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22 09: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全泉 粉体材料科学工程班 070113022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功绩

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思潮翻涌的年代,这篇文章点燃了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主一是坚持唯物主义,二是坚持科学思维。无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还是对前苏联模式、西方模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应该遵守这两条规则。只要这样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才是实事求是,才能实现理论创新,从认识的迷惘中走出来。

在生存还是灭亡的年代,在现实绝望的境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按照上述的推理,在绝境做出选择其实并非太难,种种因素使然,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切实的,有效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绝境下,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拯救中国,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惊醒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应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件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

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大步的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得的了。”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际那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然是一种求同思维,就应该有求同思维的基本规则,并且这些规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条件,也是获得人们认同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获得世界认同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如果我们简单地说,唯物主义就是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现阶段的人们肯定不买你的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无论世界上的那一个人,不食人间烟火,能够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这种简单的事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典范。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单个的商品基础上的理论。马克思《资本论》论证的开篇首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的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表现形式。”谁又能够否认这样一个伟大的声音?在马克思的身后《资本论》在资本主义国家曾经用多种文字大量出版。马克思主义获得世界认同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拥有从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到辩证思维的能力,并应运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从商品的属性??进行一步一步地严密推理,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就是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天才的才华。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书上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其涉及的范围之广,不

仅是横向,在纵向上也是令所有人不能及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光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上述关于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论述,我觉得虽然很准确,但是叙述的过于笼统,感觉马克思主义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遥远。既然想说的是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那就在这里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和我产生的交集,谈一谈被我所认知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哲学思想、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我作为一个只有二十年人生经历的一名学生来说,后两者只有在政治课本中才能感受到。

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则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首先,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正如我们共产党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哲学不是凭空而论的,它也是有实践基础的,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我看过的唯一一本有关哲学的书是《苏菲的世界》,虽然属于科普读物的性质,但是我还是觉得相当枯燥,因为其中所讲述的一堆堆的哲学思想只是单纯的用嘴讲,不同的学说之间感觉像是在辩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则是在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这无疑对哲学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转变。 其次,马克思理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中,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自古就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大学派,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单纯的汇入某一学派,而是批判了唯心论的同时,也批判了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

从而形成了辩证唯物论。其中,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论哲学的基本精神。每当我遇到不顺、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我的父亲总会对我说:“要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而当我取得一些成绩后,有些沾沾自喜之时,他依然会对我说同样的话。开始,我以为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后来,我的父亲对我说我太具体化了,没有真正的理解辩证思想。辩证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其深刻内涵。网上提到的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我的理解是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运动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性质,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我的父亲借助辩证唯物论结合研究水资源问题得出了和谐论,并且量化为其它事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具体一点,现在各大高校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学生的高跳楼率,跳楼的动机惊人的统一:压力大、失恋。可以说,跳楼的这些人都没有用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的思想来看待问题。任务中、压力大可以认为这是为将来的成功所做的铺垫;现在失恋了,说不定可以遇到更合适的人。用辩证的思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对于一名建筑师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够被用于相当多的实践中来。建筑师是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协调者,需要综合方方面面,从规划,到设计,到建造,最终到使用,无疑会遇到各种矛盾。这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就应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正确的处理矛盾,设计出和谐建筑。 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不深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平常人所认为的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服务于生活的。

至于我的专业,乃是材料,化学方面的课程了。对于自小便接受马克思唯物观的我们来说,无疑增进了我们对于未知领域探索的热情,而马克思理论中提及的唯物辩证法,对于科学研究和新事物的发现,也有着明确

的指导作用。也希望通过今后对马克思主义系统的学习,真正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真正用于我们生活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