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榜眼考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7:2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宋榜眼考 李裕民

宋代是科举制的鼎盛期,其进士前三名无疑是最显赫的,苏东坡在《送章子平诗叙》中说:“观《进士登科录》,自天圣初讫于嘉祐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贵且贤,以名闻于世者盖不可胜数,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巳,可谓盛矣。”1洪迈更具体地指出:“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概连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刘相沆、孙文懿公抃连名。杨寘榜,寘不幸即死,王岐公珪、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刘煇榜,煇不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连名。其盛如此。”2可见前三名之重要性不相上下,如能作全面研究,对深入了解宋代进士科是颇有意义的。关于第一名,明代朱希召作有《宋历科状元录》,而二、三名迄今尚无人作专题研究,我很想弥补这一缺憾,费了好几年时间,收获颇富,现在大体已经弄清,宋代118榜(北宋69榜,南宋49榜),其第二、三名,目前可以考见者各有106人,今先将有关北宋第二名57人的考证和研究写成此文。 南宋后期,状元、榜眼、探花已成为前三名的代称,并为人们所熟知,故仿《宋历科状元录》之称,题为榜眼考。所缺12榜,即建隆二年、三年、四年、乾德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开宝二年、五年、大中祥符七年、天禧三年。尚待发现新资料后再作补充。

本文分考证与研究两部分。考证者,首先列出其为第二名的证据,再简介其生平,凡《宋史》中有传者,依次述其籍贯、初任职及最高官职、著作、生卒年、其父概况。凡《宋史》中无传者,则作稍详的考述。有异议者则作考辨。

关于宋代进士,龚延明、祖慧《宋登科记考》收罗甚富,很有参考价值,本文在考证篇中尽量吸取其优点,但具体到进士第二名的记述,颇有缺、误或同时出现两名者,本文则作补正。 1《东坡全集》卷34

2《容斋随笔》卷9“高科得人”

一 考证

1、建隆元年(960) 周立舜。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7“祖宗科举取人”:“建隆元年,安次扈蒙权知贡举,庚寅,奏进士合格十九人杨砺、周立舜。”按:杨砺为是榜进士第一名,周立舜应为第二名。其生平事迹无考。 2、开宝三年(970) 王诜。

《太平治迹统类》卷27:“三年三月庚戌,知贡举扈蒙擢进士合格者八人(张拱、王诜、张茂直等)”按:张拱为是榜第一名,王诜应为第二名。明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卷10:“淳化三年(992),诏废望亭堰,知常州王诜开珥渎。”当即其人。 3、开宝四年(971) 卫价。

《太平治迹统类》卷27:“四年卢多逊知贡举,奏进士合格者十人。(刘寅、卫价、刘琼等)”。按:刘寅为是榜第一名,卫价应为第二名。按:嘉泰《吴兴志》卷1“守臣题名”:“卫渎,祠部员外郎,淳化二年(991)四月视事,是年九月罢。”疑即其人,渎与价字形近。 4、开宝六年(973) 賈源。

《太平治迹統类》卷27:“是年重試,宋準、賈源、范翔、郭成範、張素……。”其生平事迹无考。 5、开宝八年(974)

陈识。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6:“宋咸《茂谈录》云:祖宗以来,殿试用三题,为以先纳卷子无难犯者为魁。开宝八年廷考,王嗣宗与陈识齐纳赋卷,艺祖命二人角力以争之,而嗣宗胜焉。嗣宗遂居第一名,而以识为第二人。其后嗣宗帅长安,种放自从官归终南山旧隐。一日,嗣宗徃访之,放命诸侄罗拜,而嗣宗倨受之,放以为非而诮焉。宗怒云:舍人教牧牛儿。时嗣宗已状元及第矣。放曰:吾岂与角力儿较曲直耶?遂至忿争。事旣上闻,诏放徙居洛川以避之。已上宋録中云,而司马公《涑水纪闻》乃云:?嗣宗与赵昌言角力而胜。?昌言乃太平兴国四年胡旦榜第二人,嗣宗廷试所争乃陈识,温公所纪误。”其生平事迹无考。 6、太平兴国二年(977) 李至。

