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4-01-25 15: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村容整洁篇 ·237·

农村供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索 傅 坚 强 摘 要: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21世纪初叶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保障乡镇企业生产用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实施小城镇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本文在分析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关健词:农村供水、现状、发展方向。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对农村饮水问题十分关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提出了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力度的战略构想。目前,饮水安全仍存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势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命安全,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步伐。因此,农村的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饮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4.5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一直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目前农村的吃、住、电力、交通普遍得到改善而且在进一步改善,而与农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用水发展和改善速度较慢、相对滞后。近几年来,各地通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县镇(乡)财政专项补贴、水利资金补助、工业园区反哺、招商引资、联系单位支援、企业捐赠、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方法,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大力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农村饮用水状况,但由于受资金、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这项工作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饮用水建设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38· 心系三农

(一)水厂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水厂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尤其是乡村标准水厂投资需数百万元以上。水厂建设的资金筹措困难,市场化运作难以实现,受益村经济薄弱,集资困难,受益范围内工商业不兴旺,县镇两级财政紧张,供水工程难以上马,已上马工程也难以为继。新昌县目前有三百多处小规模简易水厂中,有净化设备的仅占22%,水质定期检测的仅占27%,许多乡镇还都依靠原有的山塘、水库进行自流引水。如要改变现状,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新昌县每年投入二百万元进行改造,但仍是杯水车薪。 (二)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严重。饮用水质超标问题主要为细菌学超标、锰超标、铁超标、PH超标及浑浊度超标等。其主要分布在沿河一带村寨,大都是受人畜粪便、化肥、农药污染及部分水质矿物质含量偏高所致。目前,绍兴市水务集团下属水质检测中心对新昌巧英乡所属山塘、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全面的化验,普遍存在细菌学、PH值、浊度等常规项目不合格现象,这些不合格水质必须经过净化设备处理才能安全饮用。 (三)部分地区供水水源缺乏。一部份山区、半山区,其交通不便,村落分散,相对高差较大,村居住的地理位置高,在村附近找不到理想的可饮用水源。还有因饮水工程跨流域引水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象去年新昌县巧英乡就发生了三坑村与细心坑村因水源问题而发生的大规模冲突,大批村民冲击乡政府。同时,不少饮水工程存在着占用农业用水问题,在干旱期间易引发争夺水源问题。 (四)群众生活用水量不足。一些地区至今仍延用传统的井水进行取水,由于水井没有调节水量作用,加上遇上干旱时节,水源经常枯竭,致使水量不足。部分村虽安装了简易的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点,但由于当时限于资金的不足,没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工程设施简陋,工程供水能力差,加之管理不善,蓄水池渗漏严重,用水量严重不足。 (五)已建成的村级供水工程存在不足: 1.源水输水管道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以水库为水源的水厂,水库源水通过明装混凝土管道输送到清水池,混凝土输水管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经被严重腐蚀,管壁明显变薄,管道接口处产生明显的渗水现象。管道老化导致渗水,不仅浪费水资源,更可能因雨水通过管道裂缝渗入管道导致管网内水质恶化,引发供水事故。 2.源水未经处理水质不稳定:有些水厂有池没有净水设备,是村级自来水的普遍现象。由于受村经济的限制,无法负担水处理的高昂费用,只能直接使用源水,这样的水中细菌及大肠杆菌的含量往往大量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村容整洁篇 ·239·

3.运行管理落后:一些村的现状自来水,为重力供水形式。各用户自来水进户前基本上没有计量水表,村里无专门管网维修和保养人员,管网建设无统一规划,管网控制阀设置不合理,干管新开口多,管径分配不合理,由于管理落后和水量的不稳定性,自来水的正常供应经常得不到保证。同时因用户不按用水量缴纳水费,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自来水经营无法按市场规律运作,形成良性循环,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管材质量差、管网损坏老化严重:原先的自来水管道基本上是PVC管及镀锌管,管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又缺乏有效合理的维护,管网已经严重老化。PVC管过度老化变硬、变脆,接口渗漏现象严重,爆管事故增多,且氯乙烯单体也会析出污染水质:镀锌管则因氧化和原电池作用严重腐蚀,管壁变薄甚至穿孔,漏渗严重。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PVC管及镀锌管因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均已被国家禁止使用于新建的给水工程,取而代之以钢塑复合管、PPR管、PE管等多种新型环保型管材。 5.管网管径偏小、压力低、消防无法保证:现在的自来水管道管径普遍偏小,主管道管径基本上在DN100以下,有的甚至在DN80以下,配水管管径则更是小而长。镀锌管还会因管内锈蚀使过水断面大幅度缩小,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管道过水能力。小口径的管道过长也会使管道内的水头损失增大而影响过水能力,同时为了节约运行费用,清水池的高程也不高,能提供的水压就低,当发生火灾时,消火栓常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水压而成为摆设。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统筹规划,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 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240· 心系三农

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各地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对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自然村寨,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建设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比较低的自然村寨,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仅为一户或四、五户的小寨,可考虑采用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县、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五)明晰产权,建立良性的经营机制: 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要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产权与受益政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水利建设需要的经营机制,把供水单位建设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形成供水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六)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要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从欧洲供水发展过程看,都经过了由遍地小水厂逐步形成集团公司规模经营的过程。实现了规模经营,更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证率,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集团的融资优势,发展新的供水项目,实现规模效益。如英国七十年代末把零散的水厂合并为12个大水厂,并将水厂通过拍卖方式实现私有化,私有化的结果是私人公司管理比自己和政府管理的效益好,供水保证率高,水费标准降低,这是因为公司有融资的优势,在经营供水的同时又从事煤气、供电等高利润产业的经营。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如水权、水务等,同时我国村容整洁篇 ·241·

基层水管站大量存在,有许多技术、管理优势,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由于受本身业务、规模等的限制,普遍效益差,难于维持发展,如果利用现有水利站的这些优势,打破现行乡镇区划界限,在县域或更大范围内组建一定规模的供水公司或股份制集团,那么对稳定水利队伍,提高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统一水资源管理,加快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价过低,水费计收困难,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这是维持工程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八)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水利部门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通过层层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九)严抓建后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242· 心系三农

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了农村供水基金会或协会,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由协会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运行。 结 论: 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在调查了解基础上,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同时,通过组织乡镇水利站人员深入农村,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绍兴市水务集团驻新昌县巧英乡三坑村指导员)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2.陈玉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2006。 3.侯捷 《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北京:文汇出版社,1998。 4. 牛文元 《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吕鑫锋《“十一五”期间千万元打造农村饮用水工程》,今日新昌,2006。 6.“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二十 “我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7.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全国乡镇供水“十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村容整洁篇 ·243·

关于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思考 徐 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高屋建瓴地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深化农村卫生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纳入了农村卫生工作的三步战略目标。近年来,省、市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我所驻珠海村,全村有人口1526人,另有外来人口365人。葡萄种植面积800余亩,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有6家个私企业,但规模都不大。并村前两家村卫生室各有一名乡村医师,平均年龄50余岁,日均门诊人次10—15人次,今年1-6月业务收入9万元,具体业务接受盖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由中心对乡村医生门诊日志登记、药品帐物相符等情况进行统一考核。由于硬件、人员素质等因素,卫生室在场地、执行诊疗操作和消毒技术规范等尚存在欠缺,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便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对其的统一考核、管理。尤其在当今全面推进农民健康工程过程中发挥不出合力作用,在落实三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时,服务中心基本是直接面向村民服务,卫生室作用没有显现。因此从精简、高效的原则出发,对原海南、进士两村卫生室进行资源整合,由盖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珠海村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纳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初级卫生保健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两条腿走路,现阶段以加强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为主,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过渡,可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挂牌,依法承担本村村民的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职能。 盖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珠海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244· 心系三农

