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培训讲义

更新时间:2024-03-18 07: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艺培训讲义

一:水泥生产的一般知识:

1.何为熟料?它含有哪几种矿物?

所谓熟料,就是以氧化钙,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原料为主要原料,另加部分校正原料如铁粉等,以适当比例配制成生料,经高温煅烧至部分熔融,经冷却而获得的圆形颗粒物料。

熟料中含有4种矿物:(1)硅酸三钙,分子式为3CaO.SiO2,简写为C3S. (2)硅酸二钙,分子式为2CaO.SiO2, 简写为C2S;(3),铝酸三钙,分子式为3CaO.Al2O3,简写为C3A;(4)铁铝酸四钙,分子式为4CaO.Al2O3.Fe2O3,简写为C4AF.

熟料中各种矿物含量一般为C3S: 45%--59%, C2S; 17%--30% ,C3A; 6%--11% ,C4AF; 10%--18% .

2.熟料中含有哪些氧化物?含量各是多少?

熟料中所含氧化物有:氧化钙 (CaO),二氧化硅 (SO3),三氧化二铁 (Fe2O3)及少量氧化镁 (MgO),三氧化硫 (SO3),氧化钾 (K2O),其含量一般为: CaO; 64%--68% ; SiO2: 20%--24%; Al2O3: 4%--7%; Fe2O3: 3%--5.5%;

MgO: <4.5%; SO3<1%;K2O+Na2O<1% 3.熟料中各氧化物的来源及对煅烧的影响?

熟料中的CaO主要来源于石灰质原料,SiO2主要来源于粘土,砂岩,Al2O3主要来源于粘土或矾土;Fe2O3主要来源于铁粉,铁矿渣;MgO主要来源于石灰质原料,SO3主要来源于煤,石膏等;K2O+Na2O主要来源于粘土,煤灰。

CaO是熟料中的主要碱性氧化物,是生成C3S, C2S, C3A, C4AF,等矿物 不可少的成分,保持合适的CaO含量是提高熟料标号的必要措施之一,但含量过高或过低,将直接影响煅烧的难易程度。

SiO2是熟料中的酸性氧化物,经高温煅烧后可与CaO化合生成C3S, C2S, 其含量直接影响到C3S和C2S的生成,影响到熟料质量。但其含量高时,烧成困难,不易结块,粘性低,不易挂窑皮,易产生“飞砂”现象。

Al2O3亦是熟料中的酸性氧化物,可与CaO作用生成铝酸三钙,含量高时C3A生成量多,而且易烧,粘性大。

Fe2O3是形成铁铝酸四钙的主要氧化物,增加其含量可降低熟料烧成温度,料易说哦,粘性小,易结块。

MgO, SO3, K2O, Na2O均有助熔作用,又都是有害物质,含量多时,易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SO3, K2O, Na2O含量过高时,还会造成“硫碱圈”,导致预热器窑结皮堵塞,直接影响煅烧,这些成分含量适当时,料将好烧。

4.为何要控制熟料中f-CaO含量?

游离氧化钙(f-CaO) 是熟料矿物形成后所剩余的CaO,游离存在于熟料中,由于它的水化速度极慢,在水泥制品已经凝固后才开始消化,在水化过程中f-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体积膨胀2.1倍左右,使水泥石开裂,因此控制合理的f-CaO含量是保证水泥安定性的重要因素。

5.导致熟料中f-CaO含量高的原因有哪些?

