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数据分析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21 2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D测试数据分析手册

2011.02.12

目录

1.测试数据分析及优化 ................................................................................................................... 4

1.1 覆盖类优化 ....................................................................................................................... 4

1.1.1 弱覆盖问题优化 ................................................................................................... 4

1.1.1.1 概述 ........................................................................................................... 4 1.1.1.2 常见原因 ................................................................................................... 4 1.1.1.3 各种造成弱信号覆盖的原因分析、定位及常用优化方法 ................... 5 1.1.2 过覆盖问题优化 ................................................................................................. 11

1.1.2.1 概述 ......................................................................................................... 11 1.1.2.2 常见原因 ................................................................................................. 11 1.1.2.3 各种造成过覆盖的原因分析、定位及常用优化方法 ......................... 11 1.1.3 信号杂乱问题优化 ............................................................................................. 14

1.1.3.1 概述 ............................................................................................................ 14 1.1.3.2 常见原因 .................................................................................................... 15 1.1.3.3 各种造成导频污染的原因分析、定位及常用优化方法 ........................ 15

1.2 业务相关的优化 ............................................................................................................. 19

1.2.1 掉话优化 ............................................................................................................. 19

1.2.1.1 路测掉话定义 ......................................................................................... 19 1.2.1.2 掉话原因判决 ......................................................................................... 20 1.2.1.3 常见掉话原因分析及常用优化手段 ..................................................... 20 1.2.2 接通优化 ............................................................................................................... 23

1.2.2.1接入性能指标 .......................................................................................... 23 1.2.2.2 原理介绍 ................................................................................................. 23 1.2.2.3 常见接入失败原因分析及常用优化手段 ............................................. 25 1.2.3 TD内切换优化 ...................................................................................................... 27

1.2.3.1 网内切换问题判决 ................................................................................. 27 1.2.3.2 常见切换问题对应的调整措施 ............................................................. 30 1.2.4 异系统互操作优化 ............................................................................................... 31

1.2.4.1 互操作基本原理 ..................................................................................... 31 1.2.4.2 异系统互操作问题判决 ......................................................................... 37 1.2.4.3 常见互操作问题对应的调整措施 ......................................................... 38 1.2.4.4 配置异系统邻区应注意问题 ................................................................. 39

1.3 硬件故障分析 ................................................................................................................. 40

1.3.1 概述 ............................................................................................................... 40 1.3.2 信息收集及描述 ........................................................................................... 40 1.3.2 各类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 ........................................................................... 41

1.测试数据分析及优化

1.1 覆盖类优化

1.1.1 弱覆盖问题优化

1.1.1.1概述

数据依据:路测数据结合扫频数据

在网络建设初期,弱覆盖问题比较普遍。一般来说,当PCCPCH的C/I小于-3dB(采用路测数据的测量值),PCCPCH的RSCP小于-95dBm时(采用Scanner的测量值),且区域内导频比较混乱或者没有满足条件的覆盖导频即可判定为弱覆盖或者盲区,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系统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系统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维护不当、工程质量不过关,则可能会造成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由于在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导致在基站开通后存在弱覆盖或着覆盖空洞。发射机输出功率减小或接收机的灵敏度降低、天线的方位角发生变化、天线的俯仰角发生变化、天线进水、馈线损耗等对覆盖造成的影响。 1.1.1.2 常见原因

? 缺少站点覆盖 ? 站点设计不合理

? 参数设置不当(功率、空闲接入参数) ? 邻区关系定义不当

? 室外占用室内覆盖信号(信号外泄优化) ? 话务拥塞 ? 硬件隐性故障

1.1.1.3 各种造成弱信号覆盖的原因分析、定位及常用优化方法 ? 缺少站点覆盖

? 场强分段:(外场操作手册中有提及)

场强图(路测数据)中的分段显示:

? 场强大于等于-75dBm的测试点用深绿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80dBm,小于-75dBm的测试点用绿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85dBm,小于-80dBm的测试点用浅蓝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90dBm,小于-85dBm的测试点用蓝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95dBm,小于-90dBm的测试点用黄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100dBm,小于-95dBm的测试点用橙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105dBm,小于-100dBm的测试点用粉红色表示; ? 场强大于等于-116dBm,小于-105dBm的测试点用红色表示; 如图例:

? 原因分析:

造成缺少站点覆盖的原因较明显:一般是在弱信号路段周边站点分布较少,小区间间隔距离远,信号重叠区域信号弱,没有较强小区进行主覆盖并满足覆盖要求,造成部分区域出现弱信号现象,影响覆盖率、通话质量、切换成功率及掉话率等指标; ? 定位:

测试软件显示的手机接收信号强度(PCCPCH RSCP)值在-95dBm以下,且C/I值在-3以下,通话出现连续质差,最终出现掉话;结合MapInfo等优化软件分析,附近不具备理想覆盖故障路段的小区;

1.3.2 各类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

终端故障

用户终端原因也有可能导致无法接通或掉话等现象,比如手机性能较差、USIM卡故障等,直接影响到指标。

原因分析:目前TD终端的不成熟,芯片、型号及手机软件版本都有可能影响到网络的感知度。(如大唐8130终端软件版本07_A以下的一些版本出现重选较慢等现象);也有可能终端本身故障:如手机故障,USIM卡故障或某些功能为开通 优化方法:

更换手机测试(或者升级终端软件版本),检查问题是否仍然存在; 更换USIM卡或者开通功能,问题是否仍然存在。

交换设备故障

定期观测交换机主处理器的相关告警信息,可以及时的发现交换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 可能原因:

交换机设备故障(如TRA、TRH、SRS、RP、SNT)

定期观测交换机主处理器的相关告警信息,可以及时的发现交换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 优化方法:

根据测试问题信息结合话务统计结果,定位问题是否发生在某个BSC或MSC,对BSC/MSC进行检查,对问题进行初步的预定位,以转交相关专业室跟进: ALLIP:告警检查问题产生时是否有相关的告警产生,如: A/Abis传输问题:“DIGITAL PATH QUALITY SUPERVISION”

TRA 问题:“RADIO TRANSMISSION TRANSCODER POOL MEAN HOLD TIMESUPERVISION”。

SRS问题:“HIGH FAILURE RATE IN SUBRATE SWITCH SUPERVISION”

TRH问题: “RADIO CONTROL ADMINISTRATIONTRH LOAD THRESHOLDEXCEEDED” RP 问题: “RP FAULT” SNT问题: “SNT FAULT”

进行TRA绑定测试,通过RRMAP:TRAPOOL=ALL;指令长时间观察出现告警的设备是否集中在某些设备上。

如果发现交换设备存在故障,应跟踪相关信令,排查交换设备故障点,提交交换设备故障单。

基站故障显性/隐性故障

基站硬件故障是影响小区性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此尽量解决基站上的硬件故障是提高基站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方法是首先在OMC上查看基站硬件告警错误代码,然后根据实地分析和经验判断故障原因,然后进行解决。 原因分析:基站的某一模块或传输线路出现断裂或非正常工作,会导致基站故障,影响基站的正常运行,致使影响由该站点覆盖的区域的KPI指标。 1) 定位基站显性故障

基站显性故障时RNC侧人员可以直接通过OMC查询得知的基站故障问题,基站告警可分为信令告警、RBS告警、小区告警、BAM告警。

定位方法:RNC侧人员通过指令查询到告警,常见指令包括LST ALMLOG (查询告警日志)、 LST ALMLOG (查询告警日志)、EXP ALMLOG (告警日志文件导出)、LST ALMRLT (查询相关告警),通过这些指令能够查询到一个或多个基站、一个RNC或多个RNC的基站显性告警。 优化方法:

待RNC侧人员对基站故障定位后,若能当场修复的就当场修复,存在设备故障的,移交相应的基站故障处理工程师处理。 2)定位基站隐形故障

基站隐形故障是RNC侧人员在告警日志无法发现,但在小区话务统计的时候话务异常的故障。

定位方法:RNC侧人员在进行话务统计时统计出话务异常的某些基站,进而确定隐形故障基站。

优化方法:待隐形故障基站定位后,移交厂家告警处理组处理。

GPS告警

TD-SCDMA系统中GPS用于基站间同步,GPS的正常严重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定位问题点:在NODEB下进行GPS查询或者收集OMC的告警定位问题。 查询指令:DSP GPS: 优化方法:更换GPS

传输链路故障

传输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基站的同步性能,IUB接口上的信令和数据。对网络的稳定,通话质量以及掉话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原因分析:传输误码率高、IPOA闪断、断链告警等 定位问题:

用以下命令可以检查基站的传输是否工作正常 DSP E1T1 查询E1T1状态。

DSP IUBCP: CPPT=NCP 查询NCP端口状态 DSP IUBCP: CPPT=CCP 查询CCP端口状态

查询故障CCP的“承载链路类型”。 使用LST IUBCP命令进行查询,命令参数“NodeB名称”与告警参数“NodeB名称”对应。

1)承载链路类型为SAAL,检查承载故障CCP的SAAL链路的操作状态。 2)承载链路类型为SCTP,检查承载故障CCP的SCTP链路的操作状态 查询故障NCP的“承载链路类型”。 使用LST IUBCP命令进行查询,命令参数“NodeB名称”与告警参数“NodeB名称”对应。

1)承载链路类型为SAAL,检查承载故障NCP的SAAL链路的操作状态。 2)承载链路类型为SCTP,检查承载故障NCP的SCTP链路的操作状态 检查E1/T1电缆的接地是否正常、电缆的屏蔽层是否被损坏、传输设备

或传输线缆是否正常,如有损坏,更换或者修复。

天馈线故障/老化

因为天线大多是架设在室外的,由于长期暴露在恶劣的室外环境下,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天馈线短路或馈线接头有灰尘、污垢以及天馈线接头密封处老化断裂等,就会严重影响小区的各项性能。

可能原因:

天线灵敏度降低、传输损耗增多、天馈线故障 定位问题点:

在故障现场检查及周边性能测试:

使用测试仪器测试天线系统是否发射功率或接收性能。若使用Sitemaster检查发现VSWR过高需要检查天馈线及天线,有需要时更换故障天线。

后台监控确认问题 查询指令: 优化方法:

若天线的灵敏度有所降低,查看天线是否沾满了灰尘、污垢,如果是,应注意定期对小区天线及相关接口进行清洁。

检查天线是否被风吹歪,造成天线的垂直极化发生变化,影响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如果是,则将其安装牢固。

少导频个数;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增加新的基站覆盖这片地区。

对于设备类问题,可以咨询用服工程人员在告警台上是否系统设备、传输层异常,如果存在告警需要协调用服工程人员来处理。

解决切换来不及导致的掉话,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扩大切换区,也可以配置切换参数(迟滞和切时延)使切换更容易发生,或者增加CIO值使目标小区能够提前发生切换。CIO与实际测量值相加所得的数值用于UE的测量事件评估过程。UE将该小区原始测量值加上这个偏置后作为测量结果用于UE的切换判决,在切换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该参数设置越大,则切换越容易;设置越小,切换越困难,有可能影响接收质量。

对于针尖效应或者拐角效应,通过配置5dB左右的CIO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会影响该对邻区的其他切换区域,需要进行测试验证。

解决乒乓切换带来的掉话问题,可以调整某个小区的天线或PCCPCH POWER使覆盖区域形成主导小区,也可以调整切换延迟时间或者切换迟滞参数,来增大切换发生的难度等来减少乒乓的发生。