统一药品管理:一是统一药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货渠道。服务站的药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服务中心通过统一招标代购。二是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浙江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三是建立药品进货检查验收、药品保管等药品管理制度和台帐。统一业务管理: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统一处方、统一门诊病历、统一门诊日志、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各项诊疗操作常规和消毒技术规范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服务站医疗服务收入上交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服务站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等确定其从业人员的报酬。服务站人员受服务中心委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慢性病随访等工作,由服务中心按照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给予适当的劳务补贴。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筑质量和功能布局必须符合医疗用房标准要求,至少4间或相对独立隔开的4个功能区(诊疗、健教、资料室、药房等)。设备包括诊床、诊桌、诊椅、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压舌板、输液架、出诊箱、清创缝合包、污物筒、紫外线灯、氧气瓶(氧气袋)、高压灭菌设备、药品柜、电视机、电话、资料柜、健康处方陈列架等,以及电脑。配备2-3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必须有1名以上执业医师,执业医师可在服务站定期坐诊。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管理 从业人员应符合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者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身体健康状况能胜任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患甲、乙类传染病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保健工作的,不得在卫生服务站执业;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风正派,服务态度优良,群众满意度高。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内容 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法律法规,积极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带领村民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本村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医学处置;负责做好本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和其它急、危、重病人的现场应急处理;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及时转诊并做好转诊服务。在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健康调查、康复指导。提供健教处方。负责本村疫情报告,协助做好传染病管理和疫点处理,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危及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及时报告镇政府和镇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合做好应急处理。开展计划免疫管理,及时掌握本村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情况,及时通知适龄儿童参加计划免疫。协助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做好婚前保健、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管理相关工作。动员孕妇接受孕期检查,及时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承担本行政村内村容整洁篇 ·245·

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跟踪服务工作,并建立管理档案。协助做好农民健康工程,配合做好两年一次的村民健康体检,建立村民健康档案。 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整合优势 (一)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地域优势明显。盖北镇提出要成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三大后勤基地,目前镇政府至精细化工园区公路已动工兴建,两者之间的交通便捷性将突显无疑。珠海村北临化工园区,南与盖北镇政府相接,社区卫生服务站拟建在紧靠公路一侧,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化工园区部分人员上服务站就医;加之珠海村邻村联合村无卫生室,一些村民原先也在该村卫生室就医。软硬件设施的改善,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密切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利于“农民健康工程”的实施。 (二)利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健全。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能确保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到人,使农民群众得到便捷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站又可引智借脑,通过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定期下服务站开展工作或联村医生等形式推动业务开展。 (三)利于乡村医生的培养,原两位乡村医生年龄已偏大,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选拔有志在农村工作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服务站一线中,既能缓解珠海村后继乏人的现状,又能增添新鲜血液,解决知识老化问题。 (四)利于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卫生服务管理。目前珠海村对外来人口均登记备案,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将在健康登记、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 今年3月份颁发的《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我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配套政策。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站建设将在落实三大类12项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农民群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围绕市领导提出的让农民群众“搞好预防少发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的好病”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在土地、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作者系绍兴市卫生局驻上虞市盖北镇珠海村指导员) ·246· 心系三农

赵马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因地制宜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重要体现。最近,笔者围绕怎样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以及对照标准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问题对赵马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概况 赵马村地处崇仁镇以南1.5公里,长善畈平原下游,村域面积 12.8 平方公里,有585户,1705人,耕地1100亩,水田1100亩,茶园120亩,山林100亩,以砖窑、电器为主的工业企业近30家。去年集体经济收入99万元,年人均支配集体收入585元,农村经济收入3800万元,其中第二、三产业的收入25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命名为嵊州市、绍兴市文明村、绍兴市小康示范村、省级农机安全村、嵊州市卫生村、嵊州市先进党支部、省级文化站、省先进老年协会和绍兴市文化特色村。 二、以完善村容功能、方便百姓生活为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创建省级小康示范村以来,赵马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制订规划,落实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 (一)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对村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了村西为工业园区,村东为娱乐区,村中为住宅区,村南、村北为农机安全示范区的发展格局。在村西,集中全村家庭企业,土地由村租赁,房子由个人建造,道路由村硬化,既减少了噪声和污染,又提升了村容品位。在村中,按照“重规划、定政策、升品位”的原则,做好以拆旧建新为主要内容的旧村改造。到目前已拆除泥墙房、老房近100户,面积近10000平方米,新建住户20余户,面积达3000平方米。在村东,按照公共服务中心标准,投资30万元,改造了原赵马小学校舍,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治保调解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赵马村发展史为主的文化走廊。在村中,投资80万元,新建村中公园一处,面积约13200平方米,有篮球场、文化广场等。 (二)以道路“三化”、用水“优化”为重点,方便农民生活。总投资150万元,先后浇制环村水泥路,通往绍甘线大道和村内农户门前主要道路,硬化率裘 宗 欣

村容整洁篇 ·247·

达95%;投资3万元,新接路灯70盏,全村实现亮化;累计投资20万元,用于美化道路,全村绿化率达到30%;投资100余万元,从集镇自来水厂引水,安装水管13000米,扩大水源流量,提高了饮水用水质量;投资20万元,在村中的5丘池塘的四周砌石坎,种花草,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用水质量。为方便农户停车,投资5万元,在村北和村南新建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机动车停车场;投资25万元新建老年公寓二排21间,面积630平方米,供村中拆迁户老年人居住。 (三)以“双清双建”为契机,维护生态环境卫生。投资5万元新建、改建垃圾房20余座,并落实了3名环保卫生员,负责打扫道路和清理垃圾房,使村里全天候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况。另外,对村中内河进行砌坎护养,保持水源清洁。投入资金15万元建造生态公厕10所,方便了农民。 (四)以创建绍兴市文化特色村为动力,增加文化投入,丰富文化活力。在已建造2500平方米1000个座位的影剧院和700平方米文化站的基础上,对这二个文化基地投入近80000元进行外墙装修,画上了文明语言和优雅风景。同时与镇党委联合,举办了市成人组越剧票友大奖赛决赛和越乡清风千村万里行活动。以文化站为主,挖掘传统文化——“大头和”,体现浓厚的乡村文化娱乐特色。该村先后投资50多万元建造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老年乐园,内设棋牌室、电视室、阅览室等,村两委供给村老协一爿毛竹园和一丘水库,让老年人创收,真正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获。 三、以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落脚点,寻找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赵马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对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标准,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拆旧。要通道路,新建排污设施,必须在村中拆除一些泥墙房屋、老房子、少量的砖砌屋。但村里不少人说到拆迁,不是要求过高,就是不肯拆除。他们的思想认识统一不到新农村建设“我要搞”的高度上来,致使南北、东西二条村中道路的拆迁进度缓慢。 (二)资金投入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该村的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仅有80万元,离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很远。因此,要想办法、动脑筋增加集体资金收入来源。 (三)村内污水处理网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该村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特别是村中央的卫生排污设施几乎是零。要重点加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办法。 (四)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研究落实。对赵马村而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课题,管理机制要建立在长效上,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积累中寻求新的突破。 ·248· 心系三农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认真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龙头作用,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村庄整治建设的先导和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把村庄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集中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整洁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几个方面。 (二)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特别是农民自身。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实效。党中央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思路时,明确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立足于本地实际,不搞一刀切,从解决农村需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方面入手,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让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力争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嵊州市崇仁镇政府驻赵马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49·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沈 立 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属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范畴,具有使用上的排它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在公共产品领域中的有效配置。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由农民自己解决,从而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更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少、质量低等突出问题。本文试以长乐镇开元一村及其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为例,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想法。 一、开元一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长乐镇开元一村位于嵊州市西部,距嵊州市城区26公里,离省道嵊义线500米的长乐江北岸。耕地726亩,现有人口352户,867人。2005年村级纯收入12万元。村里已建垃圾箱11处,公厕2处,敬老院1个,老年活动室1个。目前村级集体企业只有开元第三羊衫厂一家,效益不是不好。农民增收渠道单一,除劳务输出外,大部分村民收入来自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近几年来,开元一村在长乐镇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在绍兴市水利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内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集中精力做了三件事: 一是结合开元片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近10万元,配合开元镇区片自来水工程,对全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目前,通村主管道已铺设完毕,预计今年春节前工程可全面完工,该村老百姓可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过年。二是对环村公路进行了硬化,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使村内路面硬化率达98%。三是对一竖一横的村中主干道进行集中整治,拆除了多处违章搭建,并把多年来被居民私自占用堆放杂物的地方腾出来,新建了30多个带状个小花坛,并种上了各式花木。此三项工程,使开元一村村貌焕然一新。明年,开元一村还将继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计划在村口新建一幢二层的村委办公大楼,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等。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让老百姓看到新农村建设在开元一村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而且,也使村民对村两委会踏实的工作作风看在了眼里。 应该看到,这些工程的实施,对于一个村集体经济相对匮乏的村来说是相当不易的。除了需要村班子集体团结一致外,还需要财力支持。该村采取“三个一点”办法,即“向上争取一点、村里解决一点、向村民筹集一点”的办法进行筹·250· 心系三农