熟料中f-CaO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其含量对强度及安定性均有直接的影响,导致熟料中f-CaO含量过高的因素比较复杂,只有掌握导致f-CaO含量过高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服。造成熟料中f-CaO过高的因素,主要有原料,配料,煤质,煅烧等控制不合理所致,具体原因有:

(1)生料均化不好。干法生产最易发生此问题,由于出磨生料质量不均,波动大,搭配放料又不好,造成入窑物料氧化钙一股高,一股低,烧成困难,物料反应不完全。 (2)出磨生料细度大,物料表面积相应减少,煅烧时反应速度减慢,反应不完全。 (3)煤粉质量差,灰分高,细度大,水分大,发热量低,燃烧不好,煅烧温度低,物料反应不完全,升重偏低。

(4)热工制度不稳定,有周期性慢车,窑内出现一股大料,一股小料,大料到烧成带后烧不住,甚至慢车还窜生料,烧成的熟料外包裹一层生料。

(5)料层过厚或短焰急烧,由于不按要求下料,下料量过大,或由于其他原因,都会造成料层过厚,物料不易烧透,熟料中f-CaO含量高。短焰急烧时,黑影近,窜生料,物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短,物料反应不完全。

(6)煅烧温度不够。这种情况大多是操作不当所致。发生这种现象时,意味着温度不够,不能充分进行化学反应,熟料中残留的CaO多。

(7)喷煤管位置低,一次风用量小。该情况容易造成火焰软弱无力,燃烧不完全,烧成温度低。

(8)物料预烧不好。一般是由于下料过多或放松对窑尾和分解炉温度控制所致。物料到烧成带后难烧,甚至窜生料,慢窑亦出次料。

(9)结圈,掉窑皮,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定,煅烧不正常,温度升不起来,加之窑皮本身f-CaO含量过高,虽经二次煅烧,但大块烧不透。 6. 何为烧失量?

在进行全分析时,试样经过950-1000℃的高温灼烧后,所损失的重量称为烧失量。 7.什么是“飞砂”现象和“飞砂料”?

在煅烧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物料不易烧结,熟料颗粒小于0.5毫米,产生很多砂子状的细粉,从窑头缝中喷出,这种不易烧结产生大量细粉的现象称作“飞砂”现象,这种熟料称为“飞砂料”。 8. 为何要控制入窑生料细度?

入窑生料细度一般要控制<10% (4900孔/cm2筛余),因为生料粗细对物料化学反应及煅烧有很大影响,生料越细,表面接触面越大,传热快,易烧透,化学反应快而完全,为煅烧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不宜过细,因过细时会降低磨机产量,增加飞扬损失。 9.控制熟料立升重有何意义?

熟料升重是衡量熟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升重越高,f-CaO含量越低,质量越好。另外,升重也是检查窑内火力控制高低的标准,升重高低,反映看火工的技术水平高低,升重波动范围越小,说明窑内火力越均衡,操作参数越合理。但升重高低与质量好坏亦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有时亦会出现升重高而f-CaO含量不低,升重低而f-CaO含量不高(如飞砂料)的反常现象。在不影响熟料质量的情况下,升重越低热耗相对较低。

10.何为熟料中的玻璃体?

熟料中的玻璃体是形状不规则的黑色杂物。它是高温熔融的熟料,在急冷急热作用下,来不及结晶而变成玻璃体状的物质。玻璃体中含有相当多的Al2O3和Fe2O3,及少量的CaO和MgO。熟料中玻璃体含量多时,可提高熟料质量,玻璃体质脆易磨,可提高水泥磨产量。 11.何谓同流传热?何谓逆流传热?

物料与气体在同一方向中流动进行热交换的,称为同流传热。物料与气流在不同方向中流动并进行热交换的,称逆流传热。

二:回转窑的一般知识

1.回转窑由哪几部分组成?

回转窑主要由筒体,轮带,托轮,挡轮,传动装置,密封装置组成。 2.回转窑为何要有一定斜度?

回转窑是卧置在托轮上,一般呈3%--5%的斜度。生产时由窑尾下料,窑头出料。为了保证物料从窑尾向窑头顺利运动,所以将回转窑安装成窑尾高窑头低,呈一定斜度。 3.回转窑分几个带?

回转窑分五个带:干燥预热带,分解带,放热反应带,烧成带和冷却带。

4.篦冷机的控制要点是什么?

