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1:4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批改日期: 年 月 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控制科学实验室

- 1 -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陀螺仪的结构特点;

2.对比验证没有通电和通电后的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表观; 3.深化课堂讲授的有关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的内容。 二、思考与分析

1. 定轴性

(1) 设陀螺仪的动量矩为H,作用在陀螺仪上的干扰力矩为Md,陀螺仪漂移角

速度为ωd,写出关系式说明动量矩H越大,陀螺漂移越小,陀螺仪的定轴性(即稳定性)越高.

答案:

?Md??d?H ?Md/Hsin? d干扰力矩Md一定时,动量矩H越大,陀螺仪漂移角速度为ωd越小,陀螺漂移越小,

陀螺仪的定轴性(即稳定性)越高.

(2) 在陀螺仪原理及其机电结构方而简要蜕明如何提高H的量值?

答案:H?J? 由公式J?2r???dm可知 A提高H的量值有四种途径:

1. 陀螺转子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其质量提高了,转动惯量也就提高了。

2. 改变质量分布特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质量分布的半径距质

心越远,H越大。因此将陀螺转子的有效质量外移,如动力谐陀螺将转子设计成环状。即在陀螺电机定子环中,可做成质量集中分布在环外边缘的环形结构,切边缘部分材质密度大,可提高转动惯量。 3. 增大r,可有效提高转动惯量。

4. 另外可通过采用外转子电机来改变电机质量分布,增大r。改变电机

1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定转子结构:采用外转子,内定子结构的转子电机。

4. 增加陀螺转子的旋转速度。

??2?n/60?2?(1?s)f/p ,n?60f(1?s)/p

提高电压周波频率 f ?——〉n ?——H ? f=400Hz

适当减少极对数 ,如取p=1

适当减少转差率s,可通过减少转子支承轴承摩擦来实现

2.进动性

(1) 在外框架施加一沿x轴正方向作用力矩时,画出动量矩H的进动方

向及矢量M,ω,H的关系坐标图。(设定H沿Z轴正方向)并在坐标中标出陀螺仪自转轴的旋转方向n。

b) 在内框架施加一沿Y轴正方向作用力矩时,画出动量矩H的进动方向及

矢量M,ω,H的关系坐标图。(设定H沿Z轴正方向)并在坐标中标出陀螺仪自转轴的旋转方向n。

2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3) 若改变了陀螺仪自转轴的旋转方向 n 即H是沿坐标Z轴的负方向,仍

还是在外框架沿x轴正方向施加一作用力矩时,画出其矢量M,ω,H的关系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中标出自转轴的旋转方向 n 和 H 的进动方向及陀螺力矩 Mg 的方向。

2.陀螺动力效应

如果人为的用手指向陀螺仪的内框架(内环)施加力矩时,对于陀螺仪内框架(内环)而言,为什么没有表观出陀螺动力效应?

当人为对陀螺内框架施加外力矩时,外力矩通过内框架传递到转子上,陀螺转子产生绕外框架轴的进动。虽然作用在内框架上的陀螺力矩与施加的外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但是因为陀螺转子绕外框架轴进动,会带动了内框架,随着外框架一起转动。因此陀螺内框架不能表现出陀螺动力效应。

实验2 光纤陀螺工作过程演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Sagnac效应的理解; 2. 了解光纤陀螺陀螺数据采集系统; 3. 掌握光纤陀螺结构及应用; 4. 观察光纤陀螺工作过程. 二、思考与分析

1. 萨格奈克效应是什么?

答案:Sagnac效应是法国科学家G.Sagnac于1913年发现的,它构成了现代光学陀螺——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的理论基础。在一个任意几何形状的闭合光学环路中,从任意一点发出的沿相反方向传播的两束光波,绕行一周返回到该点时,如果闭合光路在其平面内相对惯性空间有旋转,则两束光波的相位将发生变化,这称为Sagnac效应。

2. 光纤陀螺仪按光路系统的不同分类,分为哪几种?

答案:全光纤陀螺,集成光学光纤陀螺,谐振腔型光纤陀螺。

4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3. 光纤环形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

当用光纤环实现闭合光学环路并形成环形干涉仪时,其输出为:

ID?I0(1?cos?S) (1)

式中,I0是入射光的光强;?S是旋转引起的相位变化,也称为Sagnac相移,它与旋转角速率?的关系为:

?S?4?RL???0c (2)

式中,L为光纤长度;R为光纤环的半径;

?0为光波长;c为真空中的光速。光纤环形

干涉仪的优势是可以采用多匝光路来增强Sagnac相移,此时(1)式中的光纤长度L?2πRN,N是光纤线圈的匝数。联合式(1)和(2),就能够通过检测干涉光强的变化来感知转速。

4. 光纤陀螺仪的基本构成和光路传导过程是什么?