集。不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参建积极性,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该村通过“一事一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对各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工程监督小组,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主要负责对本村重大工程的招投标、施工质量、资金使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提高了群众参与自治和监督的积极性。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该说,在长乐镇开元片几个村中,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邻村中算是卓有成效的。环顾邻近的一些村,就可看到各村的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公共设施需求反映机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目前也出现了“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现象,即一些村班子领导人活跃一点,关系广一点,能争取到的资金就多一点。这势必使资源配置随意性较大,且不符合公平原则。而许多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设施问题由于诉求渠道的匮乏,也就无法为上所知。如开元片五王庙村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全村51户146人,无集体经济,村民长期喝拉丝厂的污染水,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最后,还是村民自发地集资资金,再向上级要了支持,最后才接通了自来水。 (二)缺少财力支持和法律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属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范畴。按照现行的财政收入体制,中央和省级财政集中了较多的财力,而留给市、县、乡政府的份额较少。尤其是县、乡两级的财政压力很大,无法拿出较多的财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取消农业税和农村两工之后,村级组织原来承担的一些公益性职能,现在也遇到了困难。按照现行政策,一些公益性项目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但是在实行和操作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普遍的反映是: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三)缺少规划和技术指导。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村级建设项目本身规模小、资金少,还得在招投标、规划设计等方面投入不少钱,农民对此心有不甘。如目前完成一个村庄规划需要3-5万元,一般村级集体经济无法承担。由于村庄规划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土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由于农村住宅缺乏规划,给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带来了不便,少数村庄由于缺乏管理,甚至存在“晴天穿雨鞋”的现象,脏乱差的面貌始终难以改变。而且即使有了规划,有些也是墙上挂挂。原因除了村干部主观不重视之外,在客观上有的规划对村庄研究不够,规划起点不高或者衔接不够、操作性不强,且缺少公众参与,难以体现民众意志。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容整洁篇 ·251·

由于缺少技术指导,也导致了一些粗放式建设,重复建设,甚至翻工现象的发生,造成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挫伤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损害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缺少相应的建后管理。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例。嵊州市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欠帐较多。而水费长年收缴困难,而受农业税和农村“两工”取消的影响,水费收缴更是困难了。这也导致了目前众多水库运营困难。以汉溪湾水库为例,开元一村与该片邻近几个村的农田同属该水库灌区,为小(一)型水库,每年总收入仅3.5万元左右,其中水费占2.5万元。由于水费收缴困难等原因,导致了水库管理经费的短缺,正常运行困难。还造成了8500多米的干渠长年失修,水库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三、建议思考 新农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较差,是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要以“百千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政府负有重要职责,市镇两级政府要继续营造政策优势,通过出台和健全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山区交通、水利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山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进一步营造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拓宽筹资渠道。 (二)在抓好典型示范的同时要注重适当平衡。不能因为政策支持导向,人为地拉大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在做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要真正体现其示范带动功能。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当地人大代表、老干部、老教师等的作用,畅通言路,将钱花在刀刃上。摸清各村道基础设施现状,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和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 (三)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一是要加大村庄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村庄的经济水平、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全村“一盘棋”的建房观念。三是尽快拿出村庄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及建设的优惠政策,确保农村建新房,按统一规划,确定位置,并按规定的建筑模式进行修建。

·252· 心系三农

(四)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考核。要本着节约原则,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村庄治理。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检查、评估和指导,并相应地进行调整。加大对效果显著的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少或者取消效果不显著的项目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建立“八郑规程”等民主管理模式,实现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民主化决策与管理。三是坚持建管并举,注重长效性。制订管理规章制度,对划拨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实民主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民主讨论,建立公示牌制度和合同管理,明确管理范围、责任人、管理内容、具体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并以乡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公布,提高群众参与自治和监督的积极性。 (作者系绍兴市水利局驻嵊州市长乐镇开元一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53·

金庭镇坎头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去年以来,金庭镇坎头村在各方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该村邀请有关部门给村里做了个村庄建设规划,建造了1 座村标和1 幅大型规划图,并在宅基地整治和环境整治基础上,进行了村中道路的改造、硬化、绿化。去年第一期工程就投入29.3万元,完成了5200平方米的主路硬化,今年第二期工程已全部完成,两期工程共投入资金90万元,平整与硬化支路12000平方米,目前全村水泥路已通到了每户人家门口,一个个花坛向村中的道路沿伸。拆旧建新又是一硬任务,该村现已拆除破旧房屋2.5万平方米,涉及148个农户,没有一个群众不满。新建住房20户,安置外来移民10户32个人口。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对于建设资金的来源,坎头村不单纯等、靠、要,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像垃圾清理经费的落实,发动村民每户每月出1元钱,对村中垃圾、露天粪缸全面清理,实行垃圾袋装日清化。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村中的农民休闲公园已经落成,一棵棵绿化苗木,一条条石弹小径,一个高大的松溪亭,还有篮球场、运动场、科普长廊,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大大方便了村民们休闲活动。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该村投入32.5万元,实施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投入13.5万元,改造了用电线路,新添了1台变压器,确保农民正常用电。全村有线电视和有线广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特别重视农民教育活动的建设,先后投入32万元,建成了一幢集成校、文化活动室、村办公室为一体的综合楼。投入7.9万元新建了1 个10米长的科普宣传长廊、1道廉政文化墙、1 条体育路径、1个水泥篮球场、1 个乒乓室、1 个科普阅览室,促进了农民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农民对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更加足了。 近段时间,该村对照今年目标,提出了“奋战到年底,完成十件事”的口号,着重对拆旧建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卫生、河道清理、市场建设等项目实行倒计时工作法,做到每件工作目标清、任务明、责任到人,齐心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迎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验收。 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就坎头村新徐 义 德 ·254· 心系三农

农村建设情况中的了解,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较薄,投入不足,欠帐较多;表现为总量和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基本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等级化、现代化、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较低,抗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要靠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解决。坎头村从改革投融资体制入手,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做法,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其一,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在自身努力基点上,理直气壮地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政策规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依靠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是必要的,但非长远之计,并且容易压抑自身的活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实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立足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坚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致力先求有、再求好,先打基础、后再提高,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渐进的、良好的并与本地经济实力、财力相适应的发展态势。 其二,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和利用外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来,在经济工作其他领域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有力推进了经济发展,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进和利用外资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是经济中一块亟待开发的盲区、空白点和处女地。正是这样一种局面,显示了招商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潜力和作为。坎头村作为厨师专业村,创办了面向农村的厨师烹饪培训基地,并与宁波大型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华必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他们提供师资,进行厨师烹饪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的提供就业岗位,因而极好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其三,着力发动“几个轮子”一起转,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并利用离土离乡特别是定居县外的知名人士、实业家的亲情、故乡情、爱国情,以冠名、树碑立传等形式,吸引并联络他们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出力出钱。同时,要注意引导企业富余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开拓企业“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新天地、新空间,而且扩大了企业广告宣传效应。 其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运行与维护的考虑也不能忽视,这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局。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都需要相当的费用,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就体现出来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有许多的村就是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没有注重这村容整洁篇 ·255·

