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后的康复与护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6: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跟腱断裂后的康复与护理

(断友“6+1”网络搜集整理)

2008年12月日

1

跟腱断裂后的康复与护理

作者 --“6+1”(2008.12.6网络整理)

前 言

跟腱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就是武侠片里所说的脚筋。由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此肌有三个头,两个头构成此肌的前部及腓肠肌,比目鱼肌在深层,所有三个头向下组成一个总的弓腱,止于跟骨节间。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他。跟腱若是完全断裂就会寸步难行。传说古时候有过把人的两侧跟腱砍断作为一种刑罚,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跟腱的延长愈合,严重者会导致不能提脚后跟,甚至跛行。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种是:锐利的东西直接割伤,通常伴有皮肤的损伤或骨折,经伤口就可看到断裂的肌腱,这种叫做开放性跟腱断裂。第二种是:当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横向砸伤,或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而引起断裂,常见于运动员和演员。此时,皮肤常常保持完整,称为闭合性跟腱断裂。还有一种:就是跟腱由于长期慢性损伤或经过可的松注射导致肌腿营养不良,跟腱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钙化,削弱了跟腱的强度而易受牵拉而断裂。运动员、练武的人和演员,进行强度很大的跳跃、蹬腿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可使跟腱劳损,周围发生无菌性炎症,强度降低。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

一、 跟腱损伤的机制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主要成分是胶元蛋白。能承受很大的张力,除个别疾病外,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生断裂。损伤的主要原因:①跟腱患有退行性病变,变得脆弱,易断裂。②跟腱部位过度疲劳。③热身活动不足。④技术动作不合理。⑤跟腱的退行性变化提前于肌肉造成的软组织活性不协调。⑥可能的原因:近几年来吃的转基因食品较多或所含激素成分较多.造成肌腱脆性增加。

二、 跟腱断裂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 主要症状 第一,跟腱部疼痛; 第二,有棒击感;

第三,患者受伤时,自己或别人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 (二)主要体征

第一,患足不能提踵,即患足的脚后跟提不起来; 第二,跟腱外形消失,触之有凹陷感;

第三,跟腱部皮肤有敏锐的压疼,肿胀不显著; 第四,休息位时,跟腱延长;

第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呈阳性,试验方法为病人俯卧,两足置于

床沿外,用手捏小腿三头肌的肌腹,正常侧踝关节出现跖屈,而跟腱断裂侧不动。

三、 跟腱断裂的治疗

伤后早期处理正确,体疗与训练安排恰当,完全可以恢复原运动项目的正规训练与原有成绩,甚至对跟腱负担最重的某些体操或武打动作也能完成。中国花样滑冰队主力队员赵宏博、申雪是都灵冬奥会夺金热门选手。但赵宏博在2005年8月5日的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引起左脚跟腱完全断裂,这时离2006年冬奥会仅有短短的几个月。一般情况下,跟腱断裂康复最少需要一年时间。而赵宏博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准时出征都灵冬奥会,这也离不开全方位的康复治疗。

2

(一) 非手术治疗:

在无条件进行手术或局部皮肤有感染,不宜手术的情况下,可用长腿石膏将踝固定于自然跖屈位8周,再垫后跟走路4周,这种方法治疗跟腱全断裂非常有效。

(二)手术治疗:

跟腱的手术治疗是将断端的跟腱缝合后,再行腱瓣加固。对陈旧性的跟腱断裂,如果缺损较多,可将腱瓣嵌接断端的断腱中,腱瓣折成索条状。新鲜的开放性跟腱断裂,应及早作手术把跟腱缝接上。闭合性跟腱断裂如果考虑是完全性的,也应该及时缝接上,否则肌腱上端会因腓肠肌的收缩往上缩,而与下端分离更远,造成缝合困难。

