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蝴蝶兰生产的标准作业方式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6: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荷兰蝴蝶兰生产的标准作业方式

中兴大学 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室 陈加忠

欧美蝴蝶兰产业对于台湾与荷兰的种苗有个普遍的看法:台湾的种源丰富,有机会买到好货,但也可能买到垃圾。向台湾买种苗,只是买到组培苗或是小苗、大苗,而得不到技术支持。荷兰的种苗或许艳丽新奇皆不如台湾,售价又比台湾昂贵,但是向荷兰兰花公司购买到的不只是种苗,也买到一套标准栽培技术。依循此套标准栽培技术管理荷兰种苗,可以在一定的时程,得到相同质量的开花株。 荷兰蝴蝶兰栽培的标准作业是什么?是否如同工业式的生产方式,原料自一端送入,成本自另一端输出。对于蝴蝶兰如此复杂的生物体,如何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关荷兰蝴蝶兰产业的标准化程序与其衍生问题介绍如下:

为使蝴蝶兰的生产管理能够整齐一致,荷兰兰花公司自数个基本因子加以考虑,以建立其标准作业: 一、种源

为了使种植的蝴蝶兰其生产习性相近甚至于相同,因此采用分生苗,绝不采用实生苗。实生苗先天生长习性的差异,再严谨的生产管理也无法使其生长整齐。为了避免病毒造成影响,因此种苗要求无病毒。 二、生长环境

栽培时期分成四个阶段,地上部的气体环境设定如下: 1. 自组培苗至2吋苗:时期26周,日夜温度为28/26℃。

2. 自2吋苗至4吋苗:时期也为26周,日夜温度也是28-26℃,光量

8000-10000 lux。

3. 催梗阶段:6周,日夜温为20/18℃,光量12000 lux。

4. 开花阶段:10周,日温21-22℃,夜温19-20℃,光量10000 lux。

对地下部环境而言,标准化方式包括介质、水质与肥料的一致性 (相关资料请见BSE网站:荷兰蝴蝶兰栽培使用资材的相关数据)

介质分成两种配方,分别适用于二吋苗生产与四吋苗生产。介质一定经过蒸气处理,一方面杀菌,另一方面去除原有养分,因此在开始栽培的时期介质不带任何养份。水质采用RO逆渗透水使水质纯化,不含任何酸碱离子或任何化学成分。肥料也是依二吋苗与四吋苗有两种配方。

由上述介绍可知,荷兰蝴蝶兰栽培的标准作业其基本面是自1:)种苗,2.)温室气体环境(即蝴蝶兰叶面微气候环境)、3.)根部环境(介质、肥料、水质等)所构成。在一个温室区内,每一株蝴蝶兰有相同的遗传特性,叶部维持于相同的气体环境,根部置放于相同成分的介质,施肥时使用相同的配方,因此管理作业需要考虑只是浇水(含施肥)的时间与给水量。

由于生长环境相同,分生苗的生理特性相近,其生理作用例如植株蒸散作用、介质的蒸发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是相近。因此植物有一定的失水量与一定的需肥量,温室内部各位置的给水时间、给水量与给肥量都可以一致,这即是管理作业能够一致性的基本条件。

蝴蝶兰生长过程中,维持在一定的叶部与根部环境,使用一定成份的介质、肥料、给水量,植物应该以一样的生长速率成长,因此其质量考核点可以以两周或三周为一个考核期,用以检查植物的生长是否正常。生长性状则是以叶幅、叶面积与叶片角度为检查条件。根部环境是否偏离常态,则是定期检测介质内的EC与pH值。

此种管理过程的干扰因子为病虫害。病毒是在种苗阶段先加以隔离,病害与虫害管理则自环境的清洁卫生开始。虫害以生物防治法加以预防。定期配合管理人员巡视温室内部,发现病害植株即丢弃。

荷兰蝴蝶兰产业即是以此标准化作业方式在其国内不断地扩充其生产面积,也以此栽培方式维持一定的生产质量。更以此种作业方式在其它国家 ” 复制 ”其标准管理程序。由其标准管理作业,相对建立了外围产业,包括温室、自然通风设备、介质处理设备、上盆移植系统、搬运系统、给水给肥装置、加温水管系统、冷冻机械降温设备等。

荷兰兰花公司的技术扩展即是 ” 复制 ” 此套蝴蝶兰生产标准化作业,因此不但卖出种苗,也卖出外围设备。而且可以告诉下游的大苗生产者,不论对方是在温带或是亚热带,只要搭建其玻璃温室,装置其外围设备,种植其提供的种苗(二吋苗),以相同介质栽培,使用相同的肥料配方,以相同方式的给水、给肥(时间间隔、次数与数量),在此种完全相同的管理作业下,蝴蝶兰的生长至开花可成为可预测、可掌握的生产方式。这也是荷兰公司宣称其蝴蝶兰生产是一种可以复制移转的技术。购买其种苗的下游生产者,也因此有其技术保障。这即是荷兰用以建立其 ” 蝴蝶兰帝国 “ 的真正武器。荷兰兰花产业的经营精神不是种出最漂亮的比赛花,而是种出质量一致,数量稳定,时程确定的兰花。

