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栽培技术

更新时间:2024-05-03 0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为我国所特有,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是其最主要产区。油茶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且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通过深加工可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油的副产品茶粕可提取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通过综合利用可大大提高油茶经济效益。 1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广义上的油茶是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树种的统称。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目前已知的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种有50多种。以普通油茶分布最为广泛,其它如滇山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等在特定地方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除普通油茶外的物种均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所以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主要栽培品种大都从普通油茶中选育出来的,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普通油茶

1.1 优良农家品种

农家品种是介于类型与品种之间的比较复杂的育种群体,只有通过进一步的选育才能提升为品种。 1.1.1岑溪软枝油茶

广西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的良种,2002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国S-SC-CO-011-2002)。该品种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种植后3~4年开花,7年生进入盛果期。10年生每hm2产油达375kg,丰产时可达915kg;种仁含油率51.37~53.60%。油质酸价1.06~1.46,低于3%要求。适宜种植范围为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0′,海拔800m以下的适宜地区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选择低丘陵林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生长发育最好。

1.1.2永兴中苞红球

永兴县油科所和湖南省林科所共同选出。是“霜降籽”与“寒露籽”在长期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大类群,主要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但主要经济性状偏向于前者,经测定4年平均每hm2产油462kg,比本地霜降籽增产41.56%。该农家品种适应性较广,经引种试验证明在中北亚热带大部地区表现较好。 1.1.3衡东大桃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湖南省衡东县选育。果大桃形,早实高产稳产,造林后一般3年开花,4年后有收,8~10年进入盛果期,产油150kg/hm

2

以上。适应性较广,在长江以南的湘、赣、浙、桂、闽、粤以及云贵高原等均有栽植。

1.1.4巴陵籽

由湖南省林科所和岳阳地区林业局于1984年共同选育,属寒露籽类型,3年平均产油434kg/hm2,比普通寒露籽增产53.3~95.9%。适应于湖南湘北、湘中及大部寒露籽主产区。 1.2主要优良品种 1.2.1湘林1号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0年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4年平均产油722.5kg/hm2,树势旺盛、树体紧凑,花期稍晚,湖南通常于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果实橄榄形,每500克果数20~26个,鲜出籽率46.8%,鲜果含油率8.869%。在湘、赣、桂、浙等全国区试中平均产油684kg/hm2。适用于各主要油茶产区。

1.2.2湘林104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94年选育出来的寒露籽优良无性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14-2006。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形;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中旬,果球形或桔形;每500克果数15~50个,鲜出籽率42.3%,种仁含油率49.56%;鲜果含油率8.76%,亩产油56.0kg。适用于各主要油茶产区。

1.2.3XLC1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2003年选育出的霜降籽优良无性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5-2006。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形;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球或桔形;每500克果数15~30个,鲜出籽率44.8%,干籽含油率36~41%;亩产油41.3kg。

1.2.4湘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1985年选育出的优良家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R-SF-CO-006-2006。特征:树冠近球形;花期11~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果黄球形;每500克果数15~30个,鲜出籽率41.9%,干仁含油率44.88%;鲜果含油率7.06%,亩产油36.8kg。

1.2.5XLJ14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于2003年选育出的优良家系,2006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R-SF-CO-005-2006。特征:树冠紧凑成锥形;花期11~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果红橄榄形,每500克果数20~30个,鲜出籽率42.5%;鲜果含油率7.5%,亩产油32.7kg。 1.2.6赣无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于1999年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2007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07-2007。特征:树冠自然圆头形;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10月下旬,果橄榄形;每500克果数30~58个,鲜出籽率56%,干仁含油率54.4%,干籽含油率38.2%;鲜果含油率13.4%,亩产油67.3kg。

1.2.7长林53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中心于1995年选育出来的优良无性系。2003年通过江西省林木良种认定,证书号为:赣