篦冷机与单筒,多筒冷却机的最大不同点是熟料冷却速度可以人工控制,以调整高,中压风机风量增减冷却速度,篦冷机机身都能进行调速,根据需要变动机身运动速度,以保证篦床上有合适的料层,既不因料层过厚,冷却不好,温度过高而烧坏篦板,又不因料层过薄,温度过低而影响二次风温,火焰形状,煤粉燃烧。料层厚度,可根据窑的产量调整篦床速度,(一般情况是篦床速度慢料层厚,熟料冷却慢,二次风温高,篦床速度快,料层薄,二次风温低,高中压风大,熟料冷却快,二次风温低,高中压风小,熟料冷却慢,二次风温高)。控制热室温度在不久的将来600—800℃为宜,从控制平台观察孔看(观察孔设在篦冷机两室之间)熟料不能全黑,也不能红料过多,而是绝大部分呈黑绿色,极少部分呈暗红色,此时篦冷机热室温度约在600℃以上。

5.窑速与下料同步有什么好处?

回转窑的转速与下料同步,就是指窑速加快,下料量也相应地增多,窑速减慢,下料量减少,以保证窑速变化,窑内物料层厚薄相应不变,以稳定热工制度,另一方面,窑速与下料自动同步,还可避免人工调整不均的毛病,防止弄虚作假,产量不真实。 6.物体传热方式有哪几种?

物体传热方式有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三种。

1.传导传热: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延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部分,本身温度降低,低温度分的温度上升,这种传递热量的方式称传导传热。

2.对流传热: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热的,称为对流传热。

3.辐射传热:热油高温物体放出辐射能,被其他物体吸收而升温,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传热。

7.放热反应带物料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在放热反应带中,物料进行化学反应,不但不吸收热量,而且还放出热量,这是不同于干燥预热带、分解带和烧成带的最大特点。 8.为何要烘窑,不烘干是否能投料?

新建成的水泥厂,无论是干法、湿法或半干法生产线,在投料试产前,必须首先要把窑系统烘干,包括烟道、烟室、预热器、窑内火砖,因为这些部位的火砖、混凝土及胶泥等都是湿的,含水分较多,如不先行烘窑,把水分蒸发掉,直接点火喷煤粉,将会造成衬料温度急剧升高,附着水分大量的迅速蒸发,衬料、混凝土内部产生大的膨胀力,从而造成火砖炸头,混凝土裂缝,严重时,发生混凝土掉快脱落,火砖抽签、掉砖等现象,迫使生产停止。所以投产前必须把窑系统烘干。窑不烘干投料是不行的,尤其是带预热带的干法窑,问题就更严重。不烘干就投料,不但会出现窑内火砖炸裂揭盖,干法窑还会出现结皮堵塞,这是由于水分和料粘接的结果。 9.烘窑方法有几种? 烘窑方法一般有两种:

1.干法预热器窑型 ,烘窑时间为三天,烘窑过程由窑尾到窑头分段进行。第一堆火点在窑尾档料圈处,主要烘预热器;第二堆火点在窑中间,烘窑的后部火砖;第三堆火点在冷却带处,烘窑的前半部火砖。

2.湿法窑烘窑时间为8~16个小时,采用直接点火喷煤粉的方法,主要是把窑内火砖烘干。烘窑时。仍然是由低到高,逐步升温,严格防止窑尾温度升的太快。温度高,一般不开排风机,用煤愈少愈好,已补灭火为原则。前8小时,尾温控制在150℃以下。烘窑过程中尾温不能超过200℃。为增大阻力,控制窑胴体变形,火砖均匀受热,把窑烘好,在窑内温度允许转窑时,可是窑慢转。 10.怎样烘窑?

烘窑的原则是小火慢烘,由低到高,逐步升温,中间要保持较长的恒温时间,严格控制升温降温速度。在烘窑期间,对出旋风筒气体温度应作详细记录,如无热工仪表指示。应派专人负责测定,一般每小时一次。

11.烘窑时应注意什么?

