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06:06:5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比较文学中关于契诃夫和鲁迅的比较之多,笔者从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入手比,试图比较分析两者创作的异同点。如创作的手法,作品

情感的倾向,人物的塑造等等。

关键词:鲁迅 契诃夫 比较 文学 狂人 讽刺

鲁迅文学与契诃夫文学的比较

鲁迅,一个为众人皆知的名字,一个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从《阿Q正传》到《孔已己》、从《药》到《狂人日记》,从《彷徨》到《呐喊》,再到《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千古名言‘。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他就是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他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他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人的智慧上应当是明豁得,道德上应该是清明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明的?。他也曾和鲁迅一样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即便感

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反而只吹一声口哨。?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科夫。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

郭沫若为纪念契诃夫逝世四十周年曾专门著文,认为?鲁迅与契诃夫的极类似,简直可以说是孪生的弟兄。假使契珂夫的作品是?人类无声的悲哀的音乐?,鲁迅的作品至少可以说是中国的无声的悲哀的音乐。他们都是平庸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他感觉前期鲁迅在中国新文艺上所留下的成绩,?也就是契珂夫在东方播下的种子?。

同一个地球,不同的地域,两个不同国籍的人,去碰撞出无数火花,向人们昭示着他们的共同与不同。

(一)契诃夫和鲁迅笔下的?狂人?

契诃夫和鲁迅在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物,那就是?狂人?。 契诃夫笔下的?狂人?诞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他笔下的狂人与众不同的是,都是一些睿智的学者、思维活跃、具有超

越时代的意识,可以说他们都是俄罗斯思想界的先驱,是俄罗斯这个巨大的沉闷的套子里的最坚决破坏者。

鲁迅受契诃夫影响至深。鲁迅的整个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狂人日记》和《第六病室》有着十分相通之处。如《第六病室》里病人格罗莫夫的心理,处于《狂人日记》的狂人的感觉,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作出相似的、病态的、恐惧的反应。一个是被虐狂一个是迫害狂,可以说这一疯、一狂都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封建社会?

但是由于东西方传统和文化的不同鲁迅的狂人在侧重上却各有不同,这都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契诃夫的小说有着鲜明的道德取向,也正如其自己的宣称,道德上的败坏意味着愚蠢和美感的幻灭。中国也有自己的道德伦理但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真正的精神信仰,而是一种孔孟之道的强烈的理性道德,这种儒家所提倡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体系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的到的尊严和价值尺度。用它来规范人,让人会变得冷漠而自私、虚伪。批判吃人的传统文化机制变成了鲁迅文章的根本。

(二)契诃夫和鲁迅的讽刺艺术

其二者的讽刺不是简单的嘲笑,而是深入人灵魂的致命一击。 鲁迅与契诃夫讽刺艺术的相同点:

通过小人物,用讽刺来挖掘生活的真实。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以及华老栓的肉血馒头,无不是对当时下层人民的无知和讽刺,他们用深邃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他们用笔作刀锋将那隐藏在常见的一般生活里的丑陋本质曝光于世人,他们的一生都在与丑恶的庸俗的社会现实在斗争,揭露着人性的弱点。他们的文章不会去猎奇,而是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挖掘深刻的人性。正如鲁迅所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有曾经有的实事,但必须有会有的实情。?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艺术的完美与深刻更在于他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想要表现的真实。无论是契诃夫的奥楚蔑耶夫、普里希别叶夫,还是鲁迅笔下的华老栓及七大人,都是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小人物在彰显深刻的主题。

讽刺的程度他们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做到了讽刺尖锐,但从不尖酸刻薄。

鲁迅的一生都在寻找病态的社会根源,他?叫喊于生人之中?,他希望所谓的?生人?能被自己的?呐喊?惊醒,他希望能疗救病态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性。契诃夫在写作上他致力于揭露庸俗和市侩习气。他们讽刺的共同点是都在嘲笑、鞭挞着?不合理的、可笑的、可鄙甚至于可恶?的社会现象,以唤起人类正常的精神心理。

契诃夫与鲁迅短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不同点: (三)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契诃夫侧重于漫画式的手法。如契诃夫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漫画版的主人公别里科夫,那诡异的装束足够读者笑个半晌?在顶晴朗的天气也要穿雨鞋带雨伞,而且一定要穿着暖和的大衣,把里暗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这一切都仿佛是一张精彩绝伦的漫画,把一个总是限制在陈规旧俗圈子里、不越雷池半步的沙皇专制制度维护者的丑态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