R-SC-CO-004-2003。平均树高1.82m,每株平均产果量2.79kg,每平方米产果量2.08kg,每千克鲜果数40个,每平方米平均产油量0.135kg,每公顷平均产油量885.75kg,与对照比增产189.2%;鲜果出籽率为56%,干出籽率32%,种仁含油率43.58%;果形呈葫芦形,红绿色,大果。抗病力强,对果实炭疽病有极高的抗性。

1.2.8桂无2号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于1990年选育出来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和广西区良种审定(桂S-SC-CO-025-2004、国S-SC-CO-011-2005)。具有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炭疽病等特性。四年平均产油量798.6kg/hm,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产159.07%;果油率10.2%,鲜出籽率47.0%,干出籽率27.0%,种仁含油率53.60%。

2

1.1.9亚林1 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出来的“霜降籽“类型油茶优良无性系。2007年通过国家良种审定,证书号为:国S-SC-CO-011-2007。树势旺盛,冠开张,分枝力强,果实红桃形,抗病力强。产油量达525.1kg/hm,鲜出籽率45.98%,种仁含油率47.35%。 2 2选地 根据油茶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 编号 立地因子 1 地貌 2 母岩母质 3 4 5 6 7 8 9 10 11 土壤类型※ 海拔高度※ 坡度 坡向 坡位 腐殖质层厚度 土壤厚度※ 立地类型 土壤质地 适生条件 丘陵、低山 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石灰岩、紫色岩、红色粘土 红壤、黄壤、黄棕壤 1000m以下 平坡、缓坡、斜坡 东、南、西、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坡向 上部、中部、下部、平地、全坡 厚、中、薄 厚、中 11、12、13、21、22、23、31、32、33、41、42、43、52、53、61、62、63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12 13 14 15 16 17 土壤酸碱度※ 4.0~6.5 有机质(g?kg-1) 有效氮(mg?kg-1) 有效磷(mg?kg-1) 有效钾(mg?kg-1) 极端最低温度※ -11℃ 在油茶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三个主要因子,其指标见表1。选择油茶宜林地的主要依据:海拔800m以下,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西南高山地区,应选在海拔500m~1800m之间的缓坡地。 油茶宜林地

表1 油茶林地立地类型划分指标 肥力(土层0~30cm) 土层厚度 等级 坡度 cm 有机质/(%) 全氮(N)/(%) 容重 I <10° >100 >2.0 >0.14 <1.00 II 10°~25° 60~100 1.0~1.8 0.08~0.14 1.00~1.30 III >25° <60 <1.0 <0.08 >1.30 注:I、II级为适宜立地类型。 3整地 3.1 整地方式 林地整理包括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素有“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的说法。

油茶整地方式有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要注意林地水土保持。坡度在10°以内,可全面整地。超过10°,要梯级整地,撩70厘米×70厘米宽深的壕沟或挖80cm×80cm×80cm长宽深的大穴。10°~15°,梯面宽3m~6m;15°~20°,梯面宽1.5m~2m;20°~25°,梯面宽1m。梯面宽度和梯间距离要根据地形和栽培密度而定。块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坡块破碎,四旁树木可继续利用的山地。坡度超过25°以上不宜栽培油茶。

3.2初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油茶生物学特性、坡度、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做到合理密植。普通油茶一般每亩栽植70~120株左右,适宜的行距为2.5~3.0m,株距为2.0~3.0m。纯林初植以2.5m×2.5m、2.5m×3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 4栽植

新造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宜选择果大、皮薄、产量高、抗性强并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如“湘林”系列、“赣无”系列、“长林”系列等。所选品种要求花期、果期一致,并采用混系造林,选用5~10个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系进行配置造林。

