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7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8 05: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目的 (1)

1.4编制原则 (2)

1.5服务范围 (2)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2)

01.7可研报告的结果概要 (3)

2. 县城概况 (5)

2.1县城简介 (5)

2.2地形地貌 (7)

2.3水文 (7)

2.4气象 (8)

2.5地震 (8)

2.6县城及镇总体规划概况 (8)

3. 垃圾量预测及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13)

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13)

3.2垃圾处置流程 (13)

3.3垃圾处理产业情况 (13)

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14)

3.5垃圾量现状 (14)

3.6垃圾量预测 (15)

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

4.1必要性 (19)

4.2可能性 (20)

5. 工艺选择 (21)

5.1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 (21)

1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2处理工艺的确定 (24)

6. 垃圾转运站 (27)

6.1垃圾转运现状 (27)

6.2垃圾转运系统建设方案 (27)

6.3垃圾转运工艺 (28)

6.4垃圾转运站主要设备及配套设备 (32)

7. 场址选择及防渗方案的确定 (34)

7.1选址原则 (34)

7.2场址说明 (34)

7.3场址比选 (35)

7.4场址的环境 (35)

7.5填埋场址防渗方案的确定 (37)

8. 填埋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 (41)

8.1填埋场结构型式的选择 (41)

8.2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 (41)

8.3填埋工艺 (43)

8.4库容填埋方案 (44)

8.5规模和使用年限 (45)

8.6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分析 (46)

9. 填埋场工程内容 (47)

9.1填埋场道路系统 (47)

9.2防渗工程 (47)

9.3地下水导排系统 (51)

9.4渗沥水收集系统 (51)

9.5渗沥液处理系统 (52)

9.6雨水排放系统 (68)

9.7填埋气导排系统 (69)

9.8封场方案 (74)

2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9土方平衡 (75)

10. 总图运输及辅助设施 (77)

10.1总体布置 (77)

10.2交通运输 (77)

10.3绿化 (77)

10.4地磅房 (78)

10.5洗车台 (78)

10.6机修间 (78)

10.7加油设施 (78)

10.8通讯和自动化仪表 (78)

10.9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 (78)

11. 给水及消防 (79)

11.1需水量 (79)

11.2水源及给水系统 (79)

11.3排水 (79)

11.4消防 (80)

12.电气及控制 (81)

12.1电气设计 (81)

12.2自动化控制与仪表 (85)

12.3电话、网络及有线电视系统 (86)

13.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 (88)

13.1环境保护 (88)

13.2环境监测 (92)

13.3水土保持措施 (97)

14.安全、卫生、节能、防腐蚀 (98)

14.1标准及依据 (98)

14.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98)

14.3安全技术措施 (100)

3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4.4卫生防疫措施 (101)

14.5节能 (102)

14.6防腐蚀设计 (102)

15.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 (104)

15.1企业组织 (104)

15.2管理系统 (104)

15.3劳动定员 (104)

15.4人员培训 (105)

15.5工程建设进度 (105)

16. 工程招投标 (107)

16.1概述 (107)

16.2发包方式 (107)

16.3招标组织形式 (108)

16.4招标方式 (108)

17.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0)

17.1工程概况 (110)

17.2编制依据 (110)

17.3投资估算 (110)

17.4流动资金估算 (110)

17.5资金筹措 (110)

18. 财务评价及经济分析 (111)

18.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11)

18.2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111)

18.3财务评价 (112)

19.存在问题及建议 (114)

4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主管单位:XX县建委

建设单位:XX县齐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陆群

建设地点:XX县城南秀阳乡长坞村

设计单位:江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

XX县齐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是经XX县人民政府授权、XX 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县政府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权利,对国有资产负保值增值责任,为我县的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项目业主,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公司注册资金贰亿零陆佰万元人民币。

1.2 编制依据

⑴《XX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议书》,XX县建设环境保护局,2002年12月。

⑵《XX县城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县建设委员会,2006年7月。

⑶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委托书,2008年11月。

⑷关于XX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XX县计委,休计[2002]130号,2002.12。

⑸《XX县尖山垃圾填埋场可研阶段场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市工程勘察院,2003年3月。

⑹拟选场址地形图(1:5000)。

⑺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基础资料。

1.3编制目的

通过对本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对垃圾处理场场址、规模、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使工

1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为XX县创建优美、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

1.4编制原则

本可研报告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⑵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县城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垃圾无害化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做到减量化,逐步实现资源化的目的,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⑶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卫生填埋及渗沥液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

⑷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建设,把卫生填埋场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协调的填埋场。

1.5服务范围

本工程的服务范围是XX县及周边万安镇、齐云山镇、兰田镇、流口镇、东临溪镇、五城镇、溪口镇、汪村镇八个镇,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累计达16.72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29万人。工程处理对象是生活垃圾,包括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及其它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废物。不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工程内容包括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填埋库区防渗设计、垃圾渗沥液处理设计、总图运输设计、公用辅助设施、垃圾转运站设计、工程投资估算等。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

