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海中学八年级(下)第二次质

更新时间:2024-05-27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菁优网

www.jyeoo.com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海中学八年

级(下)第二次质量抽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 1.(2分)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 人正常呼吸一次 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C.D. 人打一次哈欠 2.(2分)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②① ③① ②④ ③④ A.B. C. D. 3.(2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亮点.当物体位于这个透镜前的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无法确定 4.(2分)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水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一定( ) A.小于30° B. 大于30°小于60° C. 大于60°小于120° D. 大于120°小于150 5.(2分)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1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10cm 12cm 20cm A.B. C. D. 以上都不对 6.(2分)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B. 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C.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7.(2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2分)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 A.一定是实像 B. 一定是虚像 C. 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一定是放大的像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9.(2分)(2005?江西)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 ) A.B. C. D.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C. D.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11.(2分)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3﹣3 A.B. 9.6cm=9.6×10mm=96mm 9.6nm=9.6×10=9.6×10μm 9.6cm=9.6÷100dm=0.096m 9.6cm=9.6cm×10=96mm C.D. 12.(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v的大小由s和t两者决定 B. v的大小与s和t均无关,而s与t成正比 C.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2分)一列火车以3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 m的货车,速度是20 m/s,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 ) 30s 15s 10s 6s A.B. C. D. 14.(2分)一支普通钢板刻度尺,由于受热而膨胀,下面关于使用受热后的钢板尺测量长度时,对测量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大 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小 B. 测量值是错误的 C. D.测量值将有误差,若钢板尺不膨胀就不会有误差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30分) 15.(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m= _________ cm

(2)7.2×10km= _________ mm (3)12cm= _________ km (4)72km/h= _________ m/s. 16.(4分)李明同学的身高为168 _________ ;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_________ ; 一枝新铅笔的长约为0.2 _________ ; 一节课的时间为45 _________ . 17.(2分)清晨的草或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 _________ 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_________ 像.

?2010-2013 菁优网

﹣3

菁优网

www.jyeoo.com 18.(3分)小华用 _________ 透镜会聚太阳光,在距透镜的距离等于 _________ 处可点燃火柴,把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_________ 处,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19.(2分)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 ___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___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20.(4分)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树变 _________ 了(填“高”或“矮”),因为光由 _________ 射入 _________ 发生折射的缘故,这一现象中,折射角 _________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2分)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处时,亮斑在B点的 _________ (上方/下方/原处),当水面到达CD时,亮斑在B点的 _________ (上方/下方/原处).

22.(3分)如图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 _________ 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_________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_________ .

23.(2分)自动扶梯总长度为12m,若站在扶梯上不动,24s将把人送上楼,若此人用1m/s的速度沿这个扶梯走上楼,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___ ,若此人在扶梯上以1m/s的速度沿扶梯走下楼,则需用时间为 _________ . 24.(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甲运动的时间是乙的1/3,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5倍,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_________ . 25.(3分)一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通过2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___ ,它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___ ,在第10s内运动的速度为 _________ .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计8分). 26.(2分)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被水平放置于液体底部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返回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和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27.(2分)如图所示,分别是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P′都是与凸透镜距离等于两倍焦距的位置)

28.(2分)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29.(2分)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长方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30.(2分)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 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 cm.

31.(2分)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_________ ; (2) _________ ; (3) _________ .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32.(2分)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那么(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 _________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_ . 33.(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实验器材放到光具座上后,要调节凸透镜和 _________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_________ 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

(2)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已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蜡烛最可能放在A B C D 四处的 _________ 点处,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_________ .

(3)要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点,应该将蜡烛向 _________ 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_________ 移动,直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4)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 .

34.(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 .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

四、计算题(14分) 35.(6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 _________ 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6.(8分)施工中,用一条0.4m的引火线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如果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8cm/s,某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2m/s的速度离开,问:

(1)此工人能否在爆炸前到达120m外的安全区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2)若要使工人能够安全离开,你有什么建议?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东海中学八年

