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更新时间:2023-09-12 1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0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概念题

1.对外经济关系 2.对外开放 3.自力更生 4.对外贸易 5.市场多元化 6.国际收支 7.外汇 8.外汇汇率 9.经济特区

10.经济技术开发区 11.保税区 二、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2.怎样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如何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4.为什么要引进先进技术?

5.为什么要利用外资,怎样更好地利用外资? 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7.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怎样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8.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对外经济关系 答: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各种经济联系的总称。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建立经济特区等。(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2)利用外资是指利用国外资本来进行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3)对外技术交流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质采购和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5)经济特区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世界已有的经济特区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新技术开发区等模式。

2.对外开放 答: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主动地对外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间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进行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行对

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经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发展国际旅游业等。

3.自力更生

答:自力更生是指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靠对外剥削和掠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不能完全依赖外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对外开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在发展对外经济联系时,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并且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进一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能力。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者降低对外开放的重要地位。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排斥对外开放,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会降低自力更生能力。而充分利用对外经济联系,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联系,各得其所、互相促进。

4.对外贸易

答: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国内生产的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内所需要的商品,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内容,也是联结国际分工参与国的共同纽带。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外向度高,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标志着这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强,从中可能得到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也多。由于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占有突出和重要地位,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5.市场多元化

答:在本章中,市场多元化是指我国于1992年提出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战略。我国原有的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应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更广阔地开辟新兴市场。所以我国市场多元化的主要内容是:(1)向纵深拓展欧洲、日本、北美等传统市场;(2)继续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3)大力开拓东欧、独联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由此拓展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空间,增强我国外经贸的抗风险能力。

6.国际收支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各种往来以及对外债权债务的结算中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国际收支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经常项目。它是指由于日常的经济交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收支。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收支、国际劳务收支、单方支付或转移。(2)资本项目。它是指资本的输出输入,包括直接投资和非直接投资。(3)平衡项目。它是指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及其变化。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是平衡的。当国际收支有顺差时,会增加一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当国际收支有逆差时,会减少外汇储备,必要时还要运用国际信贷手段来弥补。

7.外汇

答:外汇是指一同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阳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同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其中包括各国中央银行之间及各国政府之间协议发生的、不在市场上流通的债

券,而不论它是以债务国货币还是以债权国货币表示。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是指:(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化;(5)其他外汇资产。

8.外汇汇率 答:外汇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以它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以它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影响外汇汇率变动的因素包括:(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9.经济特区

答:经济特区是指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世界已有的经济特区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新技术开发区等模式。而我国的经济特区是一种具有综合功能的区域。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1979年最初开辟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立了海南省特区,90年代以来进一步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起到了“试验田”的作用。

10.经济技术开发区 答: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指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部分内陆城市中划出的具有明显地域界限、实行经济特区某些政策的区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国家提供各种基础设施,为引进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如减免各种税收、放宽投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兴办生产性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发展新兴产业为主,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开发区域。

11.保税区

答:保税区是指一国为开展国际贸易而设立的由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在保税区,海关对进口的有关货物暂不征税,但保留征税的权利。保税区有明显的界限和完善的隔离设施,是一种封闭性综合性的对外开放区域。在保税区内,为了鼓励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区内的自用设备、为加工而进口的原材料、供转口的货物、加工后出口的产品,免征关税、免领进口许可证、免征工商统一税或予以保税,以利于区内企业搞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和进行两头在外(即原料来自海外,产品销往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保税区内对外商投资给以优惠,对中资企业从事外向型经济活动的同样给以优惠。保税区鼓励从事转口贸易,并为之提供相应服务。保税区还从事仓储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保

税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通向内地的桥梁。

二、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答:对外开放是指一种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的对外政策,开展国际交流,包括经济、文化、体育、卫生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有着客观必然性:

(1)这是社会化大生产本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内在规律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不断开展和扩大对外经济联系。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说来: ①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商品短缺、另一些商品过剩的市场失衡现象,除了依靠国内调节外,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来调剂余缺,减少失衡,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和劳动耗费有很大差异。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出口自己有绝对或相对优势的产品、技术或劳务,换回本国需要、在本国生产效率又低的短缺商品、技术或劳务,这样就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利益、节约社会劳动。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代,一个国家要不甘落后,就要善于利用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外国之长补自己之短,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弥补本国发展经济所需资金的不足。这两方面对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不高、资金不足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2.怎样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自力更生就是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靠对外剥削和掠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不能完全依赖外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是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和广大幅员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对外开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在发展对外经济联系时,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并且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进一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能力。

