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检测

更新时间:2024-03-06 0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情质量检测(二)(新人教必修4)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明( )

A.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解析:本题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客观性,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世界统一于物质;B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2.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解析:A、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项观点错误;“波”是一种运动,“不改旧时波”强调的是相对静止,C项观点正确,故选C。

答案:C

3. 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忽然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判若两城”。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已让这里植被萎缩。遥望被泥石流侵袭掩埋的舟曲,痛心之余人们感叹: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 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 D.思维是人脑对存在的反映

解析:舟曲泥石流的惨痛教训从反面启示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常怀敬畏自然之心”,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B项正确指出了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

答案:B

4.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④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5. 下面漫画《痛饮绿色》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漫画《痛饮绿色》的寓意是,由于人们长期不重视保护自然,不尊重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B

6.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 C.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解析:“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说明物质运动有自己的规律;“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正确。B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C、D两项与题意不符,均应舍去。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7. “你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面对这一提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上述观点用唯物论的观点表述就是( )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的存在依赖于物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说明意识的存在依赖于物质。

答案:D

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角度看,它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解析:通过诗词反映自己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答案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观点错误,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如实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答案:B

9.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两句诗说明( )

A.诗可以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诗人的实践具有创造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解析:徐志摩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充分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以及离别的惆怅,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故答案选D项。A项观点错误,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D

10.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之说,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解析:“怒”“悲”“惊”“恐”“忧”属于人的精神状态,属于意识范畴。“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反映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C

1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所描绘的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间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却成了千古名句。这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8b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