级(下)第二次质量抽测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 1.(2分)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 人正常呼吸一次 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C.D. 人打一次哈欠 考点: 时间的估测. 分析: 结合生活实际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眼镜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 D、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2.(2分)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②① ③① ②④ ③④ A.B. C. D.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 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2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亮点.当物体位于这个透镜前的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无法确定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利用题目中告诉的信息确定焦距,然后利用焦距与物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解答: 解: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由此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当物体在镜前25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综上分析,故选A.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应用.只要告诉这四个方面中的一个,就可以确定其余的三个方面. 要确定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只要知道: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中的一个即可. 根据此题中告诉的信息可以从而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突破,因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4.(2分)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水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一定( ) A.小于30° B. 大于30°小于60° C. 大于60°小于120° D. 大于120°小于150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 关键告诉的入射角,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确定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确定折射角与界面的夹角范围,两者结合即可确定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范围. 解答: 解:由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由此可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那么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就大于60°,而且小于90°. 所以反射光线如折射光线的夹角最大要小于150°,最小要大于120°. 故选D. 点评: 明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确定反射光线与水面、折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大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2分)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1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10cm 12cm 20cm A.B. C. D. 以上都不对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倒立的像都是实像,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物距为12cm和21cm时,都符合2f>U>f,解不等式组得出结果. 解答: 解: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21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21cm>f,所以,21cm>f>10.5cm. 所以,12cm>f>10.5cm. 故选D. 点评: 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21cm的过程中,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采用取两个端点的极值的方法,解不等式组确定焦距. 6.(2分)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B.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C.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说明像太大,因此下一步的调节要围绕使像变小进行调节.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可知,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的像越小,并且像距越大.由此入手分析解决此题. 解答: 解:要使像变小,就要使物距变大,即增大照相机与被照相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要使照相机远离被照相者. 由于物距变大的同时,像距也在变小,所以同时要减小像距,即镜头向后缩. 综上分析故选C. 点评: 明确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的含义:像太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的含义. 7.(2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 显微镜. 分析: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镜成像: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成像: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象同侧. 解答: 解: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目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8.(2分)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 A.一定是实像 B. 一定是虚像 C. 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一定是放大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首先判断出物距的大小,再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 解: 凸透镜焦距f=8cm,则2f=16cm, 如果物体在焦点的左边5cm处,此时物距u=13cm,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物体在焦点的右边5cm处,此时物距u=3cm,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在距离凸透镜焦点5cm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故选D.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本题的关键.本题容易疏忽的地方是在距离焦点5cm处,可能在焦点的左边,也可能在焦点的右边. 9.(2分)(2005?江西)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 )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A.B. C. D.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当人在水中时,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后进入人眼,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故选A. 点评: 当人在岸上时,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物体变浅了,当人在水中时,看到岸上的物体变高了.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C. D.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速度公式v=分析答题. 解答: 解: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物体路程与速度的比值, 速度不仅仅与路程有关,还与运动时间有关,故AB错误; 当时间t一定时,由公式v=可知,路程s越大,速度v越大, 路程s越短,速度v越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真正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定义式是解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3﹣3 A.B. 9.6cm=9.6×10mm=96mm 9.6nm=9.6×10=9.6×10μm 9.6cm=9.6÷100dm=0.096m 9.6cm=9.6cm×10=96mm C.D.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解答: 解:A、此相换算过程中,应是9.6nm=9.6×1×103μm=9.6×103μm,故此选项错误; B、此相换算过程中符合单位换算格式,故此选项正确; C、此相换算过程中应是9.6cm=9.6×10mm=96mm,故此选项错误; D、此项换算过程中应是9.6cm=9.6×0.01m=0.096m,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难度不大,但审题时一定要仔细,特别是各个单位. 12.(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v的大小由s和t两者决定 B. v的大小与s和t均无关,而s与t成正比 C. D.以上说法均不对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13.(2分)一列火车以3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 m的货车,速度是20 m/s,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 ) 30s 15s 10s 6s A.B. C. D.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速度是火车速度与货车速度之和,经过的路程是货车的长度,根据公式t=可求经过的时间. 解答: 解:经过的时间t===6s.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相对速度的大小判断. 14.(2分)一支普通钢板刻度尺,由于受热而膨胀,下面关于使用受热后的钢板尺测量长度时,对测量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大 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小 B. 测量值是错误的 C. D.测量值将有误差,若钢板尺不膨胀就不会有误差 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 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刻度尺受热后,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误差就会更大,测量的结果会变小. 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存在的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 解:受热后的钢板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误差变大. 测量时的误差变大,但测量值是正确的.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钢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 故选B. 点评: 此考查了有关误差的知识,这是我们实验时不可避免的因素,是我们实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因素.判断受热膨胀的尺子测量的示数偏大还是偏小,是这道题的难点,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30分)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15.(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m= 350 cm (2)7.2×10km= 7.2×10 mm