张师正《括异志》卷5“李参政”:“李参政至……太宗践祚,改元太平兴国,启其封,见太平兴国二年李至第二人及第,既而果然。后历清显入参大政,拥旄巨镇而终。”

李至(947—1001),字言几,真定人。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太平兴国八年(983),转比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十一月,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三年正月免。至道三年(997)四月再任参知政事。咸平元十月免,四年(1001)卒,年五十五。《宋史》卷266有传。 7、太平兴国三年(978) 田锡。

范仲淹《田司徒墓志铭》:“太宗皇帝亲策天下进士,擢公第二人,时太平兴国三年秋也。”1

田锡(940—1003)字表圣,嘉州洪雅人。锡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城郡,官至右议大夫、史馆修撰,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著《三朝奏议》五卷2、《田锡集》五十卷、《别集》三卷、《奏议》二卷3、《唐明皇制诰后集》一百卷4。今存《咸平集》三十卷、《奏议》二卷。《宋史》卷

293有传。

父田懿,不仕。 8、太平兴国五年(980) 张秉。

罗愿《新安志》卷8:“太平兴国五年苏易简榜,张秉,第二人,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

张秉(961—1016)字孟节,歙州新安人。举进士,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知并州、相州。九年复纠察在京刑狱,卒。《宋史》卷301有传。

父张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入宋为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 9、太平兴国八年(981)

1《范文正集》卷12,亦见《咸平集》卷首 2《宋史》卷203 3《宋史》卷208 4《宋史》卷209

韩见素(951—1031后)。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3“知人”:“希夷先生陈抟语人祸福,若符契,王世则与韩见素、赵谏同诣先生,世则伪为仆拜于堂下,先生笑之曰:侮人者自侮也。揖世则坐于诸坐之右,将来科名,君为首冠,诸君之次正如此。会明年,世则举进士第一,余如坐次。”1按:王世则为是榜第一人,韩见素、赵谏为第二、三名。

《长编》卷43、页908:咸平元年(998)春正月庚辰,“审刑院详议官、监察御史韩见素表求致仕,时年四十八……乃授刑部员外郎致仕。见素,凤翔人,退居华山,年八十余乃卒。”据此,韩应生于951年,卒于1031年后。 10、雍熙二年(985) 张惟明。

《太平治迹统类》卷27:“九月……得进士须城梁颢百七十九人,庚申,得诸科三百一十八人并唱名及第唱名自此始……壬戌,复试,又得进士上元洪湛等七十六人。癸亥,得诸经科三百二人,并赐及第……(甲科梁颢年八十二作状元,张惟明、裴湛、钱若水、陈允省、元熙。乙科吕防、李昉、任中正、闾丘陵令。丙科赵安仁、陈彭年、凌策、宋惟善、陈昭庆。四等崔度)”。按:梁颢为是榜第一名,张惟明列其后,应为第二人。其生平事迹无考。 11、端拱元年(988) 王扶。

周必大《承协奉砚》:“右王扶登科榜帖,以黄花笺为之,故名金花帖子。熙宁丙辰其孙临记之矣,后九十九年临之孙奉议羲民出以示予,乃随其大小摹而藏之。按《皇宋登科记》扶实端拱元年程宿榜第二人,盖太宗皇帝朝第六榜,而临云三榜,且作端拱二年,当考。淳熙甲午岁十月五日东里周某题。”2 《芦浦笔记》卷5:“唐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书其姓名花押其下,使人持以报之,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国初尚循其制。予家藏王扶、龚识二帖拓本,帖皆长五寸许,其阔半之,龚识又有大□帖,复书姓名于帖面。考《登科记》,盖太宗端拱元年程宿牓,扶第二人,识第十四。” 王扶,大名成安人。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