鲁迅采用的是中国画中的手法就是白描的形式进行讽刺。他用高度凝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表现生活,对丑恶的现象揭露无疑。如在《祝福》中,写到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仍然笼罩下的旧中国农村小镇鲁镇的生活,他将主人公的生与死都安排在一个特定的节日里,也就是在辞旧过新年的冬天,祥林嫂在别人的?祝福祭祀?中,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悲惨的死去了。在环境的鲜明对比下,深刻的揭露了像四叔一样的封建卫道士对祥林嫂一类人的残害,从而直接的揭露了文章的主旨。可以说祥林嫂身上所发生的并不一定真的是一个人的遭遇,他将多个人的遭遇集中的、典型的反应在一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其实祥林嫂身上的这些事情是中国很多妇女遭遇的一个集合体,可以说鲁迅先生的白描艺术,真正的反应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的规律,让文学作品在高度凝练的笔墨下达到至高的境界!

(四)批判的深度和尖锐不同。

由于写作手法的不同,总是让我们感受到契诃夫的漫画式的主人公在给予我们的总是一种滑稽的表演和快乐的享受,之后才是对社会的一种剖析。而鲁迅的作品在写作的时候我们总能从其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如《阿q正传》里的阿Q,我们在阿Q的自我宽慰和嘲解中感受到那似乎就是在写自己,在阅读中无形之间就在进行着自我的反思和觉醒。

(五) 契诃夫和鲁迅笔下的?忧郁情结?

?忧郁情结?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阴郁、苦闷、彷徨、悲愤的艺术氛围。他是作家创作的一个整体情绪的表现,鲁迅及契诃夫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情结存在,下面试以例来阐述:

环境描写的忧郁。

鲁迅的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始终都是处于一种阴冷的灰暗的感受和色彩中,小说《故乡》中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其中?萧索??冷风??阴晦??呜呜响??苍黄? 没有一些活气。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的由于不满苦闷和彷徨。

契诃夫的环境忧郁体现在人物生活背景的灰色和阴冷。契诃夫小说中的背景多为牢笼、拘留所、精神病院,狭小的空间、令人压抑的办公场所等等,在《第六病室》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的?那些尖端朝上的钉子、院墙、小屋本身都带着阴郁的、罪孽深重的特殊模样?这样的忧郁的场所是契诃夫为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所设臵的最合适的生存环境。

人物的忧郁情结。

除了环境的由于外我们还感受鲁迅小说中人物的由于,你看那个迂腐的被人打断腿的,又懒且偷的孔乙己满载着别人的嘲笑;那个迷信麻木而又悲苦的华老栓,还有自我麻痹的自欺欺人的阿Q,我们发现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其自身的忧郁也有鲁迅对国民性的担忧。

契诃夫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孤独凄凉、自轻自贱、敏感多疑、冷漠内向、谨小慎微、对任何事物缺少信心的。他们似乎总有派遣不完的苦闷,总是烦躁忧郁。

结局的忧郁和迷惘。

契诃夫的小说在结局上试图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出路和对生活的希冀,但是由于作者本人在思想上的困惑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结局却总是让人迷惘和忧郁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伊凡在看到别里科夫的死之后呢自己也认识到了不能这样的生活下去,然而在结尾处他却并没摆脱自我的由于和苦闷,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

鲁迅的小说人物最终的结局也都是悲哀的,祥林嫂的悲剧的一生也未换来圆满的结局,最终仍然被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吞噬。

不同国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风俗,但却成就了两个在小说创作上异常相似的人物。无论是说契诃夫小说的传入影响了鲁迅,还是说鲁迅在为自我国家的解放苦苦的挣扎与奋斗着,我们必须承认,二位伟大的小说创作家都在为我们所谓的人性弱点奋斗着,为我们民族的崛起,灵魂的清灵在贡献着自己的毕生力量,再此,我们为两位文学大师敬礼!

参考文献:

[1]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2]契诃夫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3]李广宏 契诃夫《第六病室》中的话语权利[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2) 110-115

[4]汪晖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78-80

[5]徐家荣 不同国度的两部—狂人日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2):34-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m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