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采用芽苗砧嫁接两年生裸根苗,苗木规格达II级苗以上(一年生实生苗苗高20厘米,二年生嫁接苗高3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可上山造林。目前,一年生营养杯嫁接苗也逐渐用于上山造林,容器杯规格为(8~10)cm×(10~12)cm,苗高10cm以上,基径0.25cm以上。 油茶造林在当年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均可,在“立春”至“惊蛰”之间最为适宜,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表土入穴,定植前20d~30d在穴中施放土杂肥10kg~15kg。造林时最好能在根蔸处加些磨细的稻田土或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可使嫁接口与地面平,浇透水以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5施肥

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g的尿素或专用肥。从第二年起,3月份

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kg,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6抚育管理

与一般果园一样,油茶也怕渍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造林后应注意抚育管理,一般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抚育时在油茶四周20cm以内只能破碎表土,不能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苗的杂草用手拔除,防止松动或损伤根系,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用以减轻地表高温灼伤和旱害。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进行,这时大多数杂草刚好结籽,及时除草可减少当年杂草与油茶苗争肥、争阳光,又可清除杂草种子,减少来年竞争,还可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有限的垦复。

油茶幼树由于抽梢量大,组织幼嫩,易受冻害,因而在林地规划时要避免在低洼凹地建园,冬天冷气流频繁的地方应适当营造防风林带,平时做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加强树势,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利越冬。

6.1树型培育

油茶幼林早期以整形为主,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cm上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油茶树冠结构

油茶在树体内条件适宜时,具有内膛结果习性,要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在培养树型时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

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6.2合理间种

油茶幼林期间,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苜蓿、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等作物,以耕代抚,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间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

通过农林复合经营,还可获得一定经济收益。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cm以上,间种植物不影响油茶正常光照和肥水管理,并及时施肥。

合理间种

6.3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限一般为8~10年,经济收益期限长达50~80年。在盛果期内,每年结大量的果实,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6.3.1 土壤改良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满足树体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改善油茶根系环境,扩大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保持丰产稳产,需隔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时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cm;为避免过量伤根时也可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完成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6.3.2 施肥

盛果期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2 O5:K2O=10:6:8。每年每株施肥速效肥总量1~2kg,有机肥15~20kg。增施有机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

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延长化肥肥效,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含油量。

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年情、土壤条件和树体挂果量适当增施一些适量的叶面喷施,对促花保果,调节树势,改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大有帮助。叶面施肥多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施叶背面效果更好。 6.3.3灌溉技术

油茶大量挂果时也会消耗大量水分,长江流域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mm,而此时正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俗称“七月干球,八月干油”。要采取滴灌或喷灌措施,结合除草培蔸进行抗旱。但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水涝。

灌溉水池

6.3.4修剪技术

油茶修剪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油茶成年树多只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要尽量保留,一般只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

油茶挂果多年后,一些枝组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或过里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选择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体,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做到“大空小不空,内空外不空,打阴不打阳,剪横不剪顺。剪去脚枝不伤皮,锯去残柱不藏蚁,病虫枯枝全剪去,上控下促树冠齐。小枝多,大枝少,合理分布不拥挤,内膛通风光照好,上下内外都开花,立体结果产量高。”

合理修剪

6.3.5油茶放蜂

油茶林放养蜜蜂技术是由中国林科院等研究成功的新技术,通过多次试验,找到了蜜蜂中毒的原因和解毒的方法,筛选出了“解毒灵”1号、2号和6号等多种高效廉价解毒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油茶蜂乐”等蜂王产卵刺激剂。还筛选出了合适油茶林的蜂种,如中国黑蜂、

高加索蜂和高意杂交蜂等,只要采取系统技术措施,不但可增加油茶产量35%以上,而且每亩每年可产蜂蜜8~15kg,还可节省大量的越冬喂蜂糖。

7病虫害防治技术

据调查,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虫害有十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其中危害很大,在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的,在油茶成林上有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此外在油茶幼苗期有油茶根腐病等。 7.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7.1.1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会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严重时整个植株干枯死亡。发生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病斑中的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