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2001]101号。

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

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2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9.《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

10.《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3.《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

14.《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垃圾卫生填埋》CT/T29/3-91;

1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清扫、收集、运输》CT/T29/1-91;

1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17.《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

1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90

1.7 可研报告的结果概要

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3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1

4

XX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5 2. 县城概况

2.1县城简介

图一 江西省行政区划图 图二 XX 市行政区划图

XX 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属XX 市管辖,地理坐标在东经117o 39’-118o 26’和北纬29o 24’~30o 12’之间,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12乡、190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县城所在地海阳镇。

XX 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县城距XX 市中心城区18公里,皖赣铁路、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及拟建的屯开、屯景、屯婺高速公路均从我县经过,是往XX 、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

XX 县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已有文化较为发达的居民点。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三国的领地,秦汉时为歙县西乡地,秦属鄣郡,汉建安十三年命名为休阳县,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为XX 县。明清时期XX 属徽州府,中华民国元年,裁府留县,XX 直属江西省。1961年XX 复属徽州专区,1972年改属徽州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11月改属XX 市至今。XX 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作为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XX

便以山水之美、林茶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邑产“徽墨”、“日规”等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万安罗盘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XX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XX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XX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戴震、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都曾生长在这块土地上。

XX县是“乡村旅游福地”,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XX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村”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站在山上,眺望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XX县还有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XX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早在南宋时,XX就有“徽杉仓库”之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约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作为驰名中外的“屯绿”主产地和国家绿茶产品出口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

6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2地形地貌

XX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6.70%。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明显。境内海拔最高处为1629.8米的六股尖,最低为海拔130米的梅林乡茶馆,相对高差1500米。从中部、东部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地势逐渐升高,进入不同地貌单元。

XX县县城(海阳镇)位于县境东北部,XX盆地西端,横江、夹溪河在此交汇。县城具有南临横江,西濒夹溪河,外围四周群山环抱的山间河谷盆地特点。城区地面高程范围在140米~170米之间,其中心为山丘高地,东、北两面较高,西、南两面最低,沿河为滩地。除现状建成区外,东北部为低丘岗地,其他用地基本为村庄和水田,四周群山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城区沿横江滩地的地面标高多在横江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万安坝水文站水位143.78米)以下,受洪水威胁,其它区域地势较高,且多在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万安坝水文站水位144.78米)以上。

2.3水文

XX县境内五龙山脉,白际山脉和XX余脉的分隔使XX县域自然分属钱塘江、长江两大流域。汇入新安江、遂江、衢江、阊江四条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37条。其中新安江水系201条,衢江水系6条,阊江水系20条。XX县城区主要流经河流为夹溪河和横江。

夹溪河又名XX河,古称夹原水,是横江第一大支流。源于黟县兴岭,流向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沿途流经黟县溪头、甲溪、历舍至XX县,经儒村、兰田、南唐和川湖等五个乡,全长54千米,总流域面积212km2,县境内长41.2km,面积153km2。

横江又名吉阳水、水港、白鹤溪。源于黟县漳岭的白顶山,经渔亭东流入境,至阳湖与率水汇流,注入新安江。主河道全长69.8公里,县境内长40.2km,流域面积997km2,县境内556km2。主河道上游流经齐云山,中下游两岸地势开阔,是休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道平顺,河漫滩发育良好。

夹溪河在县城西南侧汇入横江,两条河流均具有山区河流特征,水位河流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变化很大,每年的4~7月为主汛期,8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夹溪河相对较小,对城区影响较大的是横江,横江在城南由西向东流经城区,汇入新安江,汇入口距城区约25km2。城区东部横江万安坝水文站下游约200m处建有一座灌溉工程——拦河碍坝(万安坝),万安坝上游常年水位为141.39m,下游常年水位为137.89m。

7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4气象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和偏东风。年平均气温16.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7℃。

年平均降水量为1613.7毫米,最多年(1954年)为2641毫米,最少年(1978年)为928.8毫米。累年平均降水日数155天,其中小雨(日雨量10毫米以下)106天,中雨(10~25毫米)32天,大雨(25~50毫米)12天,暴雨(50毫米以上)5天。常年6月进入梅雨季节,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梅雨量为250毫米左右。

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1.3℃

极端最低气温:-11.6℃年平均降雨量:1613.7mm

日最大降水量:201.9mm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小时

常年无霜期:231天年平均风速:1.9m/s

2.5地震

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区划,未来100年内,XX县域内的地震基本烈度在6度以下,属不设防区。

