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5-12 1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什么是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才能认识到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什么是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在石器时代,主要产业是渔业和狩猎业,因此这个时代又可称为作渔猎时代。在铜器和铁器时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因而这一时代又被称为农业时代。在蒸汽和电气时代,工业成为主要产业,因此这个时代又被称为工业时代。在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取得主导地位,这个时代又被称为信息时代。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在当代,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马克思主义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它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我们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和追求,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用矛盾分析法评“告别革命”论 用利益分析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

用矛盾分析法、利益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阶级矛盾分析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所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阶层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层分析方法,要求科学地分析各阶层的形成过程,分析各阶层的经济地位、思想状况、政治主张、利益诉求,分析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力量对比及其变动趋势,分析社会阶层的现状、历史及其社会影响,寻求有效化解各阶层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方

法。

利益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以及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为什么说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个自然过程?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

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

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 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 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因为:

A、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B、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一直,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座位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实践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 历史主义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求的历史的真实。

历史的真实的含义: 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 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

人类认识历史最终是为了认识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因此,应该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规律。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的意义何在?

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反映, “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握社会历史进程,实质上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

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用逻辑代替和说明历史的错误倾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3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