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23 00: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掺入为0称硅酸盐水泥Ⅰ型,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掺入不超过5%称硅酸盐水泥Ⅱ型。

2.安定性:硬化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3.熟料粉化:熟料冷却速度慢,在小于5000C时β-C2S会转变γ-C2S,发生体积膨胀,使熟料颗粒膨胀成细粉。

4. 假凝:水泥加水后几分钟内即出现的固化。发热量不大,经剧烈搅拌,水泥浆又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无影响,但影响施工。

5.生料配料:根据水泥品种、原燃料品质、工厂具体条件等,选择矿物组成或率值,由此计算原燃料配比。

6.理论热耗:烧制1Kg熟料,无任何物料和热量损失所需的热量。

7.原料预均化: 在存取料的过程中,采取特殊堆取料方式,使成分波动减小的过程。 8.抗渗性:抵抗有害介质渗透的能力。

9.急凝:纯熟料磨细拌水,很快出现不可逆的固化,同时放出大量水化热。 10. 抗冻性:水泥石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

11. 耐久性:硬化水泥石结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质量和使用功能的性质称为耐久性。 二、判断正误(正确:填A,错误:填B,每题1分)

1.回转窑内分解带物料运动速度最快。( A )

2.急冷对提高熟料质量有好处,所以应延长熟料在冷却带的时间。( B ) 3.烧成温度偏低,可能会使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增多。( A ) 4.入窑生料分解率越高越好。( B )

5.影响矿渣活性的因素有化学成分和玻璃体的含量。( A ) 6.铝率越大,窑内液相的粘度越小。( B )

7.GB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0%。( B ) 8.石膏是缓凝剂,石膏的掺量越多,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 B ) 9.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格,则该水泥为不合格水泥。( B ) 10.硅酸盐矿物主要指C3A、C4AF。( B )

11 .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表示其28d抗折强度的最小值为32.5MPa。( B ) 12. 熟料的冷却以急冷为好。( A )

13.水泥中掺的混合材料越多,其早期强度越高。( B ) 14.熟料的热耗表示生产1kg熟料所消耗的热量。( A )

15.熟料KH值越高,一般熟料强度较高,所以实际生产中KH越高越好。( B ) 16.烧成带的温度一般控制在850~950°C之间。( B ) 17.熟料率值要稳定,KH控制波动范围为±0.015,合格率不得低于80%。( A ) 18. 球磨机的作用是用来破碎物料。( B )

19.加强磨内通风,可将磨内微粉及时排出,减少过粉磨现象,粉磨效率提高。( A ) 20.预热器内气体与物料的传热主要是在旋风筒内进行的。( B ) 21.生产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希望C3S和C3A含量多些。( A ) 22.水泥中的C3A和C4AF的作用是促进C3S形成。( B ) 23.熟料在煅烧中由于慢冷造成C3S分解出f-CaO。 ( A ) 24.熟料中的SO3较多会导致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 。( B ) 25.熟料的SM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 B )

26.熟料的IM越高C3A越多,液相粘度越高。 ( A )

27.生产水泥的粘土质原料,主要为熟料提供SiO2,其次提供Al2O3和少量Fe2O3。 ( A ) 28.石灰质原料为熟料提供CaO,所以CaO含量越高好。 ( B ) 29.生产熟料的原料可用,白云石, 粘土,铁粉。 ( B ) 30.原料预均化可保证原料成份均匀。 ( B )

31.80kg石灰石和15kg粘土及5kg铁粉,能生产100kg熟料 。( B ) 32.用无灰份燃料生产熟料,灼烧生料+煤灰=熟料。 ( B ) 33.熟料的烧结温度范围等于1300-1450℃-1300℃ 。 ( A ) 34.熟料在煅烧中的固相反应是吸热反应。 ( B ) 35.熟料冷却速度慢,C2S易粉化出f-CaO 。( B )

36.熟料的KH的作用是控制C3S与C2S的相对含量。 ( A ) 37. P.I水泥的组成材料包括熟料和石灰石或矿渣和石膏。( B )

38. 由生料烧至1300-1450-1300℃,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份的烧结物称酸盐水泥熟料。( B ) 39. 通用水泥中掺加石膏的作用是改善性能,调节强度等级,提高产量。(B ) 40. 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熟料中的fCaO、MgO、SO3 。 ( B )

41 GB175-99规定水泥安定性试验合格,P.O中的MgO可放宽到6% 。 ( B ) 42.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CaO含量在62-65%。 ( B )

43.生产低热水泥,选择C3S,C4AF和C3A应多一些 。( B ) 4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的含量一般在50%左右 。 ( A ) 45.回转窑内煅烧熟料所需时间大约为10-20分钟。( B ) 46.煅烧熟料时,排风机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烧结反应。( B ) 47.用天然气作燃料煅烧熟料,灼烧生料=熟料 。 ( A )

48.生产水泥熟料,当粘土质原料的硅率大于3.5,需加硅质校正原料 。 ( B ) 49. 密封好的散装水泥的存放期不超过3个月。 ( A ) 50原料预均化的目的是降低原料成份的波动。 ( A ) 51.矿渣水泥国标规定SO3≤3.5% 。( B ) 52. 灼烧生料是不含煤灰的熟料。( A )