2.6县城及镇总体规划概况

2.6.1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

2.6.2城市及镇发展规模

⑴城市人口规模

县城(海阳镇)现状5.2万人(2007年底),近期(2010)年 8.5万人

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县城(海阳镇)近期(2010年)8.46平方公里,人均99.5平方米。

1、万安镇

(1)集镇概况

万安镇位于县城东郊,距XX市中心城区(屯溪)15公里,距XX县城2公里。东邻XX 市屯溪区梅林乡,南与屯溪弈棋乡接壤,西接XX县城,东北与徽州区西溪南相接。镇区位于镇域中西部,慈张公路和皖赣铁路横穿镇域。

万安镇是县城东扩和市府西进的对接点,也是著名旅游景点XX、西递、宏村的必经之路,

8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紧邻XX机场和徽杭高速路口,皖赣铁路、屯黄公路和合铜黄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万安镇既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中心建制镇,又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镇”。镇区内有犹如“清明上河图”的万安老街和遍布全镇的古民居、古桥、古塔、古牌坊等众多文物古迹,古罗盘、松萝茶等名特产享誉海内外。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1.22万人。全镇土地面积79.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27平方公里。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1.43万人。

2、齐云山镇

(1)集镇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齐云山风景区坐落在XX县城西端15公里处、齐云山镇域内。东与兰渡乡接壤,南与渭桥乡、渠口乡相连,西与XX市黟县渔亭镇、西递镇交界,北临XX县兰田镇。

齐云山镇是皖南旅游重镇,新安江上游的横江贯穿全镇,依山傍水,环境优雅,风景秀丽,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齐云山的游客不断上升,每年游客量近20万人次。全镇总土地面积40.8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0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0.85万人。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0.94万人。

3、兰田镇

(1)集镇概况

兰田镇位于县城北部,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佳,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与世界名山——XX,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以及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紧邻,屯黄、际儒、兰白线三条旅游公路穿境而过,距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路口处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兰田镇既是中心建制镇,又是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镇区内有“拱北廊桥”、“三棵树景区”、“XX第一漂——夹溪河漂流”等众多旅游景点,贡菊、香榧、花猪等名特产享誉海内外。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0.6万人。全镇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镇区0.9平方公里。

(2)规划

9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0.66万人。

4、汪村镇

(1)集镇概况

汪村镇地处XX西南边陲,距县城66公里,与齐云山、宏村、西递风景名胜区54公里,距江西瑶里风景区37公里,是汪村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全镇辖7个行政村,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0.31万人,镇区面积0.6平方公里。

汪村镇目、竹及茶极为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群峰竞秀,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高达85.6%,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建制镇。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0.34万人。

5、流口镇

(1)集镇概况

全镇由三个行政村,21个村民组组成,土地总面积65.1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0.53万人。流口镇地处XX县西南山区,三江源头,北靠祁门黟县,南临江西浮梁,渔瑶公路贯穿全境,距XX县城53公里,是流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也是新安源名优茶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流口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

近年来,流口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优势,编制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了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加快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2007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65万元。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0.55万人。

6、东临溪镇

(1)集镇概况

镇域面积115.8平方公里,现辖11个行政村,131个村民组。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2.63万人,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东临溪镇位于XX市XX县东南部24km处,北距XX市5km,与屯溪区阳湖镇毗连,紧邻XX市中心城区。205国道自北向南横贯全境,徽杭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横贯镇区北部,两条高速公路在五里亭对接。将于2008年底通车的黄(塔)

10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桃高速公路横贯镇区南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东临溪镇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5.9%,生态资源丰富,小阜、和坑、林竹、大坑等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初具规模。农业基础较强,是XX市中心城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给地。辖区内有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园区——五里亭经济新区,是集中成片的产学研园区,位于镇区东北部,跨205国道,紧靠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3.05万人。

7、五城镇

(1)集镇概况

镇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镇直机关单位20余家。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1.06万人,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五城镇位于XX市府——屯溪的南部,隶属XX县管辖,是皖浙赣三省交汇处的大型边贸集镇和农产品重要集散地,距县城25公里,距中心城区——屯溪20公里,S220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五城还是皖南山区农贸市场的集散地,人气足,商铺网,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境内外商贾游客络绎不绝:“五城茶干”和“五城米酒”是历史文化遗留下的五城特产。“一镇三状元”“一桥两石坊”折射出五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1.11万人。

8、溪口镇

(1)集镇概况

镇域面积220.7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镇区现状(2007年)人口0.89万人。溪口镇位于XX县西南部,东与陈霞、洄溪乡相邻,西与江潭乡毗连,南与板桥乡接壤,北临齐云山镇和渭桥乡。地处率水河上游,素有“XX西南门户”之称。自2005年区划调整后,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人口2.42万。是XX县区域第一,经济总量第二,人口第三的大镇。是XX县工业强镇、生态大镇和全国农科教统筹发展模式的发源地。1999年被XX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溪口镇镇区包括溪口村、和村两个行政村,省级明星企业XX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和徽

