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临江仙

更新时间:2024-02-19 15:2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赏析晏几道《临江仙

赏析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这首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蘋怀念之情。

《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 “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蘋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词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蘋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

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另外,小蘋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篇二:晏几道《临江仙

一。导入

一位宋代的词人,他有一个名声显赫的父亲,在仁宗时官至宰相。但是他明白,他的父亲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偶作的小词,他父亲的一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谓家喻户晓,流芳千古,这个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宴几道。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宴几道对一位歌妓的怀旧之作。

二.背景。

晏几道结识歌女小苹之后,两人成为知己。后来传闻小苹卖身葬父,沦落为妓,不知身在何处。听了这个消息,宴几道悲愤难忍,泪湿衣衫,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临江仙》,追忆小苹。

三.目标

一,体会作者的感情;二,欣赏借景抒情的艺术

四.整体感知,听录音。(同时思考问题:一,全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听录音后指名回答。

五.词作分析。

(一)上片

让我们看上片如何写春恨的。

• 开头两句“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景:梦碎后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内心世界:孤独与空虚。)

•

梦想总是美好的,我们在写祝福语的时候常常说“梦想成真”。作者的梦想大概也是美好的吧,(那个时候的歌妓很多都是多才多艺的)作者是不是梦到了和他怀念的人一起听歌,一起填词,一起欢笑,正如当年大家共同度过的每一个美好的日子?但是梦醒之后带给我们的往往是什么呢,尤其是酒醒以后,作者看到了什么但见“帘幕低垂”,

作者酒醒梦碎之后,但见帘幕低垂,有风轻轻吹动。帘外影影绰绰地有一座楼台锁着,突然他听见有什么东西破碎了。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就是在那里,和她们欢笑着,燕语着,仿佛时间永远不会逝去。这个高锁,是真的用一把铁锁把高楼锁死了吗?当然也可以是,但更韵含着往事尘封,欢愉难再的意味。楼是同样的楼,但楼中人已去,楼中的欢歌笑语久已不再,“锁”与“不锁”对于词人而言,楼都是空的、锁的。

• 有些忧伤,真是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我们继续看“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怎么理解?“去年”二字能否删去?(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 不能删去.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寓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吗?(寓意:“落花”、“微雨”,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描绘画面:“去年”,也许是更早的时候,亦是暮春时节,词人立于庭中,霏霏细雨里,片片落英拂过他的肩头,成双成对的小燕子唧唧喳喳地掠过他的头顶。)

我们学过的词作中那些写到落花,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昨夜闲坛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除了此中用的双飞燕,古人还经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情人或者夫妻?

双飞燕比翼鸟连理枝鸳鸯鸟比目鱼并蒂莲

(二)下片

此时,微雨、落花、双燕、孤独的他,仿佛静止定格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引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思,把他带入那个美丽而遥远的梦乡。他梦到了什么?我们看下片

下片

指名朗读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很多事情,见过很多人,多数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而一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人却象一朵美丽的浪花,永远彭湃在人们记忆的长河里。而在作者的记忆中,小苹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个人,他和小苹的初次相见,也成为他记忆的星空里最亮的一颗星。我们看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刚刚见面的时候小苹,作者给她的衣服绣花来了一个特写,大屏幕“两重心字罗衣”,为什么?(暗示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我们在写祝福语时心想事成)写她的行为只写一个动作,为什么?(一,初次相见,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只有借助美梦的琵琶声传递自己的心声;第二,弹者技艺高超,听者知音沉醉,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情思超越了仅仅异性相吸的俗气,多了几分情感和音乐感知的共鸣,可以让我们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似的知音至交,可以让我们想起白居易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和他曾经留下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我们也可以想像,在他们相见之前,也许宴几道对才貌双全的小苹早已耳闻,也许小苹对宴几道美丽的词作早已耳熟于心了吧?

读到这里,一切表达感情美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无须对日后两人水到渠成的交往做更多的渲染,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镜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作者这里又用了明月,为什么作者选取这样一个场景呢?

我们学过有关明月的意象,常常用来抒发什么感情(思乡,思人,孤独寂寞“海上升明月”“明月夜,短松冈”)明月还在,月圆人却缺(反衬);同时,曾经照亮伊人的明月依然高悬夜空,日日笙歌的楼台还在,微雨还会飘洒,可爱的小燕子还会成双成对,而昔日曾经和作者情投意合的人呢?正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六、

纵观全词,作者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情?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写春天,冯延巳不写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而只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了写“闲愁”;宴殊写“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是为了给下阙两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出场创设环境。作者写“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是为了写对所怀念之人的相思之情。

除了借景抒情,作者还运用了另一种表现手法――对比,燕子成双成对,作者却孑然独立;梦中(当然也是过去)月圆人圆,现实中作者斯人独憔悴。通过两厢对照,使得作者本来就孤寂的心显得更加落寞凄凉。

七、结束语

附:板书

景情对比

楼台帘幕现实

落花微雨思念

明月梦中

<p align=right>夏飞雪</p>

篇三:晏几道临江仙教案1

晏几道《临江仙》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对词中精警名句进行鉴赏 3.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背诵晏殊的《破阵子 春景》 ,来学习他的儿子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 二、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是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

其作品的特点,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一言以蔽之, 冯煦谓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学生识记)晏几道与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结合《非常学案》概括晏几道的特点——工于言情 三、初识文本:

1. 了解完了作者和作品特点,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提读 注意词 锁 蘋 琵琶

2、自读一遍,听录音,感受本词的语音美

3、自读本词,结合注释了解大意,思考录音读的那么低沉深婉,词的上下片有没有表现作者情感色彩的字眼,大家找出来 。

上片:春恨下片:相思

4、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讨论,回答:梦后、酒醒、去年、记得、当时 教师补充:由现在——回忆——现在 三、赏析阅读词的上片:

1、词的上片写的是“春恨”,词人怎么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师问:赏析词的前两句话。(提示:从意思、修辞、景色特点、感情四个方面来说)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上片用两个六言对仗。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实景。 “楼台”是当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人去楼空。

写出居处的冷落、凄清寂寥,情景交融,写出作者的“春恨”。 3、品读本句,读出凄凉寂寥的情感。 语速缓慢,断句,语调要深沉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怎么理解? “去年”二字能否删去?

? 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 不能删去.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

又涌上心头。

4.赏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从意思、修辞、景色特点、感情四个方面来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辩难。教师明确:

“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承上启下,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灵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 落花、微雨渲染着离情的缠绵。 双飞燕反衬着独立之人的惆怅难堪。 两句融情入景。 其情意缠绵凄婉,景致妍美如画。

5、齐读词的上片,品味词的深沉凄婉的情感

五、赏析词的下片

1、词的下片告诉我们词人“春恨”的原因——“相思”,大家结合注释了解词人“相思”对象是怎样的形象呢?赏析“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学生读课下注释,讨论小蘋形象 明确:天真可爱、娇媚可人、温柔多情 “两重心字”

学生对照文本注释,积极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师生明确:

①.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 ②.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赏析 结合注释 学生讨论,回答,辩难。

教师明确: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彩云,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暗指小蘋的歌妓身份。交代年年春恨的原因。

3、这句话也看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4、齐读词的下片;感受二人初见时的缠绵和分别后面对现实的哀婉 5,、齐读全词,体会词的意境之美 六、总结

全词以“春恨”为关捩,“梦后”二句写眼前“落花”二句写去年,“记得”三句写过去,由近及远,层层翻转,恰如一幅幅画面不断映现,首尾贯穿,体现了词作精工婉妙的艺术特色。 七、扩展延伸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齐读 结合注释分析

试从时间顺序、情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时间顺序:

鹧鸪天:初会——又别——相逢,由远及近, 临江仙:现在——去年——过去,由近及远 情感:

鹧鸪天:欢乐——分别愁苦——相逢的又惊又喜

临江仙:苦恋的孤寂惆怅,人生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尝试 背诵齐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a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