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轮岗制”之问

更新时间:2023-09-25 17: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长轮岗制”之问

作者:傅 蕾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5期

【摘 要】 教育均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继区域间教师流动的制度之后,中小学校长轮岗制登上改革的舞台。校长轮岗就是将优质学校的校长调遣到薄弱学校,并任职一定年限,以此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但是校长轮岗制真的能达到设想的初衷吗?这样的制度是否能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是否促进校长的积极性以及是否激发团队的创造力,笔者从以上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教育均衡;校长轮岗;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5-0010-03 一、从教师流动到校长轮岗

教育均衡一直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是目前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区域发展的失调,进一步增大区域间的差异,这与我国“消除区域间差异”的目标是南辕北辙的。面对教育均衡的问题,我国各地首先试行教师流动的政策,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以推动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从优质示范学校到基础薄弱学校、从发达地区到边远贫困地区流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流动,教师流动现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流动的方向的单向化、流动后的工作评价的主体模糊、流动中忽视教师的主管需求等问题。但是继区域教师流动的制度实施之后,仿佛如一夜春风,各地纷纷开始推行校长轮岗制。

二、何为校长轮岗制

与教师流动制相类似,校长轮岗制规定一个中学校长或一个小学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到一定年限后就要轮岗交流,也就是要调到另一所学校任职。北京市在2007年提出: “?轮岗?首先是优质资源校的校长和教师到一些相对薄弱学校管理和任教,促进优质的资源能够均衡分布,使每所学校能够办好。但考虑到教师、校长的流动会带来家庭、交通、生活等不便利的问题,目前本市的轮岗在各区县内部进行”。可见,校长轮岗主要是将优质学校的校长调遣到薄弱学校,并任职一定年限;并且,这样的流动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之间进行,并且目前也仅限于区域内部的流动,借此希望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

2003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指出“在历史上形成的重点学校和同一区域内其他学校之间,对各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统筹调配,执行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年限相互轮岗的制度”;河北省于2003年对7个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实行了轮岗制;沧帅市运河区2008年实行校长轮岗制;天津市在2005年实行中小学校长任用和校长轮岗交流制度;江苏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东台市于2004年推行校长轮岗制。2010年,北京市将在全市18个区县逐步推行教师、校长区域轮岗。昆明市教育局旨在“2010年实现区域内校长轮岗制度,指出在同校任教满6年的教师和任期满两届的校长应进行轮岗交流,并希望明年可以在全市推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和校(园)长的轮岗交流试点工作”。㈣前不久出台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要“试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政策上国家不断强调资源的合理分配,校长应该流动;实践中各个地区俨然已经陆陆续续在行动上贯彻这一政策。

实行校长轮岗制,的确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这样的制度可以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一些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校长一起带到不同的学校;可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避免校长管理的惯性和定势以及腐败的滋生;可以方便校长开展工作,摆脱学校之间校长与各个层级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促进校长自身的成长,比如现实中有些校长就感慨自己每进入一个新环境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正是这样的一次次挑战成就了自己的一点点成长。这些都是校长轮岗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于此同时,对于校长轮岗制,我们也进行了再度的理性思考。 三、“校长轮岗制”之间

校长毕竟不同于教师,校长对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办学特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担负着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是学校变革的综合策划者,是学校变革过程的动态组织者,更是学校变革的反思者和重建者,对学校发展的方向起着直接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是让优秀校长轮岗,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我们不免发出以下的疑问。

(一)真的能有效的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吗?

教育均衡是校长轮岗制的最根本目标。实行校长轮岗制首先是将校长视为教育的优质资源,是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工具。可是短短几年轮岗,是否真的能提升薄弱学校的质量呢? 首先,关于办学理念的形成。名校是几代人创立下来的,学校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特色学校需要薪火相传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坚持,才能逐渐的显山露水,建功守夜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校发展的根就是办学理念,而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和选择是需要校长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区域环境、学生层次、师资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同时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观察、积累、调整和完善,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才能使校长形成日趋成熟、相对稳定的独特教育理念。理念的选择需要时间,将理念制度化需要时间,让理念深入时间更是需要时间,这么多时间的叠加怎是短短几年的校长轮岗制可以一蹴而就的?

其次,关于办学理念的匹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与这个文化想匹配的校长、教师乃至学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事物都有适合自身成长的土壤和环境。是不是每个优秀的校长都能适合所有的学校,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适合所有的校长成长?管理的规律固然有着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o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