此种 “ 标准化技术 “ 并非万能。近几年来,荷兰蝴蝶兰产业已出现如下问题:

1. 品种对环境的需求:并非所有的品种都是适合此栽培环境

在荷兰蝴蝶兰温室,可以看到高温栽培区仍有来梗的植株(图1),低温摧梗区仍有只长叶不开花的兰苗(图2)。低光栽培的温室仍可看到日烧影响的叶片(图3)。虽然植物本身对环境有其适应性,但是可调节的范围仍是有限。以amabilis为例,最适日温为30-32℃,夜温24-26℃。因此在荷兰式栽培环

境日夜温度28/26℃表现良好。但是高温高光需求品系(例如V3),在此开花质量即不佳。低温需求的黄花如台北黄金,日夜温需求为25/21℃,在此种28-26℃环境下更是生长不良。近年来风行的黄底红花P. Fortune Saltzman其日夜温要求低,因此也不适合此种方式。满天红夜间要求低温,虽然花型为多梗,花朵数多,花色亮丽,但是在欧洲市场即少见其踪影。对此种品种适应问题,荷兰的蝴蝶兰业者有如下的处理方式:

(1).最早进入此产业的种苗公司(第一梯次),以育种选种的经验,自我选育

适合此28/26℃栽培环境的品系,并且以此为商业品种,配合其标准作业技术。

(2).在2001-2003年进入此产业的公司(称为第二梯次),仍自世界各地

购买种苗,然而发现不同习性的种苗有不同的生长表现。在得到教训后,这些公司采用“ 试种选拔“ 的方式。每个品种最多购买500 ~ 3000株,放置于其荷兰式栽培环境试种并观察其生长特性。如果品种适合此栽培环境,催梗与开花性状表现良好,即再大量选购或自行设法制作分生苗。

(3).在2006年后进入此产业的第三梯次成员,为了早日熟悉此产业,疯狂

至世界各地抢购,因此造成蝴蝶兰种苗普遍性缺货。这些业者正在以时间、金钱换得经验。但是此种种苗大量需求的现象会有多久? 2. 能源的问题

日温28℃,夜温26℃的栽培方式以蝴蝶兰栽培生理而言其意义在于 “安全上的最大可能性 “。日温28℃几乎是所有蝴蝶兰在低光环境下仍然能够持续生长的温度。夜温26℃是对大多数蝴蝶兰无春化作用的抗抽梗温度。但是并非所有品种皆可适用。此外提高栽培温度(28/26℃),在催梗阶段使用

低温(20/18℃),目的是用以制造温度应力(stress),以促成抽梗的技术,对于植株生长不见得是最佳。在能源使用方面,寒带国家如北欧、英国等温室经营都是难以支持这样的日夜高温,因为这些国家并不如荷兰有天然气辅助。在地中海地区,夜温26℃代表大多数的月份其夜间仍须加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28/26℃的环境代表大多数的月份白天必须使用冷气,夜间必须进行加温。这都是代表此“ 荷兰标准技术“ 无法放诸四海皆准。 3. 光量变动的影响:

在此种环境调控下,光量仍是变动的因子,光量无法如同温度容易调节掌控。光量的变化影响温度,也影响了相对湿度。在低光环境使用冷气降温的能源已是可观。若采用高光量,高光低温的环境需要更多能源以维持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动影响蒸发与蒸散,因而影响给水作业的精确性。 4. 病虫害问题

荷兰的天然环境是低温,因此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比亚热带更低。现有的病害处理是采用发现即丢弃方式,虫害的防治方式是以天然生物加以对付。但是栽培面积扩大,荷兰大气温度又逐年增高,其病虫害发生机率已逐渐上升,原来的病虫害技术已不再胜任。

由上述的讨论以比较台湾的蝴蝶兰产业。在基本面,台湾蝴蝶兰苗外销国外,卖方对于本身兰苗的生长特性(日夜温度、光量、光周期、病害敏感性、农药的容忍性等)是否有完整的数据?能否提供给予买方一套栽培技术?在积极面,台湾业者能否为海外下游生产者规划设计适用的温室。最高境界是能够协助对方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基地的完整规划。

对于荷兰的蝴蝶兰标准栽培技术,台湾所应该学习的是其观念,提供系统化、完整化栽培技术的概念。此基本概念是自小苗至开花株的纵向流程,调节植株叶部、根部环境的一致化,筛选品种以适合其特定栽培环境,而不是抄袭模仿其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p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