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和能量综合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26 1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动量和能量综合问题

---------弹簧问题中的动量、能量问题

弹簧常常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弹簧的伸缩形变,使与之相关联的物体发生力、运动状态、动量和能量等方面的改变. 因此,其中涉及到利用到很多物理观念解决问题,弹簧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涉及相互作用的观念。物体在弹簧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涉及运动观念。在弹簧的拉伸或压缩过程当中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涉及能量守恒的观念。在解决弹簧类问题时,需要学生建立相应物理模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在研究弹簧问题中的动量、能量问题时,加强这些物理观念的渗透教学,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1、我们在解决弹簧问题中如需求解某一瞬时状态量,如力、加速度、速度等,我们可以利用运动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2、如果研究的是物体或系统在某一过程中初、末状态动量、动能的改变量,而无需对过程的变化细节做深入的研究.我们利用能量及动量的观观念,利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解决问题。如问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如我们研究的问题涉及能量,或经我们分析所受合外力为零,不受合外力,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碰撞)等问题时,可利用守恒观念,涉及能量的利用能量守恒,后几种情况利用动量守恒解决问题。

例题研究分析

如图所示,光滑圆形坡道的半径为R,质量为 m 的小物块A在圆形坡道上距水平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为使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质量为 M 的物体 B,并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点。已知在OP 段, A、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A、B均可视为质点)求:

(1)小球到达圆坡道末端O点还未与B接触时对坡道的压力多大? (2)若在O点A、B碰后粘在一起运动,运动速度多大? (3)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问题分析

(1)这一问求小球到达圆坡道末端O点还未与B接触时对坡道的压力,这我们求运动过程中某一状态量,需要我们运用运动的观点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分析当运动到O点并未与B接触之前小球的运动情况,经分析可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因此求此B对轨道压力,可先求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再由相互作用的观点,即牛顿第三定律得到B对轨道的压力,我们利用圆周运动向心力的相关知识可以解决,其中涉及求B点速度,利用到能量守恒观念解决问题。 解法:从A运动到B机械能守恒有

B

P

12

mgh?mV02(1)

在O点设轨道对小球支持力为FN,有

12FN?mg?mV0(2)

2联立(1)(2)可得

?2h?F???1??mg ? R ? (3)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

?2h?F???1??mgR??

问题分析

(2)相互作用观念及守恒观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定因素,对此问题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可知物块A与B发生碰撞,此过程作用时间极其短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A与B作用过程当中两物体组成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

解法:A与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

mAV0?(mA?mB)V1(4)

m得 v1?m?M

(3)利用守恒观念及运动观念是解决此问的重要因素。当AB发生碰

2gh撞后,将压缩弹簧继续运动,此后运动过程中,AB的共同速度减小,及动能减小,而弹簧的压缩量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当速度最小时,弹性势能最大。速度最小为0,即当速度为0时,弹性势能最大。此过程,能量守恒,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解法:当AB共同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有

mmgh???M?m?gd得 Ep?m?M 课堂训练

12(mA?mB)V1?EP(5) 2

如图所示,一根被锁定的压缩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薄木板A,弹簧的压缩量为

11h,图中P点距地面2高度恰好等于弹簧原长,在P点上方有一距它高为2h、质量为2m的物块B,现解除锁定,木板A上升到P点恰好与自由下落的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并一起无连接地向下运动。B与A第一次分离后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在P点上方的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整个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并保持竖直。求

(1)A、B第一次分开瞬间B的速度大小 (2)碰撞前A、B各自速度的大小及碰撞后A、B的速度大小

(3)A处于初始位置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

h2大小

(4)A、B第一次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到A初始位置时速度的大小 (1)解析:能量守恒观点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A、B分离后,B将继续向上运动,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即动能越来越小,但是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当动能最小时,重力势能最大,即当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切减小动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解法:设分开时B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V11mgh?mV2(1) 22?gh

(2)相互作用观念、守恒观念与运动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运动的对称性,A、B碰撞后速度等于B刚好离开A时的速度,碰前B的速度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而碰前A的速度,因为A、B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有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A、B组成系统动量守恒,由此可求出A碰撞前的速度。守恒观念。

解法:由运动对称性可知,A、B碰撞后速度与B第一次离开A时的速度大小相同,B碰撞前的速度为V2,A碰撞前速度为V1,

122mgh?mVBB2(2) 对B由机械能守恒有

2对A、B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1?mBV2?(mA?mB)V(3)

解得V1?gh V2?2gh

(3)能量守恒观念是解决此问的关键,当A从初始位置上升过程直至弹簧恢复原长,能量转换由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与机械能,当碰撞前瞬间,弹性势能恰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与动能。

解法:A由初始位置开始上升到与B碰撞前瞬间,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1112EP?mgh?mV1(4)

22解得EP?6mgh

(4)解决此问的关键是守恒观念,经分析可得到,A、B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直至到A初始位置过程,系统的能量守恒。

解法:A、B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直至到A初始位置过程由动能守恒

111122(m?m)gh?(m?m)V?E?(m?m)V有ABBBPAB3(5) 222解得V3?8g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63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