1. 手术方法 取腱旁内侧或外侧切口,切开并仔细保护腱膜,显露跟腱断端,修整断端,切除损伤失活的跟腱组织,按改良Kessler方法用3-0可吸收线缝合跟腱断端,再用5-0无创伤可吸收线缝合腱膜。如果缝合后马尾状腱丝比较多,吻合口不光滑或有部分缺损,可采用以下二种方法处理:①向上延长切口,切取同侧后外侧深筋膜6cm×7cm,将切取筋膜光滑面朝外,筋膜纤维方向与跟腱纤维一致将断裂处环状包围1周,多余部分切除,缝合口朝前,用3-0可吸收线将筋膜上下两端环行缝合于跟腱;②于跟腱近端切取1条长6.0~8.0cm、宽1.5cm腱膜条,翻转覆盖于跟腱上,适当拉紧,间断缝合腱膜条两缘、远端及蒂部。

2. 注意事项 不论哪种手术方法,均应以减轻对跟腱血供的破坏、尽量保护及恢复断端血运为原则,而且尽量避免如术后断裂、局部瘢痕粘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术中注意无创操作;缝合时应梳理断端,腱膜用无创线间断修复,使吻合口光滑,以防止跟腱与皮肤粘连而影响其功能恢复;对腱旁的组织也要进行修复,以免影响跟腱愈合,造成术后跟腱再断裂;尽量不要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既要防止术后正在愈合的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过度负荷,又要防止制动和废用对正在愈合的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不利影响。

四、 术前护理 (一)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跟腱断裂后,影响了疗患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由于对手术缺乏了解,对术后恢复信心不足,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急躁、焦虑等情绪反应。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与疗养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和康复制度,以及心理压力的原因所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和安慰,以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二)皮肤护理

足部皮肤的护理是预防跟腱术后感染的关键之一。因为足部皮肤粗糙,可隐藏霉菌和破伤风杆菌,因此需要对足部皮肤进行彻底消毒。急诊病人手术前需用30 ℃的0.02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0分钟;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三天,用39 ℃~41 ℃的0.02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20分钟,每日两次。 术前备皮的范围由足尖至膝关节,备皮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刮破,一旦发生皮肤破损,会拖延手术时间。备皮后,要剪足趾甲,用肥皂水刷脚5分钟,刷脚时,特别注意足趾缝内。刷脚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送往手术室。

3

五、术后护理 (一)肢体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应即刻给予抬高患肢3~5天,注意膝下垫枕头,高度应高于心脏20厘米,踝关节跖屈20°~30°,屈膝30°左右,以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患肢用棉花腿包裹后,再用石膏托固定以使腓肠肌和跟腱位于松驰状态,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再短腿石膏固定2周,保证跟腱的愈合。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足趾感觉、活动情况、皮肤温度以及末梢循环的充盈度。另外,在石膏未干燥之前,嘱患者尽量不要活动膝关节。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足趾的活动,但此时的活动只限于足趾,踝关节不能活动,因为过早的踝关节活动对跟腱

缝合处的愈合不利。之后再行踝部功能恢复锻炼,3个月可恢复,6个月可逐渐行体育活动。

(二) 生活护理

1.患者因石膏较重,活动不方便,所以在卧床期间,要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基础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活上的需要; 2.鼓励患者在病床上要尽量加强肌力练习; 3.指导和帮助病人下床活动以减少肌肉萎缩;4.教会病人自理的方法。

(三)拐杖护理

1. 拐杖的正确使用对伤口的愈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示范用拐行走的动作要领,直至病人掌握为止;

2. 拐杖的高度应根据病人的身高调试,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持拐,拐顶距离腋窝5~10 cm,与肩同宽;

3. 持拐杖的力应在双手而不是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

4. 持拐行走时,应先站好姿势,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足尖不可超过双拐头的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进30厘米,站稳后抬患肢,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如此逐步前移。

5. 病人初次下床持拐行走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指挥,及时调整错误步态,使病人在锻炼中充满自信。

6. 持拐行走是下肢手术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注意把握持拐下地的时机。一般膝关节和跟腱术后的病人下地时机应选择在术后24小时为最佳。

六、康复计划

(一)康复训练的名词解释:

1.背伸训练:是指足趾尽力回勾,就是脚用力回钩到极限位置。 2.背伸角度:就是指背伸时小腿延长线和脚底面的夹角。

4

3.跖屈:是指前足尽力下踩的动作,就是脚用力下踩到极限位置。

4.踝泵:是指足最大限度回勾,持续6秒后再最大限度下踩。也就是说先背伸再跖屈,在这两个位置上停留6秒。

5.足趾运动,要领是足趾尽量背伸达到极限,持续6秒。足趾尽量屈曲达到能夹住铅笔的程度,持续6秒钟。就是脚指头先向上翘到极限,再向回钩到极限,在这两个位置上停留6秒。

6.提踵:是指足尖负重,足跟高抬,用以训练小腿后群肌力量。这个动作也是提起后要坚持6秒,但是不要提的过高,以不超过5厘米为宜。

坐姿提踵 站姿提踵 单腿提踵

7.静力收缩练习:就是指让大、小腿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一跳一跳的,可以用健侧腿先找找感觉再做。

5

(二)康复阶段过程

第1~2天:在床上练习上肢的各种活动,练习带着石膏的直抬腿、侧抬腿和足趾活动。患者可持拐下床去厕所或短时间散步,但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5分钟~10分钟,绝对禁止承重

第3天:伤口换药,以免带血的纱布导致伤口不干燥,影响愈合。患腿不能负重。

第1周:4-10天内伤口第二次换药,换完药以后,仍要需要以石膏固定。持拐下地活动时,绝对禁止承重。训练:跖屈/背伸,每次2组每组5次,每日做3次。

第2周:11-17天伤口拆线,但仍给予石膏固定。训练:每日跖屈/背伸、内外翻每次2组每组20次,做3次环形运动;等长跖屈/背伸,每次2组每组20次,做3次环形运动,并用手被动活动轻柔瘢痕组织,开放性损伤的治疗要多加注意。

第3周:18-24天将长腿石膏后托锯短到腓骨小头下3厘米处,开始让膝关节自由活动。逐渐让病人开始在石膏或制具的保护下部分承重下地慢走。训练:在继续增加主动活动训练之前,用橡皮带温和的进行被动牵张的跖屈。强度:等长跖屈/背伸、 内外翻,每次2组每组10次,做3次环形运动。

第4周:25-31每日去掉石膏托,将跟腱区放在温水或中药中浸泡,然后进行跟腱按摩,并适当增加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的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用橡皮辅助做等长跖屈/背伸、 内外翻的强度,每次2组每组20次,每日做3次。

器械活动训练:脚踏车训练,在最小抵抗力的情况下,每次7-12分钟利用浮力原理,在完全浮起的情况下,开始水下体操运动。并温和的横向按摩跟腱,从而减少肌腱和腱膜的粘链。持续的低温疗法,超声和电刺激有助于缓解慢性的肿胀和皮肤瘢痕的形成。

第5周:32-38除进行术后4 周的所有康复内容外,再增加滚筒练习,滚筒时,应坐在高度合适的床或椅子上, 筒的长度最好为30~40厘米,直径在10~15厘米,每天活动1~2次,每次活动20~30分钟。从部分负重进一步转变为全部负重。

活动范围:踝关节被动屈曲活动逐渐增加并且增大强度。开始完全伸展膝关节。伸展的练习:减少一组(一组十次)等长的内外翻和跖屈。进一步用三根橡皮带进行内外翻、跖屈和背屈的练习,为三组每组20次。在最小阻力下,进行脚踏车训练20分钟。

第6周:39-45去短腿石膏,穿鞋行走。行走时,在脚跟和鞋底之间垫一块由20层薄纸片组成的高为3厘米的脚后跟,每天撤去一片,直到20天后撤完,到术后8周全部结束。在这期间,随着脚跟垫逐步变薄,要使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度接近正常。如果残留部分不正常,到术后9~12周还有机会矫正。此时,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可以开始工作。这一时期应该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动作对手术后跟腱的牵拉。

6

活动范围:进一步的直立和伸展肢体,继续用三根橡皮带增强在踝关节个方向的活动,在可承重范围内练习提锺动作,开始进行训练本体感觉的平衡板练习。

第9~12周:46-73全脚掌着地行走,并练习踝关节功能,使踝关节的活动度完全正常。开始练习小腿三头肌的力量, 一开始可练习双足提踵, 逐渐增加患肢的负担,最终过渡到单足提踵。从事较轻松工作的人可以开始工作。这时期仍应防止摔倒或突然蹬地动作对术后跟腱的牵拉。

