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更新时间:2023-08-08 15:49: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1

第四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第二课 做好就业准备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新课导入

一、

2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课题 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由“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 转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强化角色转换的意识,做好角色转换 的心理准备 运用 针对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制订针对性 训练措施,强化训练,做好角色转换准备。 教材分析 重点 角色转换的四个重点 3难点 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教法 案例教学法 对比列表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板书设计 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一、“学校人”和“职业人”的区别 获取——贡献 二、角色转换的四个重点: 第一、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的转变 第二、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的转变 第三、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 第四、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角色扮演 出示学习目标 4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运用落实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板 书) 学习目标: 1.理解由“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2.强化角色转换的意识,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3.针对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制订针对性训练措 施,强化训练,做好角色转换准备。 (一).“学校人”和“职业人”的区别(板书) 5 1.主要区别: 获取——贡献(板书)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二)角色转换的四个重点:(板书) 1.做好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只有做好角色转换,才能顺利实现首次就业,奠定职 业生涯发展发来基础。 做好“职业人”的定位,是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中必 须做到的基本要求。 2.角色转换分两步完成:(1)在校准备。 (2)从业实践。引导学生珍惜、重视首次就业。 3、四个转换重点 第一, 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的转变 第二, 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的转变。 第三,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 6 第四,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 制定在校培养责任感、团队精神、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的、重视品德修养的措施,并践行。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以下任务: 1、看一看 到商场转转,观察商场里的人群,注意售货员与顾客、售货员与售货员、售货 员与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 比较这种关系,与校园里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区别。 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每个小组编排一个情景剧(对职场事件进行处理模拟)。 师:同学

们课前到商场进行了观察,每个小组编排了一个情景剧下面请各小组 展示一下。教师提出评价标准(要注重团队评价、道德评价) 学生表演情景剧。 师:通过展示,同学们可以发现“学校人”和“职业人”是有区别的,具体区 7 别有哪些?我们应怎样实现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呢?导入新 课。 各小组讨论“学校人”和“职业人”的区别,并得出结论,完成下列表格: 我们从社会责任、权利义务、人际关系三方面,对学校人、职业人做比较,归 纳成下表。你想一想,能在相应空格补充点吗?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8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社会责任

权利义务

人际关系

学 校 人

提高素质、学习知识 依法接受教育,享受 受教育者,被关心、 他人劳动成果 、训练技能,为从 被爱护,组织和人 业做准备 际关系简单

职 业 人

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 依法从事职业,为他 被管理者,组织和人 际关系复杂 识、技能,创造价 人服务,取得相应 值、形成绩效 报酬

9

(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好学生的标准,一组讨论好员工的标准, 把这两方面的标准呈现在黑板上,加以区别对比。使学生理解学校人和职 业人角色的不同。) 学生填写后,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社会责任 学 校 人 提高素质、学习知识、 训练技能,为从业做 准备 接受教育、储备知识、 培养能力、对自己负 责

权利义务 依法接受教育,享受他 人劳动成果

人际关系 受教育者,被关心、被 爱护,组织和人际关 系简单 任务单一,几乎没有利 害关系,重视个性发 展

获取生存、发展能力, 获取知识、精神、物 质,不为他人做贡献

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识 、技能,创造价值、 形成绩效 职 业 人 履行工作责任、社会责 10 任、责任心强、任劳 任怨、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

依法从事职业,为他人 服务,取得相应报酬

被管理者,组织和人际 关系复杂

扮演付出角色、为什会 做贡献

任务多样、利害关系多 、重视团队精神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过渡:学校人和职业人在社会上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其权利、 义务、规范都存在极大差异,要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做好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角色转换通过两步 完成。 通过分析课首案例完成此项内容。 步骤一:教师提出问题:1.小林在学生时代,为进入职场成为 “职业人”做了哪些准备?2.进入职场后,他又有哪些提高? 步骤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案例:“有备无患 提前进入角色 ” 步骤三: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步骤四:教师落实问题并点拨。 过渡:做好“职业人”的定位,实现角色转换,要特别重视哪 些方面呢? 学生看书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

导总结:在校要重点做 11 到(1)培养责任感;(2)培养团队精神;(3)重视行为习 惯的养成;(4)认真做人,重视品德修养。 学生制定加强以上四个方面训练的具体措施。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课题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 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 入社会能力的态度 运用 针对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 ,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 教材分析 重点 社会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 系,及提高社会能力的途径 12 难点 提高自身社会能力 教法学法 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教具 多媒 体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板书设计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1.职业生涯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 中得到发展 (1)社会能力 (2)社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在社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中职生社会能力提高的途径 13 (1)在学习中训练 (2)在日常生活中训练 (3)在社会实践中提高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教学环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案例分析 运用落实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板书)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 涯发展的关系 14 2.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 3.运用:针对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 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1.职业生涯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 得到发展(板书) (1)社会能力: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 力(板书) (2)社会能力包括:交往和沟通能力、合 作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 省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塑 造自我形象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推销自我的能力等(3)社会能力与职业 15 生涯发展的关系(板书) 社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在社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2.中职生社会能力提高的途径 (1)在学习中训练 (2)在日常生活中训练 (3)在社会实践中提高 【自我诊断】 把你认为对职业生涯发展最重要的社会能力 ,写在下表左侧格中。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能 16 力,在强、中、弱中选一个画上△。然后在 右侧格内写上,你想用来提高这种能力的措 施。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重要的社会 能力

强 中 弱

训练措施

17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师讲毕业生就业失败的案例:小明毕业后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刚开始工作 不熟,领导安排的工作没有做好,领导批评了他,他受不了,说了声:“我 不干了”

。离开了这家公司。失掉了这个工作。 小明为什么失去了这个工作? 生答:受不了领导的批评,自我控制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没有做好适应 社会的准备。 师:怎样才能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呢? 板书课题 学生认定目标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1.什么是社会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 师提问学生,生明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高社会能力对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18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点拨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社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就业的成功率,创业能否成 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职业生涯能否成功。社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 发展,职业生涯在社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4.2

分析文中案例“他有备而来” 教师预先提出几个具体问题:“小刘在学校怎样做的? 实习时又是怎样做的?同事们为什么说他不像新员工? 他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案例,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确,学生时代 注重社会能力训练,上岗后就能迅速融入用人单位的团 队,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了解社会能力提高的途径: 在学校学习、日常生活中、实习、实践中提高。 学生填写后,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教师强调:措施制 定的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找同学监督落实。 19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完善提高社会能力的措施,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 践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sj.html

Top