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如果的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油茶炭疽病分布广,受害面积大,防治困难,目前尚未有很有效的防治方法。生产上注重抗病性育种,选育的良种要求果实自然感病率3%以下。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源,增强树势等综合治理方法。在苗期时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可达到70%的效果。 7.1.2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油茶软腐病的发生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风雨是病原菌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受害油茶往往成片发生,如遇连续阴雨天扩散速度更快。通常于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在南方对于油茶苗期,则全年都有可能发生,造成苗木落叶后成片死亡。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常见病,对油茶成林造成大量落果但不至整株死亡,主要对油茶苗木的危害最大。其防治主要采用营林管理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治上以预防为主,浙江省油茶常山油茶研究所进行防治研究试验认为1%波尔多液预防效果较好,达到96.7%,多菌灵和托布津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6~82.2%。 7.1.3油茶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为害油茶一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颈部,患部组织初期褐色,后长出白色绵毛状物(菌索),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落最后死亡。油茶根腐病主要发生于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病原菌适宜生长于pH值为4左右的土中,特别是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于感染部位和根际土壤越冬,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

油茶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特别是进行苗木培育时,须从圃地选择开始,适当考虑土壤质地、排水情况、前期作物等因素。发病后首先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75%以上。 7.1.4油茶烟煤病

病害特征:油茶烟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以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因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发病的使植株逐渐萎黄。

发病时间:3~6月和9~11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1)综合防治:成林应注意修枝、间伐、通风降湿,或在林内栽植山苍子防治烟煤病。(2)化学防治: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0~1000倍液喷杀绵蚧和黑刺粉虱;发病期可喷洒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3度,春秋季用1度,冬季用3度。 7.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7.2.1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等。

虫害特征:以幼虫咀食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将油茶老叶、嫩叶吃光,连续遭受害虫危害能使油茶树枯死。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病虫枝和过弱枝,人工采摘卵块并捕捉幼虫;(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3)化学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可在2~3龄时以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 7.2.2.枝梢害虫

枝梢害虫主要有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

天牛危害后的油茶枝梢

虫害特征:幼虫蛀食油茶枝条为害,被害枝初呈凋萎状,日久易风折或枯死。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被害枝,在幼虫蛀入木质部前刮除幼虫,关于捉虫时间,民间素有“早稻插,麦子黄,上山捉虫王。”的说法;(2)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乳油等强渗透内吸作用化学农药喷洒。

7.2.3蛀果害虫

蛀果害虫主要有茶籽象虫和黑翅大白蚁等。 虫害特征:成虫为害油茶果,幼虫蛀食种仁。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结合垦复油茶林,消灭土壤中的幼虫、蛹等;②化学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喷杀。

茶籽象虫

8油茶果实采收及处理

油茶物种和品种不同,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寒露籽类于10月上旬

寒露节、霜降籽类于10月下旬霜降节前后成熟。果实的成熟期常因当年气候的影响提早或推迟5~10d,一般高温干旱提早成熟,低温阴雨推迟成熟。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数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茶果成熟应及时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应先熟先采,后熟后采,随熟随采;同一品种的成熟茶果,也应在近7天内采完。一定要避免过早采摘,采摘过早,不但出油率低,而且油质差。各地一定要采取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措施,确保适时采摘。

油茶果实采摘后应及时妥善处理。抓紧时间,抢在晴天,摊开翻晒,晒2~4天后,茶果自然开裂,多数果的茶籽能分离,未分离的用人工剥离,然后过筛扬净,继续晒干。如遇阴雨天无法及时晒干,应将茶籽铺在干燥通风的楼板上,厚约20cm,每天翻动1~2次,防止发热霉烂或发芽,一遇晴天就及时翻晒。晒好的油茶籽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收藏。 9技术咨询专家

陈永忠,博士,研究员,44岁,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果所所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木本油料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第五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主要从事油茶育种与栽培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与参与出版专著5部,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定、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等项目10多项。 联系方式:

电话:0731-85578759(办公室) 传真:0731-85578759

E-mail:pengshaofengcsfu@sina.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d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