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冷兵器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31 0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号:20115161207

学期论文

学 院 历史文化学院 专 业 历 史 学 年 级 2011 级 姓 名 李 奥 运 论文题目 北宋时期冷兵器发展

2012 年 11 月 4 日

1

北宋时期冷兵器发展

学生姓名:李奥运 学号:20115161207 历史文化 学院 历史学 专业 指导老师: 职称:

摘要: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宋 中国 冷兵器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Weapons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 Ao yun

Abstract: The Song Dynasty is a phase starting hot and cold weapons alternation, before the study of military weapon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military weapons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times, 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military weapons.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new Northern army weapons - firearms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uler of the army's strategic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to explore th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2

military weap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on the later military weapons and

military equipment, then we can explore whether the ancient Chinese weapon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social life, whether they still have value and continue to play their roles, whether they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on the modern military weapons and equipments.

Key words: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 weapons

纵观中国兵器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远古到五代,为冷兵器时期;二是宋至晚清,为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期;三是晚清至近代为火器时期。

中外研究古代兵器均把火药用于兵器作为兵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就在唐朝的火药发明以后,宋代便开始把火药应用于战争,出现了以火药为主要材料的兵器,即火器,《武经总要》记载了火器的三种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炮火药法,并记载了在当时的战争中,使用抛石机发射这些类似于炮弹的发明。因此北宋就成为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起始时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中国古代军队兵器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冷、热兵器交接开始阶段的宋代,此时冷兵器已经发展成熟,并达到顶峰。火药武器第一次出现时,火器技术还很不成熟,但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兵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冷兵器渐渐走向衰落。中国古代兵器也因此发生质的飞跃,走上了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的漫漫征途。但在北宋时期,冷兵器仍然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北宋社会的政治背景

宋朝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逐渐消灭了各个割据政权,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当然,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不是当时中国的统一王朝。

(一)北宋社会的政治局面以及政策公元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都于开封,历时167 年。北宋灭亡后,又于杭州建都为南宋,历时152 年,南宋灭亡后,一部分南宋官员又拥立两位小皇帝,继续打着宋朝旗号坚持了三年的抗元斗争。在宋王朝统治的320 多年中,与辽、金、西夏少数民族长期对峙,这种局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打破。北宋王朝经历了167 年的风风雨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完成大统一,当时还有辽、西夏同宋对峙,不断的对宋朝进行侵扰,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战争频繁,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备。 (二)北宋军队的发展

宋朝的军队实行“募兵制”,通过选募、武举考试选拔武艺人才。军事训练采用统一教法格,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军事训练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了武艺的提高。两宋时期,周边环境复杂,民族矛盾尖锐,为了巩固王朝的需要,赵宋王朝不仅用大量的金钱豢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为保障这支军队对各种武器装备的需要,十分重视发展自己的军工手工业。宋代军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兵器的制作工艺较前代有所提高,火器的出现和在战争中广泛使用各类兵器,其制造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时期武器的种类大增,形制复杂,各种兵器武艺争奇斗艳,军队中逐渐产生了火器装备,出现了冷热兵器并用的现象。同时,武艺在乡村、城市以及军队中不断发展演变,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武术表演项目也有相当的发展。

在宋朝统治的320 年中, 与辽、金、西夏少数民族长期对峙。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频繁, 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备。宋朝的军队实行募兵制,

3

通过选募、武举考试选拔武艺人才。军事训练采用统一教法格, 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军事训练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了武艺的提高。这一时期武器的种类大增, 形制复杂, 各种兵器武艺争奇斗艳, 武艺向多样化发展, 武术表演项目也有相当的发展。( 见表1)