父王明(919—991)字如晦,太平兴国七年,同判三司事,淳化二年卒,年七十三。《宋史》卷270有传,扶附见其传。 12、端拱二年(989) 曾会。

《宋会要》选举二之二“进士科”:端拱二年四月初八日,“以新及第第一人陈尧叟、第二人曾会并为光禄寺丞、直史馆,第三人姚揆为颖州团练推官。” 曾肇《曾太師公亮行狀》:“泉州晋江县人……皇考楚公(曾会)……举进士太宗朝,与陈文忠公试于廷,文皆杰出,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而楚公次文忠公为第二,俄特迁殿中丞、知宣州,赐绯衣银鱼……终尚书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3 1《分门古今类事》卷5所记略同 2《文忠集》卷44

3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52 4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29

曾会(?—1033)字宗元,端拱二年由乡举首选,擢进士第二人。廷试,日未午,卷上奏御,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上览二人文相埒,敏亦如之,莫适髙下。释褐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虽名为甲乙,而实与等夷。谒告还朝,以亲老愿补郡,迁殿中丞、知宣州。进士起家之荣,前所未有,后亦莫有继之者。官止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4按:知明州在天圣二年(1024)1。

弘治《八闽通志》卷67、页576:“曾会……端拱中进士第二人……历真、仁二朝,出入四十五年”。按:中进士在端拱二年(989),“出入四十五年”,其卒应在1033年。

父曾穆,泉州德化县令、殿中丞。2 13、淳化三年(992) 朱台符。

《宋会要》选举二之三“进士科”: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第一人孙何、第二人朱台符为将作监丞,第三人路振、第四人丁谓为大理评事,仍通判诸州。第五人任随以下……”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本朝试进士诗赋题,元不具出处,因淳化三年殿试巵言日出赋,独路振知所出,遂中第三人。是年孙何第一人,朱台符第二人,亦不能知,止取其文耳。自后所试进士诗赋题,皆明示出处。”

《太平治迹统类》卷27:“淳化三年三月,上御崇政殿覆试合格进士……会稽钱易时年十七,日未中,所试三题皆就,言者指其轻俊,特黜之,得(孙何、省元朱台符、路振、王钦若、丁度、张士逊、王曙、薛奎等)以下凡三百二人,并赐及第。”

朱台符(965—1006)字拱正,眉州眉山人。淳化三年进士,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咸平二年,为盐铁判官。景德初,为陝西转运,九月徙知郢州,三年,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宋史》卷306有传。 父朱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卒于殿中丞。 14、咸平元年(998) 黄宗旦。

《八闽通志》卷67、页591:“黄宗旦……咸平初進士第二人。”

黄宗旦字叔才,晋江人。3第进士,咸平六年以大理寺丞通判颍州4,后为度支判官太常博士,大中祥符二年知衢州,5后为权戸部判官、工部郎中,乾兴元年,出知袁州,6天禧七年(1029)以尚书工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苏州7,后以病目致仕。8有文集十卷。 祖黄禹锡,莆田令。父薮,有文才,不仕。9

淳化二年(991),上书于王禹偁,(《小畜集》卷18答黄宗旦书:“淳化初,某自西掖贬官商洛,生走仆赍书,且引孙何、丁谓之事求知于我。”按:王禹偁贬官在淳化二年)以其时年二十计,约生于972年。中进士时年在27岁左右。 辨误

《宋登科记考》以髙辅尧为是榜殿试第二人。

按:其所据为《长编》,考《长编》卷43、页920:咸平元年十月癸丑,“命修太祖实录官钱若水等覆考开封府得解进士试卷,故事京府解十人已上谓之等甲,非文业优赡有名称者不取,时以髙辅尧为首,钱易次之。……令若水等擢文行兼著者一人为首,乃以孙暨为第一,辅尧第二,易第三,余并如旧。暨,开封人,宾之孙。辅尧,保寅之子也。”显然,此为开封府解试的名次,非礼部试,更非殿试。孙暨为是年解试第一,而其考中殿试第一乃为二年事,可见,辅尧之第二亦是解试第二,《宋登科记考》以为是榜殿试第二人,非也。 15、咸平二年(999) 1宝庆《四明志》卷1 2曾肇《曾太師公亮行狀》

