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有趣地生活

更新时间:2023-10-08 22:07: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他们过着安静有趣的生活。

大学教师邵,同学老戈的朋友,骨灰级摄影爱好者,每年独自进藏两个月。不呼朋不唤友,开着那辆塞得满满当当,除了他自己再容不下第二人的越野车,走一路拍一路。

安静有趣地生活日前,他返程经过本地,约见老戈。老戈说:我找家小饭馆,点两个菜,喝点酒。他说只要一个菜就行。两个人一个菜,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老戈还是点了两个菜。结果,邵一上桌就说:这个菜你带回去。到最后,他坚持把一个菜吃得干干净净,另一个,一筷子都不动。

邵的简单生活,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安静。

同学老戈,援藏八年后,为家里的孩子老人,夫妻俩回到了老家,在一所高职学校任教。和他们同期援藏的人,很多都做到一定职位,他们却安心在小城过日子。老戈抽烟喝酒还喜欢小赌,但他读书甚多,而且从不炫耀卖弄,要求自己每周必读二十万字。

他写得一手好字,却总自认为写得不好。他在客厅放了一张原木桌,每天读帖习字,每年用小楷抄写《论语》两遍。他们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自酿葡萄酒,自制小咸菜。夫妻俩都爱品茶。他太太还做得一手好菜,招待朋友都是家宴,格外温馨。前日去他家吃饭,他太太端出一碟泡蒜头,朋友吃得直叫再来一些。他得意地说:这是她去西安学回来的。

老戈夫妇的安静,多了些俗世的点滴,也更多人间的真情。

还认识一位女作家,她在多家报纸开有专栏,许多大刊常见她的文章。她用了一个很美的笔名,有很多粉丝,身边的人却不知那就是她。她安静地编稿,写文,每天中午去湖边漫步,独坐看书,有时间就独自去旅行。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她飞往上海,只为去朱家角看实景版的《牡丹亭》。她一年四季只穿棉麻衣服平底鞋,长发过腰,不染不烫;喜欢读书,喜欢听碟,喜欢咖啡、红酒……这个安静的女子,不张扬,不喧闹,低调过着凡俗的日子。

词典上说:安,有安定之意,也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之意。

静,是安定不动,没有声响。

合为安静,就是安稳,平静。能做一个心安、心静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印度,加尔各答。一位自称专家的中年男子登广告招助手,来了一群人应聘,经过激烈竞争,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专家让穆罕默德干的工作很简单:捉蚊子。穆罕默德立即投入工作,他四处侦察,并将目标锁定在阴沟、水管和散发着臭气的水池。

浦尔布纳的幸福生活很快,在加尔各答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有时,他会突然从阴沟里冒出来,有时又会在大街上又蹦又跳。别人以为他是疯子,仔细看,又会发现他正在追一只蚊子——可正常人谁会去追蚊子?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疯子是个捉蚊子天才,他捉到的各种各样的蚊子,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它们有灰色的、褐色的、绿色的,有的小得看不清,有的只比蜻蜓小一点点。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疯子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友。一次,他从阴沟里钻出来,由于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昏头昏脑,撞到了一个女孩。那女孩瞪了他一眼,正要像躲瘟神一样躲开,忽然认出了他……还好,经过他一再解释,女友最后总算答应再给他一次机会。

也就在这个时候,专家不让他捉蚊子了,而是让他捉鸟。6月的加尔各答,温度达到38℃以上。但他根本不把高温放在眼里,立即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捉鸟行动。他捉到了各种各样的鸟,有麻雀、云雀,甚至还有乌鸦。专家表扬了他,然后告诉他,实验正式开始。

专家把一群蚊子放进关着云雀的笼子里,让蚊子吸云雀的血,然后解剖了这些蚊子。接着,专家又用麻雀、乌鸦重复了一遍实验……一天,专家泪流满面地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成功了——我们很快就要成功了。接下来,我们的实验对象是人类……”

这时,女友来了。女友再一次向他提出分手,他急了:“请再给我一点时间,专家说,我们的实验成功后一定会轰动世界。”“整天捉蚊子、捉鸟就能轰动世界?”女友讥讽他道。

穆罕默德的心碎了。但他很快就忘掉了痛苦,因为新的工作又摆到了他的面前。这次的工作是让蚊子咬人,专家没有办法让蚊子咬人,但只要穆罕默德对蚊子低声耳语,它们就肯为他咬人。他已经把蚊子训练得听得懂人话了,只要再给他一点时间,他可以让蚊子说话。

就在他试着教蚊子说话时,实验结束了。奇怪的是,这回专家一点都不激动,“我们已经证实人类的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了,”专家平静地说,“也就是说,只要扑灭疟蚊,就可预防疟疾的传播。”

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当时,疟疾正在全世界肆虐,全世界每年死于疟疾的患者高达数百万——这位征服疟疾的“专家”名叫罗斯。1902年,因这一重大发现,罗斯荣获诺贝尔奖。