先秦至北宋各时期冷兵器发展特点一览表 先秦时期 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 战争方式 夏 弓箭, 车战初步使用 商、周 车战 春秋战国 春秋车步并用,战国步骑为主 由于北方匈奴的不断入侵,汉王朝建立了庞大的骑兵的部队。战争以骑兵作战为主,步、车为辅。 主要兵器 弓箭 弓箭,戈 弓箭戈、 矛、剑。 使用兵器 弓箭戈、 矛、戟、 殳、剑、 甲盾 弓箭戈、矛、戟、殳、剑、甲盾刀、匕首、斧 戟、戈、刀、 弓箭 长戟、双戟、手戟、戈、刀、弓箭、弩、钩镶、狼牙棒、锤、匕首、木棍。汉代有了关于抛石机的明确记载。 刀、矛、弓箭、盾、双戟 政局剧烈动荡,民族大融合。作战方式以骑兵为主导( 北方民族多用骑兵的直接影响) 刀、矛、弓箭 枪, 弓箭, 弩, 刀, 棍 弓箭, 弩, 弹丸射, 枪, 棍, 戟, 铁鐹, 匕首, 塌索, 链锤。抛石机的使弓, 弩, 刀, 枪 弓, 弩、刀, 枪, 锏, 蒺藜,蒜头, 铁鞭, 柯藜棒, 杆棒, 白棒, 钩 隋唐五代十国骑兵, 步兵, 并且出现了人、马皆披铠甲的重装骑兵。 北宋骑兵, 步兵作战以弓弩为主。 宋 用也较普遍。 棒, 狼牙棒,铁链夹棒, 大斧。 淘汰兵器 由于战争方式的改变, 刀渐渐取代了剑在战争中的作用。剑在贵族和广大民间得到更大的发展。 刀取代了剑的地位。矛渐渐取代戟在实战中的地位。 剑已成为一种仪仗, 完全退出战争舞台, 但民间却发达起来。戟也基本退出战场。 剑和戟完全退出战场。 兵器质地构成 主要以青铜器为主, 但战国时期 铁剑以普遍出现。 以铁器为主。 以铁器为主。 以铁器为主。 以铁器为主。

二、 北宋军队兵器的发展概况 (一) 北宋军队兵器发展简述

宋代兵器、武艺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宋代内忧外患不断,因此,宋王朝极重视军事装备的生产,生产的规模相当庞大。中央直辖的有京师“南北作坊”和“弓弩院”,地方诸州也设置有军器作坊。军器作坊内部,又有较为精细的分工。军器监中八作司外,又有广备攻城作,其作有十一目,包括犬药作,青窖作,

4

猛火油作,金作,火作,大小目作,大小炉作,皮作,麻作,窑子作等。

宋神宗时设置军器监,总管京师计算州军器的制造。为了改进军器质量,军器监集合了各地优良工匠,促进经验交流和提高技术,并对军器的创造发明采取奖励推广的办法。这些措施,对当时军器的改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质量,而且在产量上也有很大提高。据《宋史·兵志》记载:“南北”作院岁造涂

金脊铁甲等三万两千,弓弩等凡一千六百五十余万,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正是在大规模武器装备生产的基础上,使武器装备的形式形成完整的官定制度。

(二)冷兵器的发展及应用 1.弓弩

宋代兵器种类繁多, 兵器武艺向多样化发展。就目前见到的文献, 最早提到“ 十八般武艺”的是南宋华岳《翠微北征录》卷七《弓制》。华岳说“: 军器三十有六, 而弓为称首: 武艺一十有八, 而弓为第一。”作为远射兵器的弓弩, 在军队装备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史。兵志》载“ 诸路禁军近法以十分为率, 二分习弓, 六分习弩, 余二分习抢、牌”。宋代的弓弩多为复合弓。神臂弓是宋神宗时所研制的精良武器, 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 约合372 米以上“, 仍穿透榆木, 没半竿, ”足见其劲力。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样笨重, 只用一人发射, 易于推广, 所以在宋军中广为使用。南宋时对这种又加以改进, 制成克敌弓。“ 一人挽之, 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 可以贯穿重甲“, 每射铁马, 一发应弦而倒”。弩在宋代名目较多《, 武经总要》中有双弓床弩、三弓床子弩、小合蝉弩、大合蝉弩等, 须用数人甚至百余人以绳轴绞张, 以槌击发, 射程达一百二十步。最强的三弓床弩, 又称“ 八牛弩”所用的箭“ 木干铁翎, 世谓之一抢三剑箭”。又可称为“ 踏橛箭”“, 以其射著城上, 人可踏而蹬也”。这样的三弓床弩的射程, 可远达三百步。强力已发展到它的高峰。 2.刀

