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更新时间:2023-08-16 13:47: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休闲农业,即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当前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用巨大,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三农”建设的步伐,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21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回顾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同时,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民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到日程。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

第三阶段:规范经营阶段(2000-2010年),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二是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三是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四是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五是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二、休闲农业的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开始发展。到21世纪初,休闲农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而我镇的休闲农业也在不断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

休闲农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打破了产业的界限,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就业岗位,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整合资源,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

三、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目前,休闲农业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简单仿

效,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档次不高,品味偏低

目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三)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旅游区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用地结构和布局还比较散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行其是。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

(四)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还不高

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也大多不是正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可时间短,不够规范,从整体上来看素质仍然偏低。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资金支持,二是优惠政策。从资金来讲,各地大多还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在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在宣传力度上,政府、部门以及业主的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要认识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增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其次,要认识开发农业多功能的必要性,在开发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还应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第三,要重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家文化的挖掘、保护。第四,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带动

住宿、运输、餐饮、商业等服务业发展,扩大农民就地就业。第五,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第六,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认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地、积极地领导和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有别于一般的休闲旅游业,它必须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去发展,因而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在建设发展上,在经营要注意体现休闲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显现其独特的风貌。

(三)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不能破坏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既要尊重当地文化,要保持当地历史的文化传承,树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也要提高当地的人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四)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第二,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都按规章办事。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五)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应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首先,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应作为投资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吸引一些企业或公司的资金,以股份制或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

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健康发展。

(六)强化扶持,典型引导。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现有的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政府立项补助,先建立若干示范点,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支持开展休闲农业的综合系统研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以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对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进行检查。

(七)加大宣传,促进营销

为扩大游客市场,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会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通过这次的调研,让我充分了解了我镇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我的视野,对我镇休闲农业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也让我知道了乡镇农业的迅速崛起,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aw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