7

第13~25周:74-158继续练习单足提踵,矫正残留的踝关节跖屈或背伸的障碍,开始全脚掌着地慢跑,逐渐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和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和围度。踝关节能背伸110到115度,表明跟腱完全的康复。强度和耐力应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并且应继续进行强度和柔韧度的训练。此时,运动员可以参加小运动量的训练,从事中等体力劳动工作的人,也可以开始工作。如果是身体强壮或运动员,应该能承受 1.5倍的体重,单足应该能承受开始时的重量。

第25周以后:159运动员可参加正式的训练,普通人可参加重体力劳动,对于是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除了从术后4周开始将长腿石膏锯断,比急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时间晚一周,此后的康复内容都向后延长一周外,其他内容都同急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方案。

七、后记

(一)跟腱二次断裂的时间段

跟腱断裂术后,有可能发生跟腱再断裂,跟腱二次断裂的时间段分为:第一个时间段是6-8周,此时刚拆除外固定,如有意外的前脚掌突然的负重,引起快速的跖屈反应,是比较容易发生二次断裂的。第二个危险时间段是10-12周,此时跟腱在生理上正在开始健康的肌腱组织移行替代原有的纤维瘢痕,因此仍不应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避免快速的前足着地负重。第三个时间段就是

8

早期练习跳跃的时候,跳跃练习也应从模拟跳跃,小跳,大跳,这样的循序渐进。总的来说,避免前脚掌的突然发力,是防止二次受伤的关键。 (二)造成跟腱再断裂的原因

第一.没有注意持拐的要领,发生了意外的摔伤;

第二.没有按照康复计划执行,过早地脱拐行走、三个月内就进行跑跳或意外摔倒。

因此,跟腱断裂术后的7-10周是跟腱再次断裂的高发期,应垫高患侧的足跟进行行走,同时应避免前足突然着地。另外在康复过程中,做提踵训练量力而行,不可超支过急,如跟腱出现疲惫发生颤抖现象,应立即停止休息。应按照康复计划八周才能脱拐行走,三个月内走路时,要精神集中,不要引起踝关节的扭伤。这就需要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附件

1.术式选择不当 由于端端吻合不够坚强,在拆除石膏后再受伤时发生再断裂在所难免。在治疗运动性跟腱断裂时应尽可能不作断端直接缝合。

2.石膏固定时间过短 由于运动性跟腱断裂发生在退变基础上故愈合时间较一般跟腱断裂为长,因此石膏固定时间也应相应延长。术后应严格按章办事,不可迎合病人心理让其早期负重行走。 3.去除石膏后再受伤 跟腱断裂石膏固定解除后短时间内踝关节不能灵活运动,行走不适应,步态不稳,在遭受意外时(如滑倒、下楼梯脚落空等)跌倒,患足不能应付意外情况突然承重。初锻炼者应循序渐进,在锻炼初期行走需扶双拐,行走要慢步态要稳,严防再跌伤。

4.误诊,石膏固定失败者除石膏固定时间较短外还有误诊可能。因为仅依据Thompson试验可疑阳性而作石膏固定。实际上跟腱断裂时深层屈肌仍能屈30°,故不能据此诊断为不全断裂,临床医师应对此有充分认识。

9

※ 注意事项:(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应循序渐进,绝对避免暴力推拿!如活动角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前可给予热敷20—30分钟。热敷可使组织温度提高延展性增强,便于活动度的练习。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一·早期——屈曲30度石膏固定期(0-4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尽可能避免肌肉萎缩。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㈡术后1天:

1。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㈢术后2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方法见附录1—图4)。

根据损伤及手术特点,为使跟腱可以愈合牢固,石膏托一般需戴3-4周左右。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

二·中期—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4—12周)

目的:开始活动度练习,强化腿部肌力练习,开始负重练习,逐步恢复正常步态行走。

复查,根据情况由医生于3-4周时将石膏托去短至膝关节以下。除练习时取下,其余时间必须佩带!

㈠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2. 开始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地屈伸踝关节,即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次,2次/日。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g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