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9 15: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12世纪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正确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②本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正确分析民族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了繁荣与开放的大唐风采,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前不久,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来中国考察,当他来到当年宋辽签订和议的澶州城下,他感慨地说:“我看到的不是当年北宋失去了多少岁币,而是后世的一派繁荣。”这位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感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学习第10课。 形势分析

1、如果辽、西夏政权要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向哪个方向发展比较有利?为什么?

2、向南发展就会与哪个政权发生矛盾、冲突? 3、发生了矛盾冲突会怎么样? 澶渊之盟

1、澶渊之盟讲述了哪两个政权关系?

2、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3、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4、澶州城发生过哪两个重要事件?

5、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无能)澶渊之盟有哪些内容?它的签定影响如何? 众说纷纭

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

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由此看出,战争是解决民族之间冲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战争毕竟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在历史上,秦始皇当年用万里长城阻止了匈奴南下的步伐,换来了长城以南的地区的相对和平,西汉时期,昭君出塞换来了汉匈边境牛马布野的繁荣,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使唐番合同为一家。所以,和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总结

你如何认识宋辽与宋夏之间的和战?(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和议的影响) 1、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 3、战则两伤,和则两利。

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在战与和的碰撞中,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一起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56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繁荣,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