当消息传来时,穆罕默德泪流满面。“又不是你获奖,”朋友撇了撇嘴,“你激动什么?”“我获不获奖无所谓。”穆罕默德说,“我曾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这足够了。”

故事到这儿似乎该结束了。但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和本文的题目不符,应该叫《穆罕默德的幸福生活》才对。

浦尔布纳是谁?其实,这也不难回答:当初,罗斯一共招了两个人,除了穆罕默德,另一个就是浦尔布纳。我们之所以对浦尔布纳不太熟悉,是因为他在第一次拿到工资后就溜之大吉了。

浦尔布纳为什么要不辞而别?有无数个可能:觉得工作太苦太累,觉得干这工作没面子,丢人。觉得工作没意义,没前途;觉得薪水太低……当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说他做错了什么。

追求幸福的生活,是永远都不会错的——当穆罕默德在那一出出悲喜交加的人生话剧中倾情演出时,我们的浦尔布纳不是正在享受着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吗?或许,就在穆罕默德被女友甩掉时,浦尔布纳正带着女友逛街哩。

这种感觉的确非常幸福。但他无意中摸到了口袋,不禁有了一丝担忧。“该找个工作了,”他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呢?”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惬意一点就行,就像现在和女友逛街的感觉。

有一回,去外地出差,是一个开发商请我们去做活动,安排住在超五星的酒店,那个酒店的大堂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金碧辉煌,宛若宫殿”。我一个人住一间豪华大床房,床头柜上摆着一个精致的花瓶,中间插着一支新鲜的马蹄莲。卫生间的马桶圈是时刻保持体温的,还有好几个按钮,可调节冲洗的水量大小,还有烘干功能。还好我之前在《刺猬的优雅》一书看到过更奢华的马桶介绍(按钮冲洗的时候头顶还有个环绕立体声会给你播放音乐)不然我这种屌丝,估计会被那些功能吓得便秘。我站在房间中央,忍不住演绎了一把电影《茉莉花开》中的国际章夸张又别扭的台词:“啊呀,这样好的房间,这样高级的马桶间,还有这样柔软的眠床,啊……”

你不要害怕生活这一天我兴奋得要命,不单单是体验了一把奢华,还隐约找到了人生目标:“如果我这辈子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一定会很幸福啊,嗯,我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带着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标的兴奋感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掀开被子,我发现那么大张的床我只睡了很小的一部分,只弄皱了五分之一的床单,另外五分之四的白色床单还是平整崭新的,我矫情地用手抚摸一下,然后决定在没睡过的地方再躺一会。

那天的自助早餐标价是288元,琳琅满目,什么都有,我跟自己在家吃的一样:一碗白粥、两个小肉包,几小截油条,一碟咸菜,还有一杯酸奶。

那一整天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就算有一天,我真的成为有钱人,我真的会比现在更幸福吗?我还是只睡那么大点的地方,吃那些简单的早餐。其实我需要的真的很少,除了这些,我还要什么呢?你看,只一天的时间,我又陷入迷茫之中,从目标明确的人生到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

去年我认识一个女老板。首先她长得很美,35岁,脸上的皮肤光滑紧致,吹弹可破,腰围长年维持在24,一身华服,气质出众;其次她的家庭很美满,开了好几个公司的丈夫很爱她,对她温柔又大方,每到节日都会送她礼物,还有一个念幼儿园,长得非常萌的女儿;最后她自己还事业有成,经营一家年盈利千万的百人公司。在外人看来她真的很幸福,她就是众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可是有一天她居然在网络上跟我说这样一句话:“我经常觉得生活很绝望,真的很令人绝望。”

我朋友的朋友张先生是一个台湾大老板,身家过亿元。今年50岁的他每个月都要在台湾、中国大陆、越南、新加坡等地的工厂飞来飞去,出差的同时也顺便旅游。某一次朋友请吃饭,席间聊天,他说觉得自己很迷茫很疲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他再也找不回年轻时候拼命工作的激情了。然后又说起他旅行的经历。有一次他在阳朔,遇到一个流浪艺人,他看对方表演了很久,然后两个人聊天。他非常羡慕对方,特别想放下工作和他一起流浪,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过的人生。他第二次到阳朔,又去那条街上找那个流浪艺人,再也没有遇见,心里怅然若失。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当有一天我变得不普通了,比如拥有大把的财富,拥有令人艳羡的名望,我就不再需要面对普通的生活。到那时,我将不再受困于生活的琐碎、无聊、龌龊、疲惫、压力、厌倦、忧伤、痛苦……我的生活一定充满光鲜、快乐、愉悦、舒服、安宁、幸福……可是我现在已然明白,无论我怎么努力,即便我名利双收,依然不能脱离普通的生活,只要我生而为人,我就受困于生活,甚至受困于幸福的生活,比如那位美女老板。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受困于生活,受苦于这有限的时间和很快不再青春的肉身,受困于大大小小一切形式的责任,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当我必须面对物质生活上那些恼人的小事时,当我需要承担工作责任又想逃避时,当我不得不面对不喜欢的人又要假装热情时,我总是不停地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你不要害怕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