3《明一統志》卷75作惠安人,此从《八闽通志》。 4《长编》卷54咸平六年三月甲午 5《长编》卷72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癸未朔 6《长编》卷99乾兴元年七月壬申 7《姑苏志》卷3 8《梦溪笔谈》卷22 9《八闽通志》卷67 钱易。

張淏《会稽续志》卷6:咸平二年孙暨牓,“钱易,第二人,昆之弟。”

钱易(968—1026)字希白,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明年第二人

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卒。著有《滑稽集》四卷,1《洞微志》三卷,《南部新书》十卷2,《钱易集》六十卷。3《金闺瀛州西垣制集》一百五十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宋史》卷317有传。

父钱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 16、咸平三年(1000) 周起。

《宋会要·选举》二之四“进士科”: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陈尧咨、第二人周起、第三人胡用、第四人宋巽、第五人李颖……并为将作监丞、通判诸州。”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7:“三月甲午上御崇政殿亲试……赐陈尧复(咨)、周企(起)。”

周起(969—1027)字万卿,淄州邹平人。举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齐州,擢著作佐郎、直史馆。真宗时摄御史中丞、权知开封府,天禧元年(1017)九月拜给事中、同知枢宻院事,进礼部侍郎为枢密副使,天圣五年(1027)四月卒4,年五十九,著有文集二十卷。5《宋史》卷288有传。 父意,官至知卫州。 17、咸平五年(1002) 陈知微。

《宋会要》选举二之四“进士科”:“四月十八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王曾、第二人陈知微、第三人李天锡、第四人王随、第五人孙冲,并为将作监丞、通判诸州”。

陈知微(969—1018)字希颜,髙邮人。举进士,解褐将作监丞、通判歙州,擢为著作佐郎、直史馆,俄充三司戸部判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

判吏部铨,又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二年加玉清昭应宫判官,卒,年五十。有集三十卷。《宋史》卷307有传。 18、景德二年(1005) 夏侯麟。

《宋会要》选举二之五“进士科”:“二月十四日,宴新及第进士李迪等于琼林苑……诏:以迪为将作监丞,第二人夏侯麟、第三人李谘为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

《长编》卷59、页1321:景德二年三月甲寅,“上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举人,得进士李廸以下二百四十六人,第为五等,第一、第二、第三赐及第,第四、第五等同出身……上谓宰相曰……廸所试最优,李谘亦有可观……。以廸为将作监丞,谘及夏侯麟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进士第一等为试校书郎、知令录,余为判司簿尉。” 其生平事迹不详。 19、大中祥符元年(1008) 祖士衡。

《宋会要》选举二之五:“大中祥符元年五月初六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姚晔为将作监丞,第二人祖士衡、第三人郑向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 1《直斋书录解题》卷17,《宋史》卷206作一卷 2《宋史》卷206 3《宋史》卷208 4《长编》卷105庚戌

5王安石《周公(起)神道碑》,《临川文集》卷89、《王文公文集》卷83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3“上官均……入元祐党籍,夺职主管江宁府崇禧观。政和间复龙图阁待制,抗章告老,迁朝请大夫,以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赠通议大夫。……崇宁初以宫祠废居淮南几二十年,处之夷然。”按:上官均在崇宁元年(1102)九月乙未,被列入元符党人“邪下”2,“崇宁初以宫祠废居”应在此时。“几二十年”当在十八年左右。姑以十八年計,其卒爲1 120年。“卒,年七十八”,上推其生年为1043年。 父上官凝,字成叔,庆历二年进士,职方员外郎、通判处州。3 40、熙宁六年(1073) 朱服。

