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5:5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店孜学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课 题 9日月潭 主备人 执教者 课 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时间 课文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教材分析 以及清晨、中午,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就某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学情分析 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受区域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认知能力缺乏,认知形式比较模糊。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1、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出示地图,观察台湾,介绍台湾。 台湾:是我国东南海峡上的一颗明珠,它属亚热带气候,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 2、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 3、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我国宝岛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台湾美丽风光的课文。(板书课题:9、日月潭) 二、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四、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 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 交流识字方法 4、 再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5、 认读词语 6、 认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五、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口头组词 2、 分析字形结构及注意笔画,如: 隐:左窄又宽,“急”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部件,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 1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 教师范写 4、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 评议 。 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 认读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3、 导入: 日月潭可真美啊!为了表现日月潭的美,作者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的绝妙好词。请赶快把他们找出来欣赏吧!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日月潭地处哪里? (2)、日月潭的形状怎么样? (3)、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日月潭有多美呢?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出示日月潭周围风景,借助画面理解“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抓画线的词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随之出示光华岛、日潭、月潭的位置,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感受。) (3)、日月潭的景色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清晨湖面薄雾笼罩时的朦胧之美,并指导朗读,读出美来)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高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和下起蒙蒙细雨的不同画面,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在天晴和下雨时两种不同的美,并指导学生对比朗读,表达不同的美) 三、 美读升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 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祖国,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

9、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 雨中 一片朦胧 马店孜学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课 题 10、葡萄沟 主备人 张玉影 执教者 课 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时间 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教材分析 老乡。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结束全文。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学情分析 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1、识字、写字。 教学重难点 2、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一定会喜欢的,先听听音乐,想象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呢?(新疆) 2、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新疆,看看新疆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板3

书课题:10、葡萄沟)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生字。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快听一听课文录音,用“ ” 把它找出来。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讲认读注意点: fān 读好“f 、h”音:番(吐鲁番) lǔ 读好“n、l”音:鲁(吐鲁番) jiānɡ 读准后鼻音:疆(新疆) 注意“wéi维”不可读成“shuí谁”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带生字词语认读生字 (6)、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组词 3、讲识记方法 (1)、形近字识记法 (2)、加字法 (3)、减字法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6、互评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生字词 2、 全班齐读课文 二、 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葡萄沟》一课,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是怎么样?(生:葡萄沟很美,那里的人们很喜欢葡萄……) 师:看来,同学们也挺喜欢葡萄沟的,那我们也赶紧来学一学课文。 1、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关键的词句做上记号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并知道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4

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从五月到十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种的葡萄多,而且长势好,景色十分美丽。 出示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朗读,读出景色之美。 2)、“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引导学生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不仅多,而且丰硕,从葡萄的颜色多体会葡萄的品种多。结合句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给它找近义词。 出示课件动画,指导朗读,读出葡萄的多与美。 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小结: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里的老乡又是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不禁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干有名,所以是个好地方。 2)、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小组内说——指名说(相机理解“碉堡” ) 3)、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不仅因为那里有最有名的葡萄,更因为那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2、 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家乡的特产或一处风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沟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5

马店孜学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课 题 11、难忘的泼水节 主备人 张玉影 执教者 课 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时间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教材分析 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周总理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一 、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你们看,我们的国家总理竟然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谁能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是啊,从周总理和人民欢乐的笑脸上,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6

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边读边观察生字字形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凤凰”一词。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展评。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哪些 生字宝宝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7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语句展示读给大家听。 2、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爱 周总理 赶来、撒满、驶过 身穿 头上 接过 升上 欢呼 敲着 踩着 跳舞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幸福 难忘 马店孜学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课 题 12 北京亮起来了 主备人 张玉影 执教者 课 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时间 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华灯高照的长安街,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焕然一新教材分析 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大多数学生对北京并不陌生,但对乡镇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本课就有可能存学情分析 在难度,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美丽的城市夜景,文本的语言就会显得抽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北京的夜景照片,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8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观看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读课文,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找有关的词语表达 2、让学生看课件, 师点击鼠标,感受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的夜景。 3、 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4、 交流情况。 三、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1 、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讲读生字方法 (讲注意的读音) 4、出示生字带有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测读 2、讲记字方法 (1)形近字记忆法 夺—奇 雄—谁 (2)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加“提手旁”是“扮” “乐”加上“火”是“烁” 3、重点分析、识记以下的生字 夺:注意上面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开些。 扮:左边是分字、撇低捺高 辉:左边是光字旁、竖弯钩要改写成竖提 雄:注意右边是四横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 学习课文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把北京想象成什么?边听边在课9

文中画一画。(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3、多么美的夜景啊!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

4、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的意思。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5、指导朗读,读出长安街的美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观看立交桥的夜景

(1)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2)理解词语:犹如(好像) 装点(装饰) (3)齐读这一段 2、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理解: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不夜城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了解古老的故宫有多年轻呢? (2)理解:倒映、银光闪闪

(一束束灯光/ 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 和美丽的角楼/ 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3)小组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4)指名读读:你喜欢北京哪里的夜景,请读一读。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作为首都的小公民我们要用双手去建设北京,描绘北京,使首都的夜景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