53.水泥水化放出的水化热是有害的。 ( B )

54.国标规定:通用水泥的初凝时间都相同。 ( A ) 三. 填空题(每题2分)

1.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 矿渣 )、( 粉煤灰 )、( 火山灰 ) 2.提高水泥粉磨产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入磨物料粒度 )。

3.既能作为生产熟料的原料,又能作掺入水泥中混合材料有(石灰石,矿渣,粉煤灰等 )。 4.确定硅酸盐水泥中的石膏掺量时首先应考虑(C3A的含量 )。 5.熟料煅烧时液相粘度的大小与(IM )有关 。

6.预分解窑的预热器系统的传热方式为(料气混合传热,料气分离传热 )。 7.研究熟料矿物特性的目的是(了解矿物特性与水泥特性的关系,设计配料方案,开发新品种水泥)。 8.要得到熟料四种矿物,需要用(熟率值料 )控制氧化之间的相对含量。 9.熟料中C3S的水化特性:(早强高,后强高,凝结正常)。 10.熟料的粉化是指(β-C2S转变成γ-C2S )。

11.降低熟料中f-CaO 的主要措施有(原料选择,配料合理,生料细度均齐成份 均匀, 锻烧正常 )。 12.熟料SM在煅烧中的作用(控制夜相量 )。

13.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控制三个率值的范围可在(KH:0.87-0.96,SM:1.7-2.5, IM:0.9-1.7 )。

14预分解系统中窑内划分为三个带,即(过渡带 )烧成带、冷却带高)。 15.悬浮态传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传热面积大大增加)。

16.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入窑生料的细度要求(80um筛余:8-12%,200um筛余:<1-1.5% )。

17.生料中R2O、cl-、SO3在煅烧中产生挥发与凝聚循环,会导致(预分解窑预热器系统结皮、堵塞,回转窑内分解带结硫碱圈,熟料质量降低)。

18.生产熟料、选择设计配料方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及等级,原燃料品质、工厂具体条件等)。

19.CaCo3的分解过程包括( 两个传热,两个扩散,一个化学反应 )。

20.熟料热耗与熟料理论热耗的关系是(熟料热耗=熟料理论热耗+物料损失和热量损失的热量)。 21.GB1344-99规定:( P。S )水泥中SO ≤4%……。

22.硅酸盐熟料的矿物有( C3S,C2S,C3A,C4AF ),其中硅酸盐矿物有(C3S,C2S ),溶剂矿物有( C3A,C4AF ) 。

23.通用水泥包括( P.I,P.II, P.O, P.P, P.S, P.F, P.C, P.L )七种。

24.根据水泥品种、原燃料品质、工厂具体条件等,选择矿物组成或率值,由此计算(原燃料配比 )称生料配料。

25.硅酸盐水泥细度国标要求( S>300M2/Kg )。 26.(凡以CaCO3为主要成份的原料 )叫石灰质原料。 27.物料的均化效果用( S进/S出=H )表示。

28.生料气力均化系统分(间歇式 )和( 连续式 )两种。

29.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物化反应,吸热最多的是( CaCO3分解 )反应。 30.C3S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液相量和粘度 )。 四.单项选择(每题2分)

1.分解炉内加入燃料的主要目的是(B )。

A.供物料升温需热 B.供碳酸盐分解需热 C.供固相反应所需 2.分解炉、预热器漏风过大,将使单位热耗(A )。 A.增大 B. 不变 C.下降

3.提高分解炉中燃料的燃烧速度,将使(A )。

A.炉内分解温度提高 B.炉出口温度提高 C.物料分解率下降 4.分解炉内传热快的最主要原因是(B )。

A.传热系数增大 B. 传热面积大 C.气流紊流程度高

5.在保持正常情况下,要提高分解炉内的分解温度,可以(C )。 A.多加煤粉 B. 少加煤粉 C. 加快燃烧速度 6.分解炉中物料与气流温度差很小的原因是(B )。

C. 炉内燃烧温度低 B.气固相传热面积大,热量被物料吸收 c.入炉料温本来就高 7.在采用四级旋风预热器的窑外分解系统中,料粉的流程是( B)。

A.从C3经C4入分解炉后再入窑 B. 从C3入分解炉再经C4再入窑 C. 由分解炉经C3、C4后入窑

8.国标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A )。 A.45分钟 B.55分钟 C.60分钟 9.影响熟料安定性的是(A )。

A.一次游离氧化钙 B.二次游离氧化钙 10.以下用作温度测量的是( C )。

A.毕托管 B.倾斜微压计 C.热电偶 D.转子流量计

11.生料石灰饱和系数高,会使( A )。

A.料难烧 B.料好烧 C.熟料游离氧化钙低 D.窑内结圈 12.二次风温越高,则( A )。

A.烧成温度越高 B.窑尾温度越低 C.熟料冷却越差 D.出窑熟料温度越高 13.新型干法水泥厂规模通常用( C )来表示。

A.日产水泥量 B.年产水泥量 C.日产熟料量 D.年产熟料量 14.如下粉碎机械粉碎比最大的是( C ),破碎比最大的是( D )。 A. 颚式破碎机 B.锤式破碎机 C. 反击式破碎机 D. 球磨机 15.当球磨机转速过低时,磨内研磨体运动状态为( C )。 A.周转状态 B. 抛落状态 C. 倾泻状态 16.如下分级设备选粉效率最高的是( D )。

