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教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0:1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教学

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苏教版

一、积累运用(共19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正确的汉字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格里。(2分)

每天睁开惺忪的双眼之后看到的第一lǚ阳光,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色彩;听到的第一句话,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音lǜ。溪pàn的流水,傍晚的夕阳,雨后的青山,Wèi蓝的天空??都告诉我们生命之美!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2、默写。(共6分)

(1) ,相失万重云? ,哀多如更闻。

(2)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 (3)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 3、孙悟空的本领中哪一项不是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 ( ) (3分) A.筋斗云 B.七十二变 C.火眼金睛 D.长生不老之道

4.仔细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断,就有错的地方和你认为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选择4-6处, 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4分)

①换用号: ②增补号: ③删除号: ④调位号: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了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团委书记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感到欣慰,但是更多的是责任重大。

5.综合阅读下面一组材料,从中概括出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进行人际交往。(4分)

材料一:上护理学校时,教授给我们做了一次测验。最后一道题很奇怪,题目是:“你知道我们学校那位女清洁工的名字吗?”我眼前立即浮现出那位女清洁工的形象,她的胸卡上有她的名字,名字的字体还比较大,可是我从来没有注意到具体是什么名字!其他同学也和我一样,这道题目的答案几乎都是空着的。我们都不以为然,以为教授在和我们开玩笑。可教授说:“这是一道非常严肃的题目。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你们不但要好好护理患者,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心理上的关怀!”

材料二:在中国人的丧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至不哭的要被认为不孝和无情。可是在西方人的丧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有自制力的表现。笑也一样,你几时在高级西餐厅见到人们扯开嗓门大笑?

材料三:黑格尔在《生活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

1

在赴刑场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你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落得今天的结局。”

二 阅读理解(共41分)

(一)阅读《国宝――大熊猫》完成文后练习(14分)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6.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

2

来、 、 、 等情况。(3分) 7.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3分)

8.“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3分)

9.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2分) 10.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3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难忘的一课》,完成11-16题(15分)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 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 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12.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 )(3分)

3

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13、下列对本文描写人物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主要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B.用对自然界暴风雪的描写来衬托人物。 C.对欧阳老师用了正面、形象描写。 D.对同学们用的是侧面、概括的描写。 14.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 __ 。(2分) 15、用简要的语言归纳①至⑦段写的内容。(2分)

16、“难忘的一课”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面练习。(12分)

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18、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然往来视之 D.稍出近之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0、本文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21、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4分)

寓意(2)

三 作文(共40分)

题目:我不再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赶

4

寓意(1)

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⑵写成一篇450个字左右的记叙文; ⑶书写工整、规范。

茅麓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 第二阶段情况调研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缕 律 畔 蔚(2分,对两个得1分) 2、略 3、C 4.修改参考:

①删掉“很荣幸”

②“一拥而上”改为“按照顺序” ③删掉“抛砖引玉”

④一片哗然“改为”阵阵掌声

⑤“但是更多的是责任重大”改为“增强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决心。 ⑥“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中的后引号应加在“光彩”之后。

(共4分。改对1处给1分,给满4分为止。若有其他改法,只要正确合理给分。) 5.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不能一味沉浸在个人的得失里(答成“交际要入乡随俗,考虑特定的风土人情”亦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并真诚地为他人喝彩。懂得这些道理,才可能有好的人际关系。(4分,按照扣题、要点、流畅度以4、3、2、1给分。“要点”有2个即可) 6、 食用习惯 活动范围 繁殖、生长状况

7、 它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 8、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 9、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 10、因为作为 国宝的熊猫来自广袤的森林,熊猫追求新鲜,充满力量,无拘无束,是个可爱的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笑声。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11. C 12. D 13、D

14. 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15、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班上学生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

16、老师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学生对待困难的方法。 17略 18、B(2

分)

19、老虎见到它,一看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2分) 20、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5

21、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三、作文(40分)

6

21、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三、作文(40分)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