(1)在烘窑过程中,对窑尾、旋风筒出口温度应作详细记录。如果仪表失灵,应派专人测温。

(2)点火后必须控制温度逐渐升高,不可操之过急,升温过快。

(3)烘窑中每隔1~2小时转窑一次,尤其Φ2.5*40米的立筒预热器窑,胴体刚性差,受热后容易变形,最好每小时转1/3转,以保证窑体不变性为原则。

(4)烘窑过程中,冷凝水多,不少机械内会进水,冬季则冰,因此,卸灰阀、气力提升泵、人孔门等处应打开,把水接出,待不流水时把螺旋输送机、提升机、气力提升泵等机械内的水擦干,冬季有结冰时把冰打,防止水进输送提升设备,以免放料后发生水泥浆堵塞,停机停产。

(5)使用布袋收尘器的窑,在烘窑期间,应把布袋收尘器入口阀门关闭,使废气不经收尘袋,通过旁路管道自己接从烟囱排除,以防止烟气进入收尘布袋冷凝积水,收尘后把布袋糊死。

(6)在烘窑过程中,窑称如未烘干,宁可延长烘窑时间,也不能点火投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发现掉砖,应及时停窑熄火补砖,防止事态扩大。

(7)烘窑前,窑内不能积煤,防止点火后发生爆炸性燃烧,造成事故。 12.窑的烘好标准是什么?

烘窑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可在窑冷后入内观察,检查混凝土、耐火砖是否干燥,有无炸痕、炸头及揭盖,甚至脱落、抽签、掉砖等现象发生。如果混凝土、火砖已被烘干,又和砌筑时一样,表面光滑平整,原形不变,无细微水珠,即为烘好。

另一种方法是在烘窑过程中判断烘干程度。窑没干前,窑尾人孔门、预热器卸灰阀、沉降室卸灰阀、气力提升泵等处,都可看到向外流水,随烘窑时间的延长,流水逐渐减少,当窑基本烘干时,就无水流出,这说明窑以基本烘好。

所谓窑已烘好,并不是说烟道、预热器、窑内衬料结晶水已分解蒸发,完全干燥,只不过是绝大部分附着水被烘掉,残从的小部分附着水在升温蒸发时不会造成后果而已,要想衬料 完全干燥,有待窑内点火喷煤粉解决,只靠木材或煤块是难以达到完全烘干的。实践证明基本烘干后、喷煤粉完全烘干是行之有效的,较理想的操作方法。

13.旋风预热器是怎样工作的?

以四级旋风预热器为例,物料在旋风筒内以同流和逆流两种方式进行热交换。若同流为主,称为同流式旋风预热器;若逆流为主,称为逆流式旋风预热器。

当生料由下料管喂入 Ⅱ级旋风筒的风管中,被由窑内过来的高温废气吹散,均匀的分布在高温气流中,料与气同流进入Ⅰ级旋风筒,多余的废气经烟囱排向大气。分离出的

生料再经1-2-3-4级旋风筒入窑,在这个过程中,生料始终被高温气流悬浮在旋风筒内,颗粒细小的物料被高温的气流包围着进行热交换,短时间内,物料温度即可从常温达到750℃以上,从而完成物料干燥预热及部分分解过程。 14.预分解窑的特点是什么?

预分解窑亦叫窑外分解窑。它是在悬浮预热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高,热耗低,但设备复杂。预分解窑,就是物料入窑前通过悬浮预热器、分解炉,太酸钙分解率由悬浮预热器窑的30%左右提高到85%~95%,碳酸钙分解过程基本上在窑外完成,物料在窑内形成熟料所需煤粉减少到30%~40%,而分解炉所用煤粉达到60%~70%。窑内形成熟料所需热量大幅度减少,为加快窑速、加大下料量创造早良好的条件。预热分级窑与悬浮预热窑不同是在要与预热器之间加了些分解炉,因而物料入窑前分解率大幅度提高。

