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13 12:1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 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构建而成的。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即以人为本的标准。

金融学研究应该依据经济发展现象,客观运用经济数据,以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做到研究结果准确客观,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二)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对我们有三点要求: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实践改造原则,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原则,是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所具意义的原则。它与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因为如此,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动原则。旧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只是客体、客观世界的客观性。从主体性原则出发的客观性,则是包含对象世界的、主体的和主体活动的客观性。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一个根本原理。认为系统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首次明确提出这一原理,指出整体或系统的秩序和组织超越于整体中孤立的各部分,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一个根本原理。认为系统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一般系

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首次明确提出这一原理,指出整体或系统的秩序和组织超越于整体中孤立的各部分,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这一原理的实质是强调系统质与要素质的原则性区别,不能把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还原或归结为系统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的相加和。在现实世界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存在着整体等于、大于、小于部分之和的多种情况。例如一个方剂,就其重量而言,方剂的总重等于方内各药单重之和;但就其功效而言,由于药间七情和合作用,有些药的功效在整体水平不再表现,有些各药所没有的新功效或高功效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另外,在全息现象中,呈现为整体与个别部分的近似相等。历史上流行过的机械整体观点不懂得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这种复杂性,片面地把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当作普遍的唯一的规律,认为只要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认识了各个部分,加起来也就认识了整体。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在肯定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加和”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加和”关系是简单的、肤浅的,而“非加和”关系才是复杂的、深刻的;所谓整体性,即系统质的形成和存在,就在于其“非加和”性。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要求和重要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①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就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就是说,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研究中,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只了解一方,而不了解另一方;只知局部,不知全体。所谓表面性,就是不知道深入事物内部去精细地研究矛盾的特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根本对立的。这就表明,违背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原则,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

(五)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这就促使我们在进行民族学调查研究中,注重反思,注重理论的更新。纵观金融学理论发展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金融学理论向来是推陈出新的。在一定时期内被视为最前沿、最理性客观、全面的理论,在日后会被视为陈腐的、偏颇的和不完善的。

发展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 这里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阔的发展前途,不能依据事物:(1)时间上出现的先后(2)形式是否新奇和具有新特点(3)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金融学研究

金融学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金融学学术研究过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步骤。

(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金融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必须首先明确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唯物史观,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会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凭借这些原则来实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这些指导作用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二) 客观性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和价值

科学实验是客观性的体现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作为众多实践形式的一种,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科学实验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或通过社会调查),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

科学实验贯穿了金融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在选题立项中的运用表现的尤其突出。无疑,选题立项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选题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以至于最终影响到我们研究的意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指导,尤其是科学实验的鼎力相助。

选题立项时,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因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至此,我们发现作为整个学术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立项必须在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有力指导下科学的进行,否则势必会影响我们的整个研究。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学术研究所总结出的规律是否科学还必须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三)整体性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

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是学术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资料收集是否完备、数据处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程和结果。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贯穿于自然观、实践观、认识论的整个过程。他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无不是一种辩证运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

的动态系统。因此,作为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必然也要满足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要求

所以,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金融学术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只要是和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有关并能反映研究问题的任何资料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收集视野。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使处理后的数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相关性、完备性、动态性。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再现经济发展轨迹、揭示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研究。

(四)矛盾法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

结果分析、规律总结是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它们是对前期所有工作的升华提炼,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严谨的分析思路必然会影响结果和规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不将其贯穿于结果分析和规律总结的全过程。

首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学术研究中肯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一般只处于服从地位。而且,矛盾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因此,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清主、次矛盾,用有限的资源来解决主要矛盾。

其次,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而且,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运用到极致。

再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样,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新情况、新问题肯定也会层出不穷,所以

我们也必须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为金融学术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张宇,孟捷,芦荻.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小卫,宋澄宇主编.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林岗,张宇.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形式[J].教学与研究, 20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贾根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J].天津社会科学,2000(4). [8] [英]马克·布劳格,罗杰·E·巴克豪斯.张大宝等译.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余章宝,杨玉成.经济学的理解与解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