一点,在运行一个时期后,出现了维护与管理的困难,因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坎头村抓住机会,在着力提高农业收入的同时,加大了对工业开发的投入力度,投入25万元兴建了个私工业园区,通过土地租赁与出让等方式,成功引进10多家个私企业,极大地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后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 总观几点,我觉得通过国家的适当扶持与引导,并通过农村自身的建设努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能够适应农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一定能为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发挥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嵊州市供电局驻金庭镇坎头村指导员) ·256· 心系三农

适度利用资源优势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吴 海 金 我是第三批由市国土局派驻新昌县双彩乡下塘村的农村指导员,根据市农村指导员办公室的要求,对双彩乡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在认真分析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就适度利用资源优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对双彩乡的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一、 双彩乡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和特点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双彩乡地处新昌县的西南山区,经济以纯农业为主,个别村在公社化时期大兴水利之机,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修建了几个电站,利用电站发电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些村在村级集体经济上要明显好于没有电站的村。据调查,双彩乡行政村撤并后现有的19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属于空壳村的有10个,2万元以下的1个,2万-10万元的5个,10万元以上的2个,65万元以上有1个,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的空壳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2.6%,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二)增收途径不断减少。近几年来,双彩乡虽然根据山区经济特点,大力发展了无公害的高山茶叶、茭白、白术基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也较快,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半数以上的行政村村级经济创收无门路,少数村创收途径只是利用兴办市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集体房屋出租及水电站发电收取承包款,其他途径的创收如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搞土地整理、低产畈改造取得造田造地费也是困难重重。 (三)负债村逐年增加。双彩乡19个行政村负债村有5个,占总行政村的26%,总负债713.02万元。这5个负债村有3个是建电站负债,2个村是建设村级公建设施及办市场负债。 双彩乡由于集体经济空壳村较多,村干部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可以说村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尽义务的,村主职干部一年的经济报酬也不过一、二千元而已,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村级组织建设的松散。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相当数量村的村庄道路、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改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村容整洁篇 ·257·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成因分析 村级集体经济在近年来之所以出现滑坡,而且滑坡面比较广,究其原因,既有宏观政策的影响,也有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应对之策没有及时调整到位。一是80年代农村分田、分山到户基本上都是分光为止,村集体手头可支配的主要资源已经在农民个人手中了,而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开发;二是97年以来随着村办企业的改制,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严重萎缩;三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村级集体的土地承包款基本上无力收缴等等。而与此相应的对策没有到位,这是造成村级集体经济萎缩的重要原因。 (二)认识水平不一,思想重视不够。在宏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缺乏内在动力二是缺少外部支持。不少乡村基层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一,而且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都存在实际困难;在外部扶持上,部门结对也只是权宜之计,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村级集体经济落后的现状。 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发展经济缺少真本领。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实行海选后,因宗派势力的加入,导致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一大部分新当选的村干部严重缺乏发展经济的真本领;二是行政村合并后在人、财、物等诸方面还有一个磨合过程,不少行政村中的几个自然村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影响到村两委会的整体战斗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村干部报酬严重偏低,导致不少行政村的干部不能把全部精力用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 三、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为指导,以“率先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努力在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社区、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和拓展公共服务新职能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走在前列。从双彩乡的实际出发,做到“尊重民意、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着重抓好强化基础和立足资源这两篇文章。 (一)强化基础促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新农村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才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指导各乡镇、村制订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具体措施。二是强化培训,努力增强村干部强村富民的能力和本领。村级集体经济要发展,新农村建设要实施,选好村支部书记是关键,村主职干部必须是懂市场、会管理、作风过硬的带头人。同时要充分利用党·258· 心系三农

校、成校对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强村富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二)立足资源求发展。一是要做好山区农产品资源这篇文章。双彩乡平均海拔在458米左右,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高山茶叶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双彩高山茭白在上海蔬菜市场已有较高知名度,要依托科技发展壮大现有特色基地,可组建农户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组织,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做好山区土地资源这篇文章。双彩乡前几年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台地垦造、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整理以及荒山造地等途径,盘活了资金950.1万元,为双彩乡的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双彩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努力,计划从2006年开始,化三年左右时间,争取土地整理1520亩、标准农田建设450亩、宅基地整理20亩、台地垦造1100亩,通过对双彩乡土地资源的有效盘活,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要做好山区人力资源这篇文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是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农民从山内转移到山外,从一产转移到二产、三产,一方面能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能减轻人口对山区生态资源和资源开发的压力,提高山区人均资源占有率。途径之一是移民下山。把居住在高山、深山的贫困农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平原地区和中心村,实现异地脱贫,这是治本之策。乡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好高山移民工作。途径之二是劳务输出。乡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建立劳务输出管理中心及咨询服务站,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的有利条件,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召开外出经商能人座谈会等方式,为农民外出务工牵线搭桥。途径之三是就地转化。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个私经济,增加致富门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作者系绍兴市国土局驻新昌县双彩乡下塘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59·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夏 国 军 2006年10月25日晚8点20分左右,新昌县小将镇外小将村发生一起火灾,烧毁二层木制房屋2间,烧死一名10岁儿童。抢救人员反映,火灾附近水源不足,光靠村民用脸盆等从自来水龙头接水抢救,延误了救火时机。事后到现场踏勘了一圈,发现村内无主干道路,村民房屋布局散乱,消防车根本无法到达,火灾现场附近的池塘,也因村路的弯曲而望火兴叹。在与村干部、村民讨论村内主干道路建设方面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村干部的畏难情绪。怕道路延伸时碰到拆迁房屋时得罪人,怕任务艰巨难完成;怕工期长无近利等畏难思想。 2.部分村民宅基地使用观念陈旧。有的村民错把宅基地使用权视为所有权,错误的认为宅基地属私有财产,可自由支配,自由买卖,部分村民留恋于世祖旧地生活习惯,不愿迁址移俗。 3.村庄建设没有规划,导致宅基地布局散乱,村内多断头路、空心村、村外村等,消防安全设施空白等。村民行路难、排水难、办事成本高,制约了个私经济的发展。 4.用于宅基地整治的专项资金严重短缺。道路延伸的拆迁房屋、零散户等的补贴难于执行,村庄建设举步维艰。 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农村人居环境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宅基地布局散乱,村内多断头路,“空心村”“村外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又进一步造成实施新的村庄规划难,村内群众行路难、排水难,村容村貌“脏、乱、差”治理难—“四难”,因此,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就必须加强村庄建设,而村庄建设首先必须对农村宅基地进行专项整治。 农村宅基地整治主要包含两方面即拆旧建新(含下山脱贫)和退宅还耕。拆旧建新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指导下,拆除村内老房旧房,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和标准的住房,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居住质量得到提高。其中,老房旧房是指:1.农户审批建房批文中明文规定应拆除而未拆除的旧房;2.按照村镇规划必须拆除的;3.违反一户一宅规定,且超过户型标准的旧房;4.建房户在审批建房时需要拆除的旧房;5.以前已经实施拆除,后又在原宅基地上·260· 心系三农