对于同频或码字相关性较差带来的切换失败问题可以通过对频点和扰码进行优化调整。

对于是上行同步失败的切换失败问题,通过可以调整FPACH的功率、UPPTS期望接收功率、如果UP干扰很大可以通过UP偏移来降低UP干扰。

1.2.4异系统互操作优化

1.2.4.1互操作基本原理

空闲状态下TD----》GSM的重选原理

在空闲状态下,当终端移动到网络的边缘场强覆盖区域时,此时会触发UE从TD网络到GSM网络的重选过程。其重选过程和TD本身系统内的重选过程是基本类似的,重选过程所用的参数与TD系统内重选用的参数是同一个参数。即UE在任何状态下的重选过程所用的重选参数是唯一的,不区分是系统内重选还是系

统间RAT重选。

整个过程分为触发异系统测量过程和启动异系统重选过程,当HCS没有运用时,启用异系统重选过程如下:

终端重选的触发条件图

以下是TD—》GSM重选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 参数名称 Qrxlevmin Ssearch,RAT Qhystersis Qoffset1,n Treselection 协议值 Qrxlevmin Ssearch,RAT Qhystersis Qoffset1,n Treselection 真实值 2*Qrxlevmin+1 2*Ssearch,RAT+1 2*Qhysteresis Qoffset1,n Treselection 经验配置值 -52dbm 3db 2db 0db 2s 实际经验值 -52*2+1=-103dbm 2*3+1=7db 2*2db=4db 0 2s A). Qrxlevmin: TD系统内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值,若UE接收到下行的PCCPCH RSCP值低于此门限值,则UE无法在此小区驻留成功。

B).Ssearch, RAT: 当UE处于空闲模式下,测量到的TD服务小区的RSCP电平小于或等于Ssearch, RAT+Qrxlevmin此门限时,UE启动对GSM邻小区的测量。若Qrxlevmin=-52dbm, Ssearch,RAT=3db时,启动对异系统GSM的小区测量门限为:-103dbm+7=-96dbm。 C). 触发条件:

当终端在TD网络空闲模式下,进入到TD网络的边缘覆盖场强时,启动对GSM系统的测量后,若测量到的GSM下行BCCH RxLev信号场强在满足以下条件并且持续定时器Treselection时间以上,则终端触发TD—》GSM网络的重选过程。

Rxlev, gsm – Qoffset1, n – RSCP, s (TD) > Hysteresis

D). Qoffset1, n: 终端重选过程中服务小区相对于某个邻小区的重选个性偏移

量。该值越大,对目标重选邻区的电平要求就越高,即越难重选。若此值太小,则在TD系统内容易产生乒乓重选。

E). Qhysteris: 终端重选过程中邻小区电平与服务小区电平的差值,即邻小区

的电平要高于服务小区这个电平值时才满足重选条件。与Qoffset1,n一样,值越大越难重选,值太小容易在TD系统内产生乒乓重选。 F). Treselection: 重选时的定时器。

MR12.2K业务TD—》GSM切换原理

TD网络切换到GSM的过程与TD系统内的切换过程是类似的,分为:下发测量控制,UE测量满足条件上报过程,RNC切换判决和执行切换过程。下面介绍TD—》GSM的切换的3A机制: 3A切换机制判决算法:

本系统服务小区电平质量低于某一门限值,同时异系统邻小区电平高于某一门限值 Event3A 本系统其它小区电平质量高于某一门限值

渗及参数:

算法名称CellHO3A InterRATHOInd ThresholdOthSys WUsedFreq Hysteresis TimeToTrigger CellIndivalOffset UTRANFilterCoeff GSMFilterCoeff BSICVerificationInd 含义 是否启用2G/3G切换功能 GSM系统的RxLev电平门限 频率质量估算因子(未使用) 3A事件切换触发迟滞 3A事件切换触发时延 服务小区相对于此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此值越高越易切换 层3对测量的TD信号的滤波因子 层3对测量的GSM信号的滤波因子 是否启用BSIC校验开关 ThresholdOwnSystem TD本系统的RSCP电平门限 A). 切换判决原理与条件:

当RNC收到UE呼叫建立时的RB_Setup_Complete消息后向UE下发一条Ev3A的测量控制消息,此后终端一直同时测量1g,2A和3A的电平信号,即终端同时

在测量TD和GSM的小区电平信号。

当UE测量到所在的TD服务小区的电平满足条件1,同时i满足测量到的GSM小区信号电平条件2,并且持续TimeToTrigger的时间以上,终端上报3A事件的测量报告。

条件1:

RSCP ,s(TD)<= ThresholdOwnSystem(RSCP电平)- Hystersis/2 条件2:

Rxlev, n (GSM) + CellIndivalOffset /2 >= ThresholdOthSys(GSM系统的RxLev电平门限) + Hystersis(3A事件切换触发迟滞)/2

Event3A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图

但是,若在UE进行3A事件的测量过程中,若UE测量到的系统内此服务小区的RSCP电平或其它邻小区RSCP电平测量值满足以下条件下,则终端进行新的切换或离开3A事件触发过程。

RSCP, s (TD) >= ThresholdOwnSystem(RSCP电平)+ Hystersis/2

空闲状态下GSM----》TD的重选原理 新机制(2G-〉3G重选的新机制) 起测条件改进

修订系统间重选启动测量门限(Qsearch_I)的定义

判决机制改进

系统间重选判决门限(TDD_OFFSET)由相对值改为绝对值 新测量

对终端提出了更严格的测量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3dB 新标准

针对“新机制”和“新测量”要求所形成的标准和规范

涉及的主要参数及含义如下: 类别 参数名 QsearchI 异系统测量启动 参数描述 在GSM小区下,双模手机启动TDD邻区测量的电平门限值 QsearchP 在GSM小区下,对于有GPRS能力的双模手机启动TDD邻区测量的电平门限值 TDD小区的电平评估 TDD_OFFSET TDD邻区重选电平值偏置 TD_Offset 取值范围 0 含义 Always,表示负无穷大,即终端始终重选到TD网络。 当TD信号比当前GSM RSSI >=TD_Offset*4-32(dbm),并且持续5s以上时,终端执行到TD网络的重选过程。注意:GSM到TD网络的重选定时器固定为5s,是协议规定死的,无法进行1~15

? QSearch_I:该参数的含义是当2G小区的RSSI在达到一定门限时开

始启动对TD小区的测量。QSearch_I的取值范围是:[0,15],当QSearch_I=7是,表示表示始终开启对TD小区的测量;当QSearch_I取值15时,表示始终关闭对TD小区的测量;QSearch_I取值0~6时,表示当GSM的RSSI低于 Threshold= QSearch_I * 4 -98(dBm) 时开

更改。

? 覆盖原因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缺站、扇区接错、RRU故障导致小区故障或信号发射异常、无线环境等原因都会导致弱覆盖的出现,在一些室内,由于过大的穿透损耗也会导致更差的覆盖现象。由于某些站点位置不合理,天线挂高过高或天线的方位角是沿街道方向,产生越区覆盖的现象,由于越区覆盖很容易出现孤岛效应和对别的小区产生同频或扰码相关性较差而产生干扰导致的掉话。扇区接错或者站点由于故障原因退服等情况容易在优化过程中出现,表现为其他小区在掉话点的覆盖差,需要注意分析区别。确认覆盖的问题简单直接的方式是直接观察Scanner采集的数据或路测的数据,若最好小区的RSCP和C/I都很低,就可以认为是覆盖问题。一般来说,对于Voice而言,当PCCPCH_RSCP大于-95dBm,PCCPCH_C/I大于-3dB时,不可能是由于覆盖不行导致的掉话。通常所说的覆盖差,主要是指RSCP很差。针对不同类型的覆盖原因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优化措施:

覆盖类问题及常用调整方法表 引起原因 弱覆盖问题 调整措施 调整天馈的工程参数、增加PCCPCH功率,做好23G的互操作。对于调整后不能进行解决的弱覆盖可以提加站或通过拉远增加问题路段覆盖需求,对于由于站点位置不当由于遮挡产生的弱覆盖问题,提天馈整改需求 过覆盖问题 调整天馈的工程参数(用含预置电子下倾的天线替换无预置的天线)、降低PCCPCH功率、配置相应的邻区、整改天线的挂高进行站点位置整改或站点位置 站点故障引故障排除、增添邻区,23G互操作 起的覆盖问题 孤岛效应 扇区接反 导频污染

调整天馈的工程参数、配置单向邻区来解决(暂时处理措施) 光纤调换、在调换前按实际的信号来进行邻区配置 调整天馈的工程参数、增加或降低某些小区的PCCPCH功率

? 干扰导致的掉话

TD-SCDMA系统的干扰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内和系统外干扰。 在系统内主要由于同频、扰码分配以及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表现在PCCPCH RSCP很好,而C/I非常差,这种情况可通过调整频点、重新分配扰码以及邻小区时隙调整等方法来有效避免。另外,由于TD-SCDMA是一个TDD系统,所以如果GPS失步、郊区基站相距较远等均会带来DwPCH对UpPCH的干扰,严重的时候会使得上行无法接入和切换入。

系统外的干扰主要是异系统,特别是PHS系统会对TD系统带来比较严重的干扰,同时微波、雷达,军用警用设备等带来的干扰,这些干扰都会对TD系统网络性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干扰会增加了连接模式的手机上行发射功率,从而产生过高的BLER而导致掉话。UE的发射功率过大对其他的UE和小区也带来较大的干扰。另外,在切换的时候,新建链路由于UPPCH干扰问题导致链路不能进行上行同步,造成切换失败而导致掉话。

干扰类问题及调整措施表

引起原因 调整措施 同频、扰码相关频点、扰码优化调整 性引起的干扰 UP干扰 GPS造成的此问题,故障站点故障排除;调整UPPTS的期望接受功率(如果干扰较大此方法几乎不起作用)、进行UP位置偏移 系统外干扰 干扰源查找、调整天馈参数和增加异系统间天线的隔离度 ? 异常分析

在排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后,其他的掉话一般需要怀疑设备的问题和终端问题,需要通过查看设备的日志,告警等进一步来分析掉话原因。对于UE的原因要通过话统数据分析小区的KPI,然后对小区进行跟踪,追踪有问题的UE。(目前在TD商用局发现很多UE不能进行3G到2G的切换或切换性能比较差,导致UE在TD网络下信号覆盖很弱的情况也不能切换至GSM网络发生掉话)

比如:NodeB异常引起的切换失败;

比如:手机不上报1G/2A/3C测量报告导致掉话;

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测试手机异常死机引起的掉话问题(手机使用时间过

长就容易发热死机),一般在拨测和路测过程中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具体表现为路测记录的数据中有一段时间没有手机上报的信息。

1.2.2 接通优化

1.2.2.1接入性能指标

可接入性路测相关指标

指标 CS呼叫建立成功率 VP PDP激活成功率

PS CS64K接通总次数/CS64K试呼总次数 PDP激活成功次数/总尝试次数 业务 Voice 指标定义 AMR12.2K接通总次数/AMR12.2K试呼总次数 接入时延路测相关指标

指标 业务 Voice 时间差 从试呼到听到回铃音的呼叫建立时延 VP振铃 时间差 从接听到看到图像的时VP看到图像 间差 总的PDP激活时长/PDPPDP激活时间 PS 激活成功次数 —— —— 发出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 发出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 采用MMC方式,统计从CallAttempt指标定义 从试呼到听到回铃音的统计方式 采用MMC方式,统计从CallAttempt1.2.2.2原理介绍