李焘《长编》卷244、页5539:熙宁六年四月壬辰,“新赐进士及第余中为大理评事,朱服为淮南节度推官,邵刚为集庆军节度推官”。

马永卿《懒真子》卷4:“余中行老、朱服行中、邵刚刚中、叶唐懿中夫、何执中伯通、王汉之彦昭。彦昭常于期集处自叹曰:某独不幸,名字无中字,故为第六。”

朱服(1048—1105后)字行中,湖州乌程人。熙宁举进士,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绍圣初,召为中书舍人,拜礼部侍郎。徽宗时,坐与苏轼游,贬海州团练副使、蕲州安置。卒。著《国子监支费令式》一卷4,《朱服集》十三卷5。《宋史》卷347有传。 朱彧《萍洲可谈》卷3、条14:“先公以庆历戊子(八年,1048)八月十日生”。按:黜知袁州在崇宁元年(1102)。其卒应在1105年以后。 父朱临,官宣德郎、守光禄寺丞,以著作佐郎致仕。所著《春秋说》二百余篇。6 41、熙宁九年(1076) 王任。

《长编》卷280、页6878:熙宁十年二月己酉注引林希《野史》云:“九年三月,上御集英放进士诸科,馆职校书皆入殿侍立,此例久废,张刍请之,上亲阅试卷,久之,拆卷,放徐铎、王任,至第三钱通,先赐第五人及第,虚第三第四,升陈师锡、张镒以充之,李格非自第四甲升第一甲末。”

吕陶《知渝州王叔重墓志铭》:“熙宁六年,神宗以驭吏务农训兵之要策进士,君条析治道傅经义以对,擢为天下第二。”7 吕陶《承事王府君墓志铭》“任,有志操,好学力文,熙宁六年上策试进士,能以经对拔为天下第二。”8

王任(1052—1101)字叔重,举进士,调卭州军事判官,迁宣义郎、知汉州什邡县,用荐格充成都教授,除秘书省正字,又改校书郎。会朝廷还日历于省,乃以著作佐郎典修之,凡五年,为朝奉郎知渝州。卒年五十。有《文集》三十卷。9

《王叔重墓志》称:“元祐戊辰岁,予尝铭王君承事仲符之墓,……有良子曰任,……后十三年则亦卒矣。”知应卒于1101年。年五十,其生年为1052年。

1《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3 2《长编拾补》卷20 3《八闽通志》卷70 4《宋史》卷204 5《宋史》卷208 6《浦阳人物记》卷下 7吕陶《凈德集》卷23 8《凈德集》卷23

9参《凈德集》卷23《知渝州王叔重墓志铭》

父王仲符(?——1088),尝举进士,未第,遂归岷山之下。著有《岷编》十卷。1 42、元丰二年(1079)

王涣之。

《长编》卷299、页7288:元丰二年八月己未,“詔新赐進士第二人王渙之特許注官。渙之年十九,礙銓格故也。”按:据墓志,元丰二年时为二十,或初疑为十九,后查实为二十,又任命作官。

王涣之(1060—1024),字彦舟,衢州常山人。元丰二年登进士甲科,有司疑年未及铨格,有旨特除武胜军节度推官,为杭州州学教授。建中靖国元年,迁起居舍人,除中书舍人充实录修撰。崇寧元年迁给事中,三年初立党籍,罢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元年,知潭州、充荆湖南路安抚使,二年,移知杭州兼两浙西路马步军总管。重和元年,移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居数月,移中山府路安抚使兼知定武军。宣和六年(1124)七月四日卒,年六十五。有《文集》三十卷。2

父王介,以直气谠言闻天下,官至尚书祠部郎中、秘阁校理。 辨误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7:“元丰二年三月庚辰,御集英殿策试。遂赐时彦、陈灌(当作瓘)、朱浚明、晁补之、家彬、张康国等三百四十八人及第、出身”。

