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模板)(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9 0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姓名: 学科年级: 李义堂 三年级数学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岔口联校红育口小学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千米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跑步比赛等生活经验。因此,教材通过四幅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米。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在运动场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从而主动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出1000米=1千米。教材设计了多项生活化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 能力目标: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 情感目标: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朴实、扎实的教学原则入手,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以下四点:1.关注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2.用足、用好教材资源,追求智慧快乐的课堂;3.教、学形式,注重多样灵活,学生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4.设计练习,注重在有坡度的层次中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从简单的回顾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中引入新课,既复习米。 了旧知,又为探索新(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学生感受到认识千④教室地面约长8( )。 米的必要性。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此环节的设计1、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2、学生反馈: 富的学习材料作为(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具有时效性,使数学(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充满真实感和亲切学生能感受其存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感,让学生能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在的价值。更充分地建立1千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米的长度观念,印象述) 更深刻。 1.学生练习、题目设计由易综合练习题让学(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3.实际感受1千米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三)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到难 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结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表 一般 良好 优秀 参与学习过程 知识掌握 能力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千米的认识 1、50米 100米 200米 400米 4x400米 2、千米是长度单位,测量较大距离常用千米做单位 九、实践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 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