宋军作战虽以弓弩射为主, 但也重视各种兵器的合理配置和练习。马、步军除习弓弩外, 还须精学刀、剑及铁鞭、短枪一类。作为短兵器的刀, 在宋代有了近一步的改进, 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刀头, 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 有护手, 并且去掉了那种扁圆的大环和鸟兽饰物。同时出现了各种长柄刀。《武经总要》卷十三《器图》载有“ 棹刀、屈刀、鴧耳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等名目。

宋代刀的种类逐渐增多, 并由日本进口大量的手刀, 这是因为北宋时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发展, 开往日本的商船几乎年年都有, 日本商人也乘明州、台州商船, 把日本制造的刀输入中国, 最多时达三万把, 总输入约二十万把。宋代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 1007- 1072) 写有《日本刀歌》“: 宝刀近出日本国, 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 黄白间杂鐍与铜。”

宋代善使大刀得人很多, 较著名的有“ 大刀关胜”。《金史。刘豫传》中写到“: 关胜者, 济南骁将, 屡出城拒敌。”王象春《齐音》载“: 金兵薄济南, 宋将关胜善用大刀。”此外, 米信也善用大刀。据《宋史。列传》二百六十卷载, 米信在雍熙三年( 公元987 年) 征幽败契丹于新城“, 契丹率众复来战,王师稍却, 信独以麾下龙卫卒三百御敌, 敌围之数重, 矢下如雨。信射中数人, 麾下士多死。会暮, 信持大刀, 率众骑大呼,杀数十人, 敌遂小却。”宋水军都统领徐文“ 勇力过人, 挥巨刀重五十斤, 所向无前, 人呼为‘ 徐大刀' ”。太原总管王禀“ 马上运大刀, 经造虏营中, 左右转战, 得虏级百十, 方徐引归, 率以为常”。《齐哦女冠野语》卷九载, 红袄军起义领袖杨妙真“ 年二十, 膂力过人, 能马上运双刀, 所向披靡”。 3.枪

5

枪在宋代仍是重要武器。《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记载:步、骑兵用的枪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宬项枪、锥抢、梭枪、槌枪、太宁笔枪九种, 称之为“ 枪九色”。枪以木为杆, 上安枪头, 下装铁鱽。骑兵用的枪头, 侧面有倒钩, 杆上有环, 如双钩。单钩等枪。步兵用的系直刃无钩, 如素木、宬项等枪。锥枪是棱刃“, 锐不可斩”。太宁笔枪, 刃下数寸, 安一小铁盘, 四周有刃, 使敌人“ 不能捉搦”。专用于攻城的有短刃枪、抓枪、蒺藜枪、拐枪等。其特点是枪盾较短( 杆长四至六尺) , 便于在掩护控城的头车图。绪棚中和地道中战斗之用。专用于守城的有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钩竿等。其特点是杆较长( 二丈五尺左右) , 便于刺杀正在爬城的敌人。

宋人善使枪者不少, 以枪术称著的人物中, 有手持丈八铁枪、驰骋战场的民族英雄岳飞( 1103- 1142) , 还有李全( ? -1231) 等。《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与金人“ 战于太行山, 擒金将拓跋耶鸟。居数日, 复遇敌, 飞单骑持丈八铁枪, 刺杀黑风大王, 敌众败走”。《宋史》记山东李全“ 以弓马陥捷, 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宋亦有用双枪的将领《, 挥尘后录》卷九载:“ 赵立, 徐州张益村人。出戍江南。时金兵南下, 贼并兵列大寨城下, 立拥六骑出, 呼曰‘: 我镇抚也, 首领骁贼, 其来接战。’南寨有二骑袭其背, 立拔马回顾左右, 手奋双枪, 贼俱坠地”。 4.锏、棒、鞭及其它