《宋登科记考》:陈莹中,福州罗源县人。元丰二年中进士第二。

按:陈莹中即陈瓘,实为第三名。魏了翁《跋陈忠肃公岳山寿宁观留题》:“了斋陈公以元丰己未进士第三名。”3王十朋《子绍至云安复和前韵见寄酬以二首》:细阅皇朝进士科,第三人最得贤多。(滕达道、陈了翁、张才叔、潘子贱诸公是也,然皆艰难劳苦而后有立。)4

43、元丰五年(1082)

蹇颀。

魏了翁《朝奉大夫知荣州蹇君孥志铭》:“潼之通泉蹇氏……五世祖雋民生五子,长曰颀……颀举元丰五年进士第二人,掌武信军节度书记。”5按:四

库本“第二人”字,作“第三人”。考馮山《寄新先辈蹇颀子长书记》:“年少才华自不羣,果然飞步出儒绅。汉廷大对无双手(闻子长累考中状元),蜀学巍科第四人(吾蜀李公素、杨元素、王宣义与子长皆第二人也)。”6知作“第二人”为是。 44、元丰八年(1085) 刘逵。

《长编》卷356、页8519:元丰八年五月丙辰,“正奏名进士刘逵等五百七十五人,特奏名八百四十七人并释褐。”注:“《登科记》焦蹈第一人、刘逵乃第二人,不知何故,焦蹈独不释褐。”按:焦蹈刚中状元,即卒,释褐时已不在世,故无其名。7 1《承事王府君墓志铭》,《凈德集》卷23

2程俱《北山集》卷30《宝文阁直学士中大夫致仕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正议大夫王公墓志铭》 3《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62 4《梅溪先生後集》卷13

5《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四部丛刊本)卷75 6《安岳集》卷11,又见《兩宋名贤小集》卷76

7《太平治迹统类》卷27:八年五月丙申,赐刘逵等五百七十五人并释褐。注:“是年状元本焦蹈,蹈卒。” 8王称《东都事略》卷103本传作“字公达”。

9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0、明何乔远《闽书》卷90均作泉州同安县人。《方舆胜览》卷12、页214:“刘逹,石起宗并榜眼。”按:逹乃逵之误。 刘逵(1061—1110)字公路8,随州随县人9。举进士,调越州观察判官,入为太学太常博士,礼部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崇宁二年(1103)四月同知枢密院,五年正月加中书侍郎,十二月罢知亳州。大观四年(1110)二月知杭州,六月加资政殿学士,召赴阙,及都而卒,年五十。《宋史》卷351

有传

《宋会要》仪制一一之五“尚书丞郎追赠”:“资政殿学士、中大夫刘逵,(大观)四年(1110),赠光禄大夫。”上推其生年为1061年。 45、元祐三年(1088) 吕益柔。

杨潜《云间志》卷中:元祐三年李常宁榜,吕益柔,用开封贯,甲科第二人,刑侍,字文刚。 至元《嘉禾志》卷15:元祐三年李常寧榜,吕益柔,榜眼。

《宋会要》选举二之一二:元祐三年五月十一日,“进士及第李常宁为宣义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吕益柔为承事郎、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龚夬为承事郎、签书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1

吕益柔(?—1117)字文刚。秀州嘉兴县人。中进士,授承事郎、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历刑部侍郎。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以朝奉大夫充显谟阁待制知越州,十一月移知扬州。2政和七年(1117)四月卒。3著有《吕益柔文集》五十卷、《奏议》一卷。4 46、元祐六年(1091) 朱绂(朱谔)。

至元《嘉禾志》卷15:元祐六年馬涓榜,“朱紱,榜眼。”

《宋会要》选举二之一二:“六年六月九日,诏:及第进士冯(按当作马)涓为承事郎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朱绂为忠正军节度推官,张廷坚为成都府观察推官。”