非法搭建的;6.在用地审批中采用各种手段骗取批准,而实际仍占用的旧房。退宅还耕是指在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中心村周边和零散自然村拆除旧宅后,通过工程改造、整理措施而复垦成耕地的行为。 如何加大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力度,整体推进村庄建设的工作,除了应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外,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统一思想,建立组织 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大力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基层乡、村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处在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容易出现“四怕”即怕缺乏资金难开展;怕拆迁房屋得罪人;怕任务艰巨难完成;怕长期工作不近利等畏难思想。如不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就会直接影响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的进程。因此,要切实做好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各级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级可拟建由土地、城建、农业、环保、水利、法院、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分管县长挂帅;乡(镇)、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后,要切实行使工作职能,对本县、本乡(镇)、本村的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要制定总体目标、规划方案、相关政策、工作步骤等。只要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层层健全组织,明确任务,明确职责,研究政策,下决心抓,持久地抓,农村宅基地整治工程同样会成为百姓盛赞的“民心工程”、“功德工程”。 二、因地制宜,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抓紧编制和完善村庄规划和农村宅基地整治专项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同时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农村宅基地整治专项规划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制定宅基地整治专项规划既要科学,符合农村现代化要求,又要结合农村实际,方便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县级应在部署村庄规划工作时,先要编制各镇乡区域体系规划,并依据体系规划,批准确定中心村,批准确定迁移村,然后在根据所确定村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布置村庄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农村宅基地整治专项规划要经过充分论证、严格审核、逐级报批,批准后的规划应在村内向群众公示,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三、严格规范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审批。 村容整洁篇 ·261·

(一)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宅基地选址应结合旧村改造和“空心村”整治,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闲地和非耕地。同时不得在埋设水管、电缆、煤气管道等地下管线的地块上或铁路、公路、河道及绿化带的预留用地上选址建房。 (二)对农村建房用地实行计划管理。乡(镇)政府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用地指标和各村建房的实际需求,落实指标到村。县(市)土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在审批建房用地时,要严格把关,不得突破上级核定的年度建房用地指标。 (三)坚持一户一宅原则,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农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多占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坚持建新必须拆旧,旧房宅基地由村里收回统一安排使用,能复垦的尽量复垦。新建、翻建和迁建住房(包括附属用房和庭院面积)都不得超过规定的宅基地限额标准。 (四)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农民要求建住房,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张榜公布无异议后,逐级上报审批。使用非耕地建房,由乡(镇)政府按法定程序审批并填写预报表,县(市)土管部门核对用地指标并派员实地踏勘用地情况,若符合规定手续和建房条件,由乡(镇)政府批准,并报县(市)土管部门备案;使用耕地建房,由乡(镇)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五)坚持“四公开、四到场、一监督”制度。乡(镇)村居民建房要增强透明度,做到:建房用地指标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公开,建房用地条件及申请名单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定点到场,放样到场,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六)继续抓好清查回头看,查清底子不留死角。要求以村为单位查清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超面积建房建围墙等情况,并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努力拓宽筹资渠道 落实整治资金是农村宅基地整治能否顺利开展及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建立一个长效的投入产出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农村宅基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以保证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充足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目前,资金筹措的渠道可以从五个方面予以考虑:1.突破农村宅基地整治复垦资金自求平衡的思路,实行农地整理补贴宅基地整治。按照“以地养地、以地治地”的原则,从农地整理获取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收益及退宅还耕的复垦周转指标收益中切出部分资金,或者通过对宅基地整治后多余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其土地出让金返还作为农村宅基地整治专项资金。2.鼓励和组织村民或其他经济实体投劳、

·262· 心系三农

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方方面面的投入,降低整治成本,扩大筹资渠道。3.省市县三级从造地改田资金中加大补助或以奖代补力度。4、通过改革积极摸索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经验。先重点抓好一时难以拆除或腾出,而确需缓拆的所建房屋和围墙超面积部分用地的有偿使用工作。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标准,由乡(镇)土管部门负责收取,收取的费用除上交有关规费外,70%留给村,30%上交乡(镇)财政,主要用于村镇道路等公用事业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开发。收费和使用情况应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切实有效的运作机制 县以上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配套性政策、法规,使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政策措施即要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又要根据目前大多数农村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力求在组织领导上、资金上、措施上有一个倾斜力度才行,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顶用。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政策措施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相关原则、鼓励、提倡、限制、优惠、补偿、安置、奖励和处罚等方面。例如,在限制方面,可以规定未搞好宅基地整治专项规划的,一律停止批建新宅。在提倡方面,提倡有条件地区建造群楼式住宅。在拆迁安置用地上,要反对“拆一还一”的传统做法,要与农村宅基地只能有一处不超标准用地的政策相结合。在处罚措施上,要对尚未构成违反有关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的处理办法予以明确。总之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制订村规民约,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展。 (作者系新昌县安监局驻小将镇外小将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6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朱 岳 根 农村大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特定意义和奋斗目标,无论是解放初期的“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碾米不用臼”到60年代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90年代的“千万利、吨粮田,万元户、文明人”和20世纪末期的“生态村、园林镇的全面小康社会”,直至当前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它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按照我国国情的实际,特别是最广泛的农村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当今时代如何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已到,条件成熟,关键是政府引导到不到位,农民参与到不到点。政府实实在在地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切切实实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镇一体化,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物质条件,使广大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享受公共财政带来的好处,本人认为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抓好大工程大项目的同时,注重抓平衡,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 二是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亮化、硬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 三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呼声越来越强,政府对农·264· 心系三农

村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垃圾清运处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要做到政府统筹配套,农民全面受益。 四是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在全面推广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加强镇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级合作医疗服务站,提高医疗补助标准。 五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关注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 (作者系绍兴县兰亭镇政府驻阮港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65·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以诸暨市街亭镇为例 王 建 江 农村基础设施是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最近,笔者对诸暨市街亭镇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仔细研究,并以街亭镇为例,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街亭镇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 街亭镇位于诸暨市东南近郊,距市区8公里,镇域面积76.95平方公里,诸东公路穿镇而过,诸永高速设有互通口,陈蔡江、璜山江、开化江三江交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越。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在册户籍9194户25959人,其中常住7502户,常住人口21377人。 近年来,街亭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打造城市后花园”发展战略,以百千工程、农村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街亭镇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半山区乡镇。“十五”以来,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街亭镇抢抓机遇,准确定位,着力打造“都市村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2000年至今,全镇投资130万元兴修灌溉沟渠25.8公里;投资800万元兴修水库7座,其中除险加固5座;投资200万元修筑机耕路15公里;投资1500万元实施一系列土地整理项目和2300米集镇标准堤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三星畈路渠配套和毛家、兴隆、恒慕等村农田标准化建设;招商引资,实施“濂溪山庄”、“聚星山庄”开发建设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街亭镇以实施康庄工程、农村信息工程等为契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镇农村通村公路总里程达42.5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油(水泥)路“村村通”,其中14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为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村内道路94.55公里,已硬化65.95公里,道路硬化率69.75%;全镇43个自然村全部通达固定电话,固定电话通村率100%,·266· 心系三农

移动电话信号覆盖41个自然村,信号覆盖率95.35%;全镇有线电视网络干线总长35公里,有线电视通村率100%,入户率60%;乡镇文广站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农民生活、医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街亭镇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活污水治理、文化阵地等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充实农民生活、医疗、文化基础设施。以环境整治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进行改水改厕,解决农民饮水难问题,新建卫生公厕83个;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建垃圾站房136间,垃圾由乡镇统一集中清运,并集中焚烧;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673只,有效遏止农村水源污染。自2000年至今,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兴修饮用水库5座,实施陈蔡水库引水工程和集镇自来水一期工程建设,解决了4689户农户饮水难问题,农户受益率51%。全镇现有镇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24个,乡村卫生专业人员40人;镇级敬老院1家,为省级示范敬老院,村级老年活动室41处;农村学校6个,专职教师119人。 二、街亭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街亭镇的农村基础设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街亭镇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基本上是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工程,存在着年久失修,工程设施不配套,设备老化,部分工程渗漏严重,甚至已经失去功能,很多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运行,满足不了农业发展需要。全镇75座小型水库中,已除险加固的仅5 座,多数没有得到全面维修。很多沟渠、机耕路、塘坝年久失修,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险情,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二)农民生活、医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路存在着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问题,特别是村道出现了无养护的现象。有些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草房、土房和危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还较低,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庄,农民的饮水水源或来自村级水库或来自水井,有的甚至来自于溪坑水塘和河水,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村级医疗卫生室设施陈旧且数量较少,难以为村民就诊提供方便。村级图书室建设落后,而且藏书甚少,难以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虽然各级部门为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投资总量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帐较多,投资数量不足,加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给予