﹣4

(3)12cm= 1.2×10 km (4)72km/h= 20 m/s.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顺推法. 分析: ①1m=100cm; ﹣33

②1km=10mm; ﹣5③1cm=10km; ④1km/h=m/s. 6解答: 解: (1)3.5m=3.5×100cm=350cm; (2)7.2×10km=7.2×10×10mm=7.2×10mm; ﹣5﹣4(3)12cm=12×10km=1.2×10km; (4)72km/h=72×m/s=20m/s. ﹣3﹣363故答案为: (1)350; 3(2)7.2×10mm; ﹣4(3)1.2×10km; (4)20.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长度、速度的单位换算,虽然简单,但要细心,很容易出错. 16.(4分)李明同学的身高为168 cm ;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mm ; 一枝新铅笔的长约为0.2 m ; 一节课的时间为45 min .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应用题;估算法. 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答: 解: ①一般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所以李明的身高为168cm; ②一本字典的厚度在3~5cm,也就是30~50mm.所以字典的厚度为35mm; ③一枝新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也就是0.2m.所以铅笔长度为0.2m; ④一节课的时长在40~50min.所以一节课的时间为45min. 故答案为:cm;mm;m;min. 点评: 中学生身边的物理知识是考查的热点,这要求学生对1kg、1m、1m/s、1N等有感性认识,作为自己衡量物体的量度. 17.(2分)清晨的草或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 放大 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正立、放大的虚 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圆形的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知道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为什么变大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更加清晰. 解答: 解: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放大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放大;正立、放大的虚. 点评: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有多种,要通过成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对应的应用.此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将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者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 18.(3分)小华用 凸 透镜会聚太阳光,在距透镜的距离等于 焦距 处可点燃火柴,把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焦点 处,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考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光折射的可逆性.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就是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之为焦点,温度很高. (2)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解: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射向地球可以看成平行光,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则在焦点处可点燃火柴,即火柴距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为了让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应该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 故答案为:凸;焦距;焦点. 点评: (1)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焦点和焦距是我们研究凸透镜时最常用的两个名词,我们必须熟练了解它们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9.(2分)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下 (填“上”或“下”)移动.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 解答: 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 远离屏幕,并把透镜向 下移动. 故本题答案为:远离;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 20.(4分)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树变 高 了(填“高”或“矮”),因为光由 空气 射入 水中 发生折射的缘故,这一现象中,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2)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解答: 解:树反射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向下偏折,所以潜水员看到的树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 故答案为:高;空气;水中;小于. 点评: 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 21.(2分)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处时,亮斑在B点的 下方 (上方/下方/原处),当水面到达CD时,亮斑在B点的 原处 (上方/下方/原处).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2)水面升至EF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进一步确定亮斑位置. (3)水面上升至CD位置时,光在水中进行传播,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进一步确定亮斑位置. 解答: 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EF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所以亮斑在B的下方.如图1中B′所示: (2)容器内没有水的时候,光沿直线传播从A点射向B点, 当水面上升至CD位置时,光只在水中进行传播,并且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亮斑在B的原处.如图2中B″所示: 故答案为:下方;原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通过作图说明,学生一目了然,效果更好. 22.(3分)如图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 焦距 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解答: 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变,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晶状体越凸,焦距越小. 故答案为:焦距、凸透镜、光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的考查. 23.(2分)自动扶梯总长度为12m,若站在扶梯上不动,24s将把人送上楼,若此人用1m/s的速度沿这个扶梯走上楼,需要的时间为 8s ,若此人在扶梯上以1m/s的速度沿扶梯走下楼,则需用时间为 24s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已知扶梯长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自动扶梯的速度; (2)人沿扶梯上楼时,求出人上楼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上楼的时间; (3)人沿自动扶梯下楼时,求出人下楼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下楼的时间. 解答: 解:(1)自动扶梯的速度V===0.5m/s; 扶梯(2)人在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速度V上=V扶梯+V人=0.5m/s+1m/s=1.5m/s, 上楼时间t上===8s; (3)人在自动扶梯上下楼的速度V下=V人﹣V扶梯=1m/s+0.5m/s=0.5m/s, 人下楼的时间t下===24s; 故答案为:8s;24s.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人上楼与下楼的时间,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求出人相对地面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24.(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甲运动的时间是乙的1/3,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5倍,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3:5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比例法. 分析: 根据题意得出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和路程之比,利用v=求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解答: 解:已知:3t甲=t乙,s乙=5s甲, 根据v=可得: ==×=×=. 故答案为:3:5.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速度和路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3分)一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通过2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40s ,它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15m ,在第10s内运动的速度为 5m/s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分析: ①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和通过的路程,用公式t=计算所用的时间; ②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用公式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③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 解: ①物体通过2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1===40s ②它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2=vt2=5m/s×3s=15m ③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同的时间段通过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在第10s的速度也是5m/s. 故答案为:40s;15m;5m/s.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任何相同的时间段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任何相同的路程段所用的时间都相等.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计8分). 26.(2分)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被水平放置于液体底部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返回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和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 解答: 解: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A为在水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为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及光的反射定律. 27.(2分)如图所示,分别是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P′都是与凸透镜距离等于两倍焦距的位置)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二倍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过二倍焦点. 解答: 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注意一倍焦点与二倍焦点的不同,且在光线上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28.(2分)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考透镜的光路图. 点: 专作图题. 题: 分利用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先确定出凸透镜的位置,再由“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析: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的位置. 解解: 答: 点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特殊光线的折射作用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焦点的位置.注意凸透镜成虚像时,应是平行评: 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且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29.(2分)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长方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分析: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出光线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来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答: 解:(1)凸透镜中,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两条平行光线,经图示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点评: 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反之,光线被会聚.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30.(2分)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2.4 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2.40 cm.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只要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可记为:2.4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只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2.40cm. 所以本题答案为:2.4、2.40.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清甲乙两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按要求进行估读. 31.(2分)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 (2) 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对象 ; (3) 视线未与刻面垂直 .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信息给予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 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三看:①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 ②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 ③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①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度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②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解答: 解:结合图认真分析错误之处有: (1)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2)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对象; (3)视线未与刻面垂直. 点评: 对于这类题目解决的关键还是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纠正错误做法. 32.(2分)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那么(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 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 当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时,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是不一样的,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1)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乙的结果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乙;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且长度测量中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3.(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实验器材放到光具座上后,要调节凸透镜和 烛焰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好处是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已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蜡烛最可能放在A B C D 四处的 A 点处,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