《长编》卷459、页10986:元祐六年六月丙申,及第进士马涓为承事郎、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朱绂为忠正军节度推官,张庭坚为成都府观察推官。庭坚,广安人。绂,秀州人也。(刘挚日记云:□、绂、庭坚皆太学髙第,□狀寝不及二子,庭堅尤有操行)

朱谔(1068—1107)字圣与,秀州华亭人。初名绂,进士第二,调忠正军推官。崇宁初,由太常丞擢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给事中,以同党籍人姓名,故改名。进御史中丞,俄兼侍读,徙兵、礼、吏三部尚书。大观元年(1107)三月拜右丞相,居三月,卒,年四十。《宋史》卷351有传。 47、绍圣元年(1094) 赵谂(1072—1102)。

何薳《春渚纪闻》卷2:“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以蜡刻印渐字,所模点水不着墨,传者厉声呼云: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识者皆云不祥。而后谂以谋逆被诛,则是毕斩赵谂也。”5

《宋会要》选举二之一二:四月四日乙已,“诏今次科场第一人与宣义郎、签书大都判官公事,第二、第三人承事郎、知县……以及第进士毕渐为左宣义郎、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赵谂左承事郎、知彭州九陇县令,岑穰为左承事郎、知颖昌府长葛县”。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4:“谂,少年登第,几为殿魁,未三十岁,升朝为国子博士,忽以谋叛伏法。” 1《长编》卷410丙辰条同。 2《会稽志》卷2

3 《宋会要》仪制一一之一一:“朝请大夫、显谟阁待制吕益柔,政和七年四月,赠太中大夫。” 4《宋史》卷208

5《独醒杂志》卷4:“赵谂,元祐九年擢进士第二名,时第一名毕渐,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水,天下遂传名云:毕斩赵谂。谂后谋不轨伏诛,果符其□。”

《挥麈后录》卷7“毕渐赵谂”:“初,谂以甲科为太常博士,谒告省其父庭臣,于蜀道中梦神人授以诗云:天锡雄材孰与戡,征西纔罢又征南。冕旒端拱被龙衮,天子今年二十三。繇此有猖狂之志伏诛。时适及歲,刑部郎中王吉甫独引律中文,以谓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眞实之状,吉甫坐绌。”崇宁元

年(1102)二月戊戌,赵谂伏诛。1

据此,知趙諗中进士时23岁,被诛时为31岁。

父赵庭臣,本渝州洞戎,降朝廷,为河东提刑,以子谋反事配琼州。2 48、绍圣四年(1097) 方天若。

《宋史全文》卷13下、页759:绍圣四年三月癸亥,御集英殿,赐正奏名进士何昌言并诸科进士等及第出身释褐共六百九十人。曾布言:第二人方天若程文中言:元祐大臣当一切诛杀而不诛杀,子弟当禁锢而不禁锢,资产当籍没而不籍没,古今政事无此义理。此奸人附会之言,不足取。天若乃蔡京門客。惇每言人臣不可欺罔,如天若欺罔孰大於此。上頷之。

《长编》卷487、页11562:“五月甲寅朔,御文德殿视朝,以及第进士何昌言为承事郎、签书武宁军节度判官,方天若为曹州节度推官,胡安国为常州军事判官。

《宋史》卷435、页12908:“胡安國……中紹聖四年進士第。初廷試考官定其策第一,宰執以無詆元祐語,遂以何昌言冠,方天若次之。” 方天若,字彦稽。兴化军莆田县人。登进士,初授曹州节度推官。仕至右文殿修撰、知泉州。3著《方天若文集》五十卷。4 父方正中,景祐元年諸科,为泉州長史。5 49、元符三年(1100) 范致明。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7:“元符三年三月己丑,知举徐铎上合格进士。庚寅,诏贡院就放李釜(范致明、张邦昌、孙宗监、孙安国、黄潜善、毛友童、王安中、孙博等)以下五百五十人及第、出身。”。