11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杉源等三家规模企业座落在建成区内。

(2)规划

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0.95万人。

2.6.3服务人口汇总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内人口汇总如下表。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人口汇总表

表2-1

由上表可知,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累计达16.72平方公里,现状服务人口13.29万人。

12

XX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3. 垃圾量预测及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XX 县环卫部门由县市容局行政管理;下辖环卫所,环卫所有管理人员11人,环卫人员一级清扫网(主干道、次干道)环卫人员60人;二级清扫网(支路)40人,三级清扫网(小区)60人,垃圾运输车辆6辆,清扫总面积55万平方米,城区现有城北垃圾中转站、城西垃圾中转站、城南垃圾中转站三座中转站进行中转运输至秀阳简易垃圾堆放场进行堆放。

XX 县垃圾简易堆放场位于XX 县南部的秀阳乡境内,距离县城中心约5公里,2002年启用至今。已填埋垃圾约10余万吨。

3.2垃圾处置流程

XX 县县城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转运站和临时简易转运点,再由环卫车队每日定时运至垃圾简易堆放场。各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垃圾在居所附近随处堆填,部分被镇上沿江居民倒入河流,部分由镇上村民就地燃烧。由此可见,只有部分垃圾送到垃圾简易堆放场。

图3-1XX 县生活垃圾清运处置流程图

3.3垃圾处理产业情况

《XX 县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8月,完成认证、听证等工作,收费文稿已由县建设局、财政局、环保局、物价局报县政府审核待批出台。收费性质为行政性收费。拟定XX 县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为:

⑴城市居民每户每月3.5元,在校学生每人每学期2元;

⑵机关、企事业单位按员工人数每人每月1元向单位征收;

⑶宾馆、饭店、旅社、招待按床位、桌位征收,每月每床2元,每月每桌5元;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个体商业门点等按营业面积征收,每月每平方米0.5元;

⑸个体娱乐服务业每月每平方米1元;

⑹集贸市场、固定摊位每月每摊位5元。

⑺交通运输车辆,大型车每月每车10元,小型车每月每车5元;

⑻建筑垃圾每吨征收13元;

⑼饮食摊点、小吃群每月每桌位2.5元。

由于XX县垃圾填埋场尚未建成,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没有正式执行,垃圾处理费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征。

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XX县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成份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目前燃气率尚不是很高,市区约三分之一人口使用燃气,农村大概在二十分之一。家用燃料少量用煤,大部分使用柴火。由于目前没有XX县的生活垃圾成份分析资料,借鉴其它县乡市的垃圾成份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预测:

XX县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表(2008年)

表3-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般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如下:

⒈无机物含量较高(59.7%),垃圾中煤渣等占较大比重(57.3%)。

⒉可燃物(纸类、塑料等)含量低。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垃圾则需添加大量燃料。

⒊混合收集方式致使垃圾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较大。

3.5垃圾量现状

本工程的服务范围是XX县及周边万安镇、齐云山镇、兰田镇、流口镇、东临溪镇、五城镇、溪口镇、汪村镇八个镇,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累计达16.72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29万人。目前XX县城每天清运垃圾量约50吨左右,其它八个镇垃圾清运量没有统计数据。

14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6垃圾量预测

由于垃圾清运量没有准确的数据,根据CJ/T106-1999《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数据较少不足以作为线性相关分析预测的依据。

以下从人口数量增长和垃圾产量增长两个方面来预测垃圾产量。

方法一、从人口数和人均垃圾量预测垃圾量

利用总人口与人均垃圾量之积预测垃圾产生量。本工程的服务范围是XX县及周边万安镇、齐云山镇、兰田镇、流口镇、东临溪镇、五城镇、溪口镇、汪村镇八个镇,服务范围累计达16.72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3.29万人。根据全国大中城市人均垃圾量统计,人均垃圾产量为0.8~1.2kg/人.日,XX虽不属大中城市,但由于处于新建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人均垃圾产量取1kg/人.日,可得XX县及八镇2008年垃圾日产量为132.9吨/日,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垃圾量逐步增加,2010年人均垃圾产量为1.11kg/人.日,人口数为17.53万人。垃圾量预测详见下表。

城市规划人口及人均生活垃圾产率预测表

表3-2

15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方法一预测2008-2010年生活垃圾日产量表

表3-3

方法二、从垃圾年增长率预测垃圾量

据建设部统计“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为4%-5%”,XX县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稳步发展,垃圾年增长率也趋于稳定。预测时以2008年垃圾日产量132.9吨作为基量、2008年以后垃圾增长率为5%。2008~2032年的垃圾量预测、垃圾年增长率预测见下表。

采用方法二预测2008~2032年生活垃圾日产量表

表3-4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ug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