(3)要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点,应该将蜡烛向 靠近凸透镜 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远离凸透镜 移动,直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4)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为使像能完整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确定像的性质,再根据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确定其应用. (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离变大时,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解答: 解:(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节凸透镜和蜡烛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故答案为:烛焰;光屏;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像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A点,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A;照相机.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变化规律,物距变近,像距变远,要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变大; 故答案为: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 点评: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其中的一条,就可以确定另外三方面的内容. 34.(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找到像的位置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 不合理 .理由是: 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所以玻璃板越薄越好.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实验中至少要测出3组实验数据,结论才有代表性. 解答: 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2)折射会使像错位,所以玻璃板越薄越好,故选2mm.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不能重合. (4)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答案为(1)找到像的位置 (2)2 (3)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4)不合理,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计算题(14分) 35.(6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 0.5 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求出了轿车的速度,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再利用t=求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解答: 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45﹣10: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km/h; (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 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 t′===0.7h.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的信息. 36.(8分)施工中,用一条0.4m的引火线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如果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8cm/s,某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2m/s的速度离开,问:

(1)此工人能否在爆炸前到达120m外的安全区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2)若要使工人能够安全离开,你有什么建议?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首先求出燃烧完0.4m长的引火线需要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在这个时间内此人跑120m的速度,再与现在的速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也可以比较工人跑到安全区的时间与引火线燃烧的时间. (2)可以加快跑步的速度或增加引火线的长度. 解答: 解:(1)解法一:引火线燃烧的时间t1===50s, 人可以跑到安全区的速度v===2.4m/s; 2m/s<2.4m/s;所以不能跑到安全区;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解法二:引火线燃烧的时间t1===50s, 人跑的时间t===60s; 60s>50s,所以不能跑到安全区. (2)若要使工人能够安全离开,我们可以加快奔跑速度或增加引火线的长度,或者减慢引火线的燃烧速度.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2010-2013 菁优网

菁优网

www.jyeoo.com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张圣军;Linaliu;外星人;刘伟;wdnyx2011;王富文;zhehe;zhuo123;pywl;gaoxiaoli;sdwdrlx;pyw;wdsxg;hyan;空气凤梨;pydrx;碧浪淘沙;吴长青;同晓晓(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3年5月15日

?2010-2013 菁优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