村容整洁篇 ·267·

保障。二是投入结构失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由县级财政从上级有限的转移支付金中统一安排和调配,有限的县级财政资金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乡镇政府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等原因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而且历史性负债较多致使村级资金投入缺乏。三是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管理难,私人资本往往不愿甚至由于资金量的限制不能流入这一领域。四是责权利不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责权利不够明确,投资主体责权利也不统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致使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效下降。 (四)部分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足。现阶段,有些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很模糊,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国家给钱建房、修路,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倾向。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项目的集约规模经营,部分农民对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愿望不再十分强烈,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虽对筹资筹劳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通过此来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会因人员意见不统一而使建设项目流产。有的缺乏超前意识,“小打小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结果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要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要积极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公共产品,如电力、电信、自来水、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级政府理应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实力得到不断增强,其已具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切实改变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唯一投资者的观念,创新投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是要因势利导,深化“村企结对 共建新家园”等系列活动,鼓励先富能人带头捐资资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继续探索和采取新的措施,制定有利于激励私人及民间机构进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推动提供公共产品的私人·268· 心系三农

或民间机构的成长、发育。三是要采取政府与私人或民间组织结合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发挥他们的群体力量,不断开辟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模式、新领域,全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四是要拓展资金来源,建立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体,民间资金、银行贷款、集资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 (三)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明确责权利,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缓解设施在运行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对村社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可引导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作者系绍兴市林业局驻诸暨市街亭镇花厅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69·

视北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后劲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和困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那怎样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现在以诸暨市阮市镇视北村为例展开调查研究。 走进视北村,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贯穿东西,一字排开的欧式小洋楼坐落两旁,掩映在绿树丛中。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听村干部介绍说,几年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落后,道路坑坑洼洼,虽然很多村民建了新房,但很大一部分都还是赤膊屋,同时村里的办公条件和村民的业余娱乐设施都还比较简陋。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差、产业承载功能不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打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一“瓶颈”,视北村的决策者们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六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实施康庄工程,由市审计局牵头,投入100余万元,大力开展道路硬化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和农副产品运输难问题;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生态家园工程,绿化住宅周边环境,建造公共厕所,消灭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投入资金进行赤膊屋的粉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甲级卫生室建设工程,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文化网络工程,开通远程教育,投入15万元建造灯光球场,购置健身器材,让村民在工作之余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实施村部建设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随着“六大工程”的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先行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根据视北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实际体现。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傅彩英 陈 键 ·270· 心系三农

(一)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它当成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远期规划,制定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措施,科学编制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农村道路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广大农民最迫切、最急需的愿望,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程,尽力争取上级“以奖代补”资金。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乡村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加强建设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行政策公开、投入公开、补助公开、财务公开等监督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将此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重要内容,逐步加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 (作者系诸暨市阮市镇政府驻视北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71·

加快余家岸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 素 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民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两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电网、邮政电信、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建设。近年来,我街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各村建设进度差距较大,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联系本村实际,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突破口,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研究,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本村的现状 余家岸村位于绍大线以东,胜利西路以南,地处城郊结合处。该村共有258户、总人口789人(农业劳动力88个,失土农民672人,其他29人)。近年来,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修筑道路、河道砌坎等。 2004年,根据市、区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街道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该村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村实施了城中村改造,这是一项规模宏大、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 通过城中村改造,我村拆除旧房面积累计达40000 平方米,目前新房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可以安置, 新建小区将新增许多配套基础设施及绿化面积,生活环境将会有很大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欠统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耗资大、见效慢,有些部门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影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速度。 (二)设施欠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时,一些基础设施基本具备,但是没有超前意识,随着村民的入住,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医疗、文化、商贸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目前的一些基础设施很快会跟不上需求。 (三)机制欠健全。目前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一般都移交给物业公司管理,而由于物业公司是市场化运作,缺乏执法权和管护费用,重建轻管的现象极为普遍,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可能

·272· 心系三农

提前报废。同时,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对策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余家岸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度上必须有所加快,规格上要有所超前。各级各部门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把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在制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机关岗位责任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切实调动起各级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要因村制宜,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二)多种渠道,通力协作。目前我们在建设资金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要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不懈努力,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本村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市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三)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政府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发展。对各组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明确各组团的发展方向和地域范围,充分发挥组团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商贸、旅游、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向农村拓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避免土地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结合新农村总体规划的开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长期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区域布局、投入重点、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重大问题和相关内容加以明确,使未来一个时期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清楚的框架进行。并以规划为指导,以整合现有各类政府支农投资为切入点,统筹规划各类建设项目,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村容整洁篇 ·273·

(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功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在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尽可能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建造标准厂房,民工公寓等,进行房子出租,开展物业管理,增加经济收入等等。 (作者系越城区府山街道驻余家岸村指导员) ·274· 心系三农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思考 丁 淼 德 如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是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上蒋村的实际情况,谈谈以下看法。 一、基本状况 上蒋村位于越城区皋埠镇东南地区,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24名,农户169户,人口558人,水田536亩,河面54亩,村内无集体和私营企业,是一个纯农业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年均2万元左右,以种水稻为主。 二、存在问题 当前各地都把农民增收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村基础建设相比之下有些滞后。就目前环境卫生情况而言,农村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从上蒋村看,生活垃圾都是在村中堆积或被大量地倒入河边沟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未得到重视。 (一)卫生意识不够。农村的卫生状况是人们精神文明及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直观印象,而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理想,大部分村民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不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调查,在农村85%以上的抽水马桶的污水都排放到河内,邻河家居的垃圾极大部份倒入河内,加上外来人员居住环境简陋,有此,就出现了垃圾随处乱倒现象,河水污染。农村的排水沟及河道不规范,通常是几年不清淤,黑泥淤出河道。河道内长满杂草。即使来了卫生整治活动,当时搞干净了,要不了多久就又成了垃圾一片,腥臭一片。农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清理后乱倒垃圾现象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大顽症,卫生整治一时紧一时松。 (二)经费紧张。在基础建设设施工作方面投入少或根本不投入。加上环卫人员少,环卫设施也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治理是上边来了才布置,上边来检查才动手整治,甚至整治只是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了事。除去人为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没钱。在村里,一般只是做一些简单基础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比如垃圾箱设置不到位、数量少,使大部分村民不在指定的地点倒垃圾。再加上管理不严、没法管,全凭村民自觉。除了下发一些通知和宣传资料外,通常指派一人负责日常垃圾清运等,对于白天乱倒垃圾的行为也无暇去管,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经费短缺已成为很多地方无法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三)基础设施规划不到位: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农村管理事务中的一项大事,村容整洁篇 ·275·

近年来,由于土地审批的控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在自已房前屋后搭建房屋,这给村内的环境建设和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建新不交旧、外出打工留守空房、多占宅基地等现象。导致基础建设难以实施,下水道堵塞无法沟通,造成大量的卫生死角。 (四)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宣传是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偏差的主要原因。使群众错误地认为卫生工作是上面的事,是干部的工作,而不是自已的义务,甚至认为这是给他们添麻烦等,颠倒卫生创建工作是一项群众运动的本末。 三、几点思考 (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题,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精神文明相结合。 (二)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常规的有经济保障和日常保洁制度的队伍,对村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监督与维修,要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内的环境保护活动,改变不适合要求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选用清洁能源,共同建设新农村美好家园。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要把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资料送入到户,引导他们破除陋习,解放思想,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农村建房政策上要有统一的思路与布局,在不破坏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建设好的村要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不搞一刀切,鼓励村民在原有的旧房上进行改造或折旧建新的要求,对周围的环境建设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要建好房子,破坏了周围环境。 (五)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更要注重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为基础建设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真正做到服务于村民,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作者系越城区计卫局驻皋埠镇上蒋村指导员) ·276· 心系三农