(2)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者降低对外开放的重要地位。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排斥对外开放,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会降低自力更生能力。而充分利用对外经济联系,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联系,各得其所、互相促进。

3.如何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答:对外贸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组成。进口和出口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一般地说,通过出口换取外汇,才能进口所需要的商品。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增加出口,优化进口。

(1)扩大出口是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应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商品的出口。 ①要努力增产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增加出口的关键是发展适销商品生产。要从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市场的需要着眼,发挥我国资源丰富、传统技艺精湛、劳动力众多等优势,组织好国际市场上适销商品的生产,保证充足的货源,按时供货。要及时调整、变换滞销商品的生产,改进品种、质量、花色、包装,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工业品、科技新产品、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的比重。

②要处理好内销和外销的关系。内销和外销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要限量出口;对国内市场和出口都需要而又货源紧张的商品,要积极发展生产,尽量多出口一些;对国内市场可多可少的商品,应尽量多出口;对出口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要严格把关,即使出口换汇很有利也要慎重出口。

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扩大出口渠道。国际贸易中的许多习惯做法,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料装配、补偿贸易等,是各国对外贸易实践的产物。对这些贸易形式,要积极地、有区别地加以利用。多一种方式就多开辟一条外贸渠道,而且还可以解决部分资金、原料不足的困难,增加劳动就业。

④积极推进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要推进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必须树立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以便打开销路,以我国具有优势品牌、质量和价格的商品,着力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去占领市场,增加创汇。

(2)优化进口结构,进口要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进口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把扩大进口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国内能够制造和供应的设备,特别是日用消费品,不要盲目进口。这样既可使国内工业能正常地发展,又可以把进口能力更集中地使用在先进科学技术和其他更需要的方面。同时,在积极保护民族工业的条件下,又要注意防止走向保护落后的道路,这样反而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害。要使国内产品能面临一定的竞争,促进企业改进技术、革新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下降。

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是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应制定综合的进出口发展战略。既要注意微观经济效益,在各种商品的出口和进口中都要考虑盈亏问题;也要重视宏观的经济效益,使商品的进出口在一定时期中保持大体平衡,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4.为什么要引进先进技术?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际问的科学技术交流已成为日益重要的内容,它对推动各国与整个世界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进行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的必要性在于:各个国家由于历史发展、自然条件和生产力状况不同,科学技术水平也不相同。在一定时期内,有的国家比较先进,有的国家相对落后;有的国家在某些领域有突出的成就,有的国家在另一些领域有重大的贡献。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就要求进行国际交流,以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科学技术正是沿着这样的途径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能够获得新的进展,总是同直接、间接地吸取了其他国家已有的科技成果分不开。

(2)科学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活动中创造的共同财富,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各国都可利用。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应积极吸取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经济和科技水平还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更迫切需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迅速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扶这个意义上讲,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利用先进技术的社会障碍,能够最广泛地吸收国外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坚持学习和独创相结合的原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①可以加快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可以节约现代化建设资金。引进技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要比一切自己从头研制

所费的资金少得多。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生产发展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主要依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有助于自力更生地发展科学技术。引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国内的生产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

5.为什么要利用外资,怎样更好地利用外资? 答:(1)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外资,以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补充形式,这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我国是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吸引和利用好外国资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①吸引外国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建没资金的不足,保证一批重点,关键项目的建设,为经济成长创造条件。

②吸引和利用外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吸引和利用外资可以建立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兴产业部门,优化产业结构。 ④利用外资可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扩大出口贸易,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外汇收入。

⑤利用外资可以兴办三资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培养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2)怎样更好的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使外国资本有利可得。付出一定代价引进外资,是为了我国经济有更大的发展。为了合理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①坚决拒绝一切奴役和掠夺性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和正当的经济利益。在借款时决不允许附带任何政治和经济上不平等的条件。

②坚持国内积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的原则。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主要的建设资金只有也只能靠自身积累,不可能完全利用外资来搞现代化建设。