预分解窑,窑炉的点火是分别进行的。窑先点火,引火物用油或柴,点火时先开煤风风机,待煤粉燃烧后在开净风风机,刚点火时煤风量不能太大,煤粉着后,随温度的不断升高逐步加大煤粉量至合适。烧到烧成带注意留火,防止长时间物料烧成带温度高把砖烧融成挂丝,降低或转的使用寿命。点火后3~4小时,尾温升至800℃左右,分解炉温度达到600℃以上,含氧浓度为10%,分解炉吹煤点火,当悬浮预热器旋风筒出口温度达到350~400℃时,开始下料,下料量为正常下料量的60%~70%,以后逐步加大下料量,24小时候加至正常。

预热分解窑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窑尾预热筒结壁堵塞,窑后长厚窑皮,结后圈;窑前集料,堆篦冷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通风不良,下料不匀,火焰伸不进去,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行。

预热器堵塞的原因:(1)卸灰阀有杂物;(2)撒料板严重变形或卸灰阀失灵;(3)结壁大量掉落,发生堵塞。

发生结壁,后结圈的原因复杂,但一般是:(1)尾温、分解炉温、控制过高,物料提前出现液相;(2)配料三率值控制不当,硅酸率较低(n)、溶媚矿物较多、液相量高;(3)燃料中含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三氧化硫(SO3)高;(4)下料不匀、断料,或煤粉过多、燃烧不完全,都是造成结壁的重要因素。

由于篦冷机不能及时把熟料输送走,发生熟料堆积现象,甚至堵到窑口,,严重影响通风,甚至造成篦冷机堵塞,被迫停窑处理。产生堆雪人的原因:(1)窑卸出的熟料靠篦冷机前边,熟料不能落到篦冷机活动篦板纵向长度的?后,篦冷机不能及时把熟料输送走,发生熟料堆积。处理办法、加长窑胴体,改变熟料落点;(2)出窑熟料温度高,发粘,或掉窑皮掉圈,料层过厚。处理办法,减慢窑速适当增长火焰,延长物料冷却时间和减薄料层;(3)改变配料方案,减少液相量。 15 为何“红窑必停,严禁压补”?

所谓红窑,主要是指烧成带局部耐火砖被烧掉,而发生胴体被烧红的现象。如红窑时不停窑,而采取高温下把窑猛然停下20—30分钟,止火停煤,以急冷的办法把高温的熟料冷下来,期望红窑部位粘上一层熟料,以图继续生产。这种处理红窑的办法叫“压补”,结果是奏效少,损失大,即使补上窑皮,但时间不长,又会掉下来,得不偿失。另外,“压补”会使窑体变形,经常“压补”会程度不同的造成窑身弯曲、中心线不正、发生掉砖的严重问题。因此,规定“红窑必停,严禁压补”。但不可用水冷却,出现暗红时,说明还有20—50毫米的厚火砖,不需停窑,移动火点位置进行挂补。如壳红证明已无火砖,应停窑检修。红窑必停是指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而不是应即停窑。如果大面积红窑,压低火力,料烧变色即可。

如何根据挡风圈漏出料来判断物料预热的好坏?

挡风圈处漏出物料是经过旋风筒、立筒预热后入窑的物料,从漏出物料的颜色可以判断物料预热好坏和在立筒中的分解程度,判断方法如下:

1. 物料应与喂入料的颜色基本相同。稍有变白,说明预热和分解不好; 2. 漏出物料的颜色发白或稍发黄,说明物料预热分解较好; 3. 漏出物料发黄,说明物料预热分解情况较好。 16 分解炉结皮的原因何在?

分解炉结皮,与生料中碱含量有关,有关方面测定,结皮中K2O含量占10%左右。同时与分解炉温度控制有关,一般炉温控制在900°C左右,就很少出现熔块和结皮现象,一旦超过95°C,炉内物料粘性增加,容易造成Ⅳ级下料管堵塞。为保证分解炉的正常工作,炉温不要控制过高CaCO3分解率也没有必要达到100%,控制在85%---90%即可。为避免结壁和结圈,硅酸率应控制在12:24±0.1。 17 何谓实物煤?何谓标准煤?

