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带动了相关农牧业的发展,惠及农村贫穷人口。同时,CAFTA促进了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增长,也有助于各国加大扶贫力度。

二、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

2

第一,东盟国家对华贸易可能从顺差转为逆差。长期来,东盟整体对华贸易一直保持较大数额的顺差,这有利于东盟国家的就业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但随着CAFTA降税的加快,东盟的这一优势正在消失。2009年底,东盟对中国仅剩4.1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不过,2010年1-4月又增至58.5亿美元。)但随着零关税的实施,中国富有竞争力的制造品将大量出口东盟,东盟整体对中国的贸易很可能从顺差转为逆差。对此,东盟官员已表示出担忧。他们希望看到更加平衡的进出口贸易。一旦成员间的贸易差额发生较大变化, 可能会招致贸易救济措施和非关税壁垒的出台,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将随之而起。另外,像菲律宾等国对华贸易保持顺差,也有利于减少贫困。

第二,东盟一些国家担心经不起CAFTA的冲击。印尼14家行会要求政府推迟执行零关税政策,认为中国产品将严重冲击其钢铁、纺织、服装等行业。实际上,中国也有一些脆弱行业将受到冲击。FTA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适者才能生存发展。应采取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中国商品在东盟市场上将面临多国商品更激烈的竞争。至今,除中国外,东盟已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 利亚、新西兰(均为东亚峰会成员)签署了双边FTA。 CAFTA先行建立,中国零关税商品在东盟市场上尚有一 定优势。但今后将面临上述国家低关税或零关税商品的竞争。尤其是日本的商品,降税或免税后的竞争力不可小视。2008年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10年内日本对东盟出口的商品中有90%将实行零关税。但在此之前,日本汽车、摩托车、家电、照相机等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东盟各国基本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产业,日本产品 在质量和销售渠道上都比中国产品占优势。中国产品虽已零关税进入东盟市场,也未必能竞争过日本同类商品。摩托车就是典型例子。中国商品必须在差别化上多下功夫,才能保住市场份额。

第四,如何将潜在的大市场变成真正的大市场?CAFTA有19亿人口,但这只是潜在的市场。不少成员人均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富裕起来,才能扩大内需,将 CAFTA变成真正的大市场。但中国与印尼、菲律宾、越南等成员都有大量过剩劳动力,就业压力大,收入难提高。而且,任何FTA对就业的推动作用都是有限的。所以,通过CAFTA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将是一大挑战。

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其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必须增强其经济的互补性,这要求双方必须加快经济调整的步伐,

3

进一步优化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目前调整重点主要为:一是要努力扩大内需。各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扩大国内市场和需求,加快国内落后地区开发,不断提高国内需求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培植和拓展国内需求的新增长点,重新构建满足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二是要努力稳定和不断扩大区域市场。目前影响双方经济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能力问题,而是其产品的市场实现问题。各国应根据自身经济的特点,努力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中国作为大国在市场、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同东盟各国在资源、外向型体制和已形成的分工体系等优势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和深化区内国际分工体系,努力拓展区内贸易规模。三是加快产业和产品升级。各国应适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注重技术进步,加快出口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各国还应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以避免或减少相互间的贸易恶性竞争。

2、增进沟通和互信,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在不断拓展中国和东盟就合作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已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已于1997年确定了双方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并成立了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建立高官磋商机制,这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对话、联系和合作的重要渠道。经过磋商,中国与东盟制定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这将更加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稳定、繁荣。同时,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而共同努力。双方还将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除此之外,双方还应积极鼓励和广泛开展社会各界在各方面的交流,如开展各种旅游节、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并加强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推动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士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5). [2]骆传明.试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J].国际经济探索,2002,(4).

[3]陆建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 验与问题”, 载《中国战略观察》(北 京),2010年1-2期合刊.

[4]张祖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和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1).

[5]杨国川,黄寿声.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去的前景展望[J].国际经贸探索,2004,(5).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