如何搞好农村宅基地整治 一、农村宅基地现状调查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村庄面貌和农民住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村庄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布局分散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农业现代化和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表现在:一是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与城镇建设争地盘。二是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较多,利用结构不合理,居住环境差。主房、辅房和附地相互分割包围,晒场、庭院、家庭作坊混杂,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既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制约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农居点规模小、布局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比较低。从前沿河建,如今沿路建,居民点星罗棋布。四是农村住宅规划起点低、功能不尽合理,导致弃旧建新周期短折旧率高,农民自身不堪重负。 二、开展宅基地整治的分步措施 宅基地整治要与客观实际,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次连续接近新农村规划目标,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编制村庄规划,依规划进行村庄有序建设。在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做到控制区只拆不建,首先解决无序建房的问题,实施无为而治。县城规划控制区及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区域应暂停农民建房的审批。根据村庄规划,撤并区控制新建住房,分期分批撤并,规定最后期限,加快自然村的消亡。建设区选址要尽量利用原宅基地和近年新建房屋及基础设施,减少房屋拆迁和复垦投资;村民建房要有序安排在建设区内,不得跳幢建造,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村;注意近远期结合,在改造规划点内的老村庄挖潜力,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规模、上档次。 (二)宅基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并举。一方面村庄集镇建设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保持地方特色,从美学的角度审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建筑群是凝固的乐章,个体构建物则是美妙的音符,既要洋为中用,又要古为今用,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的特色,避免民居千户千样,千户一样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人口向城镇聚集后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能,使其成为城镇的新建设者而不能成为包袱。要脱胎换骨地改造小农意识,使其成为文明的新使者,给千百年来积淀起屠 高 烽

村容整洁篇 ·277·

来的城市文明注入新的内容。 三、宅基地整治的落实保障 (一)建立一个精干、高效、协调的组织机构。造成目前农村居民点星罗棋布的现状与多头管理不无关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考虑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建房户是否满足立户条件和建房面积;而建设规划部门侧重考虑是建筑面积、层高和通风、采光等相邻权,对农民建房选址的总体规划和内部用地结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因此,应成立宅基地整治暨村庄集镇建设的管理机构,依托国土资源和城建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和督促。其他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资金、物资、用地指标、行政审批与和执法等方面特事特办,主动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 村民委员会是实施村庄建设的主体。村民委员会是农村自治组织,凡涉及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调整和农民宅基地的落实等工作,均应由各村村民委员会负责。村官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用简单的“土”办法能有效解决棘手的问题;而政府不能包揽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 (二)宅基地整治与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并重。在宅基地整治的过程中,应考虑适当的政府补助,以增加农村宅基地整治的积极性。对通过整治而多出的剩余土地,考虑适当的安排村内的住房困难户,以解决农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在整治的过程中和整治后,要严格控制区内违章建筑的产生,对违法占地建筑,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直至启用司法程序强制执行。 (三)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像宅基地整理暨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由于道德体系的多元化和小农意识的局限,难免会出现不够理解不够支持的现象,要多多疏导。报纸、电视每天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渗透力、扩散力很强,随时随地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尤其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做好农民的宣传思想工作,赢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一是主管部门与媒体双向沟通,职能部门多向新闻单位了解宣传要点,多提供新闻线索,提高新闻报道的频率;记者多了解宅基地整治的工作流程,更好地选准新闻切入点,把文章做得更具说服效果。二是大力宣传典型,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建立宅基地整治的良好公众形象,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新农村美景,逐步消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为宅基地整治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推动我市率先提前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作者系绍兴县齐贤镇政府驻官湖沿村指导员) ·278· 心系三农

推进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做法、问题及建议 石灿苗 陈南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相继出台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对农民不合理收费项目等政策,“三农”问题得以重视,土地管理中涉农收费取消后,给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临时用地、特别是宅基地超占尤为突出。 通过对阮市镇何家山头村宅基地情况的调查研究、走访了解、请教学习,对该村宅基地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宅基地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村庄现状分布分散。现阮市镇何家山头村由原何家山头、新中、新华、何家塔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总户数1327户,总人口达3887人,区域面积达6.3平方公里。其中原何家山头占地1.8平方公里,农户355户,1059个村民;新中村占地1.3平方公里,农户282户,849个村民;新华村占地1.4平方公里,农户337户,923个村民;何家塔占地1.8平方公里,农户353户,1056个村民。 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不平衡。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脱节,这也是近几年来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村庄普遍存在的问题。村民在村庄旧区内拆建改造困难重重,新区建设相对来说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居住环境好,以及土地使用权属和房屋权属方面的一些原因,使得村庄旧区无法拆建改造,许多村民涌入新区建房,导致旧区改造更加缺乏投入,严重影响了村庄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土地利用率低,房屋空置现象突出。村民建房主要成两种形式外延。一是村民建房成“线性”扩张。村民新房建设“沿路爬”,公路,村内道路通道哪新房就造到哪,形成“马路经济”。二是村民建房成“块状”分布。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新楼林立,但村内旧区缺乏改造,形成“空心村”。村庄扩张过度,造成了土地粗放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不仅给耕地保护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影响到了村庄的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宅基地的无偿使用,致使村民多占便宜,少占吃亏的个人注意思想的滋长,形成盲目圈地,超标用地。村民新建房屋后,旧房留作杂房使用,再加上历史沿革的多户共居旧宅,只要有一户还在使用,即使其余都成空置房,也未能由集体统一收回调节使用或拆除。 根据以上何家山头村存在的三个农民宅基地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造成本村宅基地建设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村容整洁篇 ·279·

一是农村居民的旧思想观念在作怪。虽然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普遍存在着私有观念,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这成为农民多占宅基地的强烈内部驱动力,造成宅基地使用率低下,闲置地难以盘活的状况。有的村民建新不拆旧,多处占地建房;有的村民旧宅基地闲置,自己不建,也不让他人使用。宅基地私有观念是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靠宣传发动就可以达到,还得靠村民本身认识转变,同时采取相应的法律、经济等措施。 二是农村规划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何家山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村里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但由于农村规划滞后,村内房屋座落无序,高低不齐,不仅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村容村貌,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土地,要科学的管理宅基地,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作指导,加之以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来规划建设,才能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执法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管理不严、行政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违法用地问题处理的不规范,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给宅基地管理带来了难度。 分析以上几点原因,经村两委会研究讨论,制定了以下几条对策加以解决。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端正村民的思想。同时村干部要把宅基地管理工作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领导政绩考核内容。村委要把宅基地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相互监督。 2.大力宣传,严格执法。农村宅基地管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建房观,使村民逐步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房,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检查审批村民的建房情况。防止新闲置房的出现。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管理。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搞好新农村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并做到三个规划在编制期限上相一致,在地块上相衔接。新农村规划必须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优化村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废弃地、闲置地,合理布局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后再来配置村民宅基地。 ·280· 心系三农

4.严格审批,全程管理宅基地。村民建房用地必须坚持按规划、按计划、按程序、按权限依法审批。坚持统一安排,定点放样,不得自行选址。要提倡相对集中建房,推广联建统建,严格控制建造单家独院式住宅。要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法定限额标准。 要进一步健全和严格执行居民建房按规定办理规划、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台帐制度,推行“四公开、三到场、一监督”制度,即建房用地指标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公开,建房用地条件及申报名单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选址到场,放线到场,砌基到场;接受群众监督。一是注重实效,加强综合整治。宅基地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的工作,必须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实行综合治理。二是农村宅基地用地供给应逐步实现“双轨制”,即村民建房用地采取划拨与出让土地并举的供给方式,对法定享用面积实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形式解决其用地,对村民确因生产、生活需要增加宅基地的,采取出让的方式解决。这样,可以盘活村内存量土地,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充分显现土地资产的价值,并将土地收益返还集体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力量,为旧村改造与宅基地整理提供资金保证。三是积极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对建设中心村、缩并自然村、下山脱贫和整治“空心村”过程进行退宅还耕的,允许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在中心村规划内置换等面积的耕地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四是与土地法制建设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宅基地批少用多、乱搭乱建等问题;实行“三统一”管理,即宅基地、村内空闲地、规划内自留地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回管理,收回后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调剂使用,农村居民建房统一实行“一户一宅”制,使违法占地者无漏洞可钻。 (作者系诸暨市阮市镇政府驻何家山头村指导员) 村容整洁篇 ·281·