实物煤:燃烧熟料实际所用的煤。

标准煤:发热量或热值为7000千卡/千克的煤。 18 何谓燃烧速度、发热能力、烧成带热力强度?

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的多少(块慢)。

发热能力:回转窑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以百万千卡/小时表示。窑径愈大则发热能力愈大。

烧成带热力强度:烧成带单位截面积或单位容积所发出的热量。提高热力强度可增加窑的产量。提高热力强度,就必须采用快速燃烧,高发热量的燃料。 19 煤粉燃烧的三个阶段?

1 干燥预热阶段 2 挥发物分馏与燃烧阶段 3 焦炭燃烧阶段 20 何谓完全燃烧?何谓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即燃料中可燃烧成分C、H、S等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完全生成不再燃烧的CO2、H2O和SO2等产物。

不完全燃烧:是指主要可燃烧成分没有完全燃烧,有CO存在。 21 热量的单位有几种?

在工业生产上,热量的单位一般用卡或千卡,又名大卡;另一种是千焦或兆焦。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卡=1000卡;1兆焦=1000千焦;1兆焦=238.9千卡,所以7000千卡=29.3兆焦。

22 怎样使用二次风?

当一次风不变时,二次风大小决定窑内抽风能力的大小。二次风大,火焰长;二次风小,火焰短。二次风主要是调节火焰长短,尾温高低以及供应煤粉燃烧时的空气。

当尾温温度低,火焰短,料层厚,慢车开快时,应开大排风阀板,增加二次风;

当尾温温度高,火焰长,慢窑,烧前圈,应关小排风阀板,减少二次风。

火焰长减少排风,火焰短应增加排风,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影响火焰长短的因素不只一个,处理办法也不只一种。

23 火焰形状对煅烧有何影响?

火焰与煅烧的关系密不可分,唇齿相依。火焰的形状合适与否,是煅烧的关键,它与煤质、煤嘴、窑型、熟料冷却机型、煤粉制备、配料成分、风煤配合,一二次风温度、窑速快慢、操作控制、产量高低等因素有关。我们需要的火焰形状是:有适当长度的高温部分,顺畅,完整,不散,不乱,不涮窑皮,无局部高温,便于控制,有利于稳定窑速,产量高,质量好,安全运转周期长。否则,将直接影响煅烧不正常,窑速不稳定,产质低,窑皮没有保证,看火工操作被动。

24 影响火焰长短有哪些因素?

造成火焰长的因素:1、排风大 2、料少 3、煅烧温度低 4、慢车 5、煤粉湿粗,灰分大,挥发分低,固定碳多 6、煤管位置高,伸入窑里多 7、煤多,一次风小,一二次风温度低 8、煤管口径大,拔稍角度小,平稍长 9、停窑止烧

造成火焰短的因素:1、排风小 2、料层厚 3、窑速快 4、一次风大,二次风小,煤适当 5、烧逼火,火点温度高 6、煤粉挥发物高,一二次风温高 7、煤管位置过低,偏料,偏外 8、煤管口径小,角度大,平稍短,装风翅 9、结圈。

25 木柴堆放高度为何要超过窑直径的2?3?

水泥窑的点火,不但要有足够的木柴,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能使温度提高到煤粉的燃点以上,而且必须使烧成带造成一个火力集中的局面,使喷入的煤粉大部分能与木柴燃烧形成的火焰接触,以利在短时间内燃烧,使窑内空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煤粉燃烧形成完整火焰的目的。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和维持煤粉燃点的温度,如不及时利用,热量将很快随气流从燃烧带向窑尾流失,使燃烧带温度迅速下降点不着火。木柴堆放高度低于窑直径的1?2时,即使木柴有足够数量,必然堆的分散,点火后火力分散,火焰不足,使吹入的煤粉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与火焰接触而向窑尾流失,延长了煤粉的着火时间

26 点火时,只“放炮”,火不着是何原因?