答案:光路系统主要由光源,光检测器,分束器,偏振器,空间滤波器,相位调制器,光

纤线圈。

5. 光纤陀螺测的是那个方向的转动角速率?

测量的是地球自转角速率在垂直于光纤陀螺腔体方向的分量。

实验3 陀螺稳定平台结构展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轴双陀螺稳定平台的结构及特点; 2.了解双轴陀螺稳定平台的结构及特点; 3. 加深对陀螺稳定平台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思考与分析

1. 陀螺稳定平台的分类?

陀螺稳定平台按其稳定的轴数,又分为单轴、双轴和三轴陀螺稳定平台。按选作陀螺稳定平台(下面简称平台)敏感元件的不同,可分为气浮陀螺平台、液浮陀螺平台、挠性陀螺平台等。

5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2. 陀螺稳定平台有哪两种基本作用?

答案:一是稳定作用,即能隔离运载体的角运动。平台稳定系统产生稳定力矩来抵消运载体运动对平台的干扰力矩,阻止平台相对惯性空间转动。

二是修正作用,即能控制平台按照所需的角运动规律相对于惯性空间运动。例如,稳定平台要模拟当地水平面时,平台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修正,以跟踪当地水平面相对惯性空间的运动。

3. 测量元件对惯导平台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处理?

答案1:由于加速度计的常值零位误差,陀螺的常值漂移角速度,都可以产生平台误差角,产生平台漂移,影响惯导平台控制精度。

此外平台还有初始安装误差角及初始速度的装订误差。这些误差都具有振荡特性,均以84.4分钟的周期振荡。因此,当导航系统的使用时间接近或超过半个舒拉周期以上时,便要设法将上述无阻尼振荡现象加以衰减,使其达到稳定状态,才能比较精确地进行定位与导航。

答案2:陀螺漂移将产生陀螺干扰力矩,使惯导平台产生失准角,进而影响惯导平台控制精度。由于陀螺漂移带来的误差无界,且无法补偿,所以陀螺的精度最终决定了惯导平台的精度。

4. 简述双轴陀螺稳定平台的结构?

双轴陀螺稳定平台由主要由平台台体、框架系统(即内框架、外框架和基座)、稳定系统(由平台台体上的陀螺仪、伺服放大器和框架轴上的力矩电机等构成,又称稳定回路、伺服回路)以及修正系统(包括平台台体上的加速度计、液位开关)构成框架式结构。陀螺马达分别装在陀螺房中,陀螺房轴为进动轴,两进动轴互相垂直,通过连杆与修正电机相接,与装在平台下的液位开关构成修正回路。稳定轴为X、Y,它

6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们相互垂直,分别通过减速器与稳定电机相连,两个稳定电机的驱动信号来自绕在陀螺房上的陀螺信号传感器。

实验4 GPS性能指标验证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GPS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加深对GPS导航系统课堂内容的理解。 二、思考与分析

1.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有哪几种导航系统?

答案:惯性导航系统,多普勒系统,天文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及组合导航系统等。

GPS导航系统:应用在车载导航仪上; GPS/INS/CNS导航系统:应用在洲际导弹上; GPS/INS/TAN:应用在巡航导弹上; 无线电导航:应用在机场飞机起降上; AGPS导航:手机上

2.卫星导航系统(GPS) 和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组合方式,但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在组合导航系统的构成上,选用多种类导航系统的组合?

答案:由于GPS系统的应用受卫星所有权国家的控制,因此,不同国家的用户,为了寻求使用上的安全性,在组合导航系统的构成上,选用多种类导航系统的组合。

3、按附表格式整理实验数据。

附表1(可视卫星数为4)

7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注:接收位置处信号的载波频率为ω,它与发射信号的频率ω0的区别是有一个多普勒频移,这是由于导航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多普勒频移

Dopple?r???0??离。

?0DC.,C其中为无线电波传播速度;D为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距

2、对附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接收机位置解算结果的精度同哪些因素有关? 主导因素是什么?

1)定位精度因子DOP的数值、电离层延迟、对流层误差、卫星钟差、星历预报误差以及接收机在测量中产生的测量误差。

主导因素是定位精度因子DOP

8

陀螺仪原理实验报告

结构特点?

1 陀螺转子、2 内、外框架、导电环、电缆线、基座、电源等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