关于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后续管理工作的 调 查 和 思 考 杨立新 越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23个村136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启动13个组团167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完成7个组团15个村100万平方米的择房安置。村民入住后,如何加强对安置小区的管理,使之各项工作尽快与老小区接轨,逐步融入城市社区大家庭,成为相关部门和所涉镇街、村的重要任务。 一、我区已安置城中村改造小区管理工作的主要成绩 区委区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区级有关部门和小区所在镇街、村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各安置小区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一)组建了组织网络和工作班子。建立了由区城管局牵头,区城改办等部门配合,各相关镇街为实施主体的城中村安置小区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各镇街在各原有村的基础上,建立楼群、片等管理单位,形成“条块结合”的管理格局,不留管理“盲点”;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以包管理、包稳定、包发展为目标进行考核,并与村干部、驻村指导员年终考核相挂钩。 (二)强化了督查考核。出台了《2006年度城中村改造工作考核办法》,将安置小区后续管理工作列入了重要的内容;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中村安置小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建新型示范小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区城管局和城改办牵头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每月对各小区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并在区内网上公示。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牵头开展了示范小区的创建活动。区委宣传部、区文教局、计卫局等部门主动将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能延伸到安置小区,广泛开展了提升村民素质、文体活动进小区、社区卫生规范化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强化了物业管理。力求在硬件、软件上创精品。要求社区用房、配套设施的装修使用符合现代城市社区的要求,做到超前不落后;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评议、奖惩,做好小区保洁、护绿、保修、保安等工作。加快

·282· 心系三农

组团外围路、桥等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小区入住服务工作,做到耐心服务、提前服务、全程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前期,把问题解决在前期,使老百姓基本满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安置组团小区内幼儿园、超市、农贸市场、医疗站、娱乐、健身、警务等配套设施,满足村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在服务群众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盘活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管理网络机制,使小区管理尽早融入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 (四)提升了环境卫生。组织城管人员到城中村安置小区向村民发放环境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环境卫生宣传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理念。召开专题会议,对城中村安置小区环境卫生中存在的乱搭乱建、乱挂乱晒、乱堆乱放、乱养乱倒和乱涂乱贴等“十乱”问题进行通报。开展城中村安置小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共清除卫生死角和堆积物37处,清运垃圾200多吨。组织相关人员到城东浪江新村参观学习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社区规范化管理标准配置垃圾筒,配备专用密闭式垃圾车,落实专职保洁员,实行8小时巡回保洁制,建立清扫保洁管理制度、督查制度和奖罚制度,做到小区卫生房和垃圾箱(桶)内的垃圾日产日清。目前7个安置小区共有保洁人员81人,密闭式垃圾车20辆,垃圾筒990多只,二类公厕17座。 (五)提高了农民素质。开展文化进新村、小手拉大手、星级文明户评定等活动,促进了村民素质不断提高;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使被征地农民安居乐业,以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转变;利用全国卫生城市复查、全国园林城市复查和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契机,加大各种媒体宣传,让村民自觉参与到小区管理中来。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认识有待提高。虽然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个别安置小区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乱搭乱建、乱挂乱晒、乱堆乱放、乱养乱倒、乱涂乱贴现象十分严重,与一流的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看了令人扼腕痛惜。这些现象与村民的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方式有待转变。目前,已安置小区都配有相应的物业管理,但是由于物业公司没有行政执法权,有些制度很难实施,有些管理很难到位,管理处于较紊乱的状态。 (三)机构设置有待探索。以前是一个村一套班子,城中村改造后,出现了一个组团多个村,多套班子的现象,小区里发生什么事不知道找谁处理,村民之村容整洁篇 ·283·

间的矛盾有时要几个村的村干部出面一起处理,各村班子之间职责不明确,涉及到公共费用很难处理。 三、对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安置组团后续管理工作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后续管理,城中村改造的成果无法体现,良好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几年来,市区两级政府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建设了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城中村改造共投入资金近30亿元,人均投入11万元,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不仅对不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更对不起百姓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做好后续管理工作,是实现“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残缺变完善,分散变集中”,推进“城市郊区化,郊区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必须再接再厉,抓紧抓实,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加强安置组团后续管理工作是政府工作的本质要求。公共管理服务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共事务,政府必须要管,镇街、村必须要管。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把城中村改造安置后的小区建成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新型社区的样板,真正让村民有新鲜感、亲切感、安定感。 (三)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要做好安置组团后续管理工作,必须明确工作职责。总体上,要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所在镇街党委、政府是管理的主体,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特别是对于由多个村形成的组团管理,街道要担负起领导协调、组织实施、考核奖惩、综合治理的责任。所在村是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和受益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村干部要真正代表广大村民的利益,勇于探索,敢于管理,敢于动真碰硬。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村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管好自己的人,管好大家的事。其他部门必须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及早启动相关共建配套设施的运作,方便居民生活。驻城中村的指导员要把小区管理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把城中村安置小区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新型社区的示范。 要正确处理好街道、村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一个小区管理的机构,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管理职能,但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化性质决定了它并不能解决小区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它没有行政执法的权限,所以,街道、村在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工作的监督、指导、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小区的综合治理,所在村要通过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加强村民自治。 ·284· 心系三农

(四)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安置组团后续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既要抓好服务功能硬件配套,又要抓好管理网络、管理机制、村民素质提高等软件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要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按照新农村建设示范、新型社区样板的目标要求,加强小区的物业管理、环境管理、治安管理,在组团的硬件、软件上要力创精品,争做第一。一是社区用房、配套设施装修使用要符合现代城市社区的要求,做到超前不落后。二是物业管理、环境管理、治安管理人员均要到岗到位,明确职责和目标要求。三是切实制订完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城改办要继续加快组团外围路、桥等配套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着重做好小区入住服务工作,做到耐心服务、提前服务、全程服务,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前期,把问题解决在前期,使老百姓基本满意。三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开展文化进新村、小手拉大手、星级文明户评定、农民技能培训等活动载体,促进村民素质地不断提高。四要进一步用好公建设施。尽快投入使用小区内教育、卫生、超市、警务等配套设施,真正方便于民,服务与于民。五要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紧落实城中村改造后集体留地指标和发展项目,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求得各方支持来发展集体经济,不能闭关自守,守株待兔;不能坐井观天,画地为牢;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有利于群众利益的、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敢想敢干,大胆实践,做到“自己有钱自己干,自己缺钱合伙干,自己没钱让人干”。进一步加强互相配合。做好城中村改造后续管理有赖于各部门的有力配合。要按照一流社区的标准出台新社区的配套要求,加强指导并抓紧投入使用;要建设现代样板警务室、及时调处矛盾;要及时衔接,帮助搞好环境卫生硬件、软件建设;要及时研究、出台发展商贸的思路、政策,加强对具体问题的指导帮助;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更加文明的氛围;要根据城中村改造后农民就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工作力量,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尽快转移劳动力;要加强法律宣传,促使村民尽快提高法治意识;要继续加快维修服务和组团外围配套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村民顺利入住。相关镇街和村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做好后续管理各项工作。涉及组团公建配套的区级各部门,要珍惜、利用、发挥好这个平台,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百姓,进一步形成城中村改造的“大合唱”。 (作者系越城区府山街道驻府山村指导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