有时点火时,频频发生“放炮”现象,这是由于拉风大,火焰长,高温区靠后,煤粉喷出后不能很快燃烧,沉落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激烈燃烧而“放炮”。加煤量多,“放炮”间隔时间就短,因沉落煤粉量增多。同时由于高温区靠后,煤粉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很容易被排到窑外,观察时很难看到白火焰,而是一片黑,其实前部的煤还是燃烧的。“放炮”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也会点不着火。发生“放炮”现象时,必须关小一二次风,适当减少煤粉量,使高温区向窑前移位。下列情况容易形成放炮现象: (1)煤质水分大,细度粗,不易着火; (2)一、二次风过大; (3)点火时木柴位置太靠后; (4)用煤过量。

27 为何要挂窑皮?挂窑皮的原理是什么?

回转窑内经常保持着1450度以上的高温,胴体钢板是无法承受这种高温的。为了保护胴体,在其内壁镶砌了一层耐火砖,但耐火砖的耐火度和厚度是有限的,也经受不住长时间高温的侵袭和物料化学反应的腐蚀。所以,为了延长耐火砖的使用寿命,在其表面粘挂上一层熟料作为保护层,这就是窑皮,其不但有利于延长耐火砖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窑胴体的散热,提高热效率。物料在回转窑中是由冷端向热端前进的,当它进入烧成带时出现液相,液相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物料液相具有胶粘性能,但胶粘性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而在烧大火时窑皮就挂不上。当火砖表面温度不使液相处于过热状态时,物料粘性最大,火砖被压到物料下面时,两者就粘在一起,并起化学反应,以后随温度的降低而固结,形成第一层窑皮。同样原理,以后形成第一、第三……层窑皮。随着挂窑皮时间的增长,窑皮愈粘愈厚,而随着窑皮的不断增厚,窑皮表面温度不断升高,液相粘度逐渐减小,因而粘上的物料也在减少。同时,由于窑皮本身的重量和物料的摩擦及机械振动等作用,窑皮粘粘掉掉,数量几乎相等,于是就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窑皮。

28 怎样预计物料到达烧成带的时间?

比较准确地计算物料到达烧成带时间(一般误差不超过10分钟) 注:T——移动时间,分

L——窑长,米

N——窑速,每小时转数 D——窑的内径,米 S——窑的斜度,%。 29 怎样保护窑皮?

1、摸索制订合理的操作参数,稳定窑的热工制度,保证快转率在85%以上。 2、加强煅烧控制,避免烧大火,烧顶火,严禁烧流或出生料,保证熟料结粒细小均匀。 3、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改进喷煤嘴结构,保证完整火焰形状,不涮窑皮,并经常移动煤嘴位置,调整高温区域,以利于窑皮粘挂。

4、及时处理前结圈,保持一定高度,使大块及时滚出,避免损伤或砸坏窑皮。 5、发现窑皮不好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挂。

6、配制成分适当的生料,保证好烧,不结块,以利粘挂窑皮和操作控制。 7、加强设备维护,力争减少停窑次数,以避免窑皮因忽冷忽热的变化而脱落。 8、严防结后圈而压短火焰,危害窑皮。

30 看火看什么?

看火工透过看火镜向窑内看什么?初学者通过蓝色玻璃向窑内观看时,只能看到一片红腾腾,感到茫无头绪,究竟看什么?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观看;来料大小:升重高低;一、二次风大小;下煤多少;煤管高低;前圈高低;窑皮厚薄。

31怎样看来料大小?

看来料大小,是从火焰下边微偏没料边,顺物料滚动时的边缘直往里看,可以看到火红的熟料后边有暗灰色的东西在不断滚动,看火工把它叫做“生料”或“黑影”。物料由小变大时,料层增厚,前窄后宽,黑影位置不断前移,火焰回缩。物料由大变小时,料层减薄,黑影后退,火焰伸长,火色发亮,黑影在火焰前部流动,甚至看不到。

32 怎样看物料的颜色、结粒、翻滚情况和提升高度?