宋代的锏、鞭、棒等杂式兵器, 见于《武经总要》的有几十种之多。其来源的原因之一, 是在唐、五代以来, 吸收了不少居住在我国北部或西北部少数民族的优秀兵器, 经过改良, 成为更适合的兵器。蒺藜、蒜头( 又称骨朵) , 是用铁和木做成大头, 用以打敌。铁锏为四棱形, 铁鞭为竹节形。“ 铁鞭、铁筒、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 随人力所胜用之。又有作四棱者, 谓之铁筒, 方棱似筒形, 皆鞭类也”。柯藜棒、钩棒、杆棒、杵棒、白棒、抓子棒、狼牙棒等都是古代的演进, 用坚硬木料做成, 长四五尺, 有的用铁包裹头尾, 有的安装钩和鱽, 有的头部周围植钉, 就其形状取得了各种各样的名称。铁链夹棒属软兵“, 铁链夹棒本出西戎, 马上用之, 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 以铁饰之, 利于自上击下, 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铁链夹棒即长短木棍之间用铁环相连, 使用时握长棒挥击, 带动短棒击打, 其势较猛。

斧, 主要有劈砍的功能。斧在宋代形状不一。《武经总要》载: 斧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长柯之名。除一般用于作战的斧外, 还有专门攻城用的凤头斧, 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 峨眉斧长九寸、刃阔五寸、柄长三尺; 挫王斧势守城用以砍攀登城墙敌人的, 阔七寸、柄长三尺五寸。

剑,在宋代战场上的地位远不如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弓弩、刀、枪等兵器所取代。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已经有了重大变化。在社会上的作用已经由作战兵器渐渐地成为娱乐表演的器械了。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现代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

宋代的兵器较为庞杂, 它对后世民间武术器械的丰富多彩增添了新的一页。兵械形制增多, 使用方法多样化, 促进了武艺的发展。 三、 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对当代兵器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兵器的百科全书———《武经总要》。

宋代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古代军事典籍的整理。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成书于仁宗庆历四年( 公元1044 年) , 是皇帝亲自过问的一部官修的军事著作, 宋仁宗赵祯颇为重视, 亲自核定, 并为《武经总要》写了序言。该书分为前后

6

两集, 书中将汉唐以来传统冷兵器还装备军队的各种类型, 以及新发展形成的兵器, 做了总结性的记录, 并附有详细的插图。它对于军事组织、军事制度、步骑教练、行军、营战、战略、战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以及军事地理( 边防地理) 等都有所论述。尤其对北宋时期武备上使用的各种长短兵器、射远武器和防御武器, 都绘有详图, 辅以说明。另外, 还辑录有宋以前用兵战例等。

宋代还出版了《武经七书》。元丰三年( 公元1080 年)四月, 宋神宗下诏校订《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唐李问对七种兵法, 称为“ 七书”。《武经七书》颁定后, 定为武举必读之书。宋朝南渡以后, 又规定武举考试以《七书》命题。它成为古代培养武备人才的基本教材, 是中国古代兵书史上第一部军事丛书。 (二)火药兵器的出现

《武经总要》中对于攻、守城部分所列的兵器, 如“ 火球”、“ 火药鞭箭”、“ 蒺藜火球”、“ 霹雳火球”等等, 还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 即火炮、蒺藜火球和毒药烟球所用的火药配方, 它们是世界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 并实际用于实战兵器的火药配方, 是近代火药的雏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冷兵器已由盛转衰, 进入了冷兵器的衰落期, 并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器开始步入一个新阶段, 火药兵器与冷兵器并用阶段。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到北宋, 后世兵器的主要类型, 如剑、刀、枪、棍、三节棍、戟、鞭、锏、锤、匕首、狼牙棒、盾牌、弓箭、弩等,均已大致形成今天的形貌。 四、小结

(1)北宋时期抑武崇文的政策,早期对解除内忧外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期却成了士大夫集团维护封建秩序和既得利益的工具,导致政治黑暗,军队制度腐朽,成了宋朝军队规模庞大战斗力低下的决定因素。

(2)通过北宋军队冷兵器的发展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军队冷兵器的发展种类繁多,其中,有很多冷兵器在后世军队中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广泛应用在军队装备之中,并且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张耀庭, 张山, 蔡云龙, 等. 中国武术史[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 2] 徐才. 武术学概论[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 3] 习云太, 等.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 上、下册) [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 4] 吴泰.宋朝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 5](宋)曾公亮,丁度等.武经总要[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6](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 7](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8](明)唐顺之.武编[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t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