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与细菌学检验对比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17 19: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年第22卷第4期

chinJctrlEndemDisV01.22No.42007

病率的回归方程为y=27.742—7.3698,R2=O.9478(总摄氟量为1.23、1.5l、3.03和4.57mg/人 目时,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0%、6.7%、63.7%和100%)"1。梁超轲等人的调查发现,当总摄氟量为2.34、9.67和

10.03

于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因此,目前的国家卫生标准在本次研究地区是否适用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

陈秉衡,屈卫东.世界卫生组织对氟化物的卫生评价[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6):477~478.[2]

李广生,井玲.关注氟化物的剂量一响应问题[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2):100~101.[3]

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s]。WS/’r208—2001.[5]

韩永成,刘原,杨世明,等.儿童总摄氟量与氟牙症关系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1998,6(2):55~58.[6]

梁超柯,孙淑庄,曹静祥,等.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6,25(5):282~286.

(收稿日期:2006—07—24)

mg/人 日时,儿童重度氟斑牙患病率为

0.00%、42.00%和72.55%M1。本次研究结果和韩永成等人的结果基本相似,与梁超轲等人的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1997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WS/T87一1996)中规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8—15周岁儿童总摄氟量的卫生标准(即允许限量)为2.4mg/人 日。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分别是:1.40mg/人 日(根据总摄氟量和氟斑牙患病率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计算所得)和1.78m∥人 日(根据总摄氟量和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的剂量效一应关系计算所得)。可见,本次调查所得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低

(编辑杨凤山)

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与细菌学检验对比分析

张萌,王季秋,李晔

【摘要】

目的试验观察布病的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是否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方法

血清学检验采用平

板凝集试验(PA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细菌学检验采用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清学诊断,2例为细菌学诊断;其中,有14例同时被血清学和细菌学诊断。结论必然的对应关系,无论血清抗体效价高或低,都有分离到布氏菌的可能。

【关键词】

布氏菌病;血清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对比分析

516,7

88例患者中有86例可被血

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不一定存在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1889(2007)04—0257—03

AconlparatiVeanalysisoftheserologyandbacteriologytestofbruceUosispatients

ZHANGMeng,WANGJi—qiu。LIYe

(卯}e五乃tinst拈u把如rP阳"enfionondn-eo£m觏£矿EndemicD如e旺seo,以屁npro甜ince,日口;(流e,曙137000)

【Ahstract】

bacteriology

gy

test

test

ohjective

Theexperimentisdoneobserveifthere龟a

co玎espondingconneetionbetweentheserologyand

test

ofbrucellosi8patientsby

experiment?Methods

Theserology

adoptPATandSATmethods。thebacteriolo-

test

adoptisolatationandculturemethods.Results

86brucellosispatientsisdiagnosedbytheser0109y

12b11lcenosis

pa—

tientsisdiagnosedbythebacteriologytes£;14bl诅ceHosispa£ienfsisdiagnosedbytheserologyandbacteri0109ytest.ConcIusions

Sothere

are

notnecessary

or

correspondingconnectionoftheserologyandbacteriologylow.

test.Thebrucella

is

isolated

whether

semmantibodytiterishigh

【Keywords】

Brucellosis;serology—test;Bacteri0109y—test;comparative—analysis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布氏菌侵入机体后,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

作者单位: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白城137000)作者简介:张萌(1979一),女,医师,从事布病检验工作。

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等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布病确切的诊断,对及时发现人、畜间疫情,彻底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开展布病的治疗工作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布病的诊断,目前主要是采用血清学方法和细菌学培养。本文将2004—2005年本实验室检测的部分布病患者的血清学检

万方数据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年第22卷第4期

chin

JctrI

EndemDis

VoI_22No.42007

验和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培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对应的关系。

学检查阴性的72份。

表2

细菌检验与血清检验对比结果

材料与方法抗原

试管凝集抗原、平板凝集抗原,均为本所布病研究

-~

1.1

细菌检验

+lO

lOl

137184

室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H陀骺

血样

采自2004—2005年来本实验室就诊的88例布病

注:+为阳性;±为疑似;一为阴性。

患者。1.3培养基

肝琼脂培养基,本实验室制备,无菌试验后备用。

1.4

细菌学检查阳性的有16份,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的有14份,细菌学阳性的血样血清学检查疑似的有1份,细菌学阳性的血样血清学检查阴性的有l份。

2份SAT

l:6

方法

88例布病患者的血样同时做血清学和细菌学检

400++的布病患者血样均分离到

验,血清学检验采用平板凝集试验(PA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参照GBl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PAT以0.02++及以上为阳性判定标准,SAT以1:100++及以上为阳性诊断标准,同时将血样接种到肝琼脂培养基做常规细菌学培养分离布氏菌。

布氏菌,而4份SAT1:3200++的布病患者血样未分离到布氏菌,但有几份SATl:100—1:200++的布病患者血样却分离到布氏菌。SAT疑似,甚至sAT阴性的血样同样分离到布氏菌。说明血清抗体效价的高低与细菌的检出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关系。3讨论

布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尤以北方16个省(市、区)为重。我国人间布病疫情以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显著下降,80年代后连续保持下降态势,而90年代中期至今疫情呈上升趋势H。。从1994年布病疫情开始回升,以后逐年幅度加大,1994年新发病人数为815人,到2003年新发病人数已达6000多人∞1。2001~2004年新发病人前10位的省(市、区)病人数

