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05-29 06: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阳一中2018-2019学年秋期高一第一次月

历史试题

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 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开创了中央与地方贵族分权管理体制。对于这一说法,下列表述 正确的是( )

①贵族分权是指分封的诸侯国 ②这一体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③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⑨ D.②④ 4.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 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 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5.《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 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6。《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 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7.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 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 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8.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

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 征是( )

A.中央集权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刁 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10.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 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 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 B.天人合一 C.皇权至上 D.大一统 11.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 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2.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使 D.施行将兵法

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 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14.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 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 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15.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充善地方监察制度

16.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 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注重门第家世

17.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 们留下了很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 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 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铙的一个核心是( )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18.有当代学者评沦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这里的“它”指( ) A.郡 B.封国 C.行省 D.内阁

19.“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入主自为 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 )

A.西周分射制瓦解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2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 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期的军机处

2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 家个别偿试,又互相摸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 观点的是( )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大一统制度 D.郡县制度

2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 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

A.分封制和都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3.《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 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 其员。”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

24.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 行”。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25.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口日丞相,0曰宰相,旦设计相, 至口则丞相废。”第三个“旦”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秦 B.唐 C。宋 D.明

26.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 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 “朝服予杖”,吏谓“公卿之辱,前此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B.传统君臣关系观念不复存在 C.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27.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

2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 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 29.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3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3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 “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卜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32.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馅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 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 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 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 )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 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33.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 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 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 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 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34。“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 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35.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 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入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 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 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3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privilegia ne irrogarit。”意即“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 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37.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 法》。由此可见( )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

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38.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 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 正确的理解是( )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3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郡 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 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40.“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 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12分,43题8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 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 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 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 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 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丈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 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o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 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 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 系。(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8 分)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6分) 42.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武帝善助时,由是狄权助为中大夫。后得未买臣、 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 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辨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讳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