A.粗粉分离器 B.离心式选粉机 C. 旋风式选粉机 D.O-SEPA选粉机

17.粉磨水泥时,掺的混合材料为:矿渣28%,石灰石5%,则这种水泥为( C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复合硅酸盐水泥

18.目前用预分解窑生产水泥时,如果设有原料的预均化设施,则生料的均化多采用( A )。 A.连续式气力均化库 B.间歇式气力均化库 C.预均化堆场 19.1袋水泥为( B )。 A.50±1斤 B.50±1公斤 C.100±1㎏ 20.风扫磨属于( B )。

A.单独烘干系统 B.烘干兼粉磨系统 C.单独粉磨系统 21.矿渣 水泥SO3的允许含量比硅酸盐水泥( C )。 A.相同 B.低 C. 高

22.矿渣水泥与强度等级相同的硅酸盐水泥相比,其早期强度( C )。 A.高 B. 相同 C.低

23.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 C )。

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 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 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 24.预分解窑内分成( A )。

A. 三个带 B.四个带 C.五个带

25.出厂水泥的富余强度(28d抗压强度)最低在(B)MPa以上。 A.4.5 B.2.5 C.3.5

26.生料的平均细度常用(B)表示。

A.比表面积 B.0.08mm方孔筛筛余百分数 C.0.02mm方孔筛筛余百分数 27.某熟料中有C3S,无C2S,则其KH值可能 ( C )。 A.=0.667 B.<0.667 C.>1

28.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 A )。 A.降低液相粘度 B.减少液相量 C.提供较多热量

29.普通配料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液相出现的温度大致是( C )。 A.900℃ B.1100℃ C.1280℃ D.1450℃ 30.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 A )。 A.P·S B.P·O C.P·F D.P·P

31.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液相量一般在( A )。 A.20%~30% B.10%~20% C.0%~40% 32.纯碳酸钙的烧失量是( B )。 D. A56% B.44% C.80%

33.熟料慢冷,熟料矿物可能减少的有( A )。 A.C3S B.β-C2S C.C3A D.γ-C2S

34.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 B )。 A.提供较多热量 B.提高温度 C.提高液相粘度 35.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最高烧成温度是( C )。 A.1280℃ B.1300℃ C.1450℃

36.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比硅酸盐水泥的( B )。 A.高 B.低 C.一样

37.矿渣的活性激发剂主要有硫酸盐激发剂和碱性激发剂,其中硫酸盐激发剂主要指( C )。 A.熟料 B.石灰 C.石膏

38.预分解窑的三次风主要指( C )。

A.输送煤粉的风 B.从冷却机直接入窑的风 C.冷却机入分解炉的风 39.窑尾增湿塔的主要作用是( a )。

A.降低粉尘的比电阻 B. 降低出窑有害气体含量 C. 便于操作 40.二次?—CaO在( c )时易生成。 A.1300℃ B.1200℃ C. 1250℃ 41. KH值过高,熟料( a )。

A.煅烧困难,保温时间长 B. C2S的含量高 C. 产量高 42.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 a )。 A.6.0% B. 5.5% C.5.0%

43.在普通干法中空回转窑内,物料运动速度最快的带是( C )。 A.干燥带 B. 预烧带 C. 分解带 D. 烧成带 44.回转窑内的窑皮形成位置在( B )。

A. 冷却带 B. 烧成带 C. 分解带 D. 固相反应 45. 回转窑烧成带的传热方式主要为( C )。

A.传导传热 B. 对流传热 C. 辐射传热 D. 对流换热 46.预分解系统的分解率的合适的范围 ( D )。 A. 50 ~ 60% B. 60 ~70% C. 100% D. 85 ~ 95%

47.熟料形成过程中,固相反应的特点是( A )。 A. 放出热量 B.吸收热量 C.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48.分解炉内料粉分解所用时间范围大致是( B )。 A.4 -- 10 分钟 B. 4 -- 10 秒 C. 4 -- 10 小时 D. 半小时 49.离析现象主要发生在( A )。

A.单人字型堆料 B.多人字型堆料 C.波浪型堆料 D.水平层状堆料 50.影响预热器传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B )。

A.停留时间、物料分散度、物料气流温差 B.停留时间、分散度、撒料板位置 C.停留时间、撒料板位置、三次风温

五.多项选择(选择正确答案,每题3分,若选错1项扣1分,每小题最高扣3分)

1.袋装水泥的存放出期为( ABC )。

A.2个月 B.小于3个月 C.等于3个月 D.小于4个月 2.提高水泥粉磨产质量的措施有( ABD )。

A.降低熟料粒度,改善熟料易磨性 B.降低熟料和磨内温度 C.增大研磨体和隔仓板蓖孔尺寸 D.加强磨内通风,选粉效率与循环负荷合理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