③坚持外汇收支大体平衡。利用外资是对外的债务关系,必须按时还本付息。还本付息时会增加外汇支出。因此,利用外资必须考虑偿还能力,要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尽可能提高创汇能力。要在拥有可靠偿付能力的条件下利用外资,避免超过国力过多举借外债,避免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④搞好利用外资与国内配套资金的平衡。只有搞好内外资金的平衡,才能取得应有的效益。

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近年来沿边、沿江开放不断发展,内陆中心城市的开发开放、中西部的开发开放,沿主要交通干线的开发开放都已全面展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必将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1)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本地区和本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79年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了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后,又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国家境内开辟的经济特区,其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而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由社会主义国家行使主权的一级行政区域。在经济特区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法令,要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沿海开放城市

为了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在建立经济特区的基础上,1984年我国又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列为开放城市。这些沿海开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有较多外贸经验。列为开放城市后,实行某些类似特区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3)沿海经济开放区

继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后,1985年又确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开放地带,1988年又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和广西沿海的一些县市列为对外开放区。这样,从北到南沿海10个省的广大地区都成为对外经济开放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较易吸收和掌握国外先进的东西,对外商投资有较大吸引力。这些地区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等方面,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政策,如扩大地方利用外资方面的权限,对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对来料加工、出口产品免征关税等。

(4)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早在1984年我国就开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在各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开设了1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又在一些沿海、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陆续建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区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在城市市区划出一块明显的地界,集中举办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出口贸易等对外开放事业的区域。

(5)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开放

1992年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边境省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开辟了黑河、珲春、满洲里、伊宁、瑞丽、凭祥等13个沿边开放城市,实行鼓励外商投资、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这些原来较封闭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原来对外开放的大后方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6)沿主要交通线地带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开展的,发展到现在,沿主要交通线地带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问题,已全面展开。沿主要交通线地带有其交通便利的优势,中、西部地区有资源和历史、地理、人文、旅游等方面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7.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怎样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答:(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①扩大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取得较快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科技还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并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就必须积极和善于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其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来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扩大对外开放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但也要看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些主要因素将成为国内市场竞争的组成部分。适应这种新形势,就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就是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如此才

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弥补国内市场与资源的不足,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相互接轨,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怎样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①提高技术水平。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提高经济实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学习国外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与此同时,还要在对外开放中引进国内建设急需的资金、资源和人才,通过这些对外交流增进自己国家的实力。

②学习、引进先进的经营机制、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在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但资金、技术、资源等实体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经营管理等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性、运筹性的经济增长因素也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的学习和引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

③在国际竞争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还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世界经济的走势与行情,了解国际通行的规则与做法,了解竞争对手的各方面情况,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使我国处于有利地位。

④要善于抓住世界经济格局变迁调整中的机遇,利用发达国家产品升级、技术更新转移等机会,积极引进适用技术、开拓市场,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

8.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答:(1)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对外开放的起始阶段,“引进来”的比较多,例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对外开放的措施,使我们加快了发展,了解了世界,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实力有了一定提高后,就要进一步把“引进来”同“走出去”相结合,不单要继续引进各种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生产要素,更要能走出去,对外输出相关要素,增强国际双向交往,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已由主要是单向的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逐步向国际间各生产要素相互交流转变,初步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这不仅体现在技术资金等要素的交流大大增加上,还体现在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等方面的长足发展,仅以国际旅游来说,过去主要是外国游客来我国游览,现在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国与之有国际旅游协议、可以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游的国际旅游目的国如今已遍布亚欧非洲的数十个国家。

(2)我国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国际形势下,在我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进一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主要应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①在对外贸易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等行之有效的外贸发展战略,把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合理结合起来,并不断改革外贸体制、关税制度和贸易融资体制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在利用外资方面,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包括服务贸易领域,如金融、电信、旅游等领域的开放。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要把利用外资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国内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法制,改善投资环境,给外商以国民待遇。

③注重人才与智力的引进,吸引国内需要的各种人才来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④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我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走出去”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要积极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要积极参与国际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要创出中国的世界著名企业和世界知名产品与品牌,要参与对我国有利的国际投资项目,等等。总之,在国际贸易、资金、技术、劳务与人才交流以及国际旅游等方面,有许多可以“走出去”的领域。最后,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要坚持主权独立、平等互利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f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