《直斋书录解题》卷8:“《岳阳风土记》一卷,宣德郎、监商税务建安范致明晦叔撰。元符进士第二人。”6

范致明字晦升,建安人。元符进士,监岳州酒税。致明以直道不容于时,屡被贬谪,所至考古今人物风俗,在郡撰《岳阳风土记》一卷,7又著《巴陵古今記》一卷。8 50、崇宁二年(1103) 蔡佃。

赵与泌《仙溪志》卷2“进士题名”: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蔡佃,襄孙,以鲁公京当轴,降第二人。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27:“御集英殿策试。初赐霍端友、蔡佃、宇文粹中、王赏、彭俊民、杨时、汪藻……等以下三(五)百三十八人及第、出身。”。

蔡佃,字耕道。兴化军仙游县人。崇宁二年登进士,政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以朝请郎、直秘阁知越州,宣和元年八月十三日罢任。9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10

1《十朝纲要》卷16 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4

3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3、页241 4《莆阳比事》卷3 5 《福建通志》卷33 6亦见《文獻通考》卷205 7《湖广通志》卷46

8郑樵《通志》卷66

9《会稽续志》卷二“提刑题名”

10

赵与泌《仙溪志》卷4“宋人物”

父蔡旻,1仓曹参军2。 51、崇宁五年(1106) 柯棐。

淳熙《三山志》卷27:五年蔡薿榜丙戌,“柯棐字季忱,闽县人。殿试第二人,历秘书少监、太常少卿,除右文殿修撰3、太子舍人、知德安府、宣州,终朝请大夫。” 52、大观三年(1109) 杨浑。

《太平治迹统类》卷27:“三年三月庚戍,御集英殿策试,赐贾安宅、杨浑、唐重、聂山、史直之、孙高、李沆、文彦奇、孫癰、史祖道、任頴、宇文黄中、史旂、李天民、史与权以下六百八十五人及第出身。安宅,烏程人也。” 《四川通志》卷33:大观进士,眉州,杨浑。

按:费著《氏族谱》:“郭溥登大观第,初名将,后更今名。进士题名中实二名也。”4此说,未见旁证,录此备考。 53、政和二年(1112) 李宗师。

黄榦《太恭人李氏行状》:“太恭人姓李氏,讳洞安,其先李唐之裔,五季之乱,有徙居兴化莆田者,郡称甲族。曾祖宗颜,赠通奉大夫。祖持正,左

朝请大夫知潮州,崇观间与曾叔祖讳宗师同游辟雍,名振当世,号大李、小李,其后宗师廷对为第二人。”5 《吴兴备志》卷6:“李宗师,兴化人,莫俦榜第二人,湖州掌书记。” 54、政和五年(1115) 潘良贵。

《上庠录》:“政和丙申(六年)殿试,何栗为状元,潘良贵次之,皆年少有丰貌,第三人郭孝友颇古怪。唱名日,呵出御街,观者皆曰:?状元真何郎,榜眼真潘郎,第三人真郭郎也。?”6

潘良贵(1094—1150)字子贱,号养空,7婺州金华人。8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除主客郎中。髙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除提□荆湖南路刑狱,迁左司,为中书舍人,绍兴九年知明州。9次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既归不出者十年。二十年(1150)八月卒10,年五十七。著《默成居士集》十五卷。11《宋史》卷376有传。

父祖仁(1046—1136),号竹隐老人,不仕,善教子。12 考异

王十朋《子绍至云安复和前韵见寄酬以二首》:“细阅皇朝进士科,第三人最得贤多。”原注:滕达道、陈了翁、张才叔、潘子贱诸公是也,然皆艰难劳苦而后有立。13

按:潘实为第二名,此作第三,疑误。 1《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1 2《长编》卷311元丰四年三月

3《靖康要录》卷1:政和七年(1117)十月,以太常少卿柯棐为右文殿修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7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