结果

2.1

血清学检查

88例布病患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有86例试管

凝集试验为阳性,sAT滴度≥1:100++,最高滴度可

达1:6400++,1例sAT为疑似,1例sAT为阴性。

84例平板凝集试验阳性,PAT在O.02++以上,3例PAT为疑似,l例平板凝集试验阴性,见表I。

表1试管凝集与平板凝集对比结果

PAT

已达26113人,疫情特点表现为,疫区范围扩大、新发病人逐年增多、暴发点增多、人群分布分散,除农牧民

+。——

外,学生和儿童发病率上升∞1。吉林省布病疫情自20世纪90年代回升以来,有越演越烈之势。从中部农区到西部半农区及东部山区,范围在逐渐扩大,且局部地区呈暴发和流行态势,2001~2004年新发病人数已达925人∞’“。因此,对疑似布病患者和检材及时、准确的检验非常必要,对早期确诊、判定布病疫情及患者急

SAT84OO

861188

合计

84

注:+为阳性;±为疑似;一为阴性。

2.2

细菌学检查

88份布病患者的血样经细菌分离培养后,有16

性期的治疗都十分重要。

本文报道的88例血样都是经过检验确诊的布病患者,86例是经血清学诊断,sAT检出抗体效价为

1:100~l:6

份血样分离出布氏菌,细菌检出率为18.18%。其中,l例sAT、2例PAT血清学检验不够诊断标准的血样和1例SAT和PAT均为阴性的血样亦分离出布氏菌,见表2。

2.3

400;2例为细菌学诊断;其中有14例同

时被血清学和细菌学诊断。血清效价1:6400的患者能够检出布氏菌,但血清效价1:100~1:200的患者也可分离到布氏菌。值得注意的是有1例血清学检验结果SATl:50++、PATO.04++不够诊断标准的血样和1例血清学检验阴性的血样都分离出布氏

对比结果

88份布病患者的血样,SAT血清学检查阳性86

份,疑似1份,阴性1份,血清学检查阳性的血样细菌

万方数据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年

第22卷

第4期

chinJctflEndemDi8Voi.22No.42007 259

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这就提示我们在布病诊断时不能只从血清学检验结果认定,血清学检验结果阴性时也可分离出布氏菌。因此,对那些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且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在血清学检验结果阴性时,也应考虑做细菌学检测。

参考文献

[1][2]

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1989,1.王季秋.布氏菌病各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17(5):277.

[3]张士义,朱岱,冱森林,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50年回顾[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5):275—276.

[4]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4,19(4):204.

[5]江森林,王季秋,王大力,等.近年我国布氏菌病疫情及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5,20(5):297.

[6]江森林,王大力,王季秋.吉林省布氏菌病疫情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4):226.

(收稿日期:2006一03—15)

(编辑朱岱)

【简报】

白城市2002~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现状分析

付友

中图分类号:R

37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889(2007)04一0259—01

近几年来,吉林省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已由山区向平原、由农村向城市、由东向西逐渐扩延,被列为全国疫情高发重点省之一。白城市近几年的疫情也呈扩大、蔓延趋势,2002—2005年2月未累计报告发病38例,发病率波动在O.15/10万~0.99/10万之间。

高峰期。2监测缩果

2.1人群EFH隐性感染监测

随机调查洮北区、洮南市6个乡(镇)常住居民160人,采静脉血2ml,检测EHF抗体,结果29人阳性,隐性感染率

18.12%。

发病概况地区分布

2002年3例,分布在洮北区保平乡1例(首发病例),林海

1.12.2宿主动物监测

在病例比较集中的6个乡(镇)捕鼠172只,其中褐家鼠105只,田鼠60只,黑线姬鼠7只。采用直接荧光免疫试验法检测EHFV抗原,结果19只褐家鼠、3只田鼠EHFV抗原阳性,自然带毒率分别为11.17%和5%。

3分析

乡2例;2003年5例,分布在洮北区林海镇2例,金祥乡2例,洮南那金乡1例;2004年10例,分布在洮北区长庆办事处、新立办事处、城南办事处各1例,金祥乡、林海乡、青山乡各1例,洮南福顺乡2例,蛟流河乡1例,通达办事处1例,2005年20例,5例分布在洮北区的4个乡(镇)办事处,12例分布在洮南市的9个乡(镇、办事处),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各1例。从年度发生及地区分布看,4年问病例成培增长,从1个乡(镇)扩大蔓延到4个县(市、区)26个乡(镇、办事处),疫情形势相

当严峻。

全市5个县(市、区)中4个行政区均有疫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洮北、洮南两地,疫情由2002年的2个乡(镇)扩大到2005年的26个乡(镇、办事处),疫区仍有扩大,蔓延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2002年O.15/10万,2003年0.25/10万,2004年O.50/10万,2005年0.99/10万。鼠间监测证实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属混合型自然疫源地,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1)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灭鼠,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药物,统一行动,集中开展灭鼠,力求鼠密度降到3%以下;(2)加强疫情监测及报告,建立疫情监测体系及网络,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新发病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大力宣传、普及出血热防治知识,提高人群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病例高发地区人群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

1.2职业分布

38例中农民发病26例,占68.42%;工人3例,占7.89%;学生、家务待业各2例,各占25.26%;干部职员、商业服务、教师各l例,各占2.63%。1.3年龄及时间分布

10一65岁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占65,12%,男女性别比3.78:l。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3月是

作者单位:吉林省自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城137000)作者简介:付友(1956一),男,吉林长岭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收稿日期:2007一06—28)

(编辑

万方数据 

张爱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n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