无线接通率是考核移动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线接通率=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就目前情况来看影响无线接通率的因素主要是RRC连接成功率。

RRC 建立流程:

? UE 在RACH 上发RRC CONNECTION REQ;

? RNC 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Q后,配置L2 资源并和NodeB 建立IUB

接口上的RL 链路;

? RNC 向UE 发RRC CONNECTION SETUP; ? UE 回复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统计RRC 接通率的起始点是RNC 收到RRC CONNECTION REQ,终止点是RNC 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因此影响RRC接通率的RRC 建立失败,主要是后面三步没有成功而导致的。

RRC 建立失败的可能原因:

(1)RNC 资源分配失败,或者建立L2 实例失败,或者IUB 接口RL 链路失败。

目前的用户量和话务量都不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因此如果出现了前面几种失败原因,一般都是RNC 或者NodeB 内部出现了问题,需要检查RNC 和NodeB的状态或者小区状态。 (2)UE 收不到RRC CONNECTION SETUP

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是在FACH上发给UE 的。目前SCCPCH 功率配置的值一般是-3db(相对于PCCPCH 功率,单码道)。从覆盖上来说,已经和PCCPCH 的覆盖一样了。如果仍然出现UE 收不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这个光从RNC 的log 看不出来,必须要通过采集终端的log 来查看),则需要调整SCCPCH 功率,来满足信号覆盖不好的地方功率需求。 (3)RNC 收不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如果UE 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后,会向网络回复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如果UE在作专用信道同步时失败,或者在向网络侧发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RRC建立失败。此时,可以通过提高上行期望接收功率,RL初始发射功率和修改上行同步的参数,来使得UE能够正常进行专用信道同步和上传RRC 建立完成消息。

如果是第2点和第3点的原因导致RRC 建立失败,无法通过RNC侧的log 进行区分,也无法通过统计指标来进行区分,只能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路测以及调整上行或下行功率值,来确定是上行功率不足,还是下行功率不足。

(4)干扰因素

TD的同频干扰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小区的邻区中,存在同频同扰码,RRC 建立失败比较多时,需关注是否是干扰导致的。如果是干扰因素,先需要解决频点和扰码的规划问题。在解决频点和扰码问题时,不仅要关注RNC内的频点扰码,还需要关注邻RNC 间的频点扰码。一个原则是,做网络规划时,邻区间的频点和扰码,不能出现同频同码的情况(包括RNC内和RNC间的邻区)。 (5)环境因素

PS 业务主要是在室内使用,如果没有配置室内分布系统,光靠室外基站覆盖室内,其PCCPCH RSCP 的接收电平相对较低(很有可能低于-90dbm)。在这样的PCCPCH RSCP 条件下,对于PS 业务的RRC建立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的PCCPCH发射功率下,PS业务的RRC建立成功率比CS业务的RRC建立成功率要低一些也是正常的。

因此,如果PS业务的RRC接通率一直不高,可以查看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是

否足够强,如果不够,可能需要调高PCCPCH 功率,或者是收缩覆盖范围(调高小区的驻留电平,把信号不够好的用户剔除出去)。

1.2.2.3 常见接入失败原因分析及常用优化手段

被叫位置更新导致接通失败

在TD网络中,由于TD网络与G网进行异系统互操作(单项切换和双向重选)均必须进行位置区更新,导致主叫终端接入网络时,被叫终端正在新位置区进行位置更新,无法接收网络侧在旧位置区发起的寻呼消息,最终主叫终端接入超时未接通。

此问题普遍存在于TD网络,一般只能通过避免终端频繁的进行异系统互操作来减少不必要的未接通。 弱覆盖导致接通失败

在网络建设初期,由于覆盖差导致的接入失败问题比较普遍。一般来说,当PCCPCH的C/I小于-3dB(采用路测数据的测量值),PCCPCH RSCP小于-95dBm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6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