通过看火空向窑内观察,从前圈到生熟料交界处为止的熟料和烧成带空间火焰的颜色为粉红色。熟料颗粒均匀细小,5~20毫米的小颗粒占80%以上,部分鸡蛋,核桃大小的料块掺杂在均匀的小颗粒中,翻滚灵活,进冷气机时微有灰尘扬起,对看火清晰度无任何影响。从副看火孔看,熟料顺窑壁带起,稍高于煤管,用矿化剂,或熟料中熔煤成分含量高时,则被窑壁带起得更高些,因这种物料粘性大。在熟料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熟料被窑壁带起的愈高,说明烧成带稳定愈高。否则相反。干法窑结粒较粗,似核桃、鸡蛋大小的块较多。

怎样看火焰形状、颜色和下煤量?

正常煅烧时,火焰顺畅,活泼有力,前部白亮,中部粉白,后部发黑(黑火头),理想的形状近似毛笔头,长度适当,完整稳定,无回头风,无局部高温,不散不软,不涮窑皮,便于控制。下煤量正常时,黑火头浓淡适宜,煤粉燃烧完全,无流煤现象。下煤量少时黑火头发黄,火焰长飘没劲。下煤量多时,黑火头浓黑,严重时出现流煤现象,火焰“咚咚”发响。

33 各率值如何控制才有利于煅烧?

经验证明,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率值在下列范围内较好: KH=0.88-0.92,+0.02 n=2.1-2.3, +0.1

P=0.95-1.25 +0.15

目前高硅酸率配料方案,n的控制在2.5,P在1.0以下。根据本厂条件,把各率值配好,适应优质高产和煅烧需要,而煅烧操作又应根据配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一般

认为高KH配低n,或低KH配高n,是有道理的。但实践证明,采用高KH配高n、低P,或低KH配高n、高P的方案也是很好的。 34 如何预防后圈的形成?

要防止结后全,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操作人员应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改变操作方法,变不利为有利;

2、配料的KH和n值适当高一点,减少液相粘度和总量,防止液相过早出现而造成结圈;

3、改进喷煤系统,加速风、煤混合,保证煤粉完全燃烧,火焰完整;要严防火焰分散,形成长焰低温;

4、合理使用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快转率,使液相不要过早出现;

5、控制一定的火焰长度,抓住黑影烧,保持烧成带有足够的火力,加速煤粉燃烧,相对的提高尾温,并保持稳定,确保物料预烧好;

6、经常变动煤管位置,改变火焰高温区,使厚窑皮处不当受到冷热变化而脱落;同时,可改变煤灰沉降区,使物料的熔融区相应变化,而不固定在某点或某区域。

35 窑弯曲后怎么办?要变形后易发生什么现象?

在正常生产中,必须保证回转窑筒体“直而圈”的几何形状。但由于违反操作规章规程,如停窑时不按规定转窑,或局部火砖脱落不及时镶补,或特殊原因造成停窑后长期不能转动(如密封圈烧坏、突然停电、牙轮损坏等)胴体会发生弯曲,严重时,轮带和拖轮脱离接触,甚至发生转不动窑的现象。如窑弯曲后,辅助马达转窑也只能转大半圈,则把窑身弯曲拱部转到上面,然后停窑止火,使窑冷却,弯曲的拱部会慢慢恢复正常,然后点火开窑。窑变形后,从窑电机电流表看电流不稳定,窑内发生掉砖,轮带与拖轮接触不均,严重时造成轮带移位等现象。

36 砌筑前都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砌筑开始前,应先准备好砌筑工具,如:大铲、瓦刀、扁铲、木锤或橡皮锤、小铁锤、木楔、压机、压机木、拌灰槽或缸、胶皮桶或铁筒、照明灯、低压变压器等等,乳使用机械,则应准备切砖机、搅拌机、震动棒等,以